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小车操作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165阅读:1335来源:国知局
开关小车操作工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运维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开关小车操作工具。



背景技术:

开关小车是电网运维过程中的常见设备。在开闭站和变电站中的建设运维过程中涉及安装、测试或检修时,需要将开关小车拉出或推入箱体中。

开关小车一般可滑动地安装在箱体内,通过螺杆机构驱动开关小车由箱体内滑出或者滑入箱体内,在操作过程中一般采用摇臂转动螺杆机构从而将开关小车摇进或摇出,由于开关小车非常沉重,采用摇臂操作采用摇臂不仅耗费操作人员大量体力,同时,操作效率也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小车操作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摇臂操作开关小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提供了一种开关小车操作工具,包括:套筒,套筒的一端用于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电动扳手,电动扳手的驱动头与套筒的另一端连接,以通过套筒驱动开关小车的螺杆轴旋转以使开关小车移动。

进一步地,电动扳手的驱动头与套筒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开关小车操作工具还包括:稳定飞轮,套设在套筒上。

进一步地,稳定飞轮可拆卸地套设在套筒上。

进一步地,套筒包括:第一套筒,与电动扳手的驱动头连接;第二套筒,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以使电动扳手驱动第一套筒旋转预定圈数后通过缓冲机构带动第二套筒旋转。

进一步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壁上的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套筒的外壁上第二螺纹段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段两端的两个限位部件,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位于两个所述限位部件之间的限位部;其中,第一套筒通过第一螺纹段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螺纹段上;电动扳手绕第一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旋转预定圈数后在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绕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远离电动扳手的方向移动;电动扳手绕第二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旋转预定圈数后在另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绕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靠近电动扳手的方向移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设置在第一套筒内壁上的环形凸起部;其中,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环形凸起部上,限位部件为绕第二套筒的外壁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圈,第一套筒绕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环形圈卡住环形凸起以使第一套筒带动第二套筒旋转。

进一步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外壁上的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套筒上的内壁上第二螺纹段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段两端的两个限位部件,第一套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位于两个限位部件之间的限位部;其中,第二套筒通过第二螺纹段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螺纹段上;电动扳手绕第一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旋转预定圈数后在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绕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远离电动扳手的方向移动;电动扳手绕第二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旋转预定圈数后在另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绕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靠近电动扳手的方向移动;第一旋转方向和第二旋转方向为相反的旋转方向。

进一步地,限位部为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外壁的环形凸起部;其中,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环形凸起部上,限位部件为绕第二套筒的内壁周向设置的环形圈,第一套筒绕第一旋转方向或第二旋转方向旋转时,环形圈卡住环形凸起以使第一套筒带动第二套筒旋转。

进一步地,第一螺纹段的长度小于第二螺纹段的长度。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包括:套筒和电动扳手,套筒的一端用于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电动扳手的驱动头与套筒的另一端连接,以通过套筒驱动开关小车的螺杆轴旋转以使开关小车移动。从而在操作开关小车由箱体内滑出或者滑入箱体内,无需采用摇臂进行操作,能够有效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并提高操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摇臂操作开关小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的套筒和稳定飞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套筒;11、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20、电动扳手;30、稳定飞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如图1所示,包括:套筒10和电动扳手20,套筒10的一端用于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电动扳手20的驱动头与套筒10的另一端连接,以通过套筒10驱动开关小车的螺杆轴旋转以使开关小车移动。

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包括:套筒10和电动扳手20,套筒10的一端用于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电动扳手20的驱动头与套筒10的另一端连接,以通过套筒10驱动开关小车的螺杆轴旋转以使开关小车移动。从而在操作开关小车由箱体内滑出或者滑入箱体内,无需采用摇臂进行操作,能够有效节省操作人员的体力并提高操作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摇臂操作开关小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

开关小车的螺杆轴的端部为方形端头,因此,套筒10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连接的一端也为方形端头,使两者能够相互匹配。为了便于使用且减小该操作工具的体积,进一步地,电动扳手20的驱动头与套筒10的另一端为可拆卸地连接。即,套筒10和电动扳手20以分体形式配合使用。

为了有效地起到缓冲作用,保证套筒10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地,在套筒10上设置有稳定飞轮30,稳定飞轮30为中心开孔的圆柱体结构,稳定飞轮30通过中心的开孔套设在套筒10的外壁上并与套筒10固定连接,稳定飞轮30的质量较大,能够增加套筒10的惯性,从而在电动扳手20驱动套筒10高速旋转过程中,能够保证套筒10旋转的稳定性。为了方便装配制造,进一步地,稳定飞轮30可拆卸地套设在套筒10上。

电动扳手20在开始起动时输出力矩较小,如果直接通过套筒10驱动开关小车移动,在起动阶段很难驱动开关小车移动。因此,为了能够对电动扳手20进行缓冲,使电动扳手20在完全起动后再将其输出力矩加载到负载上,从而保证电动扳手20能够正常运行。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套筒10包括: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第一套筒11与电动扳手20的驱动头连接;第二套筒12与开关小车的螺杆轴可拆卸地连接;其中,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电动扳手20在开始起动时,带动第一套筒11逐渐加速旋转,在缓冲结构的作用下,第二套筒12保持静止,即第一套筒11与第二套筒12之间相对转动,电动扳手20驱动第一套筒11旋转预定圈数后,电动扳手20达到最大的输出力矩时再通过缓冲机构带动第二套筒12旋转从而驱动开关小车移动。

具体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11的内壁上的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套筒12的外壁上第二螺纹段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段两端的两个限位部件;第一螺纹段的长度小于第二螺纹段的长度,第一套筒11靠近第二套筒12的一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部;其中,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环形凸起部上,限位部件为绕第二套筒12的外壁的周向设置的环形圈,第一套筒11通过第一螺纹段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螺纹段上;电动扳手20绕第一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11旋转预定圈数后第一螺纹段被远离第一套筒11的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卡住,从而带动第二套筒12绕第一旋转方向一起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远离电动扳手20的方向移动;电动扳手20绕第二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11旋转预定圈数后第一螺纹段被靠近第一套筒11的一个限位部件卡住,从而带动第二套筒12一起绕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靠近电动扳手20的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开关小车远离电动扳手20的方向即为进入箱体中的方向,开关小车靠近电动扳手20的方向为从箱体中拉出的方向。

另外,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也可以相反嵌套设置,具体地,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套筒11的外壁上的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第二套筒12上的内壁上第二螺纹段以及设置在第二螺纹段两端的两个限位部件,第一螺纹段的长度小于第二螺纹段的长度。第一套筒11的靠近第二套筒12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凸起部,第一螺纹段设置在环形凸起部上,限位部件为绕第二套筒12的内壁周向设置的环形圈,第二套筒12通过第二螺纹段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螺纹段上,第一套筒11和第二套筒12相对转动时,第一螺纹段在两个限位部件之间的第二螺纹段上往复移动。

电动扳手20绕第一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11旋转预定圈数后第一螺纹段被远离第一套筒11的一个限位部件卡住,从而带动第二套筒12一起绕第一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远离电动扳手20的方向移动;电动扳手20绕第二旋转方向驱动第一套筒11旋转预定圈数后第一螺纹段被靠近第一套筒11的一个限位部件的限位作用下带动第二套筒12绕第二旋转方向旋转以驱动开关小车沿靠近电动扳手20的方向移动;可选地,第一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第二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开关小车远离电动扳手20的方向即为进入箱体中的方向,开关小车靠近电动扳手20的方向为从箱体中拉出的方向。

本实施例的开关小车操作工具的电动扳手20采用充电型动力方案,套筒10使用45号钢材质,并利用了套筒10内的丝杠的正反扣实现了工具快速运转时急停的缓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