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839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组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分装需要在托盘上支撑并固定住才能装配,往往一种托盘仅能装配一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并不能满足两种或多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装配。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是在一种车型托盘上改造或新增定位装置从而使另一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也能在同一托盘上装配完成,从而满足一托盘多车型使用的要求,达到减少成本,操作简便,可靠性高,满足装配要求的目的。

现有支撑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托盘缺陷:

1.现有支撑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托盘只能满足一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装配使用,功能单调,若有另外车型时,则无法使用。

2.由于只满足一种车型使用,装配其他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时,工人仍使用原车型的托盘支点固定,由于不完全匹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并不能完全固定住,工人在装配打紧螺栓螺母时,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可能会从托盘上掉出来,砸伤工人或磕碰到地面而损坏工件,这样会增加成本且也存在安全隐患,装配也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用以实现一种定位装置可以适应多种车型,减少成本,降低安全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包括:主板、第一副板、第二副板、定位支座、第一活动支点、第二活动支点;

其中,第一副板的一端与主板连接,第一副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板连接;

定位支座、第一活动支点以及第二活动支点与第一副板连接固定;

定位支座顶端设有两个开口。

其中,定位支座包括:定位支杆、定位块以及第三尼龙块;定位块与定位支杆顶端连接固定;第三尼龙块与定位块连接。

其中,第三尼龙块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其中,定位块与定位支杆通过螺钉紧固连接。

其中,第一活动支点与第一副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第二活动支点与第一副板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活动支点包括:第一活动支点底座、第一圆销、第一活动支杆以及第一尼龙块;

其中,第一活动支点底座与第一副板连接固定;

第一活动支杆通过第一圆销与第一活动支点底座连接;

第一尼龙块与第一活动支杆顶端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活动支点底座与在第一副板螺接固定。

其中,第二活动支点包括:第二活动支点底座、第二圆销、第二活动支杆以及第二尼龙块;

其中,第二活动支点底座与在第一副板连接固定;

第二活动支杆通过第二圆销与第二活动支点底座连接;

第二尼龙块与第二活动支杆顶端连接固定。

其中,第二活动支点底座与在第一副板螺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能够满足一种托盘支撑两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使得安装更加方便、简单。

2、本实用新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操作简便、节约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保证了两种车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准确定位和有效固定,使得装配工作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的总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的定位支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的第二活动支点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板;2、第一副板;3、第二副板;4、定位支座;41、定位支杆;

42、定位块;43、第三尼龙块;431、第一开口;432、第二开口;

5、第一活动支点;6、第二活动支点;61、第二活动支点底座;

62、第二圆销;63、第二活动支杆;64、第二尼龙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理解,“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定位装置,包括:主板1、第一副板2、第二副板3、定位支座4、第一活动支点5、第二活动支点6;

其中,第一副板2的一端与主板1连接,第一副板2的另一端与第二副板3连接;

具体地,第一副板2的一端与主板1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方便第一副板2的安装和拆卸,避免因第一副板2或主板1的损坏导致两个部件全部更换,减少经济损失;第二副板3的主要用来预防整个装置在运动过程中与其他设备产生碰撞导致零件和/或部件损坏,起缓冲的作用。

定位支座4、第一活动支点5以及第二活动支点6与第一副板2连接固定;定位支座4、第一活动支点5以及第二活动支点6固定在第一副板2上,能够在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组装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支撑力,避免晃动,使安装更加安全。

定位支座4顶端设有两个开口。两个开口分别与两种车型的后拖曳臂相对应,再加上两种活动支点,使得一种托盘可以适应两种车型。

具体地,定位支座4包括:定位支杆41、定位块42以及第三尼龙块43;

其中,定位块42与定位支杆41顶端连接固定;第三尼龙块43与定位块42连接。定位支座4的顶端采用第三尼龙块43,利用尼龙块的弹性使零件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效的定位和夹紧,同时也避免了后拖曳臂与定位装置的磕碰对零件造成损伤。

优选地,第三尼龙块43上设有第一开口431和第二开口432。其中,第一开口431与第一活动支点5配合,共同定位固定第一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第二开口432与第二活动支点6配合,共同定位固定第二种车型的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

定位块42与定位支杆4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采用螺钉紧固既能使得定位块42能够牢固地与定位支杆41连接在一起,同时,也方便定位块42的更换。

具体地,第一活动支点5与第一副板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第二活动支点6与第一副板2通过螺栓连接固定。采用螺栓连接固定的方式使得第一活动支点5与第二活动支点6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第一副板2上,保证第一活动支点5和第二活动支点6的安装强度,同时,也便于第一活动支点5与第二活动支点6的更换,另外,也利于生产其他车型时利用现有工具,减少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活动支点5包括:第一活动支点底座、第一圆销、第一活动支杆以及第一尼龙块。

具体地,第一活动支点底座与第一副板2连接固定;

第一活动支杆通过第一圆销与第一活动支点底座连接;采用第一圆销连接第一活动支杆与第一活动支点底座,使得第一活动支杆能够绕第一圆销进行旋转,方便第一活动支杆在使用时竖起,不使用时可以放倒,方便两种车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安装,实现一种托盘适应两种车型。

第一尼龙块与第一活动支杆顶端连接固定。第一尼龙块安装在第一活动支杆的顶端,利用尼龙块具有弹性的特性,使得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能够在第一活动支点上准确定位、夹紧,确保安装时的定位准确和安全,同时,也能防止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与第一活动支杆产生碰撞,导致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损坏,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优选地,第一活动支点底座与在第一副板2螺接固定。螺接固定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第一活动支点底座的更换,避免因更换整体带来的经济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活动支点6包括: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第二圆销62、第二活动支杆63以及第二尼龙块64。

具体地,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与在第一副板2连接固定;

第二活动支杆63通过第二圆销62与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连接;第二活动支杆63通过第二圆销62与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连接;采用第二圆销62连接第二活动支杆63与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使得第二活动支杆63能够绕第二圆销62进行旋转,方便第二活动支杆63在使用时竖起,不使用时放倒,方便两种车型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安装,实现一种托盘适应两种车型。

第二尼龙块64与第二活动支杆63顶端连接固定。第二尼龙块64安装在第二活动支杆63的顶端,利用尼龙块具有弹性的特性,使得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能够在第二活动支点上准确定位、夹紧,确保安装时的定位准确和安全,同时,也能防止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与第二活动支杆63产生碰撞,导致后拖曳臂带轮边总成的损坏,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中,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与在第二副板2螺接固定。螺接固定可以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便于第二活动支点底座61的更换,避免因更换整体带来的经济损失。

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