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7216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线性滑轨的覆盖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



背景技术:

在线性滑轨的使用过程中会有许多异物堆积于滑轨的螺栓孔周围,这些异物也可能会间接进入滑块内而影响滑块的运行顺畅度,甚至可能因此导致结构方面的损坏,因此,滑轨的上表面需安装一覆盖带来解决异物堆积的问题。

就用来安装覆盖带的已知工具来说,例如申请号为JP2001304256的日本发明专利所揭露的压合器是利用中间定位部与两侧导引部将覆盖带压抵于滑轨的上表面,另外如公开号为TW315764的中国台湾发明专利所揭露的压合器是利用贯穿部的定位及圆棒的压合,使覆盖带贴抵于滑轨的上表面。然而,前述两专利的压合器仅作为安装工具,使用完毕后就没有其他作用,因此容易导致成本上的浪费。若遇到需要拆卸的情况时,通常仅在覆盖带的端部撬开一小部分的缝隙之后以外力掀开,这样容易因操作不当而造成覆盖带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其能增加安装覆盖带与拆卸覆盖带的便利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包含有一片顶板、两片侧板及一片隔板;该两侧板连接于该顶板的两相对端,该两侧板在彼此相对的一个侧面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凸部与一个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位于该顶板的下方且与该顶板之间形成一个固定槽,该第二凸部位于该第一凸部的下方且与该第一凸部之间形成一安装槽,当该两侧板的第二凸部抵接于一条滑轨的两相对侧面时,该两侧板的第一凸部与该滑轨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介于0.15mm~1.0mm之间;该隔板连接于该两侧板的第一凸部的其中一端面,使得该隔板与该顶板之间形成一拆卸槽。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工具可以利用安装槽跟滑轨之间的配合将一覆盖带安装于滑轨上,在安装完毕之后利用固定槽套设于覆盖带并通过顶板对覆盖带提供固定效果,另外在拆卸该覆盖带时,先通过该顶板将该覆盖带的一端翘起,接着让该覆盖带穿过该拆卸槽之后沿着该滑轨朝该覆盖带的另一端移动,即可完成该覆盖带的拆卸。

优选地,该拆卸槽的高度为该覆盖带的高度的1~3倍,如此可以降低该覆盖带穿过该拆卸槽时的变形风险。

优选地,该顶板具有一个螺孔,如此可以通过一支螺丝的设置来增加该覆盖带在安装后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地,该顶板在远离该隔板的一侧面具有一个凹槽,该凹槽的槽宽朝远离该隔板的方向逐渐增加,如此可以配合该覆盖带的末端形状来增加拆卸时的便利性。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覆盖带的组合工具的详细构造、特点、组装或使用方式,将于后续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中予以描述。然而,在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应能了解,该等详细说明以及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特定实施例,仅系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性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覆盖带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配合滑轨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工具将覆盖带安装至滑轨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配合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覆盖带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配合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覆盖带的舌部被组合装置的顶板向上掀起后的状态;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配合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组合装置对覆盖带进行拆卸的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组合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的组合工具配合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覆盖带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组合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组合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4实施例的组合装置配合滑轨与覆盖带的外观立体图,主要显示覆盖带在组装完成后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10-滑轨; 12-覆盖带;

14-覆盖部; 16-舌部;

18-卡合部; H1-高度;

20-组合装置; 30-顶板;

31-侧板; 32一第一凸部;

33-第二凸部; D-距离;

34-隔板; 35-拆卸槽;

H2-高度; 36-固定槽;

37-安装槽; 40-组合工具;

41-顶板; 42-螺孔;

43-固定槽; 44-螺丝;

50-组合装置; 51-顶板;

52-隔板; 53-凹槽;

54-螺孔; 55-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图中所示的覆盖带12具有一个覆盖部14,覆盖部14的前、后两端分别往外延伸出一个舌部16,覆盖部14的左、右两侧边分别向外延伸出一个卡合部18,此外,覆盖带12的高度定义为H1。

如图3~图4,本实用新型第1实施例的组合装置20主要是用来将覆盖带12安装于一条滑轨10或者将覆盖带12自滑轨10拆卸下来,在结构方面包含有一片顶板30、两片相对的侧板31,以及一片隔板34。

两侧板31的顶端连接于顶板30的两相对端,两侧板31在彼此相对的一个侧面(亦即两侧板31的内侧面)分别具有一个第一凸部32与一个第二凸部33,第一凸部32位于顶板30的下方且与顶板30之间形成一个固定槽36,第二凸部33位于第一凸部32的下方且与第一凸部32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固定槽36的安装槽37。如图5所示,当两侧板31的第二凸部33抵接于滑轨10的两相对侧面时,两侧板31的第一凸部32与滑轨10的上表面之间的最短距离D介于0.15mm~1.0mm之间。

如图3~图4所示,隔板34连接于两侧板31的第一凸部32的外端面,使得隔板34与顶板30之间形成一个连通固定槽36的拆卸槽35,拆卸槽35的高度H2为覆盖带12的高度H1的1~3倍。

在实际使用上,当安装覆盖带12时,首先将覆盖带12置于滑轨10的上表面,并轻压覆盖带12的两长侧边,使覆盖带12的卡合部18产生些微的变形,之后通过组合装置20的安装槽37将组合工具20套设于滑轨10的一端,并沿着滑轨10移动至滑轨10的另一端后取下,在组合装置20的移动过程中,如图6所示,通过安装槽37的限制,使覆盖带12的卡合部18能确实扣接于滑轨10的两相对侧面。完成覆盖带12的扣接之后,用一工具(如胶槌)轻敲覆盖带12的两舌部16,使覆盖带12的两舌部16产生弯折并贴抵于滑轨10的前、后两端面,然后通过组合装置20的固定槽36套设于滑轨10及覆盖带12,此时如图7所示,组合装置20会利用顶板30抵压于覆盖带12的覆盖部14的上表面,同时利用第一凸部32抵住滑轨10的两相对侧面,如此即完成覆盖带12的固定。

当拆卸覆盖带12时,如图8~图9所示,先取下组合工具20,并以顶板30伸入覆盖带12的舌部16与滑轨10的端面之间后将覆盖带12的一端舌部16向上翘起,接着让覆盖带12穿过拆卸槽35之后,将组合装置20沿着滑轨10移动至覆盖带12的另一端,即可完成覆盖带12的拆卸。

为了增加覆盖带12在安装完成后的结构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第2实施例中,顶板41具有一个螺孔42,如图10~图11所示,在组合装置40通过固定槽43套设于滑轨10及覆盖带12之后,在顶板41的螺孔42内锁设一支螺丝44,螺丝44的末端会顶抵于覆盖带12的上表面,因此达到提升固定效果的目的。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3实施例的组合装置50中,顶板51在远离隔板52的一侧面具有一个凹槽53,凹槽53的槽宽朝远离隔板52的方向逐渐增加,使得凹槽53的形状与覆盖带12的舌部16相互配合,因而可以增加拆卸覆盖带12的便利性。此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4实施例,如图13~图14所示,顶板51在凹槽53的两相对侧亦可以分别设置一个螺孔54,通过锁设于螺孔54内的螺丝55来增加对覆盖带12的固定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覆盖带的组合装置利用安装槽跟滑轨之间的配合来完成覆盖带的安装,在安装完毕之后利用顶板对覆盖带提供固定效果,另外在拆卸覆盖带时利用顶板将覆盖带的舌部翘起,接着让覆盖带穿过拆卸槽之后,通过组合装置20沿着滑轨10的移动来完成覆盖带12的拆卸,可以解决因操作不当所造成的破坏问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