湿接缝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814427发布日期:2023-04-19 14:5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湿接缝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特别涉及一种湿接缝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对桥梁的预制墩柱与预制盖梁之间的湿接缝进行施工连接常采用“千斤顶法”,该方法需要在湿接缝下方的墩柱四周预设三角支架,然后在三角支架上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将围挡装置提升并固定于湿接缝处,为了使施工人员能够放置、安装千斤顶、围挡装置等设备,还要额外环绕墩柱搭建高空操作平台,使施工人员能够进行相关作业。该施工方法一方面要预设相当多的辅助设施,造成工序繁杂;另一方面,施工人员需长时间在高空操作平台上作业,既不方便,又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千斤顶法”工序复杂,需要施工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的缺陷,提供一种湿接缝施工方法。

2、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湿接缝施工方法,用于连接桥梁的盖梁与墩柱之间的湿接缝,所述湿接缝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所述墩柱的底部、环绕所述墩柱拼接用于包围所述湿接缝的围挡装置;s2:通过提升装置将所述围挡装置从所述墩柱的底部提升至所述湿接缝处;s3:将所述围挡装置紧固;s4:在所述湿接缝中灌注混凝土;s5:待所述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要求后,卸下所述围挡装置。

4、在本方案中,可先在墩柱底部连接围挡装置,然后通过提升装置在地面即可将围挡装置提升,无需在墩柱预设辅助设施,节省了工序,提高了效率;此外,由于围挡装置是通过提升装置提升上去,无需施工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进一步保障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5、较佳地,所述围挡装置包括侧模段和支撑台,所述侧模段呈环形,所述侧模段用于包围所述湿接缝,所述支撑台呈环形,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侧模段的下方,所述支撑台用于搁置所述侧模段,所述支撑台设有吊环。

6、在本方案中,环形的侧模段和支撑台便于环绕墩柱放置,支撑台起到连接和支撑的作用:支撑台设有吊环,方便与提升装置连接,用于包围湿接缝的侧模段位于支撑台上,由此可通过提升支撑台来将侧模段升起(也可通过降下支撑台使侧模段落下)。分设侧模段和支撑台可增加装置的普适性,侧模段由于需要包围湿接缝,其具体形状和尺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但支撑台可以是通用的。

7、较佳地,所述侧模段包括多个侧模板,多个所述侧模板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撑台包括多个托架,多个所述托架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吊环设于所述托架上。

8、在本方案中,侧模段和支撑台均为可拆卸连接,既方便制造,又便于环绕墩柱连接为环形。

9、较佳地,在步骤s1中,在所述墩柱的底部首先将多个所述托架环绕所述墩柱连接为所述支撑台,其次将多个所述侧模板搁置于所述支撑台上。

10、在本方案中,由于支撑台由多个托架可拆卸地连接而成,在墩柱的底部将托架连接成环绕墩柱的支撑台符合实际操作习惯。

11、较佳地,在步骤s1中,多个所述托架连接为所述支撑台时,所述支撑台的内周与所述墩柱之间具有小于所述侧模板厚度的间隙,所述支撑台的外侧边连接有沿所述侧模板高度方向延伸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用以防止所述侧模板掉落。

12、在本方案中,支撑台的内周与墩柱之间具有间隙,可以方便将环绕墩柱设置的支撑台沿墩柱的高度方向吊起或降下,避免支撑台与墩柱发生摩擦;支撑台的内周与墩柱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小于侧模板的厚度,防止因间隙太大导致侧模板从该间隙中掉落;支撑台的外侧边连接有防护装置,可以防止侧模板从支撑台的外侧边掉落。

13、较佳地,在步骤s3中,当多个所述侧模板刚上升至所述湿接缝的高度时,将多个所述侧模板进行松散的初步连接,当多个所述侧模板的顶部与所述盖梁的底部接触时,将多个所述侧模板紧固连接形成所述侧模段。

14、在本方案中,由于湿接缝处没有实体物质可以倚靠,侧模板之间的连接并不是很方便,侧模板容易向湿接缝处倾斜,故而在侧模板刚上升至湿接缝时,凭借湿接缝下方的墩柱提供倚靠,先将侧模板进行松散的初步连接,形成侧模段的大致结构,待侧模板进一步提升,侧模板的顶部与盖梁的底部接触时,再将侧模板之间进行紧固,连接形成侧模段。而支撑台的设置也提供了一个等高的平台,能够更方便地使侧模板之间在高度方向上对齐,便于连接。

15、较佳地,多个所述侧模板紧固连接形成所述侧模段时,所述侧模段的内周尺寸与所述墩柱的外周尺寸相同,所述侧模段的高度大于所述湿接缝的高度。

16、在本方案中,侧模段的高度大于湿接缝的高度,可以确保侧模段在高度方向完全覆盖湿接缝;由于侧模段的高度大于湿接缝的高度,侧模段有一部分将与墩柱接触,侧模段的内周尺寸与墩柱的外周尺寸相同,可以确保湿接缝被侧模段严密地包围,以此形成密闭空间,便于后期在湿接缝中灌注混凝土,防止或减少漏浆。

17、同时,在墩柱的底部首先将多个侧模板搁置于支撑台上进行提升,当多个侧模板刚上升至湿接缝的高度时,将多个侧模板进行松散的初步连接,直至多个侧模板的顶部与盖梁的底部接触时,再将多个侧模板进行紧固连接,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侧模段的内周尺寸与墩柱的外周尺寸相同而导致在提升时侧模段与墩柱紧贴摩擦、无法上升的问题。

18、较佳地,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挂杆和手拉葫芦,所述挂杆固定在所述盖梁的顶面,所述挂杆沿所述盖梁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手拉葫芦的上端与所述挂杆连接,所述手拉葫芦的下端与所述吊环连接。

19、在本方案中,挂杆位于盖梁的顶面,通过手拉葫芦与支撑台连接,挂杆承载着围挡装置的重量,也为手拉葫芦的使用提供了支撑;手拉葫芦具有手动链条,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拽动手动链条即可实现提升围挡装置和将围挡装置降下的功能,操作简单,适于吊运;此外,手拉葫芦可在载荷下自行制动或者说自动锁死,当将围挡装置提升至湿接缝处后,无需其他固定装置,依靠手拉葫芦的自行制动功能便可使围挡装置固定在湿接缝处,直至施工完毕,再通过手拉葫芦将围挡装置降下即可。

20、较佳地,所述托架中具有沿所述盖梁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托架,所述连接托架的长度大于所述盖梁的宽度,所述吊环设置于所述连接托架的两端,所述挂杆的两端伸出所述盖梁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挂杆的两端设有连接孔。

21、在本方案中,手拉葫芦连接在挂杆端部的连接孔与连接托架端部的吊环之间,通过设置连接托架比盖梁的宽度长以及挂杆伸出盖梁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为手拉葫芦留出了操作空间,避免了手拉葫芦与盖梁接触摩擦,影响正常使用。

22、较佳地,所述挂杆的两端具有下弯段,所述下弯段卡扣于所述盖梁的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连接孔设置于所述下弯段上。

23、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结构形式,使挂杆在盖梁上得以固定,避免发生沿盖梁宽度方向的位移。

24、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先在墩柱底部连接围挡装置,然后使用提升装置在地面将围挡装置提升至湿接缝处,无需在墩柱预设辅助设施,节省了工序,提高了效率;此外,由于围挡装置是通过提升装置提升上去,无需施工人员长时间高空作业,进一步保障了施工人员的作业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