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前支点挂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前支点挂篮及挂篮行走方法。
背景技术:
1、前支点挂篮又称牵索挂篮,是利用待浇梁段斜拉索作为挂篮前支点提供支承力,将挂篮后端锚固在已浇梁段,用于悬臂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承受梁体自重及施工荷载并能逐段向前移动的施工设备。包括挂篮本体、张拉系统、牵引系统、锚固系统、行走系统以及止推系统。由于施工工程中需要不断调节索力来承担浇筑混凝土湿重以及施工载荷,此时牵索就会对挂篮产生一个水平分力,因此需要在挂篮与桥梁底部之间设置止推机构来抵抗该水平分力,防止挂篮在索力作用下向后位移。
2、传统止推机构包括主梁止推结构和挂篮止推结构两部分,通过两者之间互相咬合连接,将斜拉索水平分力传递到已浇筑梁段,从而阻止挂篮发生后退。目前的主梁止推结构常采用在已浇筑梁段的底部焊接钢板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依靠焊缝来提供剪切力,而焊缝的抗剪切性能较弱。由于止推机构防止前支点挂篮后退又主要依靠主梁止推结构的抗剪切性能,想要提高主梁止推机构的抗剪切性能,只能依靠提高焊缝的数量以及质量来提高,这将会造成施工繁琐和施工耗时较长的问题,且止推机构的抗剪切性能也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便于主梁止推结构的安装,并使得止推机构整体具有足够且可靠的抗剪切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前支点挂篮及挂篮行走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支点挂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前支点挂篮,包括挂篮本体、锚固系统、行走系统以及止推系统;
4、所述挂篮本体位于已浇筑梁段的下方;
5、所述行走系统,包括:
6、导向机构,用于对所述挂篮本体的移动进行导向,包括滑动连接在已浇筑梁段上方两个导梁,每个所述导梁通过导梁锚固件固定住所述导梁与已浇筑梁段的相对位置;
7、牵引机构,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牵引机构的一端与挂篮本体的前端连接,所述牵引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导梁滑动连接;
8、行走机构,包括锚固在已浇筑梁段底部的行走小车以及固接在所述挂篮本体上的供所述行走小车行走的行走轨道;
9、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导梁上,且位于所述导梁锚固件与所述牵引机构之间,用于推动所述导梁和所述挂篮本体行走;
10、所述止推系统,包括设置在挂篮本体上的止推底座以及设置在已浇筑梁段底部并与所述止推底座抵接的止推结构,所述止推结构包括预埋在已浇筑梁段内的预埋支撑件、套设在所述预埋支撑件外部的止推块以及将所述止推块与已浇筑梁段固定的止推锚固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机构驱动挂篮本体前移到位后,将下一节段的斜拉索安装到挂篮本体的端部,之后将预埋支撑件部分安装在已浇筑梁段底部预留的孔洞内,在预埋支撑件露出外界的部分套设止推块,并使用止推锚固件固定住止推块和已浇筑梁段的相对位置;由于本技术的止推结构主要依靠止推块和预埋支撑件本身的强度提供避免挂篮本体后退的抗剪切性能,相比较而言,实体结构的强度产生的抗剪切性能要远强于依靠焊缝产生的抗剪切性能,且止推结构的安装更加方便,在尽可能降低对已浇筑梁段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大大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12、可选的,所述预埋支撑件包括预埋实心钢柱、套设在所述预埋实心钢柱外部的第一支撑圆筒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圆筒外部的第二支撑圆筒,所述止推块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支撑圆筒嵌入的嵌入槽。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支撑件作为止推结构的核心,将预埋支撑件设置为依次包裹的三层结构,更加提高预埋支撑件本身的强度,从而使得止推结构的强度更高。
14、可选的,所述止推锚固件包括穿设在已浇筑梁段的吊杆以及放置在已浇筑梁段上方的止推锚梁,所述吊杆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止推块和所述止推锚梁,所述吊杆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止推块安装好后,将止推锚梁放置在已浇筑梁段的上方并使用多根吊杆穿过止推锚梁、已浇筑梁段和止推块内,并使用螺母固定住吊杆的位置,完成止推结构的安装,安装方便快捷,强度可靠。
16、可选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导梁远离已浇筑梁段一侧的前锚梁以及穿设固定在所述前锚梁上的吊带,所述吊带远离所述前锚梁的一端与挂篮本体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机构推动前锚梁移动,在吊带的牵拉作用下,逐渐带动挂篮本体前移。
18、可选的,所述导梁锚固件包括穿设在所述导梁和已浇筑梁段内的精轧螺纹钢以及固定住所述精轧螺纹钢位置的导梁中锚,所述导梁上开设有供所述精轧螺纹钢穿过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沿所述导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多根精轧螺纹钢依次穿过导梁上的滑动孔以及已浇筑梁段内,并将导梁中锚依次套设在精轧螺纹钢的外部,使得导梁中锚和导梁抵紧以固定住导梁与已浇筑梁段的位置;在需要移动导梁时,依次解锁导梁中锚,使用驱动机构推动导梁中锚,导梁在驱动机构产生的反推力作用下前移,此时精轧螺纹钢也在滑动孔内滑动,当导梁移动到位后,重新锁定导梁中锚,固定住导梁的位置。
2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铺设在所述导梁上的滚轮座、放置在所述滚轮座上的穿心式千斤顶以及安装在所述导梁上的用于对所述穿心式千斤顶进行导向的导向件,所述滚轮座和所述千斤顶位于所述前锚梁和所述导梁锚固件之间;
21、所述导向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导梁前端的锚固块以及固定在所述锚固块与所述导梁锚固件之间的钢绞线,所述钢绞线穿设在所述前锚梁以及所述穿心式千斤顶内,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头部朝向所述导梁锚固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梁前移时,启动穿心式千斤顶逐渐推动导梁锚固件,使得导梁在穿心式千斤顶产生的反推力的作用下前移;在挂篮本体前移时,穿心式千斤顶推动前锚梁,以使得吊带带动挂篮本体逐渐前移,同时在钢绞线的导向作用下,穿心式千斤顶和滚轮座随前锚梁的前移逐渐前进。
23、可选的,每组所述导梁的底部安装有便于导梁行走的行走滚轮组件,所述行走滚轮组件包括固接在所述导梁底部的行走轮架、铰接在所述行走轮架远离所述导梁一端的行走滚轮架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行走滚轮架上的两个行走滚轮,两个所述行走滚轮前后设置以对所述导梁进行支撑导向。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行走滚轮组件可以减少导梁前移时与已浇筑梁段产生的摩擦力,以对导梁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
25、可选的,所述行走轨道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行走轨道分别位于所述挂篮本体的两侧,所述行走轨道包括垂直固接在所述挂篮本体上的安装板以及固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空间形成行走空间;
26、所述行走小车连接部、固接在所述连接部上的小车车体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小车车体上的两组坦克轮,所述小车车体内部形成供所述行走轨道嵌入的安装空间,两组所述坦克轮相对设置,两组所述坦克轮分别嵌入所述行走空间并且两组所述坦克轮分别与所述滑动座抵接。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行走轨道安装在小车车体内的安装空间内,既实现了对挂篮本体后端的牵拉固定,同时在吊带拉动挂篮本体前进时,行走小车可以沿行走轨道行走,便于挂篮本体的移动。
28、可选的,所述行走小车通过吊挂锚固件固定在已浇筑梁段的底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吊挂锚固件之间通过销轴铰接。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行走小车具有较好的柔性性能以及自适应性能,降低挂篮本体行走时产生的惯性对行走小车产生的硬性损伤,延长行走小车的使用寿命。
3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挂篮行走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1、一种挂篮行走方法,包括包括以下步骤:
32、s1:前移两个导梁;
33、s2:安装牵引机构,使得牵引机构与挂篮本体的前端连接,将行走小车与连接座连接;
34、s3:启动所述穿心式千斤顶推动所述前锚梁使得所述吊带牵引所述挂篮本体向前移动,此时所述行走小车沿所述行走轨道行走;
35、s5:拆除吊带,解除行走小车和连接座的连接关系,调整挂篮本体标高,利用锚固系统固定住所述挂篮本体与已浇筑梁段的相对位置;
36、s6:依次安装预埋支撑件以及止推块,将所述止推块与以浇筑梁段固定;
37、s7:安装索力转换装置,进行下一节段的斜拉索安装以及张拉。
3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9、1.本技术通过在已浇筑梁段内预埋预埋支撑件,并在预埋支撑件外部套设止推块并使用止推锚固件固定止推块的位置,由于整个止推结构以预埋支撑件为核心并且预埋支撑件部分预埋在已浇筑梁段内,强度以及支撑效果更好,相较于以往在已浇筑梁段底部焊接钢板的方式,抗剪切性能更好,且安装更加方便快捷,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40、2.通过将行走小车与吊挂锚固件铰接,使得行走小车可以绕与吊挂锚固件的铰接点前后摆动,增加了行走小车的自适应性能,降低了挂篮本体行走时对行走小车造成的硬性损伤,延长了行走小车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