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5801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服务机器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服务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使服务机器人的外观更协调一体,外表面一般不设用于搬运的抽手。然而,机器人一般都比较笨重,没有抽手时装配运输将相当困难。若机器人中途没电时,只能推动机器人,推动会带动轮子转动,由于轮子的转动带动电机的转动,这将对电机及控制板造成损害。

另外,由于机器人相关功能逐渐增加,相对应机器整体耗电功率在不断的提高,故有必要在机器人内部安装过载保护装置例如空气开关等。当电流过大时,空气开关会自动切断电路,然而此时需手动的将空气开关复位。通常空气开关大都设在机器的内部,当空气开关切断电源后,需逐一拆开外壳才能进行复位,此过程操作复杂,需专业人员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服务机器人,所述服务机器人便于运输转移且使用安全性好,操作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包括:机体;驱动轮,所述驱动轮设在所述机体的下部,且所述驱动轮的下沿低于所述机体的底面;提手,所述提手设在所述机体的下部;轮盖组件,所述轮盖组件与所述机体相连,所述轮盖组件包括驱动轮外盖,所述驱动轮外盖可拆卸地设在所述机体上并遮盖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提手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驱动轮外盖可拆卸地设在机体上,使得驱动轮外盖易于拆卸,便于利用提手实现服务机器人的运输转移,还有利于服务机器人的维修保养。另外,通过驱动轮外盖不仅能够对驱动轮以及提手等元件进行保护,还使得服务机器人的外形更加美观。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轮盖组件还包括驱动轮内盖,所述驱动轮内盖与所述机体相连并位于所述驱动轮的内侧,所述驱动轮外盖可拆卸地盖在所述驱动轮内盖上,所述驱动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轮盖组件内且所述驱动轮的下沿向下穿出所述轮盖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缘设有第一卡持部,且所述驱动轮外盖的周缘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持部适配的第二卡持部,所述驱动轮外盖沿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盖在所述驱动轮内盖上,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卡合以使所述驱动轮外盖与所述驱动轮内盖相对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卡持部脱离扣合以使所述驱动轮外盖与所述驱动轮内盖可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持部包括卡凸和限位筋,所述卡凸沿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向延伸并朝所述驱动轮内盖的中心延伸,所述限位筋位于所述卡凸的一端,所述第二卡持部为设在所述驱动轮外盖上的卡勾,所述第二卡持部朝向所述驱动轮内盖延伸,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卡勾勾住所述卡凸并抵在所述限位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外盖上设有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锁扣,所述驱动轮内盖上设有与所述锁扣适配的锁定凸台,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锁扣抵在所述锁定凸台上且在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向上所述锁扣和所述卡勾均位于对应的所述限位筋和所述锁定凸台的内侧或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锁扣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方向在第一锁扣位置和第一让位位置之间可移动,所述锁扣在第一锁扣位置与所述锁定凸台沿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向相对,所述锁扣在所述第一让位位置与所述锁定凸台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方向错开。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外盖上设有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配合孔,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按钮,所述按钮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方向可移动地设在所述配合孔内,所述锁扣与所述按钮相连以驱动所述锁扣在所述第一锁扣位置和所述第一让位位置之间移动;弹簧,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驱动轮外盖和所述按钮相连,所述弹簧常驱动所述锁扣位于所述第一锁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上设有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方向的导槽,且所述配合孔内侧设有与所述导槽适配并沿垂直于所述驱动轮外盖的方向延伸的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扣在第二锁扣位置和第二让位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所述驱动轮外盖上,所述锁扣在第二锁扣位置与所述锁定凸台沿所述驱动轮内盖的周向相对,所述锁扣在所述第二让位位置与所述锁定凸台沿所述驱动轮外盖的径向方向错开,在所述驱动轮外盖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锁定凸台适于抵压所述锁扣以使所述锁扣从所述第二锁扣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让位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提手呈U型,且所述提手的开口端与所述机体相连,且所述提手的封闭端向上延伸至所述驱动轮的上方并与所述机体间隔开,所述机体的侧壁上设有空气开关,所述空气开关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轮盖组件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驱动轮内盖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圈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驱动轮外盖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圈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驱动轮外盖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圈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的部分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按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轮盖组件在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圈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轮盖组件在另一个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圈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按钮在一个状态下的剖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中按钮在另一个状态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服务机器人100,

机体1,空气开关11,驱动轮2,提手3,

轮盖组件4,驱动轮外盖41,第二卡持部411,锁扣组件412,锁扣4121,按钮4122,弹簧4123,导槽4124,螺钉4125,筋4126,配合孔413,导轨4131,驱动轮内盖42,第一卡持部421,卡凸4211,限位筋4212,锁定凸台4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图1至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包括:机体1、驱动轮2、提手3以及轮盖组件4。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轮2设在机体1的下部(参照图1或图2中机体1的下部),且驱动轮2的下沿低于机体1的底面。这样通过驱动轮2的旋转能够带动机体1移动,还可有效避免机体1直接与地面接触而发生磨损,从而延长服务机器人1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1,提手3设在机体1的下部。提手3位于驱动轮2的内侧并向外向上延伸,驱动轮2为相对于机体1对称布置的两个,相应地提手3也为两个,这样通过两个提手3能够平衡受力,便于服务机器人100的运输转移。

结合图1、图2以及图7,轮盖组件4与机体1相连,轮盖组件4包括驱动轮外盖41,驱动轮外盖41可拆卸地设在机体1上,驱动轮外盖41遮盖在驱动轮2和提手3的外侧。由此,使得驱动轮外盖41易于拆卸,便于利用提手3实现服务机器人100的运输转移,还有利于服务机器人100的维修保养。另外,通过驱动轮外盖41不仅能够对驱动轮2以及提手3等元件进行保护,还使得服务机器人100的外形更加美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驱动轮外盖41可拆卸地设在机体1上,使得驱动轮外盖41易于拆卸,便于利用提手3实现服务机器人100的运输转移,还有利于服务机器人100的维修保养。另外,通过驱动轮外盖41不仅能够对驱动轮2以及提手3等元件进行保护,还使得服务机器人100的外形更加美观。

结合图1至图4并结合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轮盖组件4还包括驱动轮内盖42,驱动轮内盖42与机体1相连,驱动轮内盖42位于驱动轮2的内侧,驱动轮外盖41可拆卸地盖在驱动轮内盖42上。这样有利于将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分离,便于服务机器人100的运输转移以及维修保养。

驱动轮2的一部分(参照图2中驱动轮2的上部)位于轮盖组件4内,而且驱动轮2的下沿向下穿出轮盖组件4。由此,通过驱动轮2的旋转能够带动机体1移动,从而充分发挥服务机器人100的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轮盖组件4也可以为其他的形式,例如在机体1内设有与轮盖组件4相连接的结构等,这样也可不设置驱动轮内盖42,直接将驱动轮外盖41与机体1内的连接结构相连。

进一步地,参照图3至图8以及图11至图14,驱动轮内盖42的周缘设有第一卡持部421(参照图4),且驱动轮外盖41的周缘设有第二卡持部411(参照图8),第二卡持部411与第一卡持部421适配。驱动轮外盖41沿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地盖在驱动轮内盖42上,在所述第一位置(参照图12)第一卡持部421与第二卡持部411卡合,以使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相对固定地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参照图14)第一卡持部421与第二卡持部411脱离扣合,以使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可分离。由此,通过第一卡持部421与第二卡持部411的卡合或脱离可以实现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的固定连接和分离,且无需额外使用工具便可将驱动轮外盖41拆下,便于服务机器人100的运输和转移。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8并结合图11和图12,第一卡持部421包括卡凸4211和限位筋4212,卡凸4211沿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延伸,卡凸4211朝驱动轮内盖42的中心延伸;限位筋4212位于卡凸4211的一端。第二卡持部411为设在驱动轮外盖41上的卡勾,第二卡持部411朝向驱动轮内盖42延伸,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卡勾勾住卡凸4211并抵在限位筋4212上。由此,可以实现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之间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8和图9并结合图4和图12,驱动轮外盖41上设有锁扣组件412,锁扣组件412包括锁扣4121,驱动轮内盖42上设有锁定凸台422,锁定凸台422与锁扣4121适配,在所述第一位置锁扣4121抵在锁定凸台422上,且在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上锁扣4121和所述卡勾均位于对应的限位筋4122和锁定凸台422的内侧。由此,能够确保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位置锁扣4121抵在锁定凸台422上,且在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上锁扣4121和所述卡勾均位于对应的限位筋4122和锁定凸台422的外侧。

另外,参照图9,服务机器人100上还设有螺钉4125,通过螺钉4125可以实现锁扣4121与驱动轮外盖41之间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参照图11至图14,锁扣4121沿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方向在第一锁扣位置和第一让位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锁扣4121在所述第一锁扣位置(参照图12)与锁定凸台422沿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相对;锁扣4121在所述第一让位位置(参照图14)与锁定凸台422沿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方向错开。由此,易于实现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的安装和拆卸,操作方便且无需额外使用工具。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驱动轮外盖41上设有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配合孔413,锁扣组件412还包括按钮4122和弹簧4123。

具体而言,参照图9并结合图12和图14,按钮4122沿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方向可移动地设在配合孔413内,锁扣4121与按钮4122相连以驱动锁扣4121在所述第一锁扣位置和所述第一让位位置之间移动。弹簧4123分别与驱动轮外盖41和按钮4122相连,弹簧4123常驱动锁扣4121位于所述第一锁扣位置。由此,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使得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从而确保服务机器人100的正常使用。另外,通过弹簧4123还有利于按钮4122的复位。

参照图6,驱动轮外盖41上还设有筋4126,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驱动轮外盖41的强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8至图10并结合图6,按钮4122上设有沿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方向的导槽4124(参照图10),且配合孔413内侧设有导轨4131(参照图8和图9),导轨4131与导槽4124适配并沿垂直于驱动轮外盖41的方向延伸(朝向驱动轮内盖42延伸)。由此,便于将按钮4122安装在驱动轮外盖41上,从而易于通过按钮4122实现对轮盖组件4的相应控制。

其中,参照图15和图16,使用时将按钮4122往下(往按钮4122的内侧)按压,使锁扣4121跟着按钮4122一起往下移动(超出锁定凸台422),此时再旋转轮盖组件4,则驱动轮外盖41上的第二卡持部411将脱出驱动轮内盖42上的第一卡持部421,可以取下驱动轮外盖41。手松开时,由于弹簧4123的弹力,按钮4122将自动复位。

结合图4至图14,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锁扣4121在第二锁扣位置和第二让位位置之间可转动地设在驱动轮外盖41上。其中,锁扣4121在所述第二锁扣位置与锁定凸台422沿驱动轮内盖42的周向相对;锁扣4121在所述第二让位位置与锁定凸台422沿驱动轮外盖41的径向方向错开。在驱动轮外盖41从所述第二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锁定凸台422适于抵压锁扣4121以使锁扣4121从所述第二锁扣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让位位置。由此,使得驱动轮外盖41与驱动轮内盖4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易于实现。

参照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提手3呈U型,且提手3的开口端(参照图2中提手3的下端)与机体1相连,且提手3的封闭端(参照图2中提手3的上端)向上延伸至驱动轮2的上方并与机体1间隔开。这样当拆下驱动轮外盖41时,便于通过提手3将服务机器人100进行运输转移。

机体1的侧壁上设有空气开关11,空气开关11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轮盖组件4内。由此,无需额外使用工具便可将驱动轮外盖41拆下,从而易于对空气开关11进行复位,通过空气开关11可以达到电流过载保护,从而提高服务机器人100的使用安全性,操作方便快捷。

下面结合图1至图16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的工作过程。

具体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在机体1内对称布置有两个提手3,这样便于服务机器人100的搬运。同时在机体1内还设有空气开关11,通过空气开关11可以达到电流过载保护,从而提高服务机器人100的使用安全性。为了保证整体外观及装拆的方便,将提手3以及空气开关11设置在轮盖组件4的内侧,且轮盖组件4采用旋转扣合加弹扣的固定方式,无需额外使用工具便可将驱动轮外盖41拆下,便于服务机器人100的搬运,还有利于将空气开关11复位。

参照图15和图16,使用时将按钮4122往下(往按钮4122的内侧)按压,使锁扣4121跟着按钮4122一起往下移动(超出锁定凸台422),此时再旋转轮盖组件4,则驱动轮外盖41上的第二卡持部411将脱出驱动轮内盖42上的第一卡持部421,可以取下驱动轮外盖41。手松开时,由于弹簧4123的弹力,按钮4122将自动复位。至此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服务机器人100的工作过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