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597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锁,尤指一种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货柜内具有经济价值的货品被窃,或是为避免该货柜内的货品被调换(调包),或恶意破坏货品等,而导致业主的财产损失,进而衍生交易信用以及商誉的问题,甚至该货柜内的货品也有可能被调换为危险货品或是违禁品,而导致业主蒙受更严重的司法调查问题等,因此货柜的门板多设有锁具。

但客观而言,货品被窃盗、调换或是破坏在实务上防不胜防,但若能使窃盗、调换或破坏货品的情事可被立即发现,至少可以有所因应(例如报警、调查或是立即验货、通报收货者等),而降低后续事态的恶化。因此货柜的门锁以往有采用所谓“封锁”,凭借封锁开启时必然产生破坏,而由该封锁的完整与否,得知该锁具是否曾遭开启。但该封锁必须具有特定的繁琐工序,因此并不便利。

有鉴于前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人设计了中国台湾新型专利M445617 号的“逆止封锁透视安全构造”,包括:一框套:包括一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该第一端壁具有一开口,该第二端壁为封闭。该框套包括一管道;一锁心结构:该锁心结构为金属,该锁心结构设于该管道的一段部内,该锁心结构分别于近该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设一第一孔洞及第二孔洞,两孔洞相通且与该管道轴向相通;该锁心结构近第一端壁的端部至该第二端壁的端部为一间隙,框围该间隙的框套段部界定为一尾段部,该尾段部为可视及该间隙;一栓杆:该栓杆的插入段具有色标,该栓杆操作性插设于该管道及该锁心结构,令该栓杆于该锁心结构形成可入难出的逆止,且令该色标位于该间隙,于该尾段部为可视及该间隙时可视及该色标。因此可自该尾段部确认该色标是否位于该间隙,以得知该封锁是否为锁固/未开启状态,更进一步可以确知是否曾被破坏而再为复原。

然而,该背景技术的栓杆于该锁心孔道形成可入难出的逆止,主要凭借C 形环对栓杆产生紧扣与抓着,然而C形环必然具有一C形的缺口,该缺口往往攸关紧扣程度,过大会使得其伸缩弹性较大,因此容易被拔除,过小则缺乏回弹的空间而使得该C形环丧失回弹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新型实用新型设计人基于改善的动机,在该背景技术不断研发,为此再设计一种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框套:为一透明体,具有一顶端壁,内部设一管道,且该顶端壁设有一开口与该管道相通;

一锁心:该锁心设于该管道内,并由上而下依序设有一第一锁环、第一隔环、第二锁环以及第二隔环,该第一锁环的环侧设有一环块,该环块抵于该框套顶端壁内侧,沿该第一锁环、第二锁环内缘各设一斜槽,该第一锁环、第二锁环的斜槽分别嵌设一第一C形环及第二C形环;

一栓杆:该栓杆能够进入该框套的管道的部分界定为一插入段,该插入段由上而下依序相间隔设有一第一阶槽、第二阶槽与第三阶槽,该栓杆在完全插入该管道状态,该第一阶槽与第二阶槽分别可供该第一C形环与该第二C形环框固而形成卡制,且该第三阶槽被该第二隔环形成拔退的阻挡,该栓杆底端的外缘为一显色段,且该第一C形环的环缺口的间隙介于环体的平均断面直径的 1-1.1倍。

所述的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其中该第二C形环的环缺口的间隙介于环体的平均断面直径的1-1.1倍。

所述的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其中该栓杆还套设一透明外套,该插入段未套设该透明外套。

所述的可透视辨识的逆止封锁,其中该框套外缘还套设一透明护套,该框套的外缘局部贴设图样或字样。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凭借透视该框套而确认该色标是否位于该管道内,以得知该封锁是否为锁固/未开启状态,更进一步可以确知是否曾遭破坏而再为复原。

2.除前述的功效外,再设计该第一C形环的环缺口,其间隙介于环体的平均断面直径的1-1.1倍。本实用新型除在栓杆设有第一阶槽、第二阶槽与第三阶槽等繁复三重阶槽而增加拔除的阻抗,使得本实用新型插入后,难以拔除更换。 C形环嵌设于该第一、第二阶槽,因此该第三阶槽可作为阻挡拔退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即,当该第一、第二阶槽由于较大的拔退力道而脱离该第一、第二C 形环时,该第三阶槽尚能卡制于该第一或第二C形环而产生阻挡拔退的效果。

3.更通过该第一C形环的环缺口之间隙介于环体平均断面直径的1–1.1倍,使得该C形环对栓杆产生紧扣与抓着,不会过大同时也不会太小,兼具可以阻挡拔除,又兼具回弹的空间。且该第三阶槽由于难以拔除,该第三阶槽以下的部位与该显色段共同可以被观察是否经过破坏而再为复原的指标,该第三阶槽即成为一“防御线”。

4.该各锁环的环块及各隔环抵于该框套内壁与该栓杆之间,而对该栓杆形成轴向运动的阻滞。而凭借该第一锁环的环块抵于该框套顶端壁内侧,该第二锁环的环块抵于该二隔环,该锁心对于该栓杆可形成该第一锁环的环块、该第一隔环至该第二锁环的环块等三个分散的夹制点,以更提升该锁心对于该栓杆的阻滞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栓杆与框套分离状态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栓杆与框套组合并与锁心锁固的平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C形环的平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框套贴设图样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套;1A-顶端壁;1B-底端壁;11-管道;12-开口;13- 图样或字样;2-锁心;21-第一锁环;211-环块;22-第一隔环;23-第二锁环;231- 环块;24-第二隔环;25-第一C形环;250-环缺口;251-环体;26-第二C形环; 27-28-斜槽;3-栓杆;30-显色段;31-插入段;311-第一阶槽;312-第二阶槽;313- 第三阶槽;32-透明外套;4-透明护套;D1-间隙;D2-环体平均断面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以及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配合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逆止封锁,包括:

一框套1:

为一透明体,以通过透明来达成可视的效果。该框套1具有一顶端壁1A及一底端壁1B,内部设一管道11,且该顶端壁1A设一开口12与该管道11相通;

一锁心2:

该锁心2设于该管道11内,并由上而下依序设有一第一锁环21、第一隔环 22、第二锁环23、第二隔环24,该第一锁环21的环侧设有一环块211,该环块 211抵于该框套1顶端壁1A内侧,沿该第一、第二锁环21、23内缘各设一斜槽27、28,该第一、第二锁环21、23的斜槽27、28分别嵌设一第一C形环25 及第二C形环26;

一栓杆3:

该栓杆3可进入该框套1的管道11的部分界定为一插入段31,该插入段 31由上而下依序相间隔设有一第一阶槽311、第二阶槽312与第三阶槽313,该栓杆3于完全插入该管道11状态,形成可入难出的逆止。该第一阶槽311与第二阶槽312分别可供该第一C形环25与该第二C形环26框固而形成卡制,且该第三阶槽313被该第二隔环23形成拔退的阻挡。该栓杆3底端的外缘为一显色段30,请参阅图4所示,该第一C形环25的环缺口250,其间隙D1介于环体251的平均断面直径D2的1-1.1倍。

配合图5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栓杆3更套设一透明外套32,该插入段31未套设该透明外套32。该栓杆3的外缘可以局部贴设图样或字样,而以该透明外套32对其保护与透视。

该锁心的该第一锁环21、第一隔环22、第二锁环23及第二隔环24与该各 C形环25、26形成筒片式分段槽结构,该各C形环分别嵌设于该第一、第二阶槽311、312,以令该栓杆3插入后形成拔退的阻挡。本实用新型在栓杆设有第一阶槽311、第二阶槽312与第三阶槽313等繁复三重阶槽而增加拔除的阻抗,使得本实用新型插入后,难以拔除更换。C形环嵌设于该第一、第二阶槽311、 312,因此该第三阶槽313可作为阻挡拔退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即,当该第一、第二阶槽311、312由于较大的拔退力道而脱离该第一、第二C形环25、26时,该第三阶槽313尚能卡制于该第一或第二C形环25、26而产生阻挡拔退的效果。且该第三阶槽313由于难以拔除,该第三阶槽313以下的部位与该显色段30共同可以被观察是否经过破坏而再为复原的指标,该第三阶槽313即成为一“防御线”。因此即使该栓杆被调换过而连带导致该第一阶槽311、第二阶槽312被更动过,仍然可以通过观察该第三阶槽313以下的部位与该显色段30判断其是否经过破坏。

请参阅图3所示,该各锁环21、23的环块211、231及各隔环22、24抵于该框套1内壁与该栓杆3之间,以对该栓杆3造成径向的正向力,而对该栓杆3 形成轴向运动的阻滞。而凭借该第一锁环21的环块211抵于该框套1顶端壁1A 内侧,该第二锁环23的环块231抵于该二隔环24,该锁心2对于该栓杆3可形成该第一锁环21的环块211、该第一隔环22至该第二锁环23的环块231等三个分散的夹制点,凭借夹制点的分散以更提升该锁心2对于该栓杆3的阻滞效果。

通过该第一C形环25的环缺口250之间隙D1介于环体251平均断面直径 D2的1–1.1倍,使得该C形环对栓杆产生紧扣与抓着,不会过大同时也不会太小,兼具可以阻挡拔除,又兼具回弹的空间。即使该第一阶槽311、第二阶槽 312与第三阶槽313被磨耗或消除,该第一C形环25对该栓杆3依然能够相当程度产生紧扣与抓着。

本实用新型更加的实施例,该第二C形环26的环缺口,其间隙介于环体的平均断面直径的1–1.1倍。更通过该第二C形环26的环缺口之间隙介于环体平均断面直径的1–1.1倍,使得该第二C形环对栓杆产生紧扣与抓着,不会过大同时也不会太小,兼具可以阻挡拔除,又兼具回弹的空间。

请参阅图5所示,该框套1外缘更套设一透明护套4,该框套1的外缘可以局部贴设图样或字样,而以该透明护套4对其保护与透视。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