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424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机械手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品之一,而每一个智能手机均会配置至少一个镜头,使得镜头也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

在镜头的生产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镜头的多个镜片及多个垫圈交错组入到镜头的镜筒内,为了提升镜头的生产组装效率,现有技术中主要利用机械手连带吸嘴吸取镜片或垫圈,并通过机械手将吸嘴吸取的镜片或垫圈组入到镜筒内,由于现有机械手的吸嘴结构设计不合理,当现有的吸嘴吸取镜片或垫圈时,吸嘴的基准面常常会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当吸嘴吸取的镜片或垫圈组入到镜筒内后,往往会导致镜片或垫圈组装不良,严重者会导致组装后的镜头成为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提升镜头零部件的上料效率,提升吸柱吸取镜片、垫圈的精准度,进而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包括支架,滑动连接于支架的吸头及气缸夹,吸头的滑动方向与气缸夹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装设于支架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分别驱动吸头及气缸夹,吸头用于吸取镜头的镜片或/和垫圈,气缸夹用于夹取镜头的镜筒;所述吸头包括滑动连接于支架的本体、装设于本体的吸柱及螺接于本体的调整螺丝,调整螺丝设有用于抵接吸柱的第一滚珠,吸柱设有贯穿吸柱的吸取孔,吸柱设有基准面,吸取孔自基准面凹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调整螺丝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调整螺丝围绕吸柱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

优选地,所述吸柱远离本体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吸杆,吸取孔贯穿第一吸杆,第一吸杆设有第一盲槽,第一盲槽自第一吸杆的端面凹设而成,吸取孔位于第一盲槽内;第一盲槽的侧壁为球形面,自第一吸杆的端面朝第一吸杆内部的方向,第一盲槽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

优选地,所述吸柱远离本体的一端装设有第二吸杆,第二吸杆设置有与吸取孔连通的环形吸孔,环形吸孔自第二吸杆的端面凹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二吸杆包括装设于吸取孔内的柱体及装设于柱体的柱头,柱体设有第二盲槽及位于第二盲槽内的透孔,第二盲槽自柱体的端面凹设而成,柱头容设于第二盲槽内,环形吸孔位于第二盲槽的侧壁与柱头之间,透孔连通吸取孔与环形吸孔。

优选地,所述柱头包括抵接部、与抵接部连接的插入部,抵接部位于第二盲槽内,插入部设有抵接于第二盲槽的底壁的凸台,插入部远离抵接部的一端容设于透孔内,插入部的两侧均与透孔的侧壁间隔设置,环形吸孔设置于抵接部与第二盲槽的侧壁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第一板体,第一板体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板体的第三驱动件,第一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板体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吸头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头并排设置,多个吸头均滑动连接于第二板体,第二板体装设有多个第四驱动件,多个第四驱动件分别驱动多个吸头,第二板体的滑动方向与吸头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用于吸取镜头的镜片的吸头与用于吸取镜头的垫圈的吸头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第三板体,第三板体滑动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三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第四板体的第五驱动件,第三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气缸夹滑动连接于第四板体,第四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气缸夹的第六驱动件,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与气缸夹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四板体装设有点胶机构,点胶机构包括装设于第四板体的第七驱动件、与第七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的点胶筒及第一螺旋千分头、装设于第四板体或/和第七驱动件的固定端的挡块,挡块用于阻挡第一螺旋千分头。

优选地,所述点胶机构还包括装设于第四板体的固定盘、转动连接于固定盘内的转动盘及螺接于固定盘的第一螺柱,第一螺柱用于顶持转动盘,第七驱动件的固定端装设于转动盘;转动盘设有抓持柱,抓持柱自转动盘的外表面突设而成。

优选地,所述第四板体还滑动连接有第五板体,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五板体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五板体装设有工业相机,第五板体设有第二滚珠,第四板体装设有用于顶持第二滚珠的第二螺旋千分头,第二螺旋千分头位于第二滚珠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实际使用时,利用吸头吸取镜头的镜片或/和垫圈,利用气缸夹夹取镜头的镜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镜片、垫圈及镜筒进行上料,提升镜头零部件的上料效率;在吸头吸取镜片或/和垫圈之前,根据吸柱的基准面的倾斜角度,拧动调整螺丝,利用调整螺丝驱动吸柱相对本体转动,进而实现对吸柱的基准面的调整,提升吸柱吸取镜片、垫圈的精准度,进而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吸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吸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吸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吸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吸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点胶机构、气缸夹及工业相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工业相机、第五板体、第二滚珠及第二螺旋千分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支架2—吸头3—气缸夹

4—本体5—吸柱6—调整螺丝

7—第一滚珠8—第一吸杆9—第一盲槽

11—第二吸杆12—环形吸孔13—柱体

14—柱头15—第二盲槽16—抵接部

17—插入部18—凸台19—点胶机构

21—第七驱动件22—点胶筒23—第一螺旋千分头

24—挡块25—固定盘26—转动盘

27—第五板体28—工业相机29—第二滚珠

31—第二螺旋千分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镜头零部件上料机械手,包括支架1,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吸头2及气缸夹3,吸头2的滑动方向与气缸夹3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装设在支架1上的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吸头2沿支架1来回移动,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气缸夹3沿支架1来回移动,优选地,吸头2、气缸夹3分别位于支架1的两侧,在吸头2与气缸夹3移动的过程中,防止两者发生碰撞,吸头2用于吸取镜头的镜片或/和垫圈,气缸夹3用于夹取镜头的镜筒;所述吸头2包括滑动连接在支架1上的本体4、装设在本体4上的吸柱5及螺接在本体4上的调整螺丝6,调整螺丝6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抵接在吸柱5上的第一滚珠7,优选地,第一滚珠7为钢珠,吸柱5设置有贯穿吸柱5的吸取孔,吸柱5设置有基准面,本实施例中,基准面为吸柱5的下端面,吸取孔自基准面凹设而成。

实际使用时,利用吸头2的吸取孔吸取镜头的镜片或/和垫圈,利用气缸夹3夹取镜头的镜筒,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镜片、垫圈及镜筒进行上料,提升镜头零部件的上料效率;在吸头2吸取镜片或/和垫圈之前,根据吸柱5的基准面的倾斜角度,拧动调整螺丝6,利用调整螺丝6驱动吸柱5相对本体4转动,进而实现对吸柱5的基准面的调整,提升吸柱5吸取镜片、垫圈的精准度,进而提升镜头的组装良率。

在调整螺丝6推动吸柱5转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滚珠7在调整螺丝6上自由滚动的特性,使得吸柱5与第一滚珠7之间发生相对滚动,将调整螺丝6与吸柱5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成第一滚珠7与吸柱5之间的滚动摩擦,降低吸柱5与调整螺丝6之间的磨损,延长吸柱5与调整螺丝6的使用寿命;同时防止因吸柱5长期接触调整螺丝6上的同一部位致使调整螺丝6损伤。

所述调整螺丝6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调整螺丝6围绕吸柱5的中心轴线呈环形阵列,即相邻的调整螺丝6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为120°,实际使用时,三个调整螺丝6的第一滚珠7与吸柱5的接触点之间的连线构成三角形,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确保吸柱5被稳固卡持在本体4中。

所述吸柱5远离本体4的一端装设有第一吸杆8,吸取孔贯穿第一吸杆8,第一吸杆8设置有第一盲槽9,第一盲槽9自第一吸杆8的端面凹设而成,吸取孔位于第一盲槽9内;实际使用时,利用第一吸杆8的吸取孔吸取镜头的镜片,当镜片吸取到第一吸杆8上之后,镜片的边缘抵接在第一吸杆8的端面上,镜片的凸起部分容设在第一盲槽9内,防止因第一吸杆8的端面抵接镜片的凸起部分致使镜片损伤。

第一盲槽9的侧壁为球形面,自第一吸杆8的端面朝第一吸杆8内部的方向,第一盲槽9的横截面半径逐渐缩小,当镜片的凸起部分容设到第一盲槽9内之后,使得第一盲槽9的形状与镜片的凸起部分的形状吻合,利用第一盲槽9的侧壁限位住镜片的凸起部分,防止镜片在第一盲槽9内发生大范围的移动。

所述吸柱5远离本体4的一端装设有第二吸杆11,第二吸杆11设置有与吸取孔连通的环形吸孔12,环形吸孔12自第二吸杆11的端面凹设而成;实际使用时,利用环形吸孔12吸取镜头的垫圈,当第二吸杆11吸住垫圈之后,垫圈抵接在第二吸杆11的端面上,通过环形吸孔12的设置,使得垫圈相对的两侧均受到吸引,确保垫圈受力均衡,防止因垫圈两侧受力不均而发生侧翻。

所述第二吸杆11包括装设在吸取孔内的柱体13及装设在柱体13上的柱头14,柱体13设有第二盲槽15及位于第二盲槽15内的透孔,第二盲槽15自柱体13的端面凹设而成,柱头14容设在第二盲槽15内,环形吸孔12位于第二盲槽15的侧壁与柱头14之间,透孔连通吸取孔与环形吸孔12。通过将第二吸杆11分割成柱体13与柱头14两个部件,降低环形吸孔12加工成型时的复杂程度,进而降低第二吸杆11的加工制造成本,同时提升第二吸杆11的生产加工效率。

所述柱头14包括抵接部16、与抵接部16连接的插入部17,抵接部16位于第二盲槽15内,插入部17设有抵接在第二盲槽15的底壁上的凸台18,插入部17远离抵接部16的一端容设在透孔内,插入部17的两侧均与透孔的侧壁间隔设置,环形吸孔12设置在抵接部16与第二盲槽15的侧壁之间。当柱头14的插入部17装入到柱体13内时,利用凸台18与第二盲槽15的底壁的挡止作用,防止柱头14的插入部17过度插入,辅助提升第二吸杆11的组装效率。

所述支架1滑动连接有第一板体,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板体沿支架1来回移动,第一板体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第一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板体相对第一板体移动的第三驱动件,第一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二板体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沿水平方向左右滑动,第二板体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吸头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吸头2并排设置,多个吸头2均滑动连接在第二板体上,第二板体上装设有多个第四驱动件,多个第四驱动件分别驱动多个吸头2,第二板体的滑动方向与吸头2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用于吸取镜头的镜片的吸头2与用于吸取镜头的垫圈的吸头2交错设置,即任意相邻的两个吸取镜片的吸头2之间设有一个吸取垫圈的吸头2,任意相邻的两个吸取垫圈的吸头2之间设有一个吸取镜片的吸头2。利用多个吸头2配合使用,一次性吸取同一镜头所需的所有镜片及所有垫圈,避免因吸头2频繁地吸取镜片或垫圈而浪费时间,进一步辅助提升镜头的组装效率。

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所述支架1滑动连接有第三板体,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三板体沿支架1来回移动,第三板体上滑动连接有第四板体,第三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第四板体相对第三板体移动的第五驱动件,第三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交叉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三板体沿水平方向左右移动,第四板体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气缸夹3滑动连接在第四板体上,第四板体装设有用于驱动气缸夹3相对第四板体移动的第六驱动件,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与气缸夹3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四板体上装设有点胶机构19,点胶机构19包括装设在第四板体上的第七驱动件21、与第七驱动件21的输出端连接的点胶筒22及第一螺旋千分头23、装设在第四板体上或/和第七驱动件21的固定端上的挡块24,挡块24用于阻挡第一螺旋千分头23,本实施例中,第一螺旋千分头23为现有技术中的螺旋千分尺,第七驱动件21为气缸,挡块24安装在第七驱动件21的缸体上。

当镜头组装完成后,第七驱动件21驱动点胶筒22移动到镜头附近并对镜头进行点胶,待胶水固化后,气缸夹3即可将组装完成后的镜头移动到预定位置。实际使用时,根据待点胶的镜头与点胶筒22之间的实际距离,调整第一螺旋千分头23的螺杆与挡块24之间的距离,利用螺旋千分尺自身的精确量测特性,精确设定第七驱动件21驱动点胶筒22移动时的行程距离,使得镜头、点胶筒2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螺旋千分头23的螺杆、挡块24之间的距离相吻合,然后利用第七驱动件21驱动点胶筒22移动到镜头附近并对镜头进行点胶,在点胶筒22移动的过程中,利用挡块24挡至第一螺旋千分头23的螺杆,防止点胶筒22碰撞镜头,提升镜头的点胶精度。

所述点胶机构19还包括装设在第四板体上的固定盘25、转动连接在固定盘25内的转动盘26及螺接在固定盘25上的第一螺柱,第一螺柱用于顶持在转动盘26上,第七驱动件21的固定端装设在转动盘26上,本实施例中,第七驱动件21的缸体安装在转动盘26上;转动盘26上设置有抓持柱,抓持柱自转动盘26的外表面突设而成。

实际使用时,由于镜头的尺寸有大有小,常常需要对点胶筒22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行微调,此时即可先松开第一螺柱,然后用手捏住抓持柱转动转动盘26,转动盘26转动时即可连带点胶筒22一起转动,当点胶筒22与镜头之间的相对角度调整好之后,再重新拧紧第一螺柱即可。

所述第四板体还滑动连接有第五板体27,第四板体的滑动方向与第五板体27的滑动方向平行设置,第五板体27上装设有工业相机28,第五板体27的下端设置有第二滚珠29,第四板体装设有用于顶持在第二滚珠29上的第二螺旋千分头31,第二螺旋千分头31位于第二滚珠29的下方。

由于镜头的尺寸大小不定,有时需要对工业相机28的位置进行微调,此时即可转动第二螺旋千分头31,进而调整第二螺旋千分头31的螺杆的伸出长短,利用第二螺旋千分头31的螺杆的伸缩实现对工业相机28位置的微调。利用第二滚珠29可以相对第五板体27自由滚动的特性,避免因第二螺旋千分头31的螺杆始终顶持在第五板体27上的同一位置而损伤第五板体27。优选地,第四板体上还螺接有用于顶持在第五板体27上的第二螺柱。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