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7558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X光检测仪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X光检测仪中的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罐的密封是指罐身的翻边和罐盖的圆边在封口机中进行卷封,使罐身和罐盖相互卷合,压紧而形成紧密重叠的卷边的过程。所形成的卷边称之为二重卷边。二重卷边封口机完成罐头的封口主要靠压头,托盘头道滚轮和二道滚轮器大部件,在四大部件的协同作用下完成金属的封口。

金属罐的封罐质量,对其盛载的产品质量有决定性的意义。倘若封罐不理想,不但有损金属罐的感观质量,空气和细菌更有机会进入罐内,使其承载产品变质变坏,漏罐等现象,缩短货架期。二重卷边封罐技术能牢牢地把罐盖与罐身连接起来,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和光滑的卷边,在提高罐的感观质量之余,产品的货架期也得以延长。

为此,在生产之余,需要对金属罐的卷边进行检测;为此,人们研发了一种X光检测仪,然而现有的X光检测仪结构较为简单,均为进样装置或进样机构,只能采用人工将样罐放入检测台,等检测完后,再由人工将样罐取出;因为整个流程全由人工完成,大批量的样罐检测往往需要员工进行高重复性的工作,所以存在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巧妙、合理,操作简易,能替代人工取放样罐,有效提升检测效率的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其包括机架、三维平移台、样品输送线和取放机械手,所述三维平移台设置在机架的水平安装平台中间位置,所述样品输送线对应水平安装平台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取放机械手设置在机架上,并能将样品输送线上的样品罐取出放在三维平移台上或将三维平移台上的样品罐取出放回样品输送线;所述样品输送线包括输送带、输送带驱动电机、勾罐爪、勾罐驱动气缸、输送拦罐气缸和取样拦罐气缸,所述输送带通过带轮设置在机架上,所述输送带驱动电机设置在机架上,并能通过带轮驱动输送带运转,两输送拦罐气缸和一取样拦罐气缸对应取放机械手的位置依次间隔并排在输送带的一侧位置,输送拦罐气缸和取样拦罐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输送带,所述勾罐驱动气缸设置在输送带的另一侧位置,且该勾罐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输送带,所述勾罐爪设置在勾罐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取放机械手包括支架、爪手、升降气缸、水平气缸、水平导轨组件、垂直导轨组件、横移板和升降座,横移板通过水平导轨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水平气缸设置在支架上,并能驱动横移板作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升降座通过垂直导轨组件活动在横移板上,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横移板上,并能驱动升降座作升降动作,所述爪手设置在升降座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三维平移台包括被测样品夹具、转罐运动机构、翻侧运动机构、Y轴运动机构和Y轴运动机构,所述X轴运动机构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上,所述Y轴运动机构设置在X轴运动机构上,所述翻侧运动机构设置在Y轴运动机构上,所述转罐运动机构设置在翻侧运动机构上,所述被测样品夹具设置在转罐运动机构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X轴运动机构包括X轴基板、X轴导轨、X轴滑块、X轴驱动电机和X轴丝杆传动组件,所述X轴导轨沿X轴方向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上,所述X轴基板通过X轴滑块活动设置在X轴导轨上,所述X轴驱动电机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上,并能通过X轴丝杆传动组件驱动X轴基板于X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

所述Y轴运动机构包括Y轴基板、Y轴导轨、Y轴滑块、Y轴驱动电机和Y轴丝杆传动组件,所述Y轴导轨沿Y轴方向设置在X轴基板上,所述Y轴基板通过Y轴滑块活动设置在Y轴导轨上,所述Y轴驱动电机设置在X轴基板上,并能通过Y轴丝杆传动组件驱动Y轴基板于Y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

所述翻侧运动机构包括翻侧座、翻侧板、翻侧驱动电机和偏心凸轮,所述翻侧座设置在Y轴基板上,所述翻侧板的一端铰接在翻侧座上,所述偏心凸轮对应翻侧板的另一端底面位置通过转轴设置在翻侧座上,且该偏心凸轮的外凸轮表顶托在翻侧板的底面,所述翻侧驱动电机设置在翻侧座的一侧,并与所述偏心凸轮相连接。

所述转罐运动机构包括转筒和转罐驱动电机,所述转筒通过轴承组件设置在翻侧板上,且该转筒的开口朝向,被测样品夹具设置在该转筒的开口上,所述转罐驱动电机设置在翻侧板上,并能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筒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通过样品输送线向前输送样品罐直至预定检测位置;取放机械手将位于预定位置的样品罐夹持并移至三维平移台的转罐运动机构上,并能被测样品夹具固定;这时,由X光检测仪发出X光射线对样品罐进行检测,待检测完毕后,取放机械手将位于转罐运动机构上的样品罐取出并放回样品输送线上,当被检测完毕后的样品罐移动至预定下料位置时,勾罐驱动气缸驱动勾罐爪将样品罐推至下料区方便下一工序的进行,操作方便,能替代人工取放样罐,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另外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样品输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取放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三维平移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X光检测仪的进样装置,其包括机架1、三维平移台2、样品输送线3和取放机械手4,所述三维平移台2设置在机架1的水平安装平台5中间位置,所述样品输送线3对应水平安装平台5的一侧位置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取放机械手4设置在机架1上,并能将样品输送线3上的样品罐6取出放在三维平移台2上或将三维平移台2上的样品罐6取出放回样品输送线3;参见图2,所述样品输送线3包括输送带31、输送带驱动电机32、勾罐爪33、勾罐驱动气缸34、输送拦罐气缸35和取样拦罐气缸36,所述输送带31通过带轮设置在机架1上,所述输送带驱动电机32设置在机架1上,并能通过带轮驱动输送带31运转,两输送拦罐气缸35和一取样拦罐气缸36对应取放机械手4的位置依次间隔并排在输送带31的一侧位置,输送拦罐气缸35和取样拦罐气缸36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输送带31,所述勾罐驱动气缸34设置在输送带31的另一侧位置,且该勾罐驱动气缸34的活塞杆朝向所述输送带31,所述勾罐爪33设置在勾罐驱动气缸34的活塞杆上。

参见图3,所述取放机械手4包括支架41、爪手42、升降气缸43、水平气缸44、水平导轨组件、垂直导轨组件、横移板45和升降座46,横移板45通过水平导轨组件活动设置在支架41上,所述水平气缸44设置在支架41上,并能驱动横移板45作水平方向移动,所述升降座46通过垂直导轨组件活动在横移板45上,所述升降气缸43设置在横移板45上,并能驱动升降座46作升降动作,所述爪手42设置在升降座46上。

参见图4,所述三维平移台2包括被测样品夹具21、转罐运动机构22、翻侧运动机构23、Y轴运动机构24和X轴运动机构25,所述X轴运动机构25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5上,所述Y轴运动机构24设置在X轴运动机构25上,所述翻侧运动机构23设置在Y轴运动机构24上,所述转罐运动机构22设置在翻侧运动机构23上,所述被测样品夹具21设置在转罐运动机构22上。

具体的,所述X轴运动机构25包括X轴基板、X轴导轨、X轴滑块、X轴驱动电机和X轴丝杆传动组件,所述X轴导轨沿X轴方向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5上,所述X轴基板通过X轴滑块活动设置在X轴导轨上,所述X轴驱动电机设置在水平安装平台5上,并能通过X轴丝杆传动组件驱动X轴基板于X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所述Y轴运动机构24包括Y轴基板、Y轴导轨、Y轴滑块、Y轴驱动电机和Y轴丝杆传动组件,所述Y轴导轨沿Y轴方向设置在X轴基板上,所述Y轴基板通过Y轴滑块活动设置在Y轴导轨上,所述Y轴驱动电机设置在X轴基板上,并能通过Y轴丝杆传动组件驱动Y轴基板于Y轴方向上作往复运动。所述翻侧运动机构23包括翻侧座、翻侧板、翻侧驱动电机和偏心凸轮,所述翻侧座设置在Y轴基板上,所述翻侧板的一端铰接在翻侧座上,所述偏心凸轮对应翻侧板的另一端底面位置通过转轴设置在翻侧座上,且该偏心凸轮的外凸轮表顶托在翻侧板的底面,所述翻侧驱动电机设置在翻侧座的一侧,并与所述偏心凸轮相连接。所述转罐运动机构22包括转筒和转罐驱动电机,所述转筒通过轴承组件设置在翻侧板上,且该转筒的开口朝向,被测样品夹具21设置在该转筒的开口上,所述转罐驱动电机设置在翻侧板上,并能通过传动组件带动转筒转动。

工作时,通过样品输送线3向前输送样品罐6直至预定检测位置;取放机械手4将位于预定位置的样品罐6夹持并移至三维平移台2的转罐运动机构22上,并能被测样品夹具21固定;这时,由X光检测仪发出X光射线对样品罐6进行检测,待检测完毕后,取放机械手4将位于转罐运动机构22上的样品罐6取出并放回样品输送线3上,当被检测完毕后的样品罐6移动至预定下料位置时,勾罐驱动气缸34驱动勾罐爪33将样品罐6推至下料区方便下一工序的进行,操作方便,能替代人工取放样罐,大大提升检测效率。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如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述,采用与其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而得到的其它仪器,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