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919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设有多个夹爪的夹料装置,每个夹爪之间的距离是事先定好的,如果需要变化间距,需要人工进行手动调节,而手动调节时,两个夹爪之间的距离不好控制,很容易与输送物料的位置错位,从而影响正常的上料;而且手动调节,整条产线必须要停产,影响了生产效率。或者采用机械调节,需要每个夹爪配置一个驱动装置,进行驱动定位,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实现自动调节夹爪之间的间距,提高了生产效率。

对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变距驱动板和变距驱动机构,所述变距驱动板上沿轴向设有多个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从变距驱动板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增大;所述条形孔内设有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与条形孔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构件与待变距装置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机构驱动变距驱动板移动,使滑动构件与条形孔相对滑动,直到滑动构件碰到条形孔的头部或尾部,再在条形孔的阻挡下一起移动,从而带动待变距装置移动实现相邻待变距装置之间的距离变化。其中,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为变距驱动板的轴线方向。

当变距驱动机构驱动变距驱动板向前移动时,带动条形孔向前移动,当条形孔内的滑动构件位于条形孔头部或中部时,条形孔的前移,其与滑动构件相对滑动,与滑动构件连接的待变距装置先保持不动,等到滑动构件位于条形孔的尾部时,所述滑动构件在条形孔的阻挡下与变距驱动板一起移动,从而带动待变距装置移动,因为条形孔的长度从变距驱动板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增大,所以,两个相邻的待变距装置之间的距离变大。与之相反,当变距驱动机构驱动变距驱动板向后移动时,带动条形孔向后移动,此时位于条形孔内的滑动构件位于条形孔尾部,条形孔的后移,其与滑动构件相对滑动,与滑动构件连接的待变距装置先保持不动,等到滑动构件位于条形孔的头部时,所述滑动构件在条形孔的阻挡下与变距驱动板一起移动,从而带动待变距装置移动,使两个相邻的待变距装置之间的距离变小。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就自动实现多个待变距装置之间距离的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上、在位于变距驱动板的下方设有滑轨,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动座,所述滑动构件为滑杆,所述滑杆竖立在滑动座上、并伸入到条形孔内,所述滑动座与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待变距装置与滑动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轨为两条,并平行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上位于滑轨的一侧设有条形镂空,所述滑动座下方连接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条形镂空与待变距装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待变距装置为夹爪模组,所述夹爪模组从变距驱动板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为第一夹爪模组、第二夹爪模组、……、第n-1夹爪模组、第n夹爪模组,所述第一夹爪模组与变距驱动板固定连接,所述第n夹爪模组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板上设有n-2个条形孔,从变距驱动板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分别为第一条形孔、第二条形孔、……、第n-3条形孔、第n-2条形孔,所述第二夹爪模组、……、第n-1夹爪模组分别通过滑动构件依次与n-2个条形孔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距驱动板通过固定件与第一夹爪模组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板在初始状态时,所述固定件与第一条形孔的头部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条形孔的头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与第n-2条形孔的头部与第n夹爪模组之间的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距驱动机构驱动变距驱动板向前移动到行程终点时,所述固定件与第一条形孔的尾部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两个条形孔的尾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与第n-2条形孔的尾部与第n夹爪模组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条形孔可以错位排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距驱动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驱动板滑动构件与滑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与位于变距驱动板头部的驱动板滑动构件固定连接,该驱动板滑动构件与第一夹爪模组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条形孔的侧边设有定位检测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距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和连接板,所述驱动气缸通过连接板与变距驱动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一个驱动机构就实现夹爪模组之间的间距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该装置结构简单,调节准确,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的收拢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的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包括:支架-1,变距驱动板-2,变距驱动机构-3,条形孔-4,夹爪模组-5,滑动构件-6,滑轨-7,滑动座-8,条形镂空-9,固定件-10,驱动板滑动构件-11,驱动气缸-31,连接板-32,第一条形孔-41,第二条形孔-42,第三条形孔-43,第四条形孔-44,第五条形孔-45,第六条形孔-46,第一夹爪模组-51,第二夹爪模组-52,第三夹爪模组-53,第四夹爪模组-54,第五夹爪模组-55,第六夹爪模组-56,第七夹爪模组-57,第八夹爪模组-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一种变间距轴侧收拢装置,其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变距驱动板2和变距驱动机构3,所述变距驱动板2上沿轴向设有多个条形孔4,所述条形孔4的长度从变距驱动板2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增大;所述条形孔4内设有滑动构件6,所述滑动构件6与条形孔4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构件6与夹爪模组5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机构3驱动变距驱动板2移动,使滑动构件6与条形孔4相对滑动,直到滑动构件6碰到条形孔4的头部或尾部,再在条形孔4的阻挡下一起移动,从而带动夹爪模组5移动实现相邻夹爪模组5之间的距离变化。

如图1~图4所示,所述支架1上、位于变距驱动板2的下方设有滑轨7,所述滑轨7上设有滑动座8,所述滑动构件6为滑杆,所述滑杆竖立在滑动座8上、并伸入到条形孔4内,所述滑动座8与滑轨7滑动连接,所述夹爪模组5与滑动座8固定连接。所述滑轨7为两条、平行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支架1上位于滑轨7的一侧设有条形镂空9,所述滑动座8下方连接有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穿过条形镂空9与夹爪模组5连接。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夹爪模组5从变距驱动板2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为第一夹爪模组51、第二夹爪模组52、第三夹爪模组53、第四夹爪模组54、第五夹爪模组55、第六夹爪模组56、第七夹爪模组57、第八夹爪模组58,所述第一夹爪模组51与变距驱动板2的头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八夹爪模组58与支架1固定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板2上设有6个条形孔4,从变距驱动板2的一侧到另一侧依次分别为第一条形孔41、第二条形孔42、第三条形孔43、第四条形孔44、第五条形孔45、第六条形孔46,所述第二夹爪模组52、第三夹爪模组53、第四夹爪模组54、第五夹爪模组55、第六夹爪模组56、第七夹爪模组57分别通过滑动构件6依次与第一条形孔41、第二条形孔42、第三条形孔43、第四条形孔44、第五条形孔45、第六条形孔46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板2通过固定件10与第一夹爪模组51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收拢状态下,即在变距驱动机构3收拢,不驱动变距驱动板2移动时,所述固定件10与第一条形孔4的头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条形孔41的头部与第二条形孔42的头部的距离、与第二条形孔42的头部与第三条形孔43的头部的距离、与第三条形孔43的头部与第四条形孔44的头部的距离、与第四条形孔44的头部与第五条形孔45的头部的距离、与第五条形孔45的头部与第六条形孔45的头部的距离、第六条形孔45的头部与第八夹爪模组58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张开状态下,即变距驱动机构3张开,此时,所述变距驱动机构3驱动变距驱动板2向前移动到行程终点时,所述固定件10与第一条形孔4的尾部之间的距离、与第一条形孔41的尾部与第二条形孔42的尾部的距离、与第二条形孔42的尾部与第三条形孔43的尾部的距离、与第三条形孔43的尾部与第四条形孔44的尾部的距离、与第四条形孔44的尾部与第五条形孔45的尾部的距离、与第五条形孔45的尾部与第六条形孔45的尾部的距离、第六条形孔45的尾部与第八夹爪模组58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变距驱动板2的两侧分别通过驱动板滑动构件11与滑轨7连接。所述固定件10与位于变距驱动板2头部的驱动板滑动构件11固定连接,该驱动板滑动构件11与第一夹爪模组51固定连接。所述变距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气缸31和连接板32,所述驱动气缸31通过连接板32与变距驱动板2连接。

优选的,所述条形孔4的侧边设有定位检测构件。

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变距驱动机构驱动变距驱动板前后移动,通过条形孔与滑动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相邻夹爪模组之间的距离变化,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