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497阅读:16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机械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机械手,属于机械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各行各业的生产线上都能看见其身影。针对一些质量轻便,体积小的零件产品,机械手一般都能稳定的抓取,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大都造价比较昂贵,不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简易机械手,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机械手,包括顶板、中心气缸、若干个气缸、若干个机爪和锁紧结构;若干个所述机爪的顶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转动连接所述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中心气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所述机爪上方均分别设置有一所述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的底端均分别活动连接对应的所述机爪,所述气缸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所述顶板。

优先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闭环扣;所述闭环扣为圆环,所述闭环扣以圆心为基点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个配合所述机爪的扇形孔;所述闭环扣固定连接所述中心气缸的输出轴。

优先地,还包括若干个登山扣;所述登山扣包括套筒、上半环和下半环,所述上半环的左端与所述下半环的左端枢接,所述套筒螺纹连接所述下半环的右端;若干个所述机爪的顶端均分别固定连接一所述下半环。

优先地,所述机爪包括左杆、右杆、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顶端;所述左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左侧壁,所述右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右侧壁。

优先地,还包括防滑机构;所述左杆、所述下杆和所述右杆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防滑机构。

优先地,所述防滑机构为多个等间距排列的三角凸起。

优先地,所述三角凸起上设置有一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中心气缸来调节机爪的抓取直径,通过调节左气缸、右气缸和后气缸收紧或放开机爪从而实现抓取待加工零件,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2)三角凸起上设置有橡胶层,可以很好的地保护待加工零件防止被三角凸起抓出伤痕,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占用空间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锁紧机构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气缸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环扣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中的含义,1-中心气缸;2-左气缸;3-右气缸;4-锁紧结构;5-机爪;6-三角凸起;7-输出轴;8-闭环扣;9-登山扣;10-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简易机械手,包括顶板10、中心气缸、三个气缸、三个机爪和锁紧结构;三个气缸包括左气缸2、右气缸3和后气缸(未示出);

三个机爪5的顶部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转动连接锁紧机构,所述锁紧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中心气缸的输出轴7上,所述中心气缸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每个机爪5上方均分别设置有一气缸,气缸的输出轴的底端均分别活动连接对应的机爪5,三个气缸的顶部均固定连接顶板10,顶板10位于所有气缸的上方。

如图4所示,锁紧机构包括闭环扣8;闭环扣8为圆环,闭环扣8以圆心为基点沿圆周方向等间距地开设有若干个配合机爪的扇形孔;闭环扣8固定连接中心气缸1的输出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三个登山扣9;登山扣9包括套筒、上半环和下半环,每个机爪5的顶部均固定设置有一下半环;上半环与下半环的左端枢接,下半环的右端开设有螺纹,套筒螺纹连接下半环的右端,旋转套筒能将上半环与下半环固定连接,防止机爪5脱离闭环扣8。

所述机爪包括左杆、右杆、上杆和下杆;所述上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顶端;所述左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左侧壁,所述右杆固定连接所述下杆的右侧壁。每个机爪上包括三个分支,使得机爪在抓取零件的时候能够更加牢固、更加稳定地抓取待加工零件,防止待加工零件脱离机爪。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防滑机构;所述左杆、所述下杆和所述右杆的内侧均固定设置有防滑机构,防滑机构为多个等间距排列的三角凸起6。

如图3所示,左气缸2、右气缸3和后气缸的输出轴上均固定设置有一圆环,圆环的直径大于机爪5的直径,便于气缸带动相对应的机爪运动。

中心气缸1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10,闭环扣8套设在中心气缸1的输出轴上,闭环扣8固定连接中心气缸1的输出轴。

三角凸起6上设置有一橡胶层,防止三角凸起6磨损待加工零件。

通过调节中心气缸1来调节机爪5的抓取直径,通过调节左气缸2、右气缸3和后气缸收紧或放开机爪从而实现抓取待加工零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