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1671阅读:28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修理汽车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在维修过程中,由于气缸套容易磨损,粘缸,故需要对其进行更换维修,现有的技术常用的是用大锤敲打缸套四周,其受力不均匀;也有很多拉缸套的机构比如爪式拉缸器,框式拉缸器(专利号:200420017841.5)等,这些拉缸器要么就是结构复杂,要么就是拉力小,其中框式拉缸器通过框架将千斤顶的顶出力转化了拉缸的拉力,其要求框架结构足够牢固,且容易损坏,不能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它结构简单,直接将千斤顶的顶出力转化了拉缸的拉力,而且拉杆的长度能进行调整,结构小巧,拉缸力大,且能受力均匀,非常实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包括千斤顶11,所述千斤顶11设置支架13上,所述千斤顶11内的柱塞1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拉杆2,所述第一拉杆2穿过千斤顶底座12以及设置在支架13上的支撑板4后与第二拉杆7连接,所述第二拉杆7再与拉板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千斤顶底座12接触处均匀设置有密封圈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柱塞1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柱塞1同轴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拉杆2一端设置有耳座5,所述第二拉杆7一端设置有拉耳6,所述耳座5与拉耳6铰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底座12上设置有通孔14,所述支撑板4中心也设置有第二通孔15,所述第一拉杆2从上述两孔中穿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直接在千斤顶柱塞下设置与之同轴心的拉杆,在千斤顶底座上设置使拉杆穿出的孔,结构大大简化,减少了能量消耗,更大的提高了拉缸力。

2、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液压油的泄露在拉杆穿出底座的孔内均匀设置了多个密封圈。

3、本实用新型为了使拉缸过程中存在少许的偏移力,在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采用铰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千斤顶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板俯视图。

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1、柱塞;2、第一拉杆;3、支撑杆;4、支撑板;5、耳座;6、拉耳;7、第二拉杆;8、拉板;10、密封圈;11、千斤顶;12、千斤顶底座;13、支架;14、通孔;1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简易发动机缸套拉马,包括千斤顶11,所述千斤顶11设置支架13上,所述千斤顶11内的柱塞1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拉杆2,所述第一拉杆2穿过千斤顶底座12以及设置在支架13上的支撑板4后与第二拉杆7连接,所述第二拉杆7再与拉板8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千斤顶底座12接触处均匀设置有密封圈10。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柱塞1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2与柱塞1同轴心。

优选的,所述第一拉杆2一端设置有耳座5,所述第二拉缸2一端设置有拉耳6,所述耳座5与拉耳6铰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支架13包括支撑板4和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对称设置在支撑板4两侧,所述支撑杆3可拆卸。

优选的,所述耳座5与第一拉杆2一端、拉耳6与第二连杆7的一端均通过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首先把第一拉杆2拧在柱塞1下端的螺纹孔内,螺纹孔设置在柱塞1的中心,使得第一拉杆2与柱塞1同心,并从千斤顶底座12上设置的通孔14穿出;然后将千斤顶11放置在支撑板4的上面,并使第一拉杆2穿过设置在支撑板4中心的孔,所述支撑板4依靠对称设置在其两侧的支撑杆3支撑受力,支撑杆3能进行拆卸;然后将耳座5与第一拉杆2一端、拉耳6与第二连杆7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然后将耳座5与拉耳6铰接,完成后将第二连杆插入到缸套孔内,在缸套的另一端的第二拉杆7端部设置拉板8,所述拉板8可卡在缸套下,将缸套拖住,然后通过操作使千斤顶11顶出,从而拉动缸套,不同的缸套将使用不同的拉板8,不同的缸套高度也能更换不同长度的拉杆,简单方便,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其效果显著,是非常省力且实用的缸套拉马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