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叶盘打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6282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叶盘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具有材料范围广、转化率高、单拷贝比例高、转化子稳定等特点,除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外,在实验室条件下还实现了对遍真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以及动物细胞等非寄主生物的遗传转化,是应用最广泛的转基因方法之一。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方法主要是包括叶盘法和胚性愈伤,其中叶盘法适用于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对于单子叶植物(水稻、小麦、玉米等)胚性愈伤法应用更为普遍。

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遗传转化需要对植物的外植体进行损伤处理,对于植物叶片,一般采用剪刀剪或打孔器制作叶盘,打孔器制作叶盘整齐规范,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但目前大多数使用的打孔器只有一个打孔装置,一次只能制备一个叶盘,不适用于大量叶盘制作及规模化遗传转化。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可以一次制作多个叶盘的打孔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叶盘打孔装置,能提高叶盘制备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叶盘打孔装置由操作杆、操作手柄和5个叶盘成型孔管组成,操作杆设在操作手柄内腔,5个叶盘成型孔管中间一个在操作手柄下部,另四个均匀分布在操作手柄下部周围。

所述的叶盘成型孔管直径为5 mm,4个周围的叶盘成型孔管长度为1.5-2 cm

所述的操作手柄长度为10-15 cm

所述的操作杆长度长于操作手柄的长度。

相比于传统的打孔器一次仅可以制备1个叶盘,本实用新型一次可以制备5个叶盘,操作简单快捷,效率高,可用于大量叶盘的制备及实验。

实际应用表明,本装置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的叶盘打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作手柄,2-操作杆,3-叶盘成型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叶盘打孔装置由操作杆2、操作手柄1和5个叶盘成型孔管3组成,操作杆2设在操作手柄1内腔,5个叶盘成型孔管3中间一个在操作手柄下部,另四个均匀分布在操作手柄下部周围。

所述的叶盘成型孔管直径一般为5 mm,但依据实验需要,不限于5 mm,4个周围的叶盘成型孔管长度为1.5-2 cm

所述的操作手柄长度为10-15 cm

所述的操作杆长度长于操作手柄的长度。

所用材质为不锈钢(不限于不锈钢,可高压灭菌即可)。

基于此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制作植物叶盘的方法的按以下步骤进行 :

步骤一:将本实用新型的植物叶打孔的装置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并烤干备用;

步骤二:在超净工作台中,将适龄植物无菌苗叶片用剪刀剪下,置于灭菌滤纸上;

步骤三:用叶盘成型孔对叶片进行打孔,按压操作手柄1,用锋利的叶盘成型孔管3对准叶片制作大小固定的叶盘;

步骤四:制备好的叶盘可暂存于叶盘成型孔内;待该成型孔内叶盘数量较多时,则使用操作杆将暂存在成型孔内的叶盘捅出到无菌滤纸上;

步骤五:将滤纸上制作好的叶盘分离成单个,平铺于培养基上培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