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柱状锻造件用探伤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021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产品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柱状锻造件用探伤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锻压(锻造与冲压)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

在对柱状产品锻造完成之后,一般要利用探伤仪器对产品内部进行检测,探测金属材料或部件内部是否存在裂纹或缺陷。

但是,由于锻造件的产品尺寸会比较大,重量也比较重,这样操作人员在探伤的过程中,需要操作人员手持仪器围绕着产品移动,这样不仅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检测效率特别低。而针对小型的柱状锻造件,虽然尺寸会相对较小,但是,金属锻造产品,即使尺寸小,其重量也比较重,操作人员如果光靠人力移动或者搬动,也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劳动强度会比较大。对于小型柱状锻造件探伤时,也是围绕着产品转动探伤,效率低。或者人工翻动产品探伤,这样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只检测一个产品的话操作人员还能够胜任,如果数量多了,那么操作人员就难以持续工作,这样会导致效率低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柱状锻造件用探伤定位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检测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柱状锻造件用探伤定位装置,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工作台及设置于工作台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左侧定位机构及右侧定位机构,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右侧,所述左侧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左侧的工作台上;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有一右侧滑槽,所述右侧滑槽平行于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设置,所述右侧定位机构能够移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槽内;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滚轮及第二支撑滚轮,所述第一支撑滚轮底部经第一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右侧滑槽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滚轮的底部经第二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槽内;所述左侧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第三支撑滚轮及第四支撑滚轮,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左侧滑槽,所述定位板及左侧滑槽均平行于所述右侧滑槽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滚轮底部经第二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左侧滑槽内,所述第四支撑滚轮底部经第四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台的左侧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横向滑槽,一条所述横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前侧,另一条所述横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后侧,两条所述横向滑槽垂直于所述左、右侧滑槽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两端移动设置于两条所述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定位螺栓,所述第二定位螺栓能够将所述第二滑块锁紧于所述右侧滑槽内;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第四定位螺栓,所述第四定位螺栓能够将所述第四滑块锁紧于所述左侧滑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机架上还设有一探伤仪放置板,所述探伤仪放置板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正下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左侧定位机构及右侧定位机构,左侧定位机构内设置两个支撑滚轮,右侧定位机构内也设置两个支撑滚轮,利用4个支撑滚轮的设置,能够对柱状锻造件的外缘面进行支撑,这样操作人员对产品进行转动探伤时,只需要稍微用一点力,就能够带动产品在4个支撑滚轮上面转动,既能够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操作人员的力气,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还能够防止产品划伤,保证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左、右侧滑槽的设置,这样能够调节第一支撑滚轮与第二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三支撑滚轮与第四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产品,能够使不同尺寸的产品都能够利用定位装置进行支撑定位,提高适用范围,能够降低成本;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横向滑槽的设置,这样能够调节左侧定位机构与右侧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适应不同长度的产品,能够使不同长度的产品都能够利用定位装置进行支撑定位,提高适用范围,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工作台;3、右侧滑槽;4、第一支撑滚轮;5、第二支撑滚轮;6、第一固定板;7、第二滑块;8、定位板;9、第三支撑滚轮;10、第四支撑滚轮;11、左侧滑槽;12、第二固定板;13、第四滑块;14、横向滑槽;15、第二定位螺栓;16、第四定位螺栓;17、探伤仪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所示,一种小型柱状锻造件用探伤定位装置,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上的工作台2及设置于工作台2上的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互平行的左侧定位机构及右侧定位机构,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工作台2的右侧,所述左侧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左侧的工作台2上;所述工作台2的右侧设有一右侧滑槽3,所述右侧滑槽3平行于所述工作台2的右侧设置,所述右侧定位机构能够移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槽3内;所述右侧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滚轮4及第二支撑滚轮5,所述第一支撑滚轮4底部经第一固定板6固定安装于所述右侧滑槽3的前侧,所述第二支撑滚轮5的底部经第二滑块7移动设置于所述右侧滑槽3内;所述左侧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8、第三支撑滚轮9及第四支撑滚轮10,所述定位板8上设有左侧滑槽11,所述定位板8及左侧滑槽11均平行于所述右侧滑槽3设置,所述第三支撑滚轮9底部经第二固定板12固定安装于所述左侧滑槽11内,所述第四支撑滚轮10底部经第四滑块13移动设置于所述左侧滑槽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由于第一支撑滚轮及第三支撑滚轮的位置固定,这样操作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尺寸,调节第二支撑滚轮及第四支撑滚轮的位置,将第二滑块在左侧滑槽内滑动,对第二滑块进行固定,也就是调节第二支撑滚轮与第一支撑滚轮的位置,同样将第四滑块在右侧滑槽内滑动,对第四滑块进行固定,调节第三支撑滚轮与第四支撑滚轮之间的位置。这样再将产品放到4个支撑滚轮上,操作人员就可以拿着探伤仪对产品进行探伤,当探测完产品一部分外缘面的时候,操作人员就可以推动产品转动,使产品在4个支撑滚轮上转动,这样就可以探测产品的其他位置,操作人员检测效率高,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低。

同时,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这样能够适应阶梯状柱状产品的定位,适用范围广。

参见图1所示,所述工作台2的左侧设有两条相互平行的横向滑槽14,一条所述横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前侧,另一条所述横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后侧,两条所述横向滑槽垂直于所述左、右侧滑槽设置,所述定位板的两端移动设置于两条所述滑槽内。

通过横向滑槽的设置,这样定位板就能够带动左侧定位机构靠近或者远离右侧定位机构,也就是调节左侧定位机构与右侧定位机构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产品。

参见图1所示,所述第二滑块7上设有第二定位螺栓15,所述第二定位螺栓15能够将所述第二滑块7锁紧于所述右侧滑槽3内;所述第四滑块13上设有第四定位螺栓16,所述第四定位螺栓16能够将所述第四滑块13锁紧于所述左侧滑槽11内。

通过第二定位螺栓及第四定位螺栓的设置,这样在使用时,能够对第二支撑滚轮及第四支撑滚轮进行定位,保证在对产品定位的过程中,相邻支撑滚轮之间的距离不会变化,保证产品的支撑质量。其中,定位板上则不需要设置定位螺栓,因为产品压在左侧定位机构上面之后,定位板就会被压住,难以移动。而两块滑块需要定位,主要是产品与工作台之间会悬空设置,如果不定位,会由于重力,导致第二支撑滚轮及第四支撑滚轮会移位。

参见图1所示,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一探伤仪放置板17,所述探伤仪放置板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正下方。通过探伤仪放置板的设置,这样在使用时,可以直接将探伤仪放置在探伤仪放置板上,这样便于探伤仪的收纳,而且放置探伤仪的丢失或者被操作人员踩坏,保证探伤仪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