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为了保证发动机油道内的杂质不会在高压油道中自由移动,进入发动机运动区域,从而造成发动机运动件的划伤甚至发动机抱死的风险,发动机的高压油道通常只允许机油朝一个方向流动,这样在油道相贯的位置就会安装单向阀来限制机油的流向。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单向阀在安装时有压装深度要求,徒手压装无法精准控制压装深度要求,因此设计一个操作方便,且能解决单向阀压装深度要求问题的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安装工具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该安装工具由压杆31、压装导套32两部分构成。使用过程如下:一、将单向阀30从压装导套32的上端开口处放入压装导套内;二、将压杆31从压装导套32的上端开口处插入压装导套内;三、缓慢推动压杆31,直至单向阀30露出压装导套32的下端开口2mm左右;四、以露出的单向阀30为导向,将该安装工具放置在单向阀安装处;五、推动压杆31直至压杆到位为止,即完成单向阀的压装过程。单向阀的压装深度L=L2-L1。
现有技术的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存在如下缺点:使用单向阀进行定位,当定位有偏差时易损坏单向阀。压装前,该工具处于正立状态,单向阀易脱落。操作时,压杆与压装导套为分体式结构,压杆易脱落,导致损坏现场环氧地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高操作效率。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包括压杆2、压装导套3和固定板5;压杆2穿设在压装导套3内;压装导套3与固定板5机械连接并垂直形成L型;压装导套3的侧面设置有单向阀放置口20;
压杆2沿纵向设置有限位槽21,与压装导套3中横向穿设的限位螺钉相配合限制压杆2的行程;
固定板5下方设置定位销;
进一步地,压杆2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护帽1;
进一步地,固定板5的下表面还可以设置防护板10。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在压装导套的侧面设置单向阀放置口,可减少压装行程,避免安装过程中单向阀脱落;通过在压杆上设置的限位槽,结合限位螺钉进行限位,结构简单可靠且方便加工,操作简单方便,降低了工件报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向阀安装工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三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通过附图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2-3所示,一种发动机单向阀安装工具,包括压杆2、压装导套3和固定板5;压杆2穿设在压装导套3内;压装导套3与固定板5机械连接并垂直形成L型;压装导套3的侧面下方设置有单向阀放置口20。
压杆2沿纵向设置有限位槽21,与压装导套3中横向穿设的限位螺钉4相配合限制压杆2的行程,使压杆2与压装导套3合二为一,可实现工具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压杆2脱落的效果。限位螺钉也可替换为限位销以及相应的结构。
固定板5下方设置两个定位销8、9;固定板5的下表面设置尼龙防护板10。
压杆2的上端部设置有防护帽1;压杆2下为单向阀30。
更具体地,参见图3,防护帽1与压杆2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限位螺钉4采用内六角螺钉,与压装导套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压装导套3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6及12进行螺纹连接;两个定位销8、9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6、7进行螺纹连接。
压杆2上设计有限位槽21,通过在压装导套3上安装内六角螺钉4限制压杆2的行程。
尼龙防护板10与固定板5之间通过内六角螺钉11进行螺纹连接。该单向阀安装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板5会直接与工件接触。在压装过程中有划伤工件加工面的风险,因此在固定板5的下表面安装尼龙防护板10可有效避免因使用单向阀安装工具损坏工件的问题。
该工具设置两个定位销8、9,采用单向阀压装面上对应的两个销孔进行定位,将单向阀从单向阀放置口20处放入,通过两个定位销进行精准定位,有效避免因单向阀安装过程中因定位不精准导致的损坏单向阀的问题及使用过程中单向阀脱落的问题。
使用时,先将该单向阀安装工具正确摆放在工件上,通过工件上的两个销孔与该安装工具上的定位销8及9的配合;然后将压杆2向上提起,将单向阀30从单向阀放置口20处放入该安装工具内部;最后使用橡皮锤敲击防护帽1,当压杆2与压装导套3断面贴合时即完成了单向阀的压装过程。单向阀的压装深度L=L4-(L1+L2+L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稳定可靠,可广泛用于发动机上定位套、定位销的压装。
以上依据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附图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