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插头插座自动插拔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32442发布日期:2018-06-08 19:13阅读:7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形插头插座自动插拔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环形插头插座自动插拔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上的取电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的插头插座插拔方式连接,耗费人工,恶劣天气会影响人工操作;需要人工干预,存在安全隐患;间隔固定时间的重复劳动不利于自动化作业,增加消耗时间,降低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具装置,引导插头配合插座进行供电,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形插头插座自动插拔夹具装置,包括运行基座、第一电动机、大齿轮、第二电动机、小齿轮、机械臂和夹具,所述运行基座上设置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所述第一电动机和所述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大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通过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小齿轮相连接,所述大齿轮与所述小齿轮相互啮合传动;所述机械臂包括大臂、小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大臂通过一转轴与所述大齿轮连接,所述小臂通过一连接轴与所述大臂相连接,所述转轴与连接轴上套接有第一传动链,所述连接轴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一平行块,所述第一连杆固定在所述平行块与所述运行基座的支架上,所述第二连杆固定在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夹具上;所述夹具通过夹具轴与所述小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和轨道槽,所述行走机构包括四个导向轮组、第二传动链、第三电动机和两个行走轮;所述导向轮组固定安装在运行基座的四个角落,并且卡接在轨道槽上;所述第三电动机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行基座上方,所述运行基座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电动机相连接的行走轮,所述第二传动链套接在所述行走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还包括有机械爪、连接板及夹具头,所述夹具头通过夹具轴与所述小臂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夹具头上,所述机械爪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与所述轨道槽相切;通过第三电动机驱动行走轮带动传动链,使整个夹具装置在轨道槽上行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夹具装置运行流畅,找位精确,配合环形插头插座的特殊结构,使得操作过程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具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具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具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夹具装置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用于环形插头插座自动插拔的夹具装置,包括运行基座1、第一电动机2、大齿轮3、第二电动机4、小齿轮5、机械臂6、夹具7以及行走机构8;所述运行基座1上方设置有一垂直的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上固定有第一电动机2和第二电动机4,所述第一电动机2通过所述固定板11与一大齿轮相互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4通过所述固定板11与一小齿轮5相互连接;所述机械臂6包括大臂61、小臂62、第一连杆63和第二连杆64,所述大臂61通过一转轴67与所述大齿轮3连接,所述小臂62通过一连接轴68与所述大臂61相连接,所述转轴67与连接轴68上套接有第一传动链65,所述连接轴68的中间位置还设置有一平行块66,所述第一连杆63固定在所述平行块66与所述运行基座1的支架12上,所述第二连杆64固定在所述连接轴68和所述夹具7上;所述夹具7还包括有机械爪72、连接板73及夹具头74,所述夹具头74通过夹具轴71与所述小臂62相连接,所述连接板73固定安装在所述夹具头74上,所述机械爪72固定在所述连接板73上;

如图3至图4所示,所述夹具装置还包括行走机构8和轨道槽9,所述行走机构8包括四个导向轮组81、第二传动链82、第三电动机83和两个行走轮84;所述导向轮组81固定安装在运行基座1的四个角落,并且卡接在轨道槽9上;所述第三电动机83固定安装在所述运行基座1上方,所述运行基座1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第三电动机83相连接的行走轮84,所述第二传动链82套接在所述两个行走轮84上;所述行走轮82与所述轨道槽9相切。

工作原理:通过第三电动机83驱动行走轮84带动第二传动链82,使整个夹具装置在轨道槽9上行走,移动到需要充电的机械位置,所述大齿轮3带动小齿轮5通过第一传动链65控制第一连杆63将大臂61调节到合适的高度、控制第二连杆64将小臂62调节到合适的高度,使带插头的夹具定位到插座的插入口,利用夹具7将插头顺利插入插座,配合稳定后完成送电取电过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