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8674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CT19储能机构的储能弹簧是操作机构重要附属部件,是为机构合闸储存能量的。在弹簧出现拉力不足需更换时及储能电机检修均需要拆装弹簧。现在由于机构的安放位置较为狭窄,无适宜于现场进行工作的工具造成拆装弹簧时间过长,人员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目前,工人在安装或拆卸储能弹簧的过程中,一般是采用螺丝刀撬动,现有的一些专门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只能对储能弹簧采取拉伸操作,储能弹簧拉伸后通过工具或直接用手将储能弹簧的一端拉出,在拉出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问题,储能弹簧容易从拆卸装置中脱落,脱落后存在将手指挤压的危险,容易造成工伤;二是拆卸装置大多只能对储能弹簧起到拆除作用,不能用于储能弹簧的安装,利用率低;三是拆卸装置操作复杂,操作时间长,效率低。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5415285A公开了一种开关储能弹簧拆装器,包括主杆、主动件、螺丝和扣板,所述主杆两端设有方向相反的外螺纹;所述主动件为两个,分别与主杆的两端外螺纹配合;所述主动件与下扣板连接,所述下扣板上配合设有上扣板;所述上扣板和下扣板为两个半月形扣板组成并通过螺丝固定。

此开关储能弹簧拆装器操作复杂,需要先将拆装器的主动件通过主杆的旋转运动到中间,随后将扣板拆开,将需要拆卸的弹簧放入扣板之间,随后通过螺丝将扣板扣紧,旋转主杆将主动件向两端运动,将弹簧拉伸并拆下,在拆下的过程中,存在以上提到的问题,首先是扣板容易松动,弹簧容易滑脱,其次是在拉伸弹簧后的拆卸过程中,需要将弹簧的一端拉出,存在危险,最后是旋转主杆时间长,造成了整个拆装器的拆卸效率低下。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4319135A公开了一种真空断路器机构储能弹簧拆装器,包括拉伸铲座、加力手柄、支撑杆、支撑轴、固定挡板,固定挡板焊接在拉伸铲座后端,拉伸铲座后端开有孔固定支撑杆,所述的拉伸铲座开U型铲口,铲口的宽度比储能弹簧的直径小10mm,两边的刀口高低不同,不对称可以插进储能弹簧内便于固定和拉伸。

此弹簧拆装器需要首先找好支撑轴的支撑点并定位,在定位中容易造成定位定的滑脱,造成整个拆装器的脱落,其次拉伸铲座插入弹簧中,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弹簧的脱落,造成危险,再次,由于拉伸铲座与支撑轴之间的距离限制,造成弹簧的拉伸距离过短,存在拆装器工作到最大范围而弹簧的伸长量不足以从储能机构中拆除的情况发生。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04647288A公开了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包括:支撑座、可相对开合运动地设置在支撑座上的上、下臂、两端铰接在上、下臂之间的千斤顶、分设在上、下臂上用于抓紧弹簧上下端的两夹具,所述上、下臂中的至少一方可摆动地枢接在所述支撑座上,所述两夹具均包括两相对设置且可转动的夹头和驱动两夹头相对开合的执行机构。

此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整体重量沉重,储能弹簧的操作空间在原本狭小的范围内操作,造成拆装装置的使用变得困难,在弹簧安装时操作也复杂,如果第一次安装不上,则由于体力的消耗,造成第二次安装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整个装置对弹簧可以快速安装和固定,可以同时完成弹簧的拉伸和拆卸,并且避免弹簧拆卸中的弹出。

本发明解决其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包括带有面板和侧板的支架,所述侧板垂直对称的设置在面板两侧,在侧板上方设置有贯通的弧形的导槽。

在支架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夹持装置、限位装置和拉伸装置,所述限位装置位于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之间。

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在侧板之间且位于侧板下方的导杆,所述导杆与面板平行且水平设置,在导杆上滑动设置有两对称的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圆弧面,圆弧面上设置有与储能弹簧相匹配的螺纹槽,在侧板外侧铰接有对称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夹持块透过侧板的操作口相滑动铰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对称的第一连杆一端,所述第一连杆之间铰接有第一压杆,在所述第一压杆下方的侧板之间设置有水平的第一限位板,当第一压杆向下按压并通过第一推杆所在的水平面时,第一压杆继续向下运动后横担在所述第一限位板上。

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在侧板内侧的水平横截面呈C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开口两端铰接有对称的限位夹块,两个所述限位夹块闭合后可与限位块形成卡抱,将储能弹簧卡抱限制在其中,在侧板外侧铰接有对称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限位夹块相滑动铰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对称的第二连杆一端,所述第二连杆之间铰接有第二压杆,在所述第二压杆下方设置有水平的位于限位块上第二限位板,当第二压杆向下按压并通过第二推杆所在的水平面时,第二压杆继续向下运动后横担在所述第二限位板上。

所述拉伸装置包括铰接在侧板外侧且对称设置的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三压杆,在每个所述支撑杆上分别铰接有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以支撑杆与侧板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背离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前支撑臂和后支撑臂的U型开口分别位于导槽的两端,一插件插设在导槽中,所述插件一侧带有尖状的刃头,在顶面设置有与储能弹簧尺寸匹配的凹槽,插件通过刃头插入储能弹簧后,储能弹簧可卡设在凹槽中,在插件的两侧面设置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穿过导槽并卡设在所述U型开口中。

优选的,所述面板上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三压杆和把手之间铰接有花篮螺栓。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和限位夹块闭合后形成的空腔尺寸大于储能弹簧的外形尺寸,储能弹簧可以有限的在空腔中活动。

同时,基于以上的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前准备

拉起第一压杆,第一压杆脱离第一限位板,使夹持块处于扩张状态,拉起第二压杆,第二压杆脱离第二限位板,使限位夹块处于张开状态,调整插件的位置,使支撑轴位于导槽的后端,并确定支撑轴处于后支撑臂的U型开口中。

步骤2:固定安装

将插件插入储能弹簧之间的缝隙中,并确定储能弹簧卡设在凹槽之中,随后将夹持装置的夹持块套设在储能弹簧两侧,向下按压第一压杆,第一压杆向两侧顶动第一连杆,第一连杆顶动第一推杆前端,第一推杆通过杠杆原理将夹持块向内顶动,夹持块将储能弹簧夹持住,随着第一压杆的向下运动,储能弹簧卡设在螺纹槽中,将储能弹簧夹持住,当第一压杆越过第一推杆所在的水平面后,第一压杆横担在第一限位板上形成锁死状态,至此储能弹簧被夹持固定。

步骤3:弹簧限位

完成步骤2操作后,储能弹簧处于限位装置的限位块空腔中,向下按压第二压杆,第二压杆向两侧顶动第二连杆,第二连杆顶动第二推杆前端,第二推杆通过杠杆原理将限位夹块向内顶动,使限位夹块闭合,随着第二压杆的向下运动,当第二压杆越过第二推杆所在的水平面后,第二压杆横担在第二限位板上形成锁死状态。

步骤4:弹簧拉伸、拆卸

储能弹簧被限位后,向下按压第三压杆(或正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收缩),由于插件的支撑轴卡设在导槽中,后支撑臂通过铰接在侧板上的支撑杆向上沿导槽后半段运动,顶动插件向上沿导槽运动,将卡设在凹槽中的储能弹簧拉伸,由于弧形导槽的引导,在储能弹簧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也同时向前运动,当插件的支撑轴越过导槽的最高点后,插件由于储能弹簧的拉力,插件自动沿导槽的前半段向下运动,最终支撑轴落到导槽的前端,同时储能弹簧也恢复成常态,至此完成了储能弹簧的拉伸和拆卸的目的。

步骤5:弹簧拆除

储能弹簧从储能机构上拆下后,向上拉动第一压杆,第一压杆拉动第一连杆继而带动第一推杆前端向内运动,利用杠杆原理,夹持块被向外拉动,储能弹簧从螺纹槽中脱落,随后向上拉动第二压杆,相同原理的将限位夹块打开,最终将储能弹簧从插件上的凹槽中取出完成整个储能弹簧的拆除。

步骤6:弹簧复位

将更换后的储能弹簧按照上述步骤2和步骤3的方法将之加持固定并限位,随后调节插件上支撑轴的位置,使之处于导槽的前端并卡设在前支撑臂的U型开口中,向上拉动第三压杆(或反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伸长),铰接在支撑杆上的前支撑臂向上顶动插件,将储能弹簧拉伸,调节储能弹簧的拉伸长度,将储能弹簧的上端挂设在储能机构上,随后向下放下第三压杆(或正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收缩)使之处于不受力状态,按照步骤5的方法将夹持块、限位夹块和插件从储能弹簧上打开取下,至此完成储能弹簧的更换复位。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整个装置安装和固定快速方便,取下时便捷,省时省力;

2、在拆卸弹簧过程中可以避免拆卸中弹簧脱落后弹出的情况,避免发生危险;

3、在拉伸弹簧过程中,操作简单方便,不必借用其他工具;

4、整个装置重量轻便,利于携带;

5、可应用于弹簧更换后的安装,解决了部分拆卸装置只能拆卸不能安装的问题;

6、在弹簧拉伸过程中解决了弹簧的拆卸,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机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夹持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限位装置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插件示意图。

附图中:

100、支架,110、面板,111、把手,120、侧板,121、导槽,122、操作口,123、第一限位板,124、第二限位板,

200、第一压杆,210、第一连杆,220、第一推杆,221、第一槽口,230、导杆,240、夹持块,241螺纹槽,

300、第二压杆,310、第二连杆,320、第二推杆,321、第二槽口,330、限位块,340、限位夹块,

400、支撑杆,410、第三压杆,420、前支撑臂,430、后支撑臂,440、U型开口,

500、插件,510、刃头,520、凹槽,530、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除非特别说明或者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可能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前”、“后”、“左”、“右”、“上”、“下”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一种CT19机构弹簧拆装装置,包括带有面板110和侧板120的支架100,侧板120垂直对称的设置在面板110两侧,在侧板120上方设置有贯通的弧形的导槽121,进一步的,面板110上设置有把手111。

在支架100上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有夹持装置、限位装置和拉伸装置,限位装置位于夹持装置和拉伸装置之间。

夹持装置包括在侧板120之间且位于侧板120下方的导杆230,导杆230与面板110平行且水平设置,在导杆230上滑动设置有两对称的夹持块240,夹持块24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内凹的圆弧面,圆弧面上设置有与储能弹簧相匹配的螺纹槽241。

在侧板120外侧铰接有对称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推杆220,第一推杆22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槽口221,第一槽口221与夹持块240透过侧板120的操作口122相滑动铰接,第一推杆2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对称的第一连杆210一端,第一连杆210之间铰接有第一压杆200。

在第一压杆200下方的侧板120之间设置有水平的第一限位板123,当第一压杆200向下按压并通过第一推杆220所在的水平面时,第一压杆200继续向下运动后横担在第一限位板123上。

限位装置包括在侧板120内侧的水平横截面呈C形的限位块330,限位块330的开口两端铰接有对称的限位夹块340,两个限位夹块340闭合后可与限位块330形成卡抱,将储能弹簧卡抱限制在其中,在侧板120外侧铰接有对称的水平设置的第二推杆320,第二推杆320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槽口321,第二槽口321与限位夹块340相滑动铰接,第二推杆320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对称的第二连杆310一端,第二连杆310之间铰接有第二压杆300,在第二压杆300下方设置有水平的位于限位块330上第二限位板124,当第二压杆300向下按压并通过第二推杆320所在的水平面时,第二压杆300继续向下运动后横担在第二限位板124上。

拉伸装置包括铰接在侧板120外侧且对称设置的支撑杆400,两个支撑杆400之间固定有第三压杆410,进一步的,第三压杆410和把手111之间铰接有花篮螺栓,其中花篮螺栓由具有左和右旋螺纹的调节杆、螺母及拉杆组成,利用丝杠原理进行伸缩,能调整第三压杆410和把手111的距离。

在每个支撑杆400上分别铰接有前支撑臂420和后支撑臂430,前支撑臂420和后支撑臂430以支撑杆400与侧板120的铰接点为中心对称分布,前支撑臂420和后支撑臂430背离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U型开口440,前支撑臂420和后支撑臂430的U型开口440分别位于导槽121的两端。

一插件500插设在导槽121中,插件500一侧带有尖状的刃头510,在顶面设置有与储能弹簧尺寸匹配的凹槽520,插件500通过刃头510插入储能弹簧后,储能弹簧可卡设在凹槽520中,在插件500的两侧面设置有支撑轴530,支撑轴530穿过导槽121并卡设在U型开口440中。

进一步的,限位块330和限位夹块340闭合后形成的空腔尺寸大于储能弹簧的外形尺寸,储能弹簧可以有限的在空腔中活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理解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用前准备

拉起第一压杆200,第一压杆200脱离第一限位板123,使夹持块240处于扩张状态,拉起第二压杆300,第二压杆300脱离第二限位板124,使限位夹块340处于张开状态,调整插件500的位置,使支撑轴530位于导槽121的后端,并确定支撑轴530处于后支撑臂430的U型开口440中。

步骤2:固定安装

将插件500插入储能弹簧之间的缝隙中,并确定储能弹簧卡设在凹槽520之中,随后将夹持装置的夹持块240套设在储能弹簧两侧,向下按压第一压杆200,第一压杆200向两侧顶动第一连杆210,第一连杆210顶动第一推杆220前端,第一推杆220通过杠杆原理将夹持块240向内顶动,夹持块240将储能弹簧夹持住,随着第一压杆200的向下运动,储能弹簧卡设在螺纹槽241中,将储能弹簧夹持住,当第一压杆200越过第一推杆220所在的水平面后,第一压杆200横担在第一限位板123上形成锁死状态,至此储能弹簧被夹持固定。

步骤3:弹簧限位

完成步骤2操作后,储能弹簧处于限位装置的限位块330空腔中,向下按压第二压杆300,第二压杆300向两侧顶动第二连杆310,第二连杆310顶动第二推杆320前端,第二推杆320通过杠杆原理将限位夹块340向内顶动,使限位夹块340闭合,随着第二压杆300的向下运动,当第二压杆300越过第二推杆320所在的水平面后,第二压杆300横担在第二限位板124上形成锁死状态。

步骤4:弹簧拉伸、拆卸

储能弹簧被限位后,向下按压第三压杆410或正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收缩,由于插件500的支撑轴530卡设在导槽121中,后支撑臂430通过铰接在侧板120上的支撑杆400向上沿导槽121后半段运动,顶动插件500向上沿导槽121运动,将卡设在凹槽520中的储能弹簧拉伸,由于弧形导槽121的引导,在储能弹簧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也同时向前运动,当插件500的支撑轴530越过导槽121的最高点后,插件500由于储能弹簧的拉力,插件500自动沿导槽121的前半段向下运动,最终支撑轴530落到导槽121的前端,同时储能弹簧也恢复成常态,至此完成了储能弹簧的拉伸和拆卸的目的。

步骤5:弹簧拆除

储能弹簧从储能机构上拆下后,向上拉动第一压杆200,第一压杆200拉动第一连杆210继而带动第一推杆220前端向内运动,利用杠杆原理,夹持块240被向外拉动,储能弹簧从螺纹槽241中脱落,随后向上拉动第二压杆300,相同原理的将限位夹块340打开,最终将储能弹簧从插件500上的凹槽520中取出完成整个储能弹簧的拆除。

步骤6:弹簧复位

将更换后的储能弹簧按照上述步骤2和步骤3的方法将之加持固定并限位,随后调节插件500上支撑轴530的位置,使之处于导槽121的前端并卡设在前支撑臂420的U型开口440中,向上拉动第三压杆410或反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伸长,铰接在支撑杆400上的前支撑臂420向上顶动插件500,将储能弹簧拉伸,调节储能弹簧的拉伸长度,将储能弹簧的上端挂设在储能机构上,随后向下放下第三压杆410或正向旋转花篮螺栓使之收缩使之处于不受力状态,按照步骤5的方法将夹持块240、限位夹块340和插件500从储能弹簧上打开取下,至此完成储能弹簧的更换复位。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凡依本发明的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谓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