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0613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工具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钻孔起子机或者蓄电池式钻孔起子机,具有可被置于旋转的刀具承载件,该刀具承载件可以通过变速器由驱动马达驱动。



背景技术:

在具有变速器的手持式工具机中,例如在蓄电池钻孔起子机或者钻孔机中,变速器壳体通常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手持式工具机壳体内部。在这种已知的结构方式中制造和装配费用被视为是不利的,制造和装配费用涉及大量必需的螺纹连接。此外,引入螺纹也总是意味着在相关位置削弱基体材料,这不利地影响器具的运行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改进上述缺陷并且提供一种具有变速器的手持式工具机,该手持式工具机能够实现易于装配地、可靠且成本有利地接收变速器壳体,并且,在该手持式工具机中,机器壳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的连接这样牢固,使得在手持式工具机性能相同的情况下实现长的使用寿命。尤其应能够实现手持式工具机壳体与变速器壳体之间简单、可靠、配合准确且能以低费用建立的连接。

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工具机实现。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扩展结构、变型和改进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持式工具机包括变速器的至少部分地设置在一壳体中的变速器壳体,该变速器将由驱动马达产生的转矩传递到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驱动轴上。该驱动轴以及变速器壳体在变速器壳体的前部区域从所述壳体伸出,其中,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后部区域位于手持式工具机的该壳体的内部。在此,所述变速器壳体通过至少一个形状锁合且无螺 纹的连接装置保持在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中,其中,一个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几何形状。该第一连接几何形状在变速器壳体的后部区域中沿着变速器壳体的周边构成并且与在所述壳体中成形的第二连接几何形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几何形状通过第二连接几何形状不仅可以将在旋转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将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转矩传递到所述壳体上。

第一连接几何形状具有至少两个在周向上相互间隔的、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外延伸的保持元件,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具有对应的、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内指向的槽口,并且,所述保持元件形状锁合地嵌入到所述槽口中。所述保持元件和对应的槽口有利地t形、十字形、l形、h形和/或圆形地构成。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持元件中的至少两个保持元件在旋转轴线x的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上。在此,所述保持元件中的至少两个保持元件有利地在轴向上错开地设置。通过这种方式在变速器壳体承载时配备有机器壳体的沿着旋转轴线的大的共同承载表面并且实现均匀的负荷引入。

在特别有利的扩展结构中,变速器壳体在后部区域中具有背面,其中该背面使变速器壳体基本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后封锁。此外在变速器壳体背面上成形有第三连接几何形状,该第三连接几何形状与在所述壳体中成形的第四连接几何形状对应。第三连接几何形状通过第四连接几何形状不仅可以将在旋转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将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转矩传递到所述壳体上。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扩展结构,所述第三连接几何形状具有至少一个在旋转轴线x的方向上向外突出于变速器壳体的保持器件,其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具有对应的接收部,并且,所述保持器件形状锁合地嵌入到所述接收部中。优选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器件和至少一个对应的接收部t形、h形、l形和/或十字形地构成。以这种方式,通过保持器件不仅可以将在旋转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将作用于变速器壳体上的转矩通过第四连接几何形状传递到壳体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特别优选的扩展结构中,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器件关于镜像轴线y轴对称地、尤其关于两个相互垂直的镜像轴线y,z轴对称地构成,其中,所述镜像轴线y,z垂直于旋转轴线x。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 手持式工具机内部的连接装置的高的坚固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扩展结构,所述手持式工具机还具有锤击机构,该锤击机构将轴向脉冲传递到驱动轴上,以实施该手持式工具机的旋转起子功能和/或旋转钻孔功能。

因此,上述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借助连接装置将变速器壳体附接在手持式工具机壳体上,尤其使用保持元件和对应的槽口以及保持器件和对应的接收部,可以完全放弃固定螺栓并因此也放弃旋紧过程。通过无螺纹地附接,一方面降低装配成本和减少装配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去掉螺纹孔而明显提高机器的坚固性。此外在维修时可以非常快速且无需附加工具地方便且不复杂地更换变速器壳体。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式工具机是蓄电池式钻孔起子机、钻孔起子机、冲击钻机或者钻锤,其中,作为刀具可以使用钻头、镶嵌复合钻头(Bohrkrone)或者不同的批头套件。

对于手持式工具机应一般性地理解为具有可被置于旋转的刀具承载件的所有手持式工具机,该刀具承载件可通过行星齿轮变速器由驱动马达驱动,例如起子机、蓄电池式钻机、冲击钻机、多功能工具和/或钻孔起子机。与此相关地对于电能的传递尤其应理解为,手持式工具机通过蓄电池和/或通过电缆连接给本体传递能量。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应用可能性和优点由下面对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中得知。在此要注意,所示的特征可以只具有一个上述特性,并且也可以与其它上述改进方案的特征组合地使用,并且不意味着,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

下面借助优选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对于相同的特征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是示意性的并且示出:

图1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呈钻孔起子机形式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剖面图;

图2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变速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视图;

图3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第一立体视图;

图4 图2的本实用新型手持式工具机的变速器壳体的第二立体视图;

图5 图3的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壳体的第二立体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式工具机100,它具有壳体105,该壳体具有手柄115。原则上手持式工具机100既可以为了不依赖于电网地供电而在机械上和电上与未示出的蓄电池组连接,也可以为了依赖于电网地供电而通过未示出的电缆与电网连接。在图1中手持式工具机100例如构造为钻孔起子机。但是要指出,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钻孔起子机,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手持式工具机100中应用,在这些手持式工具机中刀具被置于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例如在蓄电池式钻孔机、蓄电池式冲击钻机或者起子机或者冲击钻机中。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中设置有以电流供应的、电的驱动马达180和变速器170。驱动马达180通过变速器170与驱动轴120连接。驱动马达180例如布置在马达壳体185中并且变速器170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10中,其中,变速器壳体110和马达壳体185例如布置在壳体105中。

驱动马达180例如可通过开关元件150操作,即接通和断开,并且可以是任意的马达类型,例如交流电动机或直流电动机。优选驱动马达180可这样电控制或调节,使得不仅可以实现反向运行,而且可以在希望的转速方面实现预给定。由现有技术充分已知适合的驱动马达180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在这里为了说明书的简要性省去详细说明。

驱动轴120通过轴承装置以可围绕旋转轴线x旋转的方式支承在壳体105中并且设置有刀具接收部140,该刀具接收部在轴向上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10的前部区域171中并且示例性地具有钻夹头。刀具接收部140用于接收刀具并且可以成形在驱动轴120上或者附件式地与驱动轴连接。驱动轴120以及变速器壳体110在变速器壳体110的前部区域171中从壳体105伸出。变速器壳体110的后部区域173位于壳体105内部。

在手持式工具机100运行中,变速器170由驱动马达180旋转驱动。在此要指出,变速器170、尤其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以及与所示的、用于调整转矩的离合器的共同作用是一般已知的,因此在本说明书的范围里对此不再详细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变速器壳体110通过至 少一个形状锁合且无螺纹的连接装置保持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中。在此,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几何形状,它在变速器壳体110的后部区域173中沿着变速器壳体110的周边构成并且与在壳体105中成形的第二连接几何形状对应。

相应地,第一连接几何形状既可以使在旋转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轴向力、也可以使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转矩通过第二连接几何形状传递到壳体105上。

在图2和3中详细地示出,第一连接几何形状具有至少两个在周向上相互间隔的、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外延伸的保持元件172,174。相应地,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中可以看到对应的、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内指向的槽口112,114,其中,保持元件172,174形状锁合地嵌入到槽口112,114中。在所示实施方式中保持元件172,174和对应的槽口112,114t形、l形和圆形地构成,其中,原则上可以设想不仅可以传递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传递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转矩的所有实施方式。

壳体105与变速器壳体110之间的轴向力负荷传出在所示的保持元件172中主要通过在变速器壳体110的周向上延伸的表面部分进行,而壳体105与变速器壳体110之间的转矩主要通过保持元件172,174的在旋转轴线x方向上延伸的表面部分传出。

相应地保持元件172,174和对应的槽口112,114的例如h形的或星形的结构也是可行的。此外在图2和3中可以看出,一些保持元件172,174在旋转轴线x方向上位于相同高度上。已经证实对于变速器壳体110与壳体105之间的传递转矩特别有利的是,保持元件172,174沿着变速器壳体110沿着尽可能大的周边间隔地设置,以便关于旋转轴线x而言具有尽可能大的杠杆臂。

两个圆形的保持元件174在轴向上错开地设置,由此不仅在变速器壳体110上而且在壳体105上可以配备尽可能大的沿着旋转轴线x的传递负荷的表面。

在图4和5中详细地示出,变速器壳体110在后部区域173中具有背面175,它基本垂直于旋转轴线x向后封锁变速器壳体100。在此可以看出,第三连接几何形状成形在变速器壳体110的背面175上,该第三连接几何 形状与成形在壳体105中的第四连接几何形状对应。相应地,第三连接几何形状通过第四连接几何形状不仅可以将在旋转轴线x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将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转矩传递到壳体105上。第三连接几何形状具有在旋转轴线x的方向上向外突出于变速器壳体110的保持器件176。相应地,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具有对应的接收部116,使得保持器件176形状锁合地嵌入到接收部116中。

保持器件176和它的对应接收部116如图所示十字形且关于两个相互垂直的镜像轴线y,z轴对称地构成,其中,镜像对称轴线y,z垂直于旋转轴线x。在此如图所示保持器件176从旋转轴线x出发轴对称地十字形地在周向上径向向外延伸。但是也如同在保持元件172,174和其对应的槽口112,114中那样,同样可以设想,设置多个在周向上在背面上分布的保持器件176,它们被壳体105中的对应接收部116接收。因此保持器件176和其对应的接收部116原则上可以构成各种可想象的形状,它适合于,不仅可以传递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传递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转矩。

在所示实施方式中,轴向力的传出通过保持器件176的垂直于旋转轴线x延伸的表面部分以及通过壳体105上的与其对置的表面部分进行。而变速器壳体105与壳体110之间的转矩通过保持器件176的平行于旋转轴线x延伸或者具有至少一个平行于旋转轴线x延伸的分量的表面部分传出。

相应地,保持器件176和其对应的接收部116也可以t形、h形、l形和/或十字形地构成。有意义的是,保持器件176关于至少一个镜像轴线y轴对称、有利地如图所示关于两个相互垂直的镜像轴线y,z轴对称地构成。

如同在图2至5中清楚地示出的那样,在变速器壳体110的后部区域173上突出来的保持器件176形状锁合地嵌入到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中构成的接收部116中。接着,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这样固定在变速器170的变速器壳体110上,使得布置在变速器壳体110前部区域171中的保持元件172,174被布置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壳体105中的对应槽口12,114形状锁合地接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传递在旋转轴线x的轴向方向上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轴向力,而且可以传递作用于变速器壳体110上的转矩。由此得到变速器壳体110在手持式工具机100的 壳体105上的简单的、容易执行的、稳定且可靠的固定。

除了所说明和图示的实施方式以外可以设想其它实施方式,它们可以包括特征的其它变化以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