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拆装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接杆。
背景技术:
现在机械中需要拆卸各种需要转动的零件,如螺母,螺钉等,拆卸的时候,由于拆卸空间狭小,或者转动不便等原因,拆卸工具不能顺着一个方向,如逆时针旋转时不能转动整圈360度。现有的拆卸工具,如棘轮扳手的使用可不必旋转360度拆卸零件,但是在反向转动棘轮扳手时,棘轮扳手还会给拆卸工具一定的反向力,拆卸工具使零件反向旋转。
因此解决如何拆卸工具受到反向力的作用,被拆卸的零件反向旋转,就成了拆卸工具领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的拆卸工具受到反向力的作用,被拆卸的零件反向旋转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到反向力不作用于零件的接杆。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接杆,其用于拧动零件,该接杆包括转杆和两个定向套,所述两个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并与所述转杆转动配合,所述两个定向套反向安装,固定其中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第一方向旋转,固定另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第二方向旋转,所述第一方向跟第二方向相反。
优选地,所述接杆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转杆上,所述套筒和转杆可相对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套筒位于两个定向套之间,所述定向套和套筒依次抵靠,所述接杆还包括两个卡簧,所述两个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两个定向套远离套筒的轴向方向的端部,阻止定向套和套筒沿转杆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套筒和两个定向套间距分布并套设在转轴上,所述接杆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每个套筒和定向套轴向方向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转杆上环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卡簧一一对应套设在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卡簧为开设有缺口的环状,其形状大致为“C”形。
优选地,所述卡簧包括相对的两个自由端,卡簧远离两自由端的宽度比靠近两自由端的宽度宽。
优选地,所述定向套包括外圈,滚子,支撑架,弹性件和内圈,所述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依次循环设置,所述外圈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楔形槽,每个所述楔形槽内设置一组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所述内圈的内侧设置一键槽,所述转杆上设置一键,所述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时,所述键设置于键槽内,从而转杆相对内圈固定。
优选地,所述定向套还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并连接于内圈和外圈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片,所述滚子为滚珠、滚针或者滚柱,所述楔形槽沿圆周方向包括两个端部,分别为大端和小端,所述楔形槽的大端与内圈外壁间的距离大于滚子的直径,所述楔形槽的小端与内圈外壁间的距离小于滚子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杆包括转杆和两个定向套,所述两个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并与所述转杆转动配合,所述定向套能相对转杆轴向滑动,所述两个定向套反向安装,固定其中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径向第一方向旋转,固定另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径向第二方向旋转,所述径向第一方向跟径向第二方向相反,实现了转杆的单向旋转,在转杆受到反作用力时,转杆不会把力传递给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接杆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转杆上,所述套筒和转杆可相对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实现了接杆的容易抓取,且在需要时实现转杆的双向旋转,功能多样。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位于两个定向套之间,所述定向套和套筒依次抵靠,所述接杆还包括两个卡簧,所述两个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两个定向套远离套筒的轴向方向的端部,阻止定向套和套筒沿转杆的轴向方向移动,节省了卡簧的数量,节省了成本,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和两个定向套间距分布并套设在转轴上,所述接杆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每个套筒和定向套轴向方向的两端,套筒和定向套有距离间隔,在用手或者工具紧固定向套时,不会固定到另一个定向套,减少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转杆上环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卡簧一一对应套设在凹槽内,使卡簧套设在转杆上更牢固,使卡簧不易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卡簧为开设有缺口的环状,其形状大致为“C”形,卡簧更有弹性,且卡簧容易套设在转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卡簧包括相对的两个自由端,卡簧远离两自由端的宽度比靠近两自由端的宽度宽,使卡簧跟转杆接触的位置厚度不同,使卡簧不易从转杆上脱落,并且能适应转杆和卡簧之间的转动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定向套包括外圈,滚子,支撑架,弹性件和内圈,所述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依次循环设置,所述外圈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楔形槽,每个所述楔形槽内设置一组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所述内圈的内侧设置一键槽,所述转杆上设置一键,所述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时,所述键设置于键槽内,从而转杆相对内圈固定,定向套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从而接杆成本低,适合应用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定向套还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并连接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端盖能防止其内的滚子,支撑架和弹性件沿转杆的轴向攒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弹性件被压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杆1,其用于拧动零件,如螺钉,螺母等,接杆1包括转杆11,套筒15,卡簧17和至少两个定向套13。转杆11穿过套筒15和定向套13,也即定向套13和套筒15套设在转杆11上,并与转杆11转动配合,卡簧17也套设在转杆11上,并位于定向套13或者套筒15轴向方向的端部,使定向套13和套筒15不能沿转杆11的轴向方向移动,套筒15能相对转杆11沿转杆11的轴心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定向套13能相对转杆11沿转杆11的轴心在一个方向(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在外力固定套筒15时,转杆11能够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外力固定定向套13时,转杆11只能沿逆时针或者顺时针其中方向之一旋转。至少两个定向套13中,至少两个定向套13反向安装,即外界固定其中一个定向套时,转杆11只能够顺时针旋转,外界固定另一个定向套时,转杆11只能够逆时针方向旋转。
请参阅图3,卡簧17选用具有弹性和强度较高的材质,如金属或合金,优选为钢。卡簧17包括相对的两个自由端,即第一卡端172和第二卡端174,卡簧17为开设有缺口的环状,形状大致为“C”形,使卡簧17容易套设在转杆11上。在卡簧17的第一卡端172和第二卡端174各设置一通孔176,在卡簧17套设在转杆11上后,可通过第一卡端172和第二卡端174上的两个通孔176进一步紧固卡簧17,如用一钢丝穿过第一卡端172和第二卡端174上的两个通孔176并拧牢固,使卡簧17卡固在转杆11上。优选地,卡簧17远离两卡端的宽度D比靠近两卡端的宽度D宽,即卡簧17偏心设计,使卡簧17跟转杆11接触的位置厚度不同,使卡簧17不易从转杆11上脱落,并且能适应转杆11和卡簧17之间的转动关系,且不会降低卡簧17的刚度及强度。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转杆1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111和第二端部113,第一端部111和需要拧动的零件相匹配,第二端部113用于施力,从而使转杆11旋转。第二端部113的截面形状不做限定。第二端部113优选用棘轮扳手拧动。转杆11上环向开设有凹槽115,凹槽115位于定向套13或者套筒15轴向方向的端部,每个凹槽115内设置一卡簧17,即卡簧17一一对应套设在凹槽115内,从而卡簧17阻挡定向套13和/或套筒15沿转杆11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凹槽115至少有两个。所述凹槽115的数量以及位置根据定向套13和套筒15预设的摆放位置决定。预设定向套13和套筒15依次抵靠,则凹槽115设置于定向套13和套筒15抵靠后的两端。预设定向套13和套筒15间距分布并套设在转杆11上,每个定向套13和套筒15的两端分别设置一凹槽115,从而凹槽115内的卡簧17阻挡定向套13/套筒15沿轴向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定向套13和一个套筒15,两个定向套13分别为第一定向套23和第二定向套33,从第一端部111到第二端部113,第一定向套23,套筒15,第二定向套33依次抵靠,在第一定向套23靠近第一端部111的端部设置一凹槽115,在第二定向套33靠近第二端部113的端部设置另一凹槽115,两个凹槽115内各设置一卡簧17,从而卡簧17防止第一定向套23,套筒15和第二定向套33沿转杆11轴向方向移动。
套筒15形状为一空心圆柱体,可由钢管制成,转杆11穿过套筒15后,套筒15能相对转杆11沿转杆11的轴心在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旋转,也即转杆11能相对套筒15沿转杆11的轴心在逆时针和顺时针两个方向旋转。套筒15的存在,使整个接杆1更容易抓握。可以理解,套筒15可省略设置。
请参阅图5,定向套13包括外圈131,滚子132,支撑架133,弹性件134和内圈135。外圈131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连续设置多个楔形槽1311,每个楔形槽1311内设置一组滚子132,支撑架133以及弹性件134,所述支撑架133和弹性件134位于滚子132的两侧,即支撑架133,弹性件134和滚子132依次循环设置成环状并置于外圈131和内圈135之间,优选地,每一楔形槽1311内的弹性件134一端和相邻楔形槽1311内支撑架133固定连接,弹性件134另一端和滚子132接触。支撑架133限制滚子在支撑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移动。内圈135的内壁上设置一键槽1352,转轴11上设置一键112,定向套13套设在转杆11上时,键112设置于键槽1152内,从而使转杆11相对内圈135固定。
楔形槽1311沿圆周方向有两个端部,分别为大端和小端,楔形槽1311的大端与内圈135外壁间的距离H大于滚子132的直径,楔形槽1311的小端与内圈135外壁间的距离H小于滚子132的直径。弹性件134位于楔形槽1311的大端,在弹性件134受到滚子132的压力时,弹性件134对滚子132的力朝向楔形槽1311的小端。
请参阅图6,当转杆11顺着使得滚子132向楔形槽1311的小端转动时,也即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同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滚子132被楔形槽1311卡到,进一步滚子132将转杆11卡到,从而转杆11不能转动。弹性件134使滚子132能尽快卡到楔形槽1311内。
请参阅图7,相反的,当转杆11顺着使得滚子132向楔形槽1311的大端转动,也即与图中箭头相反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滚子132不会被楔形槽1311卡到,从而楔形槽1311可以顺利转动。弹性件134优选为弹簧片,进一步优选为单脚弹簧片;优选地,滚子132优选为滚珠,滚针或滚柱。
请参阅图8,作为一种变形,可把支撑架133固定在外圈上。
优选地,定向套13还包括一端盖(图未视),端盖同时设置于滚子132,支撑架133和弹性件134轴向的两侧,端盖并设置在内圈135和外圈131之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并连接于内圈135和外圈131之间。端盖防止其内的滚子132,支撑架133和弹性件134沿转杆11的轴向攒动。
作为一种变形,外圈131不再设置有与滚子132数量相同的第一楔形槽1311,第一楔形槽1311设置在内圈135外壁上,且沿圆周方向排列,从而滚子132也位于内圈135和外圈131之间。
在使用时,如是拆卸零件,把转杆11的第一端部111套在被拆卸零件的零件上,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固定其中一个定向套,也即可以使转杆11能够朝拆卸方向拧动的定向套13,用拧动工具,如用棘轮扳手朝转杆11的第二端部113施力,即朝拆卸方向拧动转杆11,在转动棘轮扳手到一定的角度,反向转动棘轮扳手,此时棘轮扳手还会给转杆11一定的反向力,但是定向套13使转杆11不能反向转动,使拆卸零件简单方便。在安装零件时,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固定使转杆11能够朝安装方向拧动的定向套13,其他操作方法一致。
可以理解,定向套13可以用单向轴承来替代,如单向滚针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接杆包括转杆和两个定向套,所述两个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并与所述转杆转动配合,所述定向套能相对转杆轴向滑动,所述两个定向套反向安装,固定其中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径向第一方向旋转,固定另一个定向套时,所述转杆可相对该固定的定向套朝向径向第二方向旋转,所述径向第一方向跟径向第二方向相反,实现了转杆的单向旋转,在转杆受到反作用力时,转杆不会把力传递给零件。
本实用新型的接杆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转杆上,所述套筒和转杆可相对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转动,实现了接杆的容易抓取,且在需要时实现转杆的双向旋转,功能多样。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位于两个定向套之间,所述定向套和套筒依次抵靠,所述接杆还包括两个卡簧,所述两个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两个定向套远离套筒的轴向方向的端部,阻止定向套和套筒沿转杆的轴向方向移动,节省了卡簧的数量,节省了成本,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和两个定向套间距分布并套设在转轴上,所述接杆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也套设在转杆上,并分别位于每个套筒和定向套轴向方向的两端,套筒和定向套有距离间隔,在用手或者工具紧固定向套时,不会固定到另一个定向套,减少误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转杆上环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卡簧一一对应套设在凹槽内,使卡簧套设在转杆上更牢固,使卡簧不易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卡簧为开设有缺口的环状,其形状大致为“C”形,卡簧更有弹性,且卡簧容易套设在转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卡簧包括相对的两个自由端,卡簧远离两自由端的宽度比靠近两自由端的宽度宽,使卡簧跟转杆接触的位置厚度不同,使卡簧不易从转杆上脱落,并且能适应转杆和卡簧之间的转动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定向套包括外圈,滚子,支撑架,弹性件和内圈,所述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在内圈和外圈之间依次循环设置,所述外圈的内壁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多个楔形槽,每个所述楔形槽内设置一组支撑架和滚子及弹性件,所述内圈的内侧设置一键槽,所述转杆上设置一键,所述定向套套设在转杆上时,所述键设置于键槽内,从而转杆相对内圈固定,定向套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从而接杆成本低,适合应用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定向套还包括一端盖,所述端盖设置在内圈和外圈之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并连接于内圈和外圈之间,端盖能防止其内的滚子,支撑架和弹性件沿转杆的轴向攒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