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加工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拧工具手柄。
背景技术:
在部件组装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到螺钉、螺丝、螺母、门轮、外六角、内六角等工件,均需要进行旋拧以迫使其就位或者紧固。
目前,在旋拧螺钉的工具中,一般都是采用一个手柄配套一个型号的旋拧头,提高了原料成本,降低了实用性。另外,旋拧螺丝和螺母时,一般使用螺丝刀和普通的扳手,但是操作空间时常受到限制,拧紧需要反复插拔,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会对螺丝和螺母的棱造成磨损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拧工具手柄,可套装不同型号的旋拧头,降低了原料成本,提高了实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旋拧工具手柄,包括手柄和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和手柄的下端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连接主头、连接套头、C型开口挡圈、第一弹簧和套头挡圈,所述连接主头顺序布置有呈一体的第一端柱、中间柱和第二端柱,第一端柱设置有平行于轴线的平面,中间柱与第二端柱之间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二端柱设置有旋拧工具的安装部;所述第一凹槽放置有C型开口挡圈,第一弹簧和套头挡圈顺序套装在连接主头外且置于C型开口挡上,第一端柱与手柄内部设置的第一腔体过盈配合;所述连接套头内部呈空腔结构,连接套头与连接主头和手柄形成套装。。第二端柱设置的安装部可以和不同的旋拧头相配合,可轻松实现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部件的旋拧。
优选地,所述连接主头的第二端柱的上部设置有通孔键槽,且通孔键槽的内表面靠第二圆柱腔侧设置有凸缘,通孔键槽内设置有钢球和第二弹簧,通孔键槽和刚球适配;所述连接套头的上腔的直径大于其下腔的直径,连接套头的上腔和下腔之间通过锥面过渡,锥面与通孔键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套头挡圈可滑动的套装在中间柱上,套头挡圈与连接套头过盈配合,套头挡圈的下端用于顶住第一弹簧,套头挡圈和连接套头的上部的直径小于手柄内部设置的第一圆柱腔的内径,连接套头的下部套合在连接主头的外部。
连接套头与套头挡圈过盈配合,且套头挡圈可滑动的套装在中间柱上,套头挡圈和C型开口挡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使得连接套头可以进行弹性拉伸。当连接套头向外拉时,与通孔键槽的位置相对应的锥面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增大了钢珠的活动空间,便于插入或者取出旋拧头;当连接套头在第一弹簧作用下自主回缩时,与通孔键槽的位置相对应的锥面的直径逐渐变小,从而限制了钢珠的活动空间,便于紧固旋拧头,防止旋拧头在工作时掉落。
优选地,所述连接主头的第二端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圆柱腔,第二端柱的端部对称设置有镂空耳子,第二圆柱腔和镂空耳子形成旋拧工具的安装部。
优选地,所述手柄呈圆柱形,手柄的顶端设置有凸柱,凸柱与手柄同中心轴,凸柱与轴承适配,轴承与手柄后座适配。
优选地,所述手柄下部的直径小于手柄上部的直径,手柄下部沿圆周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上部的外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平面部,平面部的两端与手柄外表面弧面过渡。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上部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套头与连接主头套装的部分呈锥形,且圆锥部分的外表面沿圆周设置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柱和第一腔体对称设置有两个平行于轴线的平面。
优选地,所述套头挡圈上部的直径大于其下部的直径,套头挡圈的下部与连接套头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由多个部件机械组装而成,拆装简便,而且第二端柱设置的安装部可以和不同的旋拧头相配合,可轻松实现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部件的旋拧;同时,不需要通过插拔来拧紧工件,避免磨损甚至损坏工件的棱,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中A处连接套头、连接主头和手柄配合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套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手柄,11-平面部,12-通孔,13-凸柱,14-轴承,15-手柄后座,16-第一圆柱腔,17-第一腔体,2-连接部件,21-连接主头,211-第一端柱,212-中间柱,213-第二端柱,2131-通孔键槽,2132-钢球,2133-第二弹簧,2134-第二圆柱腔,2135-镂空耳子,214-第一凹槽,22-连接套头,221-上腔,222-下腔,223-锥面,23-C型开口挡圈,24-第一弹簧,25-套头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拧工具手柄,包括手柄1和连接部件2,连接部件2和手柄1的下端连接,手柄1呈圆柱形,手柄1的顶端设置有凸柱13,凸柱13与手柄1同中心轴,凸柱13与轴承14适配,轴承14与手柄后座15适配。手柄1下部的直径小于手柄1上部的直径,手柄1下部沿圆周设置有凹槽,使得连接套头22往外拉时,避免手柄1打滑。手柄1的上部的外表面沿着长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平面部11,平面部11的两端与手柄1的接壤处呈弧面;借助外部工件作用在手柄1的平面部11,对一些紧固件进行旋拧,可以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手柄1的上部设置有通孔12,将钢棒穿过手柄1的通孔12旋拧工件,可使工件的旋拧更为轻松。
连接部件2包括连接主头21、连接套头22、C型开口挡圈23、第一弹簧24和套头挡圈25。连接主头2顺序布置有呈一体的第一端柱211、中间柱212和第二端柱213,第一端柱211呈异形柱,中间柱212与第二端柱212之间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凹槽214,第二端柱212设置有旋拧工具的安装部,该安装部可以和不同的旋拧头相配合,可轻松实现在不同环境下对不同部件的旋拧。连接主头21的第二端柱2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圆柱腔2134,第二端柱213的端部对称设置有两个镂空耳子2135,第二圆柱腔2134和镂空耳子2135形成旋拧工具的安装部。第二圆柱腔2134和镂空耳子2135的配合可以使旋拧头的安装更为便捷。
连接主头21的第二端柱213的上部设置有通孔键槽2131,且通孔键槽2131的内表面靠第二圆柱腔2134侧设置有凸缘,通孔键槽2131内设置有钢球2132和第二弹簧2133,通孔键槽2131和刚球2132适配,钢球2132在第二弹簧2133的作用下不会轻易滑动。连接套头22内部呈空腔结构,连接套头22的上腔221的直径大于其下腔222的直径,连接套头22的上腔221和下腔222之间通过锥面223过渡,锥面223与通孔键槽2131的位置相对应。C型开口挡圈23置于第一凹槽214,第一弹簧24和套头挡圈25顺序套装在连接主头21外且置于C型开口挡23上,第一端柱211与手柄1内部设置的第一腔体17过盈配合,且第一端柱211和第一腔体17对称设置有两个平行于轴线的平面,可保证连接主头21在旋拧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位移,造成打滑的现象,同时可起到紧固连接主头21的作用。套头挡圈25可滑动的套装在中间柱212上,套头挡圈25上部的直径大于其下部的直径,套头挡圈25的下部与连接套头22形成过盈配合,套头挡圈25下部的直径大于第一弹簧24的直径,套头挡圈25的下端用于顶住第一弹簧24。套头挡圈25的上部的直径和连接套头22的上部的直径均小于手柄1内部设置的第一圆柱腔16的内径,连接套头22的下部套合在连接主头21的外部。
连接套头22与套头挡圈25过盈配合,且套头挡圈25可滑动的套装在中间柱212上,套头挡圈25和C型开口挡圈2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24,使得连接套头22可以进行弹性拉伸。当连接套头22向外拉时,与通孔键槽2131的位置相对应的锥面223的直径逐渐变大,从而增大了钢珠2132的活动空间,便于插入或者取出旋拧头;当连接套头22在第一弹簧24作用下自主回缩时,与通孔键槽2131的位置相对应的锥面223的直径逐渐变小,从而限制了钢珠2132的活动空间,便于紧固旋拧头,防止旋拧头在工作时掉落。连接套头22与连接主头21套装的部分呈锥型,且圆锥部分的外表面沿圆周设置有凹槽,可有效避免在对连接套头22拉伸时,连接套头22打滑。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