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梁抗拉式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1634发布日期:2023-09-04 09:13阅读:39来源:国知局
防落梁抗拉式支座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支座,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落梁抗拉式支座。


背景技术:

1、在桥梁结构中,支座作为主要的传力构件,其稳定性、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桥梁的安全性能。支座失效将导致整个桥梁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因而支座的长期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2、然而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公告号为cn213538661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球形支座,其包括上支座、球冠衬板、下支座、若干个橡胶减震块。球冠衬板位于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橡胶减震块可拆卸地连接于球冠衬板的侧面且沿周向排布。本技术具有减小建筑体的振幅、提高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的效果。

3、在此专利中,下座板和中间体之间、中间体和上座板之间缺少足够的抗拉结构,当支座整体受到较大的向上的拉力作用时,各个部件极易受此影响而相互分离,亦或是上座板或中间体脱落,进而导致支座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落梁抗拉式支座。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落梁抗拉式支座,包括上座板、下座板以及滑动置于所述上座板和所述下座板之间的球冠衬板,还包括:

4、第一抗拉结构,所述第一抗拉结构连接至所述球冠衬板和所述下座板之间,以对所述球冠衬板和所述下座板提供联结力;

5、第二抗拉结构,所述球冠衬板的至少部分与所述上座板的至少部分耦合,以构成所述第二抗拉结构,当所述上座板受到拉力时,所述第二抗拉结构挡止所述球冠衬板和所述上座板相互分离的趋势。

6、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落梁抗拉式支座,在下座板和球冠衬板之间增加了第一抗拉结构,第一抗拉结构将下座板和球冠衬板连接,增加了两者之间的联结力,当球冠衬板受到拉力作用时,由于第一抗拉结构的存在,使得球冠衬板和下座板之间具有较强的拉力抗性,进而避免球冠衬板的脱离。在上述基础上,本技术方案还在上座板和球冠衬板之间增加了第二抗拉结构,且第二抗拉结构为耦合构造,因此在允许上座板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前提下,还存在与球冠衬板的连接性,当上座板受到拉力作用时,球冠衬板的至少部分与上座板的至少部分接触,以挡止上座板继续向上运动或者球冠衬板向上运动,进而避免上座板与球冠衬板分离。

7、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落梁抗拉式支座,通过增加双重的抗拉结构,一方面提高了上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球冠衬板和下座板之间的连接力,进而提高了支座整体的拉力抗性,避免了上座板脱落或倾覆以及球冠衬板与上座板分离脱落的风险,使得支座具有更高的抗载能力,以对桥梁提供更稳定的承载和平衡作用。另一方面实现了支座结构的优化,使其在桥梁路面动载较大的情况下,依旧能保持自身的牢固性,并以此为基础促使桥梁保持稳定。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的防落梁抗拉式支座,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冠衬板开设有第一安装通道,所述下座板开设有第二安装通道,所述第一抗拉结构装配至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内。

10、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通道形成在球冠衬板中心的位置,对应地,第二安装通道同样形成在下座板的中心位置,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构成了完整的装配空间,此装配空间用于安装第一抗拉结构,以使下座板和球冠衬板形成稳定的连接。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抗拉结构为抗拉杆,所述抗拉杆的杆身完全没入所述第一安装通道和所述第二安装通道,所述抗拉杆的端部挡止在所述第一安装通道的开口。

12、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抗拉结构可以为抗拉杆的构造。抗拉杆的杆身完全与第一安装通道和第二安装通道的内侧壁面接触,以提高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三者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抗拉杆脱落而失效。抗拉杆的端部被挡止在第一安装通道的开口,以避免抗拉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而脱落失效。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球冠衬板的侧边形成有第一抗拉凸台,所述上座板的两端形成有第二抗拉凸台,所述第一抗拉凸台和所述第二抗拉凸台耦合,以构成所述第二抗拉结构。

14、在本技术方案中,对第二抗拉结构进行了具体限定。其中,第一抗拉凸台形成在球冠衬板的侧边,而第二抗拉凸台则形成在上座板的两端,在支座处于正常状态下时,第一抗拉凸台和第二抗拉凸台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由于此缝隙的存在,上座板的位移并不会受到第一抗拉凸台和第二抗拉凸台的影响。当支座受到拉力时,上座板向上运动,此时第一抗拉凸台和第二抗拉凸台耦合接触,以挡止了上座板继续向上运动的趋势,进而避免了上座板脱落或倾覆。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座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下座板的两侧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当所述上座板发生位移时,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接触,以挡止所述上座板的位移。

16、在本技术方案中,上座板的位移受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协同挡止,当上座板的滑动位移量过大时,带动了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接触,并挡止上座板的继续滑动,以避免上座板脱落。

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限制上座板沿其中一个水平方向过度滑动的限位构件a和限制上座板沿其中另一个水平方向过度滑动的限位构件b。

18、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限位结构由限位构件a和限位构件b构成。其中,限位构件a由上座板两侧的至少部分向下折弯构成,而上座板的其中一个水平滑动方向可以具体为:限位构件a向第二限位结构靠拢的方向。当上座板沿此方向滑动时,限位构件a与第二限位结构接触,并挡止了上座板继续滑动(过度滑动),从而避免了上座板的脱落。限位构件b由上座板两侧的其余部分凸出构成,而上座板的其中另一个水平滑动方向可以具体为:限位构件b向第二限位结构靠拢的方向。当上座板沿此方向滑动时,限位构件b与第二限位结构接触,并挡止了上座板继续滑动(过度滑动),从而避免了上座板的脱落。通过单侧限位结构,即可实现上座板双向的限位,从而实现结构的优化。

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

20、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所述下座板的两侧;

21、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呈倾斜结构的抗剪销连接至所述限位块的上端面;

22、其中,所述限位块或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壁面与所述限位构件a接触,以挡止所述上座板在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过度滑动;以及

23、所述限位块或所述限位板的另一侧壁面与所述限位构件b接触,以挡止所述上座板在其中另一个水平方向的过度滑动。

24、在本技术方案中,限位板通过抗剪销与限位块连接。当支座受到地震、制动、冲击作用力过大时,可以通过剪断抗剪销,使得限位板脱落,发生少量位移,释放能量,减少对下部结构的冲击,然后由限位块继承限位功能。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板的至少部分突出于所述限位块设置,且此突出部分首先和所述第一限位结构接触。

26、在本技术方案中,限位板形成有突出部分,此突出部分与第一限位结构接触。当支座受到的作用力过大时,通过剪断抗剪销,使得限位板脱落,此时则由限位块继续进行限位过程。

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座板与所述球冠衬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板,所述下座板与所述球冠衬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滑板。

28、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滑板和第二滑板保证了上座板和球冠衬板、下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的滑动,以及避免两者直接接触而造成较大的磨损,以提高支座的使用寿命。

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落梁抗拉式支座,通过增加双重的抗拉结构和双向防落梁结构,提高了上座板与球冠衬板之间、球冠衬板和下座板之间的连接力,控制了上下座板的位移量,进而提高了支座整体的拉力抗性和位移可控性,避免了落梁和倾覆的风险,使得支座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

30、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