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934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尤指一种应用于吊门相关的悬吊结构,其特征在于冲压成形部份零件,进而减化组装数量、以及装配的步骤,让使用者得以迅速装卸,即为一种实用性的创作。



背景技术:

建筑物内最常使用的家饰是为门,且具有相当多种类,当中有店家、办公室、或居家房间等,常见到省时省力的推动式滑门,现有技术中通常滑门是利用门板于上、下两端装设滑轮,使其得以与对应的轨道配置,藉此能供使用者以较轻松的力量进行推移门板;然而,其轨道经一段时间累积异物时,则会影响到使用的顺畅性,又或是门板受外力导致歪斜时,也会影响其滑轮之运作,故经前述情况下,需将其门板拆下进行维修、以及清洁轨道,但对于不常拆卸门板的使用者而言,其过程容易发生结构损坏,造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维修作业。

请参阅如第8图所示,其中有一底座94,其中央底部设置有一组接孔941,能配合一固定端件97以螺合方式固定,藉由该固定端件97内的凹陷部将一柱内弹性件96定位,而该柱内弹性件96的上端则套设一推抵动作件95,并依序将设有多个钢珠931的钢珠容置件93、柱外弹性件92、以及动作件91配合套设后,利用一止挡件932卡接于该钢珠容置件93的上缘,最后再以具有穿孔901的一固定件90,将前述结构配合门板装设,即构成一种可快拆及快装的吊门悬吊结构,故当外部以相对应的对象施压于该推抵动作件95时,能利用柱内弹性件96的弹性让位于该钢珠容置件93内的钢珠931产生位移,使其能产生固定及解除动作;若需将其门板进行拆卸时,则需透过特制工具施压于该动作件91,但需要于门板与轨道之间的空隙进行动作,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完成,故仍是有所不便。

由前述改良过的现有结构中,可见各零件之间的组装方式,大多仰赖螺纹进行连结定位,导致各零件需以车削手段才能进行生产制作,使得组装步骤较为复杂,且后续于检修维护上也存有相当的不便,综上所述,仍有待加以改善不便与问题存在着,故发明人有感于上述问题点及从事研发多年的经验,并针对可进行改善的不便与问题点,乃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运用,且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其主要技术性目的,透过冲压制作的手段,能使零件能加速形成所需结构特征,进而改善习用螺纹链接的缺失,使零件数量与组装步骤得以简化,更能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其具有一座体,能供装卸组接件设置其中,利用外部机械施压形成一环凹部,使座体与装卸组接件连结为一体,进一步透过固接片配合螺丝锁固于吊门的上缘处,且该固接片具有一开口能通连该装卸组接件,透过一组接件透过开口推动位于座体内的推抵平台时,能让位于该装卸组接件内的钢珠产生位移,产生固定与释放,达成装卸迅速的目的。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利用部份零件以冲压制成,使零件能加速形成所需结构特征,藉此改善习用螺纹结构的加工步骤及所耗成本,且于钢珠位移之路径上设置限位导面,能提升使用上的顺畅性,故整体装卸进行更为迅速且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悬吊结构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装卸组接件与座体的分解图。

图3A和图3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图2的连续动作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接件未置入悬吊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接件未置入悬吊结构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结构的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悬吊结构,11固接片,12开口,20装卸组接件,21容置管柱,211卡接槽,212定位槽,213容置孔,214钢珠,22第一弹性组件,23钢珠限位件,231限位导面,2311定位面,2312释放面,232按压面,24止挡件,25第二弹性组件,26推抵平台,30座体,31容置空间,32限位凸点,33环凹部,40滑轮组,41组接件,411沟槽,50吊门,90固定件,901穿孔,91动作件,92柱外弹性件,93钢珠容置件,931钢珠,932止挡件,94底座,941组接孔,95推抵动作件,96柱内弹性件,97固定端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悬吊结构10包含有一座体30、一装卸组接件20、以及一固接片11依序配合组装所构成,而该装卸组接件20则是由具有多个容置孔213的一容置管柱21,配合相对应该容置孔213数量的钢珠214置入其中,再将一第一弹性组件22、以及一钢珠限位件23套设于该容置管柱21的外侧后,利用该容置管柱21上端所设的一卡接槽211,且卡接槽211具有倾斜设计,能方便一止挡件24配合卡接,使该钢珠限位件23受其限制;

请参阅图2所示,一座体30其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31,且该容置空间31内的底部设有一定位凸点32,将一第二弹性组件25的一端配合该定位凸点32后,该第二弹性组件25的另端则用以配合一推抵平台26,且前述容置管柱21下端另还设有一定位槽212;

再请参阅图3A、3B至图7所示,将该装卸组接件20设于该座体30内的容置空间31后,利用机械施压于该座体30的外侧,如图3A、图3B两幅图所示,此施压处是以定位槽212相对应该座体30位置,能于制作前预先设计好,此为一般现有技术,故不多言赘述,藉此于座体30外缘形成一环凹部33,使该装卸组接件20得以与该座体30连结为一体;

再以固接片11连结该座体30上侧后,配合螺丝锁固定于一吊门50的上缘处,而该固接片11具有一开口12能与该装卸组接件20相通连,利用一滑轮组40设置于该吊门50上方,藉由一组接件41一端螺设于该滑轮组40下方,另一端配合卡接固定于该装卸组接件20内,让该吊门50得以悬吊使用。

其中,前述钢珠限位件23内还设有一限位导面231,该限位导面231是由一定位面2311、以及一释放面2312所形成,此定位面2311与该释放面2312为连续相连,且定位面2311的距离小于该释放面2312;

当前述悬吊结构10组装完成后,则如同图5所示,可见第一弹性组件22为受压状态、而第二弹性组件25为未受压状态,而多个钢珠214则位于钢珠限位件23内部的释放面2312,其中该第一弹性组件22与该第二弹性组件25均为弹簧,且该第一弹性组件22的直径大于该第二弹性组件25;而当组接件41施压于该推抵平台26时,如图6所示,多个钢珠214则会受到该限位导面231中的定位面2311,产生向该容置孔213内位移,直至该组接件41于另一端所设的沟槽411内呈固定;而当钢珠限位件23于上方的按压面232配合特制工具的触发凸点施压向下时,多个钢珠214则由该沟槽411内经由该容置孔213位移至该限位导面231的释放面2312,而该推抵平台26则复位限制该多个钢珠214呈固定状态,使安装悬吊结构10的吊门50得以拆卸下来,整体悬吊结构10因此能进行装卸迅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迅速装卸的吊门悬吊结构,当中的固接片11、止挡件24、推抵平台26、以及座体30都是以冲压制作成,而钢珠限位件23与容置管柱21则是为车削件设计,前述的冲压制成的零件,让零件得以加速形成所需结构特征,简化零件数量与组装步骤,更能降低生产成本,藉以改善现有螺纹组装步骤的复杂性,且于钢珠位移的路径上设置限位导面,能提升使用上的顺畅性,故整体装卸进行更为迅速且便利。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