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194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血笔组装工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



背景技术:

采血笔的生产过程,涉及多个工位,其中组装工位是将已加工好的零件组装成采血笔成品,组装工位的效率对于采血笔的生产效率至关重要。组装工位需要将多个零件手动安装到待组装设备上,零件放在零件盒中。由于零件尺寸小,且大部分为圆形,容易滚动。现有技术中,零件盒只有一个放置室供多种零件共同放置,容易使多种零件混杂。由于装配工位涉及的装配步骤较多,操作者难以快速从零件盒中取得相应组装步骤所需的零件进行组装,从而使组装速率低。若使用多个零件盒各自单放置一种零件,则使得零件盒数量多,占用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调整放置室数量、使用方便,能够提高采血笔组装工位生产效率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包括盒体,盒体包括盒底和侧壁。盒体内部设有若干个可拆卸的隔板,若干个隔板将盒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储放空间,隔板与侧壁为插接配合,隔板与隔板为插接配合。

具体地,隔板的两端均设有突出条,侧壁设有凹槽,突出条与凹槽配合实现隔板与侧壁的插接配合。

具体地,有至少一个隔板的侧面设有凹槽,隔板的凹槽与突出条配合实现隔板与隔板的插接配合。

具体地,突出条与凹槽的配合为间隙配合。

具体地,隔板的高度与侧壁的高度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包括盒底、侧壁、隔板,隔板的两端均设有突出条,侧壁设有凹槽,隔板的突出条与侧壁的凹槽配合,使隔板与侧壁连接。有至少一个隔板的侧面设有凹槽,隔板的突出条与隔板的凹槽配合,使隔板与隔板相互连接。若干个隔板使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放置室。突出条与凹槽为间隙配合,便于隔板的安装、拆卸,根据组装工位的零件种数安装隔板,使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形成相应个数的放置室供零件分类存放,从而提高操作者的装配效率。当零件的种类数变化时,可及时调整隔板的数量,从而改变放置室的个数,使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内部空间更灵活地被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立体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盒底、 2、第一侧壁、

3、凹糟、 4、第一隔板、

5、凸出条、 6、第一板面、

7、第二侧壁、 8、第二隔板、

9、第三隔板、 10、第二板面、

11、第三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如图1、图2所示,包括盒底1,盒底1呈正方形,在盒底1前后相对的两个边缘各设有一个第一侧壁2。该两个第一侧壁2的内侧面均设有凹糟3(见图3),凹糟3沿竖直方向延伸。该两个第一侧壁2的凹糟3分别位于各自第一侧壁2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有第一隔板4,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凸出条5(见图3、图4),第一隔板4的凸出条5与第一侧壁2的凹糟3配合,使第一隔板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侧壁2连接,从而使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内部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放置室。

见图1,第一隔板4的右侧面为第一板面6,与第一板面6相对的侧壁为第二侧壁7,第一板面6与第二侧壁7的内侧面均设有凹糟3。第一板面6的凹糟3位于第一板面6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二侧壁7的凹糟3位于第二侧壁7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有第二隔板8,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条5,第二隔板8的凸出条5分别与第一板面6和第二侧壁7这两者的凹糟3配合,使第二隔板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板面6和第二侧壁7。

第一隔板4的左侧面为第二板面10,与第二板面10相对的侧壁为第三侧壁11,第二板面10与第三侧壁11的内侧面均设有凹糟3。第二板面10的凹糟3位于第二板面10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三侧壁11的凹糟3位于第三侧壁11水平方向的中间位置。有第三隔板9,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隔板9的外形与第二隔板8一致,并以第二隔板8的安装方式分别连接于第二板面10和第三侧壁11,从而使采血笔组装工位专用盒的内部形成四个相互独立的放置室。

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在竖直方向上均与第一侧壁2平齐,使零件放置时不易越过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8或第三隔板9。

凸出条5与凹糟3为间隙配合,能方便地实现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8或第三隔板9的安装或拆卸。

盒底1、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7、第三侧壁11、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9均为塑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