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242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动省力的智能锁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智能锁芯的大多都有两套锁门的锁舌,两套锁舌的运动都能通过钥匙驱动力或门把手驱动力进行控制,一般是将钥匙驱动力的输入端和门把手驱动力的输入端之间传动连接,当用钥匙进行驱动控制其中一套锁舌时,就能传动门把手转动控制另一套锁舌,而当用门把手进行驱动控制其中一套锁舌时,也同样能传动钥匙驱动力的输入端转动控制另一套锁舌,但现有技术中智能锁芯的钥匙驱动力的输入端和门把手驱动力的输入端之间的传动较为费力。

故需要提供一种智能锁芯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锁芯,该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的传动系统与凸轮件传动连接以控制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第二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的传动系统与第一驱动输入件传动连接以控制第一锁舌件的解锁,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锁芯的钥匙驱动力的输入端和门把手驱动力的输入端之间的传动较为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锁芯,其包括:

锁芯盒;

第一锁舌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锁芯盒内的一侧;

第二锁舌件,滑动设置在所述锁芯盒内的另一侧;

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所述第一锁舌件远离所述第二锁舌件的一侧,受外力转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锁舌件的滑动上锁和解锁;

电机,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输入件,受外力转动,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

凸轮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

第一齿轮,其为扇形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的底部一侧;

中间齿轮,其位于所述第一锁舌件和所述锁芯盒的底板之间,在所述第一锁舌件上设置有与所述中间齿轮相对应的避位槽;

第二齿轮,其为扇形状,固定连接在所述凸轮件的一侧,通过所述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传动连接;

第三齿轮;

第四齿轮,其为扇形状,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三齿轮向所述中间齿轮单向传导传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包括第一传动柱、第一传动凸部以及用于拨动所述第一锁舌件滑动的拨动杆;

在所述第一传动柱上设置有用于输入驱动力的连接孔,所述第一传动凸部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侧,所述第一锁舌件包括与所述拨动杆相对应的容纳槽,所述拨动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侧,另一端延伸在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所述电机包括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与一齿轮盘传动连接,所述齿轮盘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柱上,所述齿轮盘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传动凸部相对应的第二传动凸部。

另外,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在转动轨迹上包括第一转动位、第二转动位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和所述第二转动位之间的第三转动位,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时,所述第一锁舌件缩入在所述锁芯盒内,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时,所述第一锁舌件延出到预设的上锁位置;

所述智能锁芯还包括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锁芯盒内的一固定柱连接;

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和所述第三转动位之间时,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向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

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所述第二转动位和所述第三转动位之间时,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弹性力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向所述第二转动位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齿轮包括用于与所述第四齿轮传动连接的上齿轮部和用于与所述中间齿轮传动连接的扇形状的下齿轮部;

所述上齿轮部位于所述下齿轮部顶面上,在所述上齿轮部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下齿轮部转动的第三传动凸部,当所述第三传动凸部与所述下齿轮部的一侧面接触时,所述第三传动凸部与所述下齿轮部的另一侧面在转动轨迹上相距一设定距离;

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包括初始位和解除所述第二锁舌件滑动限制的解锁位;

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从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时,所述下齿轮部在设定转动区域内转动,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的初始位位于所述设定转动区域之外;

当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从所述初始位转动至所述解锁位时,所述第三传动凸部带动所述下齿轮部转动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由所述第二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包括第二传动柱以及连接在所述传动柱的外侧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的凸轮部,在所述第二传动柱上设置有用于输入驱动力的花键孔;

在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外周套设有第三扭力弹簧,在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外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部,所述第三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限位部的两侧,所述第三扭力弹簧的两端同时分别位于所述锁芯盒内的一固定柱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三扭力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限位部、所述固定柱的限位接触,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输入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锁芯盒内。

进一步的,所述凸轮件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传动柱上,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所述上齿轮部的顶面上,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下齿轮部传动连接在所述中间齿轮的同一侧,在所述第二齿轮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锁芯盒的顶盖板限位接触的凸块。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拨出所述第一锁舌件时,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所述凸轮件转动控制第二锁舌件的上锁;

当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拨入所述第一锁舌件时,所述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所述第一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以及所述第二齿轮的传动,使得所述凸轮件转动控制第二锁舌件的解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智能锁芯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所述电机控制电路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电机转动的第一触发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的第二触发件和第三触发件,当所述第二锁舌件同时脱离与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三触发件的接触,所述电机停止工作,当所述第二锁舌件同时挤压触发所述第二触发件和所述第三触发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

其中,所述智能锁芯还包括一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触发件的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包括防拨锁舌、第二延伸杆、第二挡板以及第二弹簧;

所述防拨锁舌的一端延出在所述锁芯盒之外用于受门框挤压回缩,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延伸杆,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锁芯盒内,在所述第二挡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第二延伸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延伸杆穿过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触发件,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第二延伸杆上,所述防拨锁舌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挡板弹性接触,所述防拨锁舌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锁芯盒的侧壁限位接触的限位块;

在所述卡块上设置有一用于所述防拨锁舌穿过的方孔,所述防拨锁舌的一侧设置有一楔形部,所述楔形部挤压所述方孔的内壁以使得所述卡块向远离所述第二锁舌件的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的传动系统控制凸轮件的转动以控制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由于第二齿轮的转动力臂较长,因此比较省力,但第二驱动输入件如果也通过第二齿轮控制第一驱动输入件的转动以控制第一锁舌件的解锁,则会比较费力,故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的传动系统控制第一驱动输入件的转动达到传动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去除顶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显示第一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显示第二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驱动输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第一转动位时的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的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锁舌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锁舌件处于自然状态和关门过程中某一状态对比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齿轮和凸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防拨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智能锁芯的钥匙驱动力的输入端和门把手驱动力的输入端之间的传动较为费力。

如下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能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智能锁芯的优选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去除顶盖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芯的优选实施例为:一种智能锁芯,其包括:锁芯盒11、第一锁门系统、第二锁门系统、第一传动系统以及第二传动系统,锁芯盒11包括底盒和顶盖板111,在底盒内设置有多根内部设有螺纹孔的螺柱,顶盖板111通过螺钉与螺柱固定连接;

其中,第一锁门系统位于锁芯盒11内的一侧,其包括第一锁舌件12、第一驱动输入件15以及电机;

第一锁舌件12滑动设置在锁芯盒11内,第一锁舌件12的一端可延出在锁芯盒11一侧之外用于上锁,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锁舌件为方锁,强化锁门效果,提高安防系数;

第一驱动输入件15,受外力转动,如与对应机构连接用于钥匙插入以输入驱动力,然后可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以控制第一锁舌件12的滑动上锁和解锁;

电机17与第一驱动输入件15传动连接,以实现电控上锁和解锁。

第二锁门系统位于锁芯盒11内的另一侧,其包括第二锁舌件14、卡块18、转动臂19、凸轮件61以及第二驱动输入件16;

第二锁舌件14滑动设置在锁芯盒11内,第二锁舌件14的一端与一固定端弹性接触,另一端在弹性力作用下延出在锁芯盒11一侧之外用于上锁,当关门或开门时,第二锁舌件14受挤压力滑入锁芯盒11内;

卡块18滑动设置在锁芯盒11内,用于限制第二锁舌件14的滑动而锁死;

转动臂19转动设置在锁芯盒11内,转动臂19的一端与卡块18连接,通过转动臂19的转动以带动卡块18的滑动;

凸轮件61用于对转动臂19的另一端施加传动力来控制转动臂19的转动,凸轮件61通过第一传动系统与第一驱动输入件15传动连接;

第二驱动输入件16,受外力转动,如与门把手机构连接以输入驱动力,然后可带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以对转动臂19的另一端施加传动力来控制转动臂19的转动,转动臂19转动进而控制卡块18锁死第二锁舌件14,第二驱动输入件16通过第二传动系统向第一驱动输入件15单向传导传动力以控制第一锁舌件12的滑动解锁。

请参照图5,其中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第一驱动输入件15包括第一传动柱21、第一传动凸部23以及用于拨动第一锁舌件12滑动的拨动杆22;

在第一传动柱21上设置有用于输入驱动力的连接孔24,第一传动凸部23设置在第一传动柱21的一侧,第一锁舌件12包括与拨动杆22相对应的容纳槽121,拨动杆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传动柱21的一侧,另一端延伸在容纳槽121内,使得第一传动柱21带动拨动杆22转动并拨动第一锁舌件12滑动;

电机17包括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一齿轮盘1B传动连接,齿轮盘1B套设在第一传动柱21上,齿轮盘1B的内侧设置有与第一传动凸部23相对应的第二传动凸部,电机17便可通过齿轮盘1B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之后通过电路控制电机的运转,便可实现电控上锁和解锁。

请参照图8和图9,其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第一转动位时的状态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一驱动输入件位于第二转动位时的状态图。

其中,第一驱动输入件15在转动轨迹上包括第一转动位、第二转动位以及位于第一转动位和第二转动位之间的第三转动位,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位于第一转动位时,第一锁舌件12缩入在锁芯盒11内,对应图8的状态图,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位于第二转动位时,第一锁舌件12延出到预设的上锁位置,对应图9的状态图;

其中,图8和图9中的114为锁芯盒的侧板;

第一锁门系统还包括第一扭力弹簧151,第一扭力弹簧151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柱21连接,另一端与锁芯盒11内的一固定柱112连接;

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位于第一转动位和第三转动位之间时,第一扭力弹簧151的弹性力使得第一驱动输入件15向第一转动位转动,可参照图8中方位的顺时针转动方向;

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位于第二转动位和第三转动位之间时,第一扭力弹簧151的弹性力使得第一驱动输入件15向第二转动位转动,可参照图9中方位的逆时针转动方向。

另外,转动臂19在转动轨迹上包括第三转动位和第四转动位,卡块18在滑动轨迹上包括解卡位和卡死位,转动臂19的第三转动位对应卡块18的解卡位,转动臂19的第四转动位对应卡块18的卡死位,图2中卡块18滑动至最左端为解卡位,图2中卡块18滑动至最右端为卡死位;

在转动臂19上设置有一第二扭力弹簧191,第二扭力弹簧191套设在转动臂19的转动套筒上,第二扭力弹簧191的一端与第一挡板142限位接触,第二扭力弹簧191的另一端与转动臂连接,第二扭力弹簧191使得转动臂19向第四转动位的方向转动;

请参照图3和图12,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显示第一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齿轮和凸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第一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齿轮1D、中间齿轮1E以及第二齿轮1C;第一齿轮1D固定连接在第一传动柱21的底部一侧,第二齿轮1C连接在凸轮件61的一侧,第一齿轮1D和第二齿轮1C通过中间齿轮1E传动连接;

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拨出第一锁舌件12时,第二齿轮1C向远离转动臂19的方向转动,凸轮件61的凸部不再挤压转动臂19,转动臂19在第二扭力弹簧191的弹性力作用下转动至第四转动位,卡块18滑动至卡死位;

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拨入第一锁舌件12时,第二齿轮1C向靠近转动臂19的方向转动,凸轮件61挤压转动臂19转动至第三转动位,卡块18滑动至解卡位。

请参照图6和图7,其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驱动输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驱动输入件16包括第二传动柱31以及连接在传动柱的外侧用于对转动臂19施加传动力的凸轮部32,在第二传动柱31上设置有用于输入驱动力的花键孔33;

第二锁门系统还包括第三扭力弹簧161,第三扭力弹簧161套设在第二传动柱31的外周,在第二传动柱31的外周固定设置有一限位部34,第三扭力弹簧161的两端分别位于限位部34的两侧,同时第三扭力弹簧161的两端分别位于锁芯盒11内的一固定柱113的两侧;

请参照图4,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显示第二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传动系统包括第一齿轮1D、中间齿轮1E、第三齿轮1F以及第四齿轮1G,第四齿轮1G连接在第二传动柱31的一侧,第四齿轮1G通过第三齿轮1F向中间齿轮1E单向传导传动力。

具体的,第三齿轮1F包括用于与第四齿轮1G传动连接的上齿轮部41和用于与中间齿轮1E传动连接的扇形状的下齿轮部42;

上齿轮部41位于下齿轮部42顶面上,在上齿轮部4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带动下齿轮部42转动的第三传动凸部411,当第三传动凸部411与下齿轮部42的一侧面接触时,第三传动凸部411与下齿轮部42的另一侧面在转动轨迹上相距一设定距离;

第二驱动输入件16包括初始位和解除第二锁舌件14滑动限制的解锁位,其中通过第三扭力弹簧161与限位部34的两侧限位接触的同时,还分别与锁芯盒11内的一固定柱113的两侧限位接触,使得第二驱动输入件16位于初始位;

当第一驱动输入件15从第一转动位转动至第二转动位时,第一锁舌件12从锁芯盒11内延出上锁,同时第一齿轮1D通过中间齿轮1E带动下齿轮部42在设定转动区域内转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的初始位位于下齿轮部42的设定转动区域之外,第一驱动输入件15的转动不会影响第二驱动输入件16;

当第二驱动输入件16从初始位转动至解锁位时,若第一驱动输入件15位于第二转动位,第二锁舌件12延出在锁芯盒11内,第三传动凸部411则会带动下齿轮部42转动使得第一驱动输入件15由第二转动位转动至第一转动位,并使得第二锁舌件12缩入到锁芯盒11内,第二驱动输入件16的转动单向影响第一驱动输入件15的转动。

另外,凸轮件61转动连接在第二传动柱31上,第二齿轮1C位于上齿轮部41的顶面上,第二齿轮1C和下齿轮部42传动连接在中间齿轮1E的同一侧,结构紧凑,在第二齿轮1C的顶面上设置有用于与锁芯盒11的顶盖板111限位接触的凸块1C1,保证第二齿轮1C的稳定传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锁舌件14的一端延出在锁芯盒11一侧之外,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延伸杆141,在锁芯盒11内设置有第一挡板142,在第一挡板142上设置有用于第一延伸杆141穿过的第一通孔,在第一延伸杆14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143,第二锁舌件14通过第一弹簧143与第一挡板142弹性接触;

请参照图10和图11,其中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锁舌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锁芯的第二锁舌件处于自然状态和关门过程中某一状态对比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锁舌件14包括与卡块18相对应的卡板51,在卡板51的一面上设置有一连接件52,另一面连接着第一延伸杆141,在连接件52的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锁舌单体53和第二锁舌单体54;

在第一锁舌单体53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531,在第一锁舌单体53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用于与连接件52限位接触的第一限转块534,第一锁舌单体53包括第一直角面532和第一斜面533;

在第二锁舌单体5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块541,在第二锁舌单体54的另一侧设置有一用于与连接件52限位接触的第一限转块544,第二锁舌单体54包括第二直角面542和第二斜面543;

当第二锁舌件14处于自然状态时,可参照图11左侧视图,第一固定块531和第二固定块541均与锁芯盒11的内侧壁呈面接触,第一直角面532、第一斜面533、第二直角面542以及第二斜面543延出在锁芯盒11之外,第一直角面532和第二直角面542平行,第一斜面533和第二斜面543位于第一直角面532的延展平面和第二直角面542的延展平面之间,第一斜面533的延展平面和第二斜面543的延展平面互相交叉;

其中图11中的114为锁芯盒的侧板;

当关门时,可参照图11右侧视图,受门框的挤压,第一锁舌单体53转动使得第一限转块534与连接件52接触时,第一锁舌单体53停止转动,第一直角面532的延展平面与第二斜面543的延展平面重合,第一斜面533的延展平面与第二直角面542的延展平面重合,此时继续受到门框的挤压便会使得整个第二锁舌件14内缩至锁芯盒11内;

当开门时,受门框的挤压,第二锁舌单体54转动使得第二限转块544与连接件接触时,第二锁舌单体54停止转动,此时第二直角面542的延展平面与第一斜面533的延展平面重合,第二斜面543的延展平面与第一直角面532的延展平面重合,此时继续受到门框的挤压便会使得整个第二锁舌件14内缩至锁芯盒11内。

电控上锁和解锁的实现在于,第一锁门系统包括用于控制电机17的电机控制电路1A,电机控制电路1A包括用于控制电机17转动的第一触发件1A1以及用于控制电机17停止工作的第二触发件1A2和第三触发件1A3,第一触发件1A1、第二触发件1A2以及第三触发件1A3均包括一弹性片以及触发开关,在弹性片上设置有用于被挤压的滚轮,通过挤压弹性片形变以按压触发开关;

当防拨锁舌13内缩挤压触发第一触发件1A1时,电机17开始运转进行上锁;

当第二锁舌件14同时脱离与第二触发件1A2和第三触发件1A3的接触,表示上锁到位,电机17停止工作;

当第二锁舌件14同时挤压触发第二触发件1A2和第三触发件1A3,表示解锁到位,电机17停止工作。

第一锁门系统包括一用于触发第一触发件1A1的触发机构,触发机构包括防拨锁舌13、第二延伸杆131、第二挡板132以及第二弹簧133,其中防拨锁舌13的结构可参照图1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防拨锁舌13的一端延出在锁芯盒11之外用于受门框挤压回缩,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延伸杆131,第二挡板132固定设置在锁芯盒11内,在第二挡板132上设置有用于第二延伸杆131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延伸杆131穿过第二挡板132的一端用于触发第一触发件1A1;

第二弹簧133套设在第二延伸杆131上,防拨锁舌13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133与第二挡板132弹性接触,防拨锁舌13另一端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锁芯盒11的侧壁限位接触的限位块135;

在卡块18上设置有一用于防拨锁舌13穿过的方孔,防拨锁舌13的一侧设置有一楔形部134,楔形部134挤压方孔的内壁以使得卡块18向远离第二锁舌件14的方向滑动,进一步保证在未关门的情况下,卡块18不会卡死第二锁舌件14。

在锁芯盒11内设置有两根用于限制卡块18的滑动方向的限位柱,两根限位柱限位在卡块18靠近第二锁舌件14的一端的两侧。

在锁芯盒11内还设置有绕线柱1A4,用于固定第一触发件1A1与电机控制电路1A之间的导电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智能锁芯安装好,第一锁舌件12内缩在锁芯盒11内,第二锁舌件14和防拨锁舌13分别在第一弹簧143和第二弹簧133的弹性力作用下弹出在锁芯盒11之外;

当关门时,第二锁舌件14的第一锁舌单体53受门框的挤压转动并逐渐形成图11右侧视图的状态,然后第一斜面533和第二直角面542形成的平面便能受门框的挤压力而使得第二锁舌件14内缩,而当第二锁舌件14的位置与门框上的锁舌槽的位置相对应时,第二锁舌件14又会在第一弹簧143的弹性力作用下弹出,同时第二锁舌件14形成图8所示的状态;

另一方面,防拨锁舌13受门框的挤压而内缩,防拨锁舌13一端的第二延伸杆131会挤压并触发触发件1A1使得电机17运转,电机17带动齿轮盘1B转动,齿轮盘1B通过第二传动凸部与第一驱动输入件15的第一传动凸部23的传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进一步使得拨动杆22拨动第一锁舌件12滑出锁芯盒11之外进行上锁;

其中,当第一锁舌件滑动至同时脱离与第二触发件1A2和第三触发件1A3的接触时,表示上锁到位,从而使得电机停止工作,并且第一扭力弹簧151能进一步保证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上锁到位;

同时,固定连接在第一驱动输入件15底部的第一齿轮1D转动,然后通过中间齿轮1E带动第二齿轮1C转动,进而使得凸轮件61的凸部远离转动臂19,使得转动臂19不再受到凸轮件61的挤压力,转动臂19在第二扭力弹簧191的弹性力作用下发生转动,然后带动卡块18沿图2中的方位向右滑动,从而卡住卡板51,使得第二锁舌件14被锁死;

当第一齿轮1D带动中间齿轮1E转动时,中间齿轮1E同时会带动下齿轮部42转动,但在下齿轮部42转动停止之前均未与第三传动凸部411接触,使得在上锁过程中,第二驱动输入件16不发生转动。

需要开门时,可通过刷门卡、指纹以及输数字密码等方式驱动电机17运转,电机17通过齿轮盘1B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拨动杆22拨动第一锁舌件12滑入锁芯盒11内进行解锁;

其中,当第二锁舌件14同时挤压触发第二触发件1A2和第三触发件1A3时,表示解锁到位,从而使得电机17停止工作,并且第一扭力弹簧151能进一步保证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解锁到位;

另一方面,第一驱动输入件15带动第一齿轮1D转动,然后通过中间齿轮1E带动第二齿轮1C转动,进而使得凸轮件61的凸部靠近并挤压转动臂19,转动臂19克服第二扭力弹簧191的弹性力并发生转动,然后带动卡块18滑动并不再卡住卡板51,使得第二锁舌件14能受门框的挤压而内缩解锁。

同时还可使用钥匙解锁,通过钥匙发力驱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转动以对第一锁舌件12和第二锁舌件14解锁,解锁原理与电机17驱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相同,故不再赘述。

另外,还可使用门把手解锁,通过门把手发力驱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带动第四齿轮1G转动,第四齿轮1G带动上齿轮部41转动,上齿轮部41能通过第三传动凸部411带动下齿轮部42转动,下齿轮部42通过中间齿轮1E带动第一齿轮1D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驱动输入件16转动,从而拨动杆22能拨动第一锁舌件12滑入锁芯盒11内进行解锁;

在下齿轮部42带动中间齿轮1E转动的同时,中间齿轮1E会带动第二齿轮1C转动,使得凸轮件61的凸部靠近并挤压转动臂19转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的同时,凸轮部32也会挤压转动臂19转动,进一步的保证转动臂19转动并带动卡块18滑动而不再卡住卡板51,使得第二锁舌件14能受门框的挤压而内缩解锁;

其中,通过门把手发力驱动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的同时,第二驱动输入件16的限位部34会带动第三扭力弹簧161的一端一同运转,第三扭力弹簧161的另一端则被固定柱113限位固定,使得第三扭力弹簧161产生弹性势能,当第二驱动输入件16转动解锁完成后,在第三扭力弹簧161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驱动输入件16又会转动回复到初始位置;

在转动回复过程中,第四齿轮1G会带动上齿轮部41转动,但上齿轮部41的第三传动凸部411则是逐渐远离下齿轮部42的侧面,使得下齿轮部42不发生转动,同时也就不会再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15和凸轮件61转动。

这样即完成了本优选实施例的智能锁芯上锁和解锁的过程。

本优选实施例的智能锁芯关门自动实现反锁,使用简单,安防系数高,同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开门,快捷方便;

其中,关门时,通过防拨锁舌实现关门触发电机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和凸轮件转动,以实现第一锁舌件滑动上锁,以及卡块对第二锁舌件的上锁;

开门时,将电机控制电路与对应的外置感应设备电性连接,可实现刷门卡、指纹以及输数字密码等方式控制电机转动,电机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和凸轮件转动,以实现第一锁舌件的滑动解锁,以及卡块对第二锁舌件的解锁;

开门还可通过钥匙发力驱动第一驱动输入件转动,从而控制第一锁舌件的滑动解锁,同时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传动系统带动凸轮件转动,从而控制卡块对第二锁舌件的解锁;

开门还可通过门把手发力驱动第二驱动输入件转动,第二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二传动系统带动第一驱动输入件转动,从而控制第一锁舌件的滑动解锁,同时通过中间齿轮带动凸轮件转动进而控制卡块对第二锁舌件的解锁;

另外,第一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以及第二齿轮的传动系统控制凸轮件的转动以控制第二锁舌件的上锁和解锁,由于第二齿轮的转动力臂较长,因此比较省力,但第二驱动输入件如果也通过第二齿轮控制第一驱动输入件的转动以控制第一锁舌件的解锁,则会比较费力,故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驱动输入件通过第一齿轮、中间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的传动系统控制第一驱动输入件的转动达到传动省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