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及玻璃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7948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及玻璃升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玻璃升降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及玻璃升降器。



背景技术:

绳轮式玻璃升降器是现代轿车上广泛采用的一种玻璃升降装置,原理简单,集成度高。

如图1-2所示,是现有的一种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电机10′安装在基板70′上,基板70′通过螺钉固定在导轨30′上。操作开关使玻璃下降时,电机10′驱动卷丝筒40′逆时针旋转,入线口50′处的钢丝绳张紧,出线口60′处的钢丝绳松弛;换向操作使玻璃上升时,电机10′驱动卷丝筒40′顺时针旋转,入线口50′处的钢丝绳松弛,出线口60′处的钢丝绳张紧。目前玻璃升降器上普遍采用外置式弹簧套20′,起到缓冲张紧冲击和吸收松弛余量的作用,使整个系统始终保持合适的张紧力,防止升降异响和钢丝绳脱槽。

外置式弹簧套20′实际使用中也经常面临一些问题。首先,系统运行时,外置式弹簧套除了受到轴向载荷外,还不可避免的受到径向载荷的作用,这使得在实际产品中对于导向套材料有较高的要求,否则就会产生变形、断裂等失效,这些问题在售后索赔中已不鲜见。材料和工艺要求的提高,无疑会增加成本。其次,由于存在摩擦副,实际生产中有涂敷润滑脂的工艺要求。径向载荷的存在使得摩擦副之间的润滑脂容易被挤出,并且由于外置式的开放结构,润滑脂蒸发消耗速率快,容易产生异响,这在现有产品中已经探明。再次,外置式弹簧套在受压解除伸展时,是靠钢丝绳护套提供缓冲,由于钢丝绳护套弹性较差,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系统瞬时冲击较大,影响系统的耐久寿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不易变形、断裂,避免异响,使用寿命长的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及玻璃升降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变形、断裂,避免异响,使用寿命长的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及玻璃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包括基板和钢丝绳,还包括滑槽,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滑槽,所述滑槽集成在所述基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与所述基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升降器弹簧套还包括滑动组件和安装在所述滑槽中的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所述滑动组件固定套设在所述钢丝绳的一段上,所述滑动组件的一端穿入所述滑槽中;

所述第一弹簧的刚度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刚度,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套设在所述滑动组件上;

所述滑动组件能够在所述滑槽中来回滑动,实现对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交替压缩。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套管和导向套,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套管和所述导向套,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所述套管上,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导向套上,所述导向套中开设盲孔,所述套管的一端穿入所述滑槽并插入到所述盲孔中,所述导向套安装在所述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套包括端盖和柱体,所述端盖进一步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滑槽的前端壁面,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端面上;

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柱体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端面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滑槽的挡圈上;

所述柱体能够穿过所述挡圈。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第二滑槽之间通过挡板分割,所述挡圈安装在所述挡板上面向所述第一滑槽的一侧面上;

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套管的一端穿入所述第一滑槽,所述导向套的所述端盖位于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导向套的所述柱体的自由端能够穿入所述挡板进入到所述第二滑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导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中还包括U型沟槽,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U型沟槽的中心。

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接近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二端接近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升降器的导轨,所述第二端用于连接所述升降器的卷丝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导轨、卷丝筒、入线口和出线口,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玻璃升降器弹簧套,所述电机和所述卷丝筒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卷丝筒转动,所述基板固定在所述导轨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滑槽集成在基板上,弹簧套变为内置式弹簧套,只承受轴向载荷,因此不易变形、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润滑效果好,避免异响。

附图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现有的升降器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升降器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弹簧套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受力压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弹簧套受力解除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弹簧套的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下降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0′-电机 20′-外置式弹簧套 30′-导轨

40′-卷丝筒 50′-入线口 60′-出线口

70′-基板

10-电机 20-玻璃升降器弹簧套 30-导轨

40-卷丝筒 50-入线口 60-出线口

70-基板 21-第二弹簧 22-第一弹簧

23-导向套 24-套管 25-钢丝绳

26-滑槽 231-端盖 232-柱体

233-第二端面 234-盲孔 235-第一端面

251-第一端 252-第二端 261-第一滑槽

262-第二滑槽 263-U型沟槽 264-前端壁面

265-挡圈 266-导油道 26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视为对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如图3和图7所示所示,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包括基板70和钢丝绳25,还包括滑槽26,钢丝绳25穿过滑槽26,滑槽26集成在基板70上。

本实施例中,滑槽26与基板70固定在一起,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为内置式弹簧套,只承受轴向载荷,因此不易变形、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轴向载荷,不容易将润滑脂挤出,又由于滑槽26形成半封闭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开放式结构,润滑脂不易挥发,润滑效果好,避免异响。

优选地,滑槽26与基板70一体成型,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滑槽26为基板70的一部分。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玻璃升降器弹簧套还包括滑动组件(23、24)和安装在滑槽26中的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

滑动组件(23、24)固定套设在钢丝绳25的一段上,滑动组件(23、24)的一端穿入滑槽26中;

第一弹簧22的刚度小于第二弹簧21的刚度,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均套设在滑动组件(23、24)上;

滑动组件(23、24)能够在滑槽26中来回滑动,实现对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的交替压缩。

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滑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的套管24和导向套23,钢丝绳25穿过套管24和导向套23,第一弹簧22套设在套管24上,第二弹簧21套设在导向套23上,导向套23中开设盲孔234,套管24的一端穿入滑槽26并插入到盲孔234中,导向套23安装在滑槽26中。

滑动组件的作用是用于安装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并且能够带动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的压缩。

具体为,如图4所示,当拉动钢丝绳25的右侧时,带动滑动组件向右滑动,滑动组件此时压缩第二弹簧21,此时第一弹簧22展开,但是依然保持少量的压缩。

如图5所示,当受力解除后,由于第二弹簧21的刚度大于第一弹簧22的刚度,这里的“刚度”也叫弹性系数。第二弹簧21回复变形、不断展开,第二弹簧21推动滑动组件向左移动,滑动组件再压缩第一弹簧22压缩,当稳定后,第二弹簧21依然保持少量压缩。

可选地,滑动组件也可以为一个整体,滑动组件的中部可以设有凸缘,将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隔开。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向套23包括端盖231和柱体232,端盖231进一步包括第一端面235和第二端面233;

如图3所示,第一弹簧22的一端抵靠在滑槽26的前端壁面264,第一弹簧22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一端面235上;

第二弹簧21套设在柱体232上,第二弹簧21的一端抵靠在第二端面233上,第二弹簧21的另一端抵靠在滑槽26的挡圈265上;

柱体232能够穿过挡圈265。

具体为,端盖231的直径大于柱体232的直径,也大于套管24的直径,因此端盖231起到了隔开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的作用。并且,也为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提供了抵靠面,即第一端面235和第二端面233。

挡圈265的内径略大于柱体232的直径,但小于端盖231的直径,也小于第二弹簧21的直径。因此,柱体232可以穿过挡圈265,但是第二弹簧21和端盖231不能穿过挡圈265的,挡圈265起到了阻挡第二弹簧21的作用,将第二弹簧21限制在滑槽26中。因此,当导向套23向右滑动时,柱体232穿过挡圈265,第二弹簧21抵靠在挡圈265上,被端盖231推挤并压缩。当换向时,导向套23向左滑动,端盖231推挤第一弹簧22,由于第一弹簧22抵靠在滑槽26的前端壁面264上,因此第一弹簧22被前端壁面264限制在滑槽26中,被端盖231推挤并压缩。此时,套管24的左端穿过滑槽26向左滑动。

进一步地,如图3-5所示,滑槽26包括第一滑槽261和第二滑槽262,第一滑槽261与第二滑槽262之间通过挡板267分割,挡圈265安装在挡板267上面向第一滑槽261的一侧面上;

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安装在第一滑槽261中,套管24的一端(右端)穿入第一滑槽261,导向套23的端盖231位于第一滑槽261中,导向套23的柱体232的自由端(右端)能够穿入挡板267进入到第二滑槽262中。

具体为,第一滑槽261用于容纳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还能容纳部分套管24和导向套23。第二滑槽262容纳导向套23的柱体232。

可选地,也可以没有第二滑槽262,只有第一滑槽261,柱体232的右端能够穿出滑槽26。类似于套管24的左端穿出滑槽26。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滑槽26的内壁面上开设有导油道266。导油道266为导向套23与滑槽26之间的摩擦提供良好的润滑条件。

进一步地,如图3-5所示,滑槽26中还包括U型沟槽263,钢丝绳25穿过U型沟槽263的中心。

U型沟槽263中能够存储润滑脂,当钢丝绳25穿过时,能够将润滑脂涂抹在钢丝绳25上,起到导油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4-6所示,钢丝绳25包括第一端251和第二端252,第一端251接近第一弹簧22,第二端252接近第二弹簧21,第一端251用于连接升降器的导轨30,第二端252用于连接升降器的卷丝筒40。

本实施例中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的工作过程如下:

升降玻璃时,当入线口50处的钢丝绳25的第二端252受到右向拉力时,带动套管24右移,套管24推动导向套23右移,第二弹簧21受力压缩,第一弹簧22受力减小而伸长。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稳定时,第一弹簧22依然保持少量压缩;

换向操作时,入线口50变出线口60,第二弹簧22所受轴向压缩力突然解除,第二弹簧22伸长,推动导向套23左移,套管24受推力左移,由于第二弹簧21刚度远大于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受力压缩,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稳定时,第二弹簧21依然保持少量压缩,此即为一般平衡状态。

如图7所示,玻璃升降器,包括电机10、导轨30、卷丝筒40、入线口50和出线口60,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电机10和卷丝筒40安装在基板70上,电机10用于驱动卷丝筒40转动,基板70固定在导轨30上。

该实施例中,滑槽26与基板70固定在一起,玻璃升降器弹簧套20为内置式弹簧套,只承受轴向载荷,因此不易变形、断裂,延长了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轴向载荷,不容易将润滑脂挤出,又由于滑槽26形成半封闭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开放式结构,润滑脂不易挥发,润滑效果好,避免异响。此外,第一弹簧22和第二弹簧21吸收玻璃升降器冗余的张紧力,还能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避免影响系统的耐久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