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56818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或仿真车的开关门的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一般的童车基本都是不采用开关门结构,即便有一些做了开关门结构,也是采用转轴式开关门结构,例如,中国专利所公开的公告号为CN203129881U的童车车门结构,包括底座和车门窗,所述的车门窗安装于底座上,所述的底座前部设有轴孔,所述的底座后部设有卡孔,其结构在组装于车体上时通过车体门口的旋转轴插入轴孔内进行铰接而进行车门的开启或关闭,这样结构在应用于跑车类的仿真车时外观效果不够仿真,而且会破坏跑车所需要的惊艳的外观,并且还存在关门时容易夹到小孩手部的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了使用效果和实用性能。

因此,有鉴于常见的先前技术有上述缺点,发明人针对前述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提高使用效果和实用性能的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包括与车体门口一侧边铰接的门架板,门架板的外侧面设有与车体门口另一侧边锁扣的门锁机构,还包括固定于车体门口一侧边底部的上推支撑机构,且上推支撑机构的活塞杆与门架板铰接;

门锁机构包括定位柱、以及设于门架板外侧面并可进行平移的推拉机构和 锁扣机构,定位柱位于推拉机构与锁扣机构之间,定位柱的顶部铰接有使得推拉机构和锁扣机构两者之间作相对反方向平移的作动件,锁扣机构的前端设有使得锁扣机构向前平移后可自动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锁扣机构的尾端贯穿并可伸出门架板外侧面的后侧边挡板;

推拉机构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可手动拉动推拉机构进行往后侧边方向平移的手拉结构,且手拉结构对应位于门架板上的通孔位置。

进一步优选,还包括压板,门架板的外侧面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定位固定有门连杆,门连杆的前端设有呈弯勾状的铰接部,铰接部贯穿并伸出门架板外侧面的前侧边挡板,铰接部的勾端设有嵌入于车体门口侧面铰接槽内的横向铰接杆,且嵌入于车体门口侧面铰接槽内的横向铰接杆通过压板进行压制定位,上推支撑机构的活塞杆与铰接部铰接。

进一步优选,推拉机构包括推拉板和设于门架板外侧面的长形槽一,推拉板位于长形槽一内,长形槽一的内底面设有限位柱一,推拉板的外侧面设有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凸块一、长形孔一,作动件的顶端前侧面抵触于凸块一的后侧面,限位柱一插入于长形孔一内。

进一步优选,锁扣机构包括锁扣板和设于门架板外侧面的长形槽二,锁扣板位于长形槽二内,长形槽二的内底面设有限位柱二,锁扣板的外侧面设有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凸块二、长形孔二,作动件的底端前侧面抵触于凸块二的后侧面,限位柱二插入于长形孔二内,且锁扣板的尾端贯穿并可伸出门架板外侧面的后侧边挡板。

进一步优选,复位机构位于长形槽二内,且复位机构套于锁扣板前端面的柱子上,复位机构的前端抵触于长形槽二的前侧壁,复位机构的后端抵触于锁扣板的前端面。

进一步优选,复位机构为弹簧。

进一步优选,手拉结构为推拉板内侧面向推拉板外侧面凹陷的方孔。

进一步优选,上推支撑机构为气弹簧。

进一步优选,门架板上的通孔为长方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其结构紧凑可靠,使用安全方便,结构设计合理,解决了因关闭车门时存在夹手的问题,并且小孩可自主轻松打开车门无需大人协助便可自主上下车;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使得对应于真实跑车更加仿真,仿真效果更佳,而且还具有跑车所需要的惊艳的外观,并且对于小孩可更早的让小孩了解跑车或真车,拓宽小孩视野和想象力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爆炸视图;

图3是实施例1的门架板安装于车体门口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新型仿真车剪刀门开关的童车开门结构,包括与车体门口一侧边铰接的门架板1,门架板1的外侧面设有与车体门口另一侧边锁扣的门锁机构10,还包括固定于车体门口一侧边底部的上推支撑机构20,且上推支撑机构20的活塞杆与门架板1铰接;其结构使得门架板1 铰接于车体门口位置时,其中,按动门锁机构10的开关即可达到门锁机构10与车体的门口脱扣,此时通过上推支撑机构20达到门架板呈剪刀式打开的自动打开的效果。

门锁机构10包括定位柱5、以及设于门架板1外侧面并可进行平移的推拉机构2和锁扣机构3,定位柱5位于推拉机构2与锁扣机构3之间,定位柱5的顶部铰接有使得推拉机构2和锁扣机构3两者之间作相对反方向平移的作动件6,锁扣机构3的前端设有使得锁扣机构3向前平移后可自动进行复位的复位机构4,锁扣机构3的尾端贯穿并可伸出门架板1外侧面的后侧边挡板;且推拉机构2位于锁扣机构3的上方。推拉机构2的内侧面设有用于可手动拉动推拉机构2进行往后侧边方向平移的手拉结构25,且手拉结构25对应位于门架板1上的通孔11位置。其结构,当需要打开车门的门架板1时,手伸入通孔内后与手拉结构25接触结合,使得推拉机构2向门架板1的后侧边平移,从而带动作动件6作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当作动件6顺时针旋转时,作动件6底端推动锁扣机构3向门架板1的前侧边平移,从而达到锁扣机构3与车体门口的侧边脱扣,使得上推支撑机构20可轻易的推动门架板1呈剪刀式打开;而松开手拉结构25后,通过复位机构4可使得锁扣机构3复位,在复位的过程中推动作动件6作逆时针旋转,作动件6逆时针旋转后,作动件6的顶端推动推拉机构2复位的作用,需要关闭车门时只需轻轻向下按下即可,听见“咔”的一声且不拉动推拉机构2时门无法打开,则表示车门已关闭锁住。完全还原真车的开关车门和上下车的那种感觉,同时体验拉风的真车感受;同时这个设计也使得童车的更仿真。

本实施例中通过还包括压板8,门架板1的外侧面设有定位槽6,定位槽6内定位固定有门连杆7,门连杆7的前端设有呈弯勾状的铰接部71,铰接部71 贯穿并伸出门架板1外侧面的前侧边挡板,铰接部71的勾端设有嵌入于车体门口侧面铰接槽内的横向铰接杆72,且嵌入于车体门口侧面铰接槽内的横向铰接杆72通过压板8进行压制定位,上推支撑机构10的活塞杆与铰接部71铰接。其结构通过门连杆7结合杠杆原理,选择支点配合压板8进行定位,利用上推支撑机构10的可自动伸缩的原理进行推动铰接部71将门架板进行撑起,而且结构紧凑可靠,并且铰接部71呈弯勾状,使得将门架板1撑起时更为便捷。

本实施例中通过推拉机构2包括推拉板22和设于门架板外侧面的长形槽一21,推拉板22位于长形槽一21内,长形槽一21的内底面设有限位柱一211,推拉板22的外侧面设有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凸块一24、长形孔一23,作动件6的顶端前侧面抵触于凸块一24的后侧面,限位柱一211插入于长形孔一23内。锁扣机构3包括锁扣板32和设于门架板外侧面的长形槽二31,锁扣板32位于长形槽二31内,长形槽二31的内底面设有限位柱二311,锁扣板32的外侧面设有位于同一水平轴线上的凸块二34、长形孔二33,作动件6的底端前侧面抵触于凸块二34的后侧面,限位柱二311插入于长形孔二33内,且锁扣板32的尾端贯穿并可伸出门架板1外侧面的后侧边挡板。复位机构4位于长形槽二31内,且复位机构4套于锁扣板32前端面的柱子上,复位机构4的前端抵触于长形槽二31的前侧壁,复位机构4的后端抵触于锁扣板32的前端面,长形槽二31的前侧壁上还设有用于定位放置复位机构4的放置槽312。

上述结构具体描述了门锁机构10中推拉机构2、锁扣机构3和复位机构4的具体部件设置,具体工作过程为:当需要打开车门的门架板1时,手伸入通孔11内后与手拉结构25接触结合,并向后拉动推拉板22,使得推拉机构2的推拉板22在长形槽一21内向门架板1的后侧边平移,从而推拉板22上的凸块一24推动作动件6作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当作动件6顺时针旋转时,作动件 6底端经凸块二34推动锁扣机构3的锁扣板32向门架板1的前侧边平移,从而达到锁扣板32的尾端与车体门口的侧边脱扣,并向上提拉门架板1至顶,同时在上推支撑机构20的作用力下可轻易的推动门架板呈剪刀式打开;而松开手拉结构25后,通过复位机构4可使得锁扣机构3的锁扣板32后移复位,在后移复位的过程中锁扣板32的凸块二34推动作动件6作逆时针旋转,作动件6逆时针旋转后,作动件6的顶端推动推拉机构2复位的作用。进一步,所设置的复位机构4使得锁扣板32的复位效果更好,提高了实用性能。需要关闭车门时只需轻轻向下按下即可,听见“咔”的一声,此时锁扣板32的尾端贯穿并伸出门架板1外侧面后侧边的挡板,同时锁扣板32的尾端插入车体门口侧面的锁孔中,且不拉动推拉机构2时门无法打开,则表示车门已关闭锁住。

本实施例中通过复位机构4为弹簧。提高了锁扣板32在复位时的复位效果,并且安装和拆卸均较为方便,提高了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手拉结构25为推拉板22内侧面向推拉板22外侧面凹陷的方孔。便于拉动推拉吧,提升实用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推支撑机构20为气弹簧。使得门架板提拉至顶后可进行自锁支撑的作用,需要关闭车门时只需轻轻向下按下即可。

本实施例中通过门架板1上的通孔11为长方形通孔。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