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516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往复式棘轮扳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往复式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于现今手工具或动力工具领域已相当的普遍,并且具有相当成熟的功能,然而,习知动力驱动的棘轮扳手皆是藉由偏心的方式进行驱动,如此一来将会造成其驱动结构的稳固性不足,且于使用上的耗损亦将随的提升;

再者,习知的棘轮扳手皆配置有可切换双向旋转的功能,然而结构往往都过于复杂,造成制作上的困难以及制造成本的提升;

为克服前述缺失,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稳固,耗损小、成本低的往复式棘轮扳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往复式棘轮扳手,其主要目的是使其整体的结构稳固,降低使用时能量的耗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往复式棘轮扳手。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棘轮扳手,供以结合一工具,包括:

一驱动马达,其中一端具有一马达齿轮;

一主动轴,为该马达齿轮驱动,该主动轴沿着一轴向延伸,该主动轴开设有一珠沟,该珠沟环绕该主动轴且呈一回旋封闭回路,该珠沟的延伸方向同时具有沿轴向的分量以及沿着环绕该主动轴的分量;

一从动轴,其中一端向内凹设有一操作槽,该主动轴可相对该从动轴旋转的插设于该操作槽内,该从动轴的另一端具有一容置槽,该从动轴的外周缘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该从动轴开设有一滚珠孔,该滚珠孔与该操作槽连通;

一滑设件,设置于该滚珠孔及该珠沟,当该主动轴于旋转时,该滑设件便沿着该珠沟移动;

一固定环件,其内侧具有与该限止平面数量相同的至少一对应平面,该固定环件套设于该从动轴,该对应平面是面对该限止平面,该固定环件具有一对应外平面;

一推抵装置,包括一推抵件及一第一弹性件,该推抵装置枢设于该容置槽,该推抵件沿轴向的其中一端具有一推抵面,该推抵件沿轴向的另一端具有一推抵沟,该第一弹性件设置于该容置槽内,该第一弹性件的其中一端抵于该从动轴,该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是抵于该推抵面;

一棘轮,具有一棘齿部,该棘齿部环设有复数棘齿,该推抵件供以推抵该棘轮的棘齿,该棘轮具有一异形孔,该异形孔供以让不同型态的该工具插设;

一外壳,该驱动马达、该主动轴、该从动轴、该滑设件、该固定环件、该推抵装置皆设置于该外壳内,该固定环件的该对应外平面是面对该外壳,该外壳于其中一端具有一棘轮容置槽,该棘轮为可相对该外壳枢转的设置于该棘轮容置槽内,该棘轮容置槽周侧具有至少一限位槽体,该限位槽体与该棘轮容置槽连通;以及

一定位组件,设置于该限位槽体,该定位组件包括一挡片及一第二弹性件,该挡片枢设于该限位槽体,该挡片具有一挡部伸入该棘轮容置槽内,该挡部具有相对的一施力侧及一受力侧,该挡部的施力侧抵压于该棘轮的其中一个该棘齿,该第二弹性件的其中一端抵于该外壳,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抵于该挡部的受力侧。

由前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藉由驱动该主动轴旋转,并透过该滑设件使该从动轴沿轴向往复位移,并于该从动轴装设该推抵装置,由该推抵装置推抵该棘轮,藉此简化整体的结构,使各组件间稳固的配合,达成稳固、损耗小、成本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棘轮扳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棘轮扳手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棘轮扳手的作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棘轮扳手的作动示意图。

附图中符号标记说明:

10为驱动马达;11为马达齿轮;20为齿轮箱;30为齿轮组;31为星齿轮环;311为内周壁;311A为带动齿;312为外周壁;312A为卡掣凸;32为行星齿轮;40为主动轴;41为前端轴;411为珠沟;42为容置轴段;421为容置槽;43为轴承段;50为从动轴;50A为限止平面;50B为弧面段;51为操作槽;52为容置槽;53为滚珠孔;54为导引槽;60为滑设件;60A为辅助滑移件;70为固定环件;70A为对应平面;71为内孔;70B为对应外平面;80为推抵装置;81为推抵件;811为推抵面;812为枢转部;812A为枢孔;813为推抵沟;82为第一弹性件;83为枢轴;90为棘轮;91为凸柱;92为棘齿部;921为棘齿;93为异形孔;X为轴向;M为外壳;M1为棘轮容置槽;M2为限位槽体;S,S1,S2为轴承;L为定位组件;L1为挡片;L11为挡部;L111为施力侧;L112为受力侧;L2为第二弹性件;T为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往复式工具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

一驱动马达10,其中一端具有一马达齿轮11;

一齿轮箱20,结合于该驱动马达10具有该马达齿轮11的一端;

一齿轮组30,具有一星齿轮环31、至少二行星齿轮32,该星齿轮环31是设置于该齿轮箱20内,该星齿轮环31呈圆环状,该星齿轮环31具有相对的一内周壁311及一外周壁312,该外周壁312具有间隔排列的复数卡掣凸312A,该复数卡掣凸312A分别卡设于该齿轮箱20内,藉此使该星齿轮环31结合于该齿轮箱20内,该内周壁311环设有一带动齿311A,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是与该马达齿轮11啮合,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是位于该星齿轮环31内,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亦与该星齿轮环31的带动齿311A啮合,于本实施例中,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的数量为二;

一主动轴40,其沿着一轴向X具有依序连接的一前端轴41、一容置轴段42及一轴承段43,该前端轴41开设有一珠沟411,该珠沟411是环绕该前端轴41且呈一回旋封闭回路,该珠沟411的延伸方向是同时具有沿轴向X的分量以及沿着环绕该前端轴41的分量;该容置轴段42的直径大于该前端轴41及该轴承段43,该容置轴段42具有至少二容置槽421,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是设置于该容置槽421内,藉以使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驱动该主动轴40旋转;

一从动轴50,呈中空的柱状体,该从动轴50的其中一端向内凹设有一操作槽51,该前端轴41是可相对该从动轴50旋转的插设于该操作槽51内,该从动轴50的另一端具有一容置槽52,该从动轴50的外周缘具有至少一限止平面50A,该从动轴50开设有一滚珠孔53及沿着该轴向X开设的至少一导引槽54,该滚珠孔53及该导引槽54与该操作槽51连通,该滚珠孔53及该导引槽54是开设于该从动轴50的非限止平面50A处,较佳的,于本实施例中,该限止平面50A的数量为二,使该从动轴50的外周缘形成由二该限止平面50A及二弧面段50B交互连接的型态,二该弧面段50B是相互面对,该滚珠孔53位于其中一个该弧面段50B,该导引槽54是位于另一个该弧面段50B;

一滑设件60,设置于该滚珠孔53及该珠沟411,当该主动轴40于旋转时,该滑设件60便沿着该珠沟411移动;由于该珠沟411的延伸方向同时具有沿轴向X的分量以及沿着环绕该主动轴40的分量,因此该滑设件60沿着该珠沟411环状移动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一沿着该轴向X的力量及沿着环绕该前端轴41方向的分量,又该从动轴50是不会随着该主动轴40旋转的,位于该滚珠孔53的滑设件60便仅能传递沿轴向X的力量予该从动轴50,使该从动轴50相对该主动轴40沿着该轴向X往复位移,于本实施例中,该滑设件60可为一滚珠或为具有圆弧头部的柱状体;

至少一辅助滑移件60A,设置于该导引槽54内,各导引槽54分别对应至少一个该辅助滑移件60A,使该从动轴50于轴向X移动时更顺畅,进而让该从动轴50不会任意旋转,于本实施例中,该辅助滑移件60A可为一滚珠或为具有圆弧头部的柱状体;

一固定环件70,该固定环件70呈中空的柱状体,该固定环件70具有与该限止平面50A数量相同的至少一对应平面70A,该固定环件70套设于该从动轴50,该对应平面70A面对该限止平面50A,以防止该从动轴50旋转,该固定环件70具有一对应外平面70B,该固定环件70套设于该从动轴50亦能够防止该滑设件60自该滚珠孔53脱出、防止该辅助滑移件60A自该导引槽54脱出,该固定环件70具有一内孔71;

一推抵装置80,包括一推抵件81、一第一弹性件82及一枢轴83,该推抵件81沿轴向X的其中一端具有一推抵面811,该推抵面811上另凸设有一枢转部812,该枢转部812具有贯穿的枢孔812A,该枢轴83是贯穿该容置槽52及该枢孔812A,以将该推抵件81枢设于该容置槽52,该推抵件81沿轴向X的另一端具有一推抵沟813,该第一弹性件82设置于该容置槽421内,该第一弹性件82的其中一端抵于该从动轴50,该第一弹性件82的另一端是抵于该推抵面811;

一棘轮90,具有一凸柱91及一棘齿部92,该棘齿部92环设有复数棘齿921,各棘齿921的形状与该推抵沟813的形状对应,该推抵件81供以推抵该棘轮90的棘齿921,该棘轮90另具有一异形孔93,该异形孔93可为四角孔、六角孔或八角孔,该异形孔93供以让不同型态的工具T插设;较佳的,该异形孔93贯穿该棘轮90;

一外壳M,该驱动马达10、该齿轮箱20、该齿轮组30、该主动轴40、该从动轴50、该滑设件60、该辅助滑移件60A、该固定环件70、该推抵装置80皆设置于该外壳M内,该固定环件70的该对应外平面70B是接触该外壳M,以防止该固定环件70相对该外壳M旋转,该外壳M于其中一端具有一棘轮容置槽M1,该棘轮90为可相对该外壳M枢转的设置于该棘轮容置槽M1内,该棘轮容置槽M1周侧另具有至少一限位槽体M2,该限位槽体M2与该棘轮容置槽M1连通;

至少一轴承S,S1,S2,于本实施例中,该轴承S,S1,S2的数量为三,其中一个该轴承S套设于该前端轴41,套设于该前端轴41的该轴承S1位于该内孔71,另一个该轴承S1套设于该轴承段43,且该轴承S1装设在该齿轮箱20,藉由前述二该轴承S,S1,使该主动轴40能够相对该从动轴50旋转,该主动轴40为该驱动马达10带动旋转时,该从动轴50不会同步转动,剩余的该轴承S2是套设于该棘轮90的凸柱91,并设置于该棘轮容置槽M1内,以让该棘轮90能够稳固且可枢转的设置于该棘轮容置槽M1内;

一定位组件L,设置于该限位槽体M2,该定位组件L包括一挡片L1及一第二弹性件L2,该挡片L1枢设于该限位槽体M2内,该挡片L1具有一挡部L11伸入该棘轮容置槽M2内,该挡部L11具有相对的一施力侧L111及一受力侧L112,该挡部L11的施力侧L111抵压于该棘轮90的其中一个该棘齿921,该第二弹性件L2的其中一端抵于该外壳M,该第二弹性件L2的另一端抵于该挡部L11的受力侧L112,藉以提供该挡部L11一抵压该棘齿921的预力,使该棘轮90能够正常跳齿,于本实施例中,该定位组件L的数量为二。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往复式工具结构的主要构件及结构组态,至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式及功效详述如下,并请参酌图1至图4:

本实用新型往复式工具结构于操作时,藉由该驱动马达10的马达齿轮11带动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旋转,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再将动能传递至该主动轴40,进而使该主动轴40旋转,而当该主动轴40旋转时,设置于该珠沟411的该滑设件60便沿着该珠沟411开设的路径移动,而当该滑设件60于该珠沟411移动的同时,藉由该滑设件60沿轴向X移动的分力推动该从动轴50沿着该轴向X往复的位移,让枢设于该从动轴50的推抵装置80得以沿轴向X的往复位移,进而推抵该棘轮90的棘齿部92,以驱动该棘齿921旋转。

如图4所示,当该从动轴50朝该棘轮90的方向移动时,带动该推抵件81朝该棘轮90的方向移动,并且由该推抵沟813推抵其中一个该棘齿921,并可藉由该第一弹性件82的弹力推抵该推抵面811,使该推抵件81的推抵沟813紧卡该棘齿921,以让推抵的力量能够顺利地传递,进而让该棘轮90旋转一棘齿921,而后该棘轮90便为该挡片L1所挡抵;

如图3所示,当该从动轴50朝远离该棘轮90的方向移动时,该推抵件81亦同时远离该棘轮90。

值得一提的是,当使用者欲切换锁设的方向时,仅需将该工具T自该异形孔93的不同侧插入该异形孔93,便能够改变锁设的方向,进而使本创作转换锁设方向的机制极简化。

另外,本实用新型往复式工具结构于该主动轴40及该驱动马达10之间另设置该齿轮组30,藉由该至少二行星齿轮32的齿轮比使该主动轴40的转速较该驱动马达10的转速为低,藉此让该从动轴50往复位移的速度维持平稳。

再者,本实用新型往复式工具结构于该固定环件70设置至少一个该对应平面70A,于该从动轴50的外周缘设置至少一个该限止平面50A,并令该限止平面50A的位置与该对应平面70A的位置对应,进而防止该从动轴50旋转。

更甚之,由于该珠沟411呈封闭的环型回路,因此该滑设件60便能够沿着该珠沟411的路径循环移动,藉以让该从动轴50得以持续沿着该轴向X往复位移。

再者,该棘轮90套设该轴承S2并稳固的设置于该棘轮容置槽M1内,藉此使该棘轮90于快速旋转时能够更为稳固,进而减少因晃动、不稳所造成的能量损失,提升工作效能。

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