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1153发布日期:2018-10-23 22:1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尤指一种可更换不同的惯量转盘,以提供不同转动惯量,更可以连接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以应用于各种动力冲击工具,于螺栓拆装作业时,有效增强工具输出扭力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冲击工具(以下简称为冲击扳手)已普遍地使用于产业界,用以锁紧或拆卸螺丝。此类工具是利用工具出力端的冲击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借着旋转产生的转动惯量,敲击出力轴,驱动螺栓套筒,以锁紧或拆卸螺栓。US2012/0255749A1“Rotary Impact Device”及CN103648726A“旋转式冲击装置”确实可有效增强工具的惯性输出扭力。然而,每一旋转式冲击装置只能用于一种螺栓尺寸,因此,作业人员必需备有多种尺寸的库存,便利性明显不足,且大幅增加使用者的负担。

在实际作业中,通常同一冲击扳手的出力端,需要搭配许多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因此,如何针对前项专利的缺失,设计出一种旋转扭力增强装置,让用户可视其需要增强扭力的大小,便利地拆卸更换不同转动惯量的惯量转盘,同时可使用其手上既有的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以降低库存的压力与使用成本,使之更为实用普及于业界,将是本发明所欲积极改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憾,发明人有感其未臻于完善,于是竭其心智悉心研究克服,进而研发出一种旋转扭力增强装置,让用户可视其需要增强扭力的大小,便利地拆卸更换不同的惯量转盘,同时使用其手上既有的各种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以降低库存压力与使用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其包含:旋转柱体、惯量转盘及扣环,所述旋转柱体具有入力端、出力端及第一套接部,所述入力端用以连接动力冲击工具的出力端,所述出力端用以连接螺栓套筒的入力端,所述惯量转盘的中心具有第二套接部,所述第二套接部与所述第一套接部组合,所述扣环设置于所述旋转柱体以固定所述惯量转盘,所述惯量转盘的结构对称于所述旋转柱体的旋转中心。

上述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中,旋转柱体具有扣环槽,第一套接部为正多边形套接部、齿栓形套接部、键槽形套接部或螺旋套接部,第二套接部对应第一套接部的结构及尺寸,扣环槽设置于第一套接部的自由端,而将扣环设置于扣环槽以固定惯量转盘。

上述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中,旋转柱体的入力端为多种尺寸与型式,用以对应动力冲击工具的出力端的尺寸与型式,旋转柱体的出力端为多种尺寸结构,用以对应螺栓套筒的入力端。

上述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中,旋转柱体的出力端为特定尺寸与型式,用以对应特定尺寸与型式的螺栓。

上述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中,惯量转盘具有多个惯性调整孔,惯性调整孔的位置对称于旋转柱体的旋转中心。

上述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中,扣环为搭配旋转柱体的扣环槽,或为螺帽以搭配第一套接部的螺旋结构,用以固定惯量转盘。

由此,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可提供不同的转动惯量,以方便使用者连接既有的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使更具使用弹性,以经济有效地运用于螺栓拆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现有技术及传统螺栓套筒应用于动力冲击工具的比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分解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组合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组合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组合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组合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组合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三。

图13、图13A~图13D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惯量转盘的示意图一至五。

图14为本发明优选具体实施例惯量转盘依不同结构做扭力放大增益比的校验步骤示意图。

符号说明:

1 动力冲击工具

11 出力端

2 螺栓套筒

20 本体

21 入力端

22 出力端

2′ 旋转式冲击装置

20′ 惯性部件

21′ 入力端

22′ 出力端

3 旋转扭力增强装置

30 惯量转盘

302 第二套接部

31 旋转柱体

310 本体

311 入力端

312 第一套接部

313 出力端

314 扣环槽

32 扣环

3′ 旋转扭力增强装置

30′ 惯性转盘

302′ 第二套接部

31′ 旋转柱体

310′ 本体

311′ 入力端

312′ 第一套接部

313′ 出力端

314′ 扣环槽

32′ 扣环

30″ 惯性转盘

302″ 第二套接部

31″ 旋转柱体

310″ 本体

311″ 入力端

312″ 第一套接部

313″ 出力端

314″ 扣环槽

32″ 扣环

31″′ 旋转柱体

310″′ 本体

313″′ 出力端

30A 惯量转盘

30B 惯量转盘

300B 本体

303B 惯性调整孔

30C 惯量转盘

300C 金属结构

303C 弹性吸震结构

30D 惯量转盘

303D 延伸杆

S1~S3 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说明如后:

请参考图1,其显示本发明、现有技术及传统螺栓套筒应用于动力冲击工具的比较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传统螺栓套筒2应用于动力冲击工具1时,动力冲击工具1的出力端11插入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的凹孔以驱动螺栓套筒2的出力端22的螺栓(图未示),进而进行拆装作业;当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冲击装置2′应用于动力冲击工具1时,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冲击装置2′在传统螺栓套筒2的本体20的径向(Radial direction)凸出设置与轴心同轴扩大的惯性部件20′,旋转式冲击装置2′的入力端21′与出力端22′与传统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与出力端22无异,但以外扩的惯性部件20′增加的质量及因质量中心外移增加的转距,使得旋转冲击时所增加的转动惯量提升了整体动力冲击工具1的输出扭力,其在现有技术的专利文件已有清楚明确的说明,在此不拟赘述。然而,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冲击装置2′的制造成本较传统螺栓套筒2高出许多,尤其是如同传统螺栓套筒2一样,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冲击装置2′使用时也是一对一单独配置,在实用上,势必增加业者的负担与不便。然而,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3即可彻底解决上述的问题。亦即,将现有技术的旋转式冲击装置2′改为本发明的组合式结构,其利用可变化大小且可拆卸式的惯量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套接在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之后再以扣环32固定于旋转柱体31的扣环槽314,即可便于拆装更换,旋转柱体31的本体310的入力端311的凹孔与传统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无异,而出力端313与动力冲击工具1的出力端11尺寸无异,可套接相同入力端21尺寸的多种尺寸螺栓套筒2。如此,使用者只需备有一个尺寸的旋转柱体31即可搭配不同转动惯量的惯量转盘30及使用其既有的多种规格尺寸的螺栓套筒2,其不但可方便更换,还能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请参考图2至图5,如图所示,为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及组合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3由旋转柱体31、惯量转盘30与扣环32组成。旋转柱体31具有入力端311、出力端313及第一套接部312,入力端311用以连接动力冲击工具1的出力端11,入力端311可为多种尺寸与型式以对应动力冲击工具1的出力端11的尺寸与型式,出力端313用以连接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出力端313可为多种尺寸结构以对应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另外,出力端313亦可为特定尺寸与型式以对应特定尺寸与型式的螺栓,第一套接部312与惯量转盘30中心的第二套接部302组合,之后再以扣环32设置于旋转柱体31以固定惯量转盘30,例如将扣环32套入旋转柱体31第一套接部312自由端上的扣环槽314以便于拆装更换惯量转盘30,第一套接部312及第二套接部302可防止旋转柱体31与惯量转盘30相互转动,惯量转盘30的结构对称于旋转柱体31的旋转中心,扣环32可为C形扣环,扣环槽314与扣环32可防止惯量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与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在作业中自轴向脱离。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3可组合装设于动力冲击工具1的出力端11与螺栓套筒2之间,以有效增强动力冲击工具1拆装螺栓的转动惯量,提升输出扭力。由此,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可以同旋转扭力增强装置连接不同尺寸的螺栓套筒,更可视需要放大的扭力更换不同大小的惯量转盘,以更具弹性及经济有效地运用于螺栓的拆装作业。

优选地,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3的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亦可以螺旋结构与惯量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组合,之后再装设螺帽(图未示)以取代C形扣环32将惯量转盘30锁紧,以防止惯量转盘30松脱。

请参考图6至图11,如图所示,为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组合及剖面示意图。其中,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以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搭配惯性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采齿栓形结构组合,之后再以扣环32″固定。旋转柱体31″的入力端311″可如图2的入力端311的设计,而旋转柱体31″本体310″的出力端313″,则可针对待锁紧的外六角型螺栓头型式而制成如图8所示的内六角型式,或可制成如图9所示的另一个旋转柱体31″′,其旋转柱体31″′的本体310″′的出力端313″′,则针对待锁紧的内六角型螺栓头的型式而制成如图9所示的外六角型式。以上两种类型的惯性转盘30″甚至可设计成可互换的设计,以增加其通用性。

请参考图12,如图所示,为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其中,本发明的旋转扭力增强装置3′以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可搭配惯性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采用正六边形结构组合,扣环槽314′可设置于第一套接部312′的自由端,之后再以扣环32′固定于扣环槽314′。而套接部分亦可设计为其他各种正多边形结构或键槽形结构。而旋转柱体31′的出力端313′则可搭配传统螺栓套筒2的入力端21的规格尺寸,而设计为正多边形结构或齿栓形结构,抑或是,如同传统螺栓套筒2的出力端22直接制成可搭配螺栓头的型式的特定专用尺寸。

请参考图13及图13A至图13D,如图所示,为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惯量转盘的示意图。其中,惯量转盘30的第二套接部302以同一尺寸的齿栓形结构搭配如图2所示的旋转柱体31的第一套接部312,而制成不同造型及不同转动惯量的惯量转盘,例如惯量转盘30A、惯量转盘30B、惯量转盘30C或惯量转盘30D供选用。其中,惯量转盘30A借由外缘凸起的设计使质量中心外移,在惯量转盘30A本体外径受限的情况下有效增加转动惯量;惯量转盘30B可具有三个惯性调整孔303B与轴心对称且等距分布,惯性调整孔303B的位置亦对称于旋转柱体31的旋转中心;惯量转盘30C则是将惯量转盘的金属结构300C用弹性吸震结构303C(例如橡胶)包覆成型,以使其达到减震的效果;惯量转盘30D则是在惯量转盘30B的本体300B与轴心对称且等距分布的位置装设可供螺栓锁紧的三延伸杆303D,以更加提高其转动惯量。另外,基于上述的结构设计还可以做更多种的变化以解决各种不同的作业需要。

请参考图14,如图所示,为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的惯量转盘依不同结构做扭力放大增益比的校验步骤示意图,其主要是提供使用者选用此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前的参考。其步骤为S1:以同一支动力冲击工具在同样标准操作条件下驱动同一尺寸的传统螺栓套筒,并以扭力计测得扭力值T1;S2:以同一支动力冲击工具在同样标准操作条件下驱动同一出/入力端尺寸规格的本发明旋转扭力增强装置及前一步骤所使用的同一尺寸传统螺栓套筒,并以扭力计测得扭力值T2;S3:以T2/T1得一扭矩放大比例,在每一旋转扭力增强装置上,除标示其出/入力端的尺寸规格外,再增列一扭矩放大比例,将有助于使用者做选用时的参考。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举凡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设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