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42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



背景技术:

在建筑是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螺丝刀对螺丝等部件进行安装操作,传统的螺丝刀,容易出现由于施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刀头损坏,缩短了螺丝刀的使用寿命,增加了刀头的更换频率,增加了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给使用者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解决了容易出现由于施加压力过大而导致刀头损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包括把手,所述把手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把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内腔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电机箱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所述受力装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头,所述电机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控制开关和电机电性连接。

所述受力装置包括受力外壳,所述受力外壳的内腔设置有磁铁板,所述刀头的左端依次贯穿受力外壳的右侧和磁铁板并固定连接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右端贯穿磁铁板并延伸至磁铁板的右侧,所述磁铁块与磁铁板之间设置有位移弹簧,且位移弹簧环绕设置于导向杆的表面,所述受力外壳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按钮,所述控制器与检测按钮电性连接。

所述磁铁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分别开设有与导向杆配合设置的导向孔和与刀头配合设置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把手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胶皮。

优选的,所述刀头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通过连接块与电机箱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磁铁块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金属球,且金属球与受力外壳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右端镶嵌有胶皮球。

优选的,所述磁铁块与磁铁板的磁场方向相同。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建筑施工用螺丝刀,通过受力装置和磁铁板的改良,避免了由于施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刀头损坏,延长了螺丝刀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刀头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受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磁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施工用螺丝刀,包括把手1,把手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胶皮8,把手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开关2,把手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箱3,电机箱3的内腔设置有电机4,电机4的输出轴贯穿电机箱3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受力装置5,受力装置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刀头6,刀头6的表面套设有限位环9,限位环9通过连接块 10与电机箱3的右侧固定连接,电机箱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器7,控制器7分别与控制开关2和电机4电性连接。

受力装置5包括受力外壳55,受力外壳55的内腔设置有磁铁板56,刀头6的左端依次贯穿受力外壳55的右侧和磁铁板56并固定连接有磁铁块53,磁铁块53与磁铁板56的磁场方向相同,磁铁块53的顶部和底部均镶嵌有金属球51,且金属球51与受力外壳55的内壁接触,磁铁块53右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57,导向杆57的右端镶嵌有胶皮球58,导向杆57的右端贯穿磁铁板56并延伸至磁铁板56的右侧,磁铁块53与磁铁板56之间设置有位移弹簧52,且位移弹簧52环绕设置于导向杆57的表面,受力外壳 55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检测按钮54,控制器7与检测按钮54电性连接。

磁铁板56包括板体563,板体563上分别开设有与导向杆57配合设置的导向孔562和与刀头6配合设置的通孔561。

工作时,通过控制开关2控制电机4开始工作,电机4的工作带动刀头6 转动,以此进行安装操作,当刀头6受到的压力过大时,磁铁块53相对于磁铁板56向左移动,从而使得导向杆57脱离导向孔562,从而使得受力外壳 55与刀头6的传动关系分离,此时刀头6停止转动,当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磁铁块53触发检测按钮54,控制器7检测到检测按钮54受到触发后,控制器7提示使用者减少压力以保证刀头6不受损坏。

综上所述,该建筑施工用螺丝刀,通过受力装置5和磁铁板56的改良,避免了由于施加压力过大而导致的刀头6损坏,延长了螺丝刀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刀头6的更换频率,降低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