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密码锁的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122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密码锁的把手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一种可以不用钥匙开启的把手锁。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把手锁在不反锁的情况下,直接转动手柄即可以开锁,若把手锁反锁了,则需要钥匙开启,因此人们外出反锁所述把手锁时都需要携带钥匙,若钥匙丢失,则不能开启把手锁,此时人们需要找开锁师父来开锁,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可以通过密码来方便开锁的把手锁。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密码锁的把手锁,包括一锁面板、转动杆和手柄,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密码锁装置,所述密码锁装置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杆上且可沿着该转动杆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的卡销,所述锁面板上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卡销相卡接的卡槽,所述转动杆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销配合使用的滑动槽,同时该转动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卡销前后移动的密码卡圈,所述密码卡圈和卡销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接的卡环和卡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码卡圈包括内圈和可拆卸套设于所述内圈外表面的数字外圈,所述卡环设置于所述内圈的内壁上,同时内圈和数字外圈之间通过一弹性装置相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一弹片和一与该弹片相配合卡接的凹陷位,所述弹片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凹陷位中的凸起,所述弹片和凹陷位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另一设置于所述数字外圈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装置包括一弹簧顶针和一与该弹簧顶针相配合卡接的凹位,所述弹簧顶针和凹位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内圈上,另一设置于所述数字外圈上。

优选地,所述内圈套设于所述转动杆的外周壁上,同时转动杆与内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定位装置。

其中,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四个密码卡圈。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转动杆靠近锁面板的一端设置有一凸环,而转动杆的一端通过一连接螺栓与所述手柄相连接,同时该转动杆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凸环与手柄之间的前挡块和后挡块,所述密码卡圈位于所述前挡块和后挡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后挡块上开设有一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中活动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卡销前后移动的拨块,所述拨块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卡销处于锁紧或解锁状态的标记。

再进一步,所述拨块与后挡块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定位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拨块一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定位凹槽和设置于所述后挡块上的弹簧顶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杆上活动设置一可与锁面板相卡接的卡销,同时转动杆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卡销移动的密码卡圈,当卡销与锁面板卡接时,手柄不能带动转动杆转动开锁,当用户转动密码卡圈至正确的位置时,用户可以推动该卡销远离锁面板而解除转动杆与锁面板的之间的卡接,此时用户可以方便转动手柄带动转动杆转动开锁,而无需使用钥匙开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又可以避免钥匙丢失的风险,而且与电子密码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锁由于是机械密码锁,在实现相同的安全等级前提下成本更低,且无须电池,响应国家环保,终身续航省事省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手柄与转动杆分离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手柄、后挡块与转动杆分离时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卡销与锁面板相卡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卡销的卡齿与密码卡圈的卡环相卡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杆的零件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转动杆与密码卡圈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数字外圈的零件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内圈的零件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内圈的另一个角度的零件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卡销与拨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 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1、图12和图13,一种带密码锁的把手锁,包括一锁面板10、转动杆20和手柄30,所述转动杆20上设置有密码锁装置,所述密码锁装置包括一活动设置于所述转动杆20上且可沿着该转动杆20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的卡销40,所述锁面板10上开设有能够与所述卡销40相卡接的卡槽11,所述转动杆20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销40配合使用的滑动槽21,同时该转动杆20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控制所述卡销40前后移动的密码卡圈50,所述密码卡圈50和卡销40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接的卡环51和卡齿41。在这里,所述卡环51上开设有一个供卡齿41穿过的缺口510,当用户将所述密码卡圈50转动至正确的位置时,所述卡销40上的卡齿恰好对正卡环51上的缺口510,此时用户可以推动所述卡销40向前移动插入锁面板10的卡槽11中进行卡接锁定或推动所述卡销40向后移动并从卡槽11中退出,从而解除转动杆20与锁面板10之间的锁定,当用户将密码卡圈50转动至错误的位置时,卡环51上的缺口510与卡销40上的卡齿41错位,此时卡环51与卡齿41相卡接,因此用户无法移动卡销40,进而无法解除卡销40与卡槽11之间的卡接,因此用户无法通过转动手柄30驱动转动杆20进行解锁,上述的密码卡圈50与卡销40之间卡接原理为锁具领域的公知常识,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动杆20上活动设置一可与锁面板10相卡接的卡销40,同时转动杆20上设置有控制所述卡销40移动的密码卡圈50,当卡销40与锁面板10卡接后,转动卡圈50使卡环缺口510与卡销的卡齿41错位,从而使卡销40无法退出锁面板10上所设的卡槽11位置,此时手柄30不能带动转动杆20转动开锁,当用户转动密码卡圈50至正确的位置时,用户可以推动该卡销40远离锁面板10上所设的卡槽11位置,从而解除转动杆20与锁面板10的之间的卡接,此时用户可以方便地转动手柄30带动转动杆20转动开锁,而无需使用钥匙开锁,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又可以避免钥匙丢失的风险。

参照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为了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而自由更改把手锁的密码,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密码卡圈50包括内圈52和可拆卸套设于所述内圈52外表面的数字外圈53,所述卡环51设置于所述内圈52的内壁上,同时内圈52和数字外圈53之间通过一弹性装置60相卡接。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弹性装置60包括一弹片61和一与该弹片61相配合卡接的凹陷位62,所述弹片61上设置有能够嵌入所述凹陷位62中的凸起610,所述弹片61和凹陷位62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内圈52上,另一设置于所述数字外圈53上。当然上述的弹片61和凹陷位62互换位置分别设置于数字外圈53和内圈52上也是可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弹片设置于内圈52上,而凹陷位62则设置于所述数字外圈53上,为了使得弹性装置60可以更好地将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连接起来,进一步优选,所述凸起610为弹片61中部向外形成的一圆弧拱起,而所述的凹陷位62则是与该圆弧拱起相适配的一圆弧凹槽,通过在内圈52和数字外圈53之间设置该弹性装置60,可以使得用户转动数字外圈53时,该弹性装置60同时可以带动内圈52同步转动。

为了使得数字外圈53相对内圈52转动至不同位置时,所述弹性装置60也可以随时将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连接起来同步转动,在这里,所述数字外圈53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有与密码数字相对应的凹陷位62,即数字外圈53上有0-9这十个数字,相应地数字外圈53的内壁上也均匀设置有十个凹陷位62。

当用户想修改把手锁的密码时,先将密码卡圈50转动至正确位置,此时卡销40上的卡齿41刚好正对内圈52上的卡环51上的缺口510,然后再推动卡销40向前或向后移动以使得卡销40上的卡齿41恰好嵌入卡环51上的缺口510中,即卡齿41和卡环51重叠,具体可参见附图7,因此卡齿41与卡环缺口510相卡接并阻挡内圈52转动,用户施力于数字外圈53上以克服弹性装置60施加于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之间的卡接力,此时数字外圈53可相对内圈52单边转动,用户即可在内圈52不动的状态下随意将数字外圈53转动至自己想要设定的数字,以达到修改密码的目的,当修改密码完毕后,用户只需要推动卡销40移动以使得卡齿41从卡环51上的缺口510中脱出,此时内圈解除卡齿41的阻挡,弹性装置60再次将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弹性连接起来形成一整体,当用户转动数字外圈53即可同步带动内圈52转动。

当然,所述弹性装置60除了采用上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代替,如:所述弹性装置60包括一弹簧顶针和一与该弹簧顶针相配合卡接的凹位,所述弹簧顶针和凹位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内圈52上,另一设置于所述数字外圈53上,通过弹簧顶针的滚珠嵌入所述凹位中,同样可以起到将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连接起来作用。

参照图8和图9,在这里,为了使得用户在转动密码卡圈50时可以产生档位的感觉,进而让用户有更好的转动手感,保证用户每转动一下,密码卡圈50刚好转过一个数字,所述内圈52套设于所述转动杆20的外周壁上,同时转动杆20与内圈5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定位装置70,在这里,所述第一弹性装置70的结构与弹性装置60的结构类似,该第一弹性装置70包括一弹性片71和若干个卡位24,所述弹性片71上设置有与所述卡位24相卡接的拱起,在这里,所述卡位24的数量为十个,十个卡位24均匀设置于所述转动杆20的外周壁上,而弹性片71则设置于所述内圈52上,当然上述的弹性片71和卡位24互换位置分别设置于内圈52和转动杆20上也是可以,通过在转动杆20与内圈52之间设置第一弹性装置70可以使得密码卡圈50每相对转动杆20转动一个数字,弹性牌71上的拱起也会从一个卡位24中移动并卡接进另外一个卡位24中,从而可以给用户一个档位的感觉,以便于确认密码卡圈50转动过一个数字。

在这里,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锁的生产制造,优选地,所述弹性片71和弹片61为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内圈52上设置有用于该弹性片71和弹片61的安装位520,所述安装位52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能够让所述弹性片71上的拱起和弹片61上的凸起610穿过的过孔。通过将弹性片71和弹片61设置为一体,既便于生产制作,同时也便于后续把手锁的组装。

在这里,为了使得数字外圈53能够带动内圈52克服内圈52与转动杆20之间的卡接力,所述弹性装置60的弹力大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70的弹力,即可保证数字外圈53与内圈52之间的卡接力大于内圈52与转动杆20之间的卡接力,进而转动数字外圈53时可以顺利带动内圈52同步转动。

当然上述的第一弹性装置70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代替,如所述第一弹性装置70由一弹簧顶针与一卡接位所构成也是可以的。

参照图5、图6和图7,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锁更加安全,不容易给第三者测试出正确的密码,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转动杆20上设置有四个密码卡圈50,此时把手锁的密码组合为一万组,当然根据需要,还可以将密码卡圈50的数量设置为其他也是可以的,如所述密码卡圈50的数量为三个、五个、六个等。

参照图5、图6、图7和图8,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锁便于组装,在这里,优选地,所述转动杆20靠近锁面板10的一端设置有一凸环22,而转动杆20的一端通过一连接螺栓23与所述手柄30相连接,同时该转动杆20上还套设有位于所述凸环22与手柄30之间的前挡块81和后挡块82,所述密码卡圈50位于所述前挡块81和后挡块82之间,安装时,先将转动杆20安装于锁面板10上,然后再依次将前挡板81、密码卡圈50、挡块82套设于转动杆20上,最后手柄30安装于转动杆20上并通过连接螺栓23锁紧即可,组装简单方便,上述的后挡块82在套设于转动杆20上前,需要先在后挡块82的滑动槽820中嵌入拨块83,所述拨块83与卡销40连接,最后再将后挡块82在套设在转动杆20上。

参照图13、图14和图15,为了便于驱动所述卡销40前后移动进入锁面板10的卡槽11中或从卡槽11中退出,在这里,优选地,所述后挡块82上开设有一滑动槽820,所述滑动槽820中活动设置有可带动所述卡销40前后移动的拨块83,同时所述拨块83上设置有用于显示卡销40处于锁紧或解锁状态的标记830,用户通过推动所述拨块83即可驱动卡销40前后移动,同时用户观察拨块83上的标记830即可确定把手锁现处于锁紧状态或解锁状态,以便于用户操作把手锁。

在这里,为了使得用推动所述拨块83时,可以获利更好的手感和体验,优选地,所述拨块83与后挡块82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定位装置90。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弹性定位装置90包括开设于所述拨块83一侧表面上的若干个定位凹槽831和设置于所述后挡块82上的弹簧顶珠832,当然,上述的定位凹槽831和弹簧顶珠832也可以互换位置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挡块82和拨块83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拨块83上设置有三个定位凹槽831,三个定位凹槽831沿着从锁面板10朝向手柄30的方向分别依次设置位锁紧档、设置密码档和解锁档,当用户拨动拨块83最靠近锁面板10时,此时卡销40插入锁面板10的卡槽11中,当用户拨动所述拨块83移动至中间档位时,此时用户可以更改把手锁的密码,当用户拨动所述拨块83至最外档位时,卡销40完全从卡槽11中脱出,此时,用户可以转动手柄30驱动所述转动杆20转动解锁。

当然上述的弹性定位装置90还可以采用弹片与凹槽的结构所代替,而不限定为上述的定位凹槽831和弹簧顶珠8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