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7262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手套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和分析用的生物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套箱。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对感染性疾病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经常需要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全面的检验和分析,鉴于病原微生物是对人和动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其容易引起感染甚至是传染病,因此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实验等操作过程中,容易形成有害的生物气溶胶,如果有害的生物气溶胶扩散至实验室内,将会极大的增加工作人员的疾病感染风险,严重威胁到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甚至对实验室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引发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此,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验时,需要建立密封可靠的检验操作环境,在操作可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烈性病原微生物时,通常需要在可进行完全隔离操作的具备极高生物安全性能的高等级生物安全型隔离器或者操作箱内进行。

但是,目前我国主要采用以Ⅱ级生物安全柜为主的初级防护屏障进行病原微生物操作,这些生物安全柜的工作窗口仅通过气流防止柜内有害物质外泄,但其内部的有毒有害微粒容易因人员不当操作造成未经过滤而泄漏到外部,对实验场所自身以及周边的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危及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申请号为201621052174.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生物安全型手套箱式隔离器”,其主要是于送风口和排风口处均设置过滤装置来对送风和排风高效过滤,同时连接有仪表过滤器和压差检测口,可以进行原位检漏,安装消毒装置进行消毒,而且操作箱体设置有操作手套和传递桶,传递通左右两侧均设置气密门,操作人员操作时不与实验用物品直接接触且物品气密传递,避免检验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害物质扩散到实验场所,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保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等。

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工作过程中,通过传递舱输送实验设备时,不能对传递舱和舱室内的实验设备进行清洗,实验设备会带有有害物质被传输到外界环境中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传递仓内进行清洗杀菌的手套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套箱,包括操作箱体,所述操作箱体包括暴露腔,所述操作箱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进气腔和一个支撑组件,所述进气腔内安装有送风过滤装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置物腔,所述置物腔内安装有排风过滤装置,所述送风过滤装置和所述排风过滤装置均与所述暴露腔相连通,所述操作箱体左侧壁或右侧壁安装有传递舱,所述传递舱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处和所述出口处均设置有舱门,所述传递舱经由所述出口与所述暴露腔相连通,其特征是:所述送风过滤装置包括第一送风过滤装置和第二送风过滤装置,所述第一送风过滤装置与所述暴露腔相连通,所述第二送风过滤装置与所述传递舱相连通;

所述传递舱与所述排风过滤装置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送风过滤装置可以对传递舱内进行通气并经由排风过滤装置流出,从而完成对传递舱内实验设备的清洗,保证经由传递舱传输出来的实验设备无杂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递舱包括舱室,所述舱室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传递舱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舱室内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板,所述滑板与嵌入到所述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先将实验设备或用具放在传递仓内的滑板上滑动传送至暴露腔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传送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长度与所述舱室长度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先将滑板拉出传递舱舱室外,将实验设备或用具放在滑板上,然后输送至传递舱内,进行清洗消毒后,在拉滑板至暴露腔内将实验设备或用具取下,整个过程可以避免实验人员将手放置传递舱的舱室内,同时方便对舱室内进行封闭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室包括左右两个侧壁,所述滑槽设置为两个,两个滑槽对称设置在所述舱室左右两侧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滑槽对称设置在舱室左右两侧的侧壁上,可以使得滑板左右两侧均嵌入到滑槽内进行滑动,一方面保证了滑板滑动的平稳性,另一方面避免滑板的受力不均而有向下弯的倾向,提高滑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舱门通过合页与所述传递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页连接简单方便,且成本低,舱门用合页连接,开合简便,且易维护更换。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及实施例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箱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套箱的传递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位本实用新型手套箱的传递舱的剖面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手套箱的进气腔剖面图。

附图中:1.操作箱体;2.进气腔;21.外围壳体;22.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3.过滤器支架;24.第二送风过滤装置;3.传递舱;31.舱室;32.滑槽;4.排风过滤装置;5.舱门;6.合页;7.安装法兰;8.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手套箱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手套箱,包括操作箱体1,操作箱体1包括顶部、底部、左右侧壁和前后两壁,顶部、底部、左右侧壁和前后两壁围合成暴露腔(图中未表示出),暴露腔用于容纳实验用动物或实验设备等;操作箱体1的上部安装有进气腔2,进气腔2包括外围壳体21,进气腔2内设置有送风过滤装置,送风过滤装置与暴露腔相连通,具体实施方式为:

外围壳体21朝向操作箱体1的一侧包含有安装部(图中未表示出),安装部沿外围壳体21边缘设置,外围壳体21通过安装部与操作箱体1的顶部螺钉或螺栓固定连接;外围壳体21的顶部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处安装有风管连接件,用于与外界动力装置如风机连接,从而向进气腔2内通气;进气腔2内设置有送风过滤装置,所述送风过滤装置包括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2、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2和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的过滤器支架23,过滤器支架23可以一体焊接或者螺钉/螺栓固定安装在外围壳体21的侧壁上,也可以螺钉/螺栓固定安装在操作箱体1的顶部;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2与暴露腔相连通,保证外界动力装置向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2通气,第一送风过滤装置22将该气体进行过滤并送到暴露腔内供实验操作;

操作箱体1的下部安装有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和置物腔,支撑架用于支撑操作箱体1,支撑架包括顶板和底板,操作箱体1放置在支撑架的顶板上;支撑架的底板上设置有排风过滤装置4,排风过滤装置4位于置物腔内,且排风过滤装置4与暴露腔相连通,排风过滤装置4包括漩涡风机、过滤器(图中未表示出)和排风管,实验过程中,暴露腔内的废气可通过排风过滤装置4被过滤排出;

操作箱体1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安装有传递舱3,传递舱3外围一体焊接有安装法兰7,安装法兰7与暴露腔的侧壁螺钉固定连接;操作箱体1的左侧壁或者右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图中未表示出),传递舱3包括舱体和舱室31,舱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相通且与暴露腔相通,进口和出口处均安装有舱门5,传递舱3的出口与操作箱体1上的通孔相连通且适配,其中,传递舱3的出口处的舱门5位于暴露腔内,进口处的舱门5位于暴露腔外侧,且位于传递舱3背向操作箱体1的一侧;舱门5与舱体采用合页6连接,保证舱门5的开闭方便,易于安装;舱室31内左右两侧壁设置有滑槽31,滑槽21上安装滑板8,滑槽32的长度和传递舱3的长度一致,滑板8可以拉出舱室31位于舱室31外侧,当需要向暴露腔内传递实验设备或用具时,可以先将滑板8拉出,将实验设备或用具放在滑板8上,然后推动滑板8沿滑槽32滑动,直之滑板8滑至暴露腔内,然后取下实验设备或用具完成其的传送工作。

为了保证输送到暴露腔内的实验设备和用具无菌、安全,避免外界气体进入到暴露腔内影响实验结果,进气腔2中的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与传递舱3的舱室31相连通,具体实施方式为:进气腔2的外围壳体21和传递舱3的舱体上均设置有气路接口,两者用通气管路相连通,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与外围壳体21上的风管连接件连通,外界动力装置通过风管连接件向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送风,第二送风过滤装置24对其进行过滤,通过通气管路输送至传递舱3的舱室31内对舱室31内的实验设备和用具进行清洗,传递舱3上连接有与排风管相连通的排气管路,清洗后的废气经由排气管路送至排风管,然后进入排风过滤装置4进行过滤并且排出。

操作箱体1与传递舱3安装的侧壁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接口、气路接口和消毒接口;电路接口用于向暴露腔内接通电源,气路接口在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向暴露腔内通气或者将暴露腔内的气体抽出,消毒接口用于向暴露腔内传送消毒剂从而对暴露腔内进行消毒,同时,当需要对暴露腔内进行液体消毒或者清洗时,消毒接口也可以用于连通水管向暴露腔内输送液体;电路接口、气路接口和消毒接口均与操作箱体1的侧壁密封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套箱,能够有效满足烈性病原微生物操作的生物安全要求,具备高安全性的高效空气过滤性能,避免内部有害气体未经过滤泄漏到外部,同时对输送出的实验设备进行清洗,避免实验设备携带有害物质进入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所作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