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夹具平台仅能满足平面内装夹样品的圆周旋转,无法满足空间三个坐标系的旋转,但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要对样品的角度进行各种调节,这就意味存在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可以使被夹样品围绕XYZ三个轴旋转,从而调整至工作需要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用于装夹样品,所述夹具平台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平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支架和移动块,所述平台搁设于所述旋转支架和移动块上;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第三旋钮,所述第一旋钮伸入所述底座后连接所述旋转支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支架旋转,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XZ平面中绕Y轴转动,所述第二旋钮伸入所述底座后连接所述移动块,用于带动所述移动块移动,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XY平面中绕Z轴转动;所述第三旋钮伸入所述底座后与所述平台接触,用于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YZ平面中绕X轴转动。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所述旋转支架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为自由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旋钮。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旋转所述第一旋钮,可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XZ平面中绕Y轴转动-5至5度。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旋转所述第二旋钮,可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XY平面中绕Z轴转动-5至5度。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旋转所述第三旋钮,可实现所述平台在空间YZ平面中绕X轴转动-5至5度。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所述底座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工作台上的固定旋钮。
其中,在上述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中,所述平台上设置有若干T型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结构简单,通过操纵第一旋钮、第二旋钮和第三旋钮就可以实现夹具平台绕三个坐标轴旋转,方便地实现被夹样品的角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在平面内圆周旋转,而且能在空间内三轴联动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座;2为平台;3为旋转支架;4为移动块;5为第一旋钮;6为第二旋钮;7为第三旋钮;8为固定旋钮;9为T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为了使夹具可以满足在空间三个坐标系调整旋转的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该夹具平台不仅能在平面内圆周旋转,而且能在空间内三轴联动调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整角度的夹具平台用于装夹样品,该夹具平台包括: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上的平台2。底座1上设置有旋转支架3和移动块4,平台2搁设于旋转支架3和移动块4上。底座1还设置有第一旋钮5、第二旋钮6和第三旋钮7。第一旋钮5伸入底座1后连接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的一端为固定端,该固定端固定于底座1上,旋转支架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该自由端连接于第一旋钮5,第一旋钮5可用于带动旋转支架3旋转,实现平台2在空间XZ平面中绕Y轴转动,本实施例中旋转第一旋钮5可实现平台2在空间XZ平面中绕Y轴转动-5至5度。第二旋钮6伸入底座1后连接移动块4,可用于带动移动块4移动,实现平台2在空间XY平面中绕Z轴转动,旋转第二旋钮6可实现平台2在空间XY平面中绕Z轴转动-5至5度。第三旋钮7伸入底座1后与平台2接触,可用于实现平台2在空间YZ平面中绕X轴转动,旋转第三旋钮7可实现平台2在空间YZ平面中绕X轴转动-5至5度。
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平台使用三个旋钮来控制平台2的角度。具体来说,第一旋钮5在底座1左下方,转动第一旋钮5可控制整个平台2在空间XZ平面内绕Y轴旋转,可移动范围是正负5°,向上旋转,平台2前部抬高,向下旋转,由于重力作用,平台2前部下降,从而实现平台角度的旋转。第二旋钮6在底座1右边,转动第二旋钮6可控制整个平台2在空间XY平面内绕Z轴旋转,可移动范围是正负5°,向里旋转,平台2逆时针转动,向外旋转,平台2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平台角度的旋转。第三旋钮7在底座1右下方,转动第三旋钮7可控制整个平台2在空间YZ平面内绕X轴旋转,达到能够控制平台在空间内绕三个坐标轴旋转的目的。本实施例中的平台2的设计承重为10kg,且平台2上设置有若干T型槽9。
底座1还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于工作台上的固定旋钮8。使用时,先通过固定旋钮8将整个夹具平台固定到工作台上,然后通过操纵第一旋钮5、第二旋钮6和第三旋钮7就可以实现夹具平台绕三个坐标轴旋转,方便地实现被夹样品的角度调整。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对于本实用新型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