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5926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字型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字型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门锁锁闭机构都有可伸缩的锁舌,它的闭锁是靠伸出的锁舌插入门框上的舌扣实现的,由于锁舌具有一定抗弯能力,故能承受一定的正面撬力(门与门框之间的剪切力),但承受能力有限,为加强抗正面撬力,已有技术中大都采用增加锁舌数量来实现。但所有防盗门锁由于都无法抵抗门与门框间的横向撬力(即门与门框之间的拉开力)而被撬开。现有的防盗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双锁舌的,一个锁舌由钥匙控制锁死,另一个锁舌由拉手控制,不管门是否被锁死,拉手均可拉动旋转;另一种是单锁舌的,这种锁一旦被锁死,也限制了拉手的活动,拉手不能转动。第一种锁虽然拉手灵活不易损坏,但锁体结构复杂,生产麻烦,价格较贵。第二种锁结构简单,但锁死后拉动拉手时,容易拉坏,损坏锁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字型锁,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字型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

锁舌,能够运动伸出或缩进壳体;

传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一端与锁舌相连,传动机构的另一端与手柄转轮相连;

手柄转轮,手柄转轮的另一端能够连接手柄;和,

锁胆,与传动机构相连,锁胆能够转动;

锁胆逆时针转动一个档位时,锁胆能够带动传动机构沿正方向进行运动,传动机构脱离手柄转轮,传动机构抵住锁舌,将门锁死;

锁胆顺时针转动一个档位时,锁胆能够带动传动机构沿反方向进行运动,传动机构沿反方向进行运动松开对锁舌的限制,手柄转轮沿顺时针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舌缩回壳体,实现开门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钥匙插进锁胆,转动钥匙使锁胆逆时针转动一个档位,带动传动机构沿正方向进行运动,传动机构脱离手柄转轮,传动机构抵住伸出壳体的锁舌一端,从而限制锁舌缩回壳体,将门锁死,另一方面,手柄转轮与传动机构脱离,手柄依旧可以自由灵活转动,防止手柄被拉坏。门被锁死后,将钥匙插进锁胆顺时针进行转动,锁胆顺时针转动一个档位,带动传动机构沿反方向进行运动,传动机构沿反方向进行运动松开对锁舌的限制,此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手柄转轮通过传动机构带动锁舌缩回壳体,即可将门打开。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锁,仅含有一个锁舌,结构简单,不管门锁是否被锁死,手柄转轮均可自由转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手柄被拉坏,大大延长了该锁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锁片,第一锁片为h形,第一锁片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第一锁片通过第一连接部与锁舌相连,第一锁片通过第三连接部与手柄转轮相抵接;和

传动杆,与第一锁片通过第三连接部上的支点B进行固定相连,传动杆的一端与锁舌相连,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手柄转轮相抵接,传动杆能够绕支点B相对第一锁片进行转动。

其有益效果是,锁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部向正方向运动一段距离,范围大概为10-15mm,使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与锁舌的前端相抵,阻止锁舌缩进壳体内,第三连接部和传动杆的端部同时远离手柄转轮,从而手柄可以自由转动,防止门被锁死时手柄被拉坏;当门没有锁死时,即传动机构处于正常位置,第一连接部没有紧紧抵住锁舌的前端,此时,顺时针转动手柄,手柄转轮一端带动传动杆的一端,使传动杆能够绕支点B逆时针转动,传动杆的另一端则带动锁舌缩进壳体,将门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胆上设有拨头,第一锁片上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拨头伸进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围成的腔体内。其有益效果是,闲置时,锁胆处于空挡,通过转动手柄转轮,带动传动杆转动,带动锁舌向反方向进行运动即可将锁打开,当锁胆沿逆时针进行转动时,拨头拨动第一凸起向正方向运动一个档位,从而第一锁片向前运动一个档位,约10-15mm;随后当锁胆顺时针转动一个档位,拨头拨动第二凸起沿反方向进行运动,带动第一锁片回到空挡位置;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拨动锁胆,拨头继续拨动第二凸起,使第一锁片继续沿反方向运动一个档位,第一锁片带动传动杆向反向运动一个档位,从而传动杆的另一端带动锁舌沿逆时针方向运动,锁舌缩回壳体。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钥匙拨动锁胆即可完成门锁的锁死、解锁和开门动作,在手柄或手柄转轮出现故障时依然能够将门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上设有条状的第一滑槽,第一连接部上设有限制块,限制块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第一滑槽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设有限制块能够对锁舌进行控制,将锁舌锁死或松开,安装孔和第一滑槽之间可以安装滑块或螺栓柱,从而使限制块沿第一滑槽方向进行滑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上还设有凹槽,限制块卡在凹槽内,限制块与凹槽的侧面相配合,限制块能够沿凹槽能行运动。其有益效果是,限制块设在凹槽内,向正方向运动抵在锁舌的前端将锁舌锁死,防止门锁被撬开,向反方向运动可将锁舌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部上还设有条状的第二滑槽,壳体上设有凸柱,凸柱能够沿滑槽进行运动。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凸柱与第二滑槽的配合对第一锁片的运动进行定位,使开锁和锁紧过程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传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锁片,第二锁片与第一锁片平行叠放固定设置,第二锁片的一端与第一锁片的第二连接部在支点A处相连,第一锁片能够带动第二锁片沿正/反方向进行运动,

第二锁片的另一端设有卡块,卡块包括凸面和凹面,凸柱与凸面相连接,当第一锁片和第二锁片沿正方向进行运动时,凸柱由第二锁片的凸面滑到第二锁片的凹面。其有益效果是,第二锁片与第一锁片能够同步进行正反方向的运动,当二者同时向正方向运动一个档位时,凸柱卡在卡块的凹面处,即使在锁胆中插入金属片等也难以将锁撬开,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的一端还设有推杆,推杆的一端伸进锁舌内,锁舌能够沿推杆进行滑动伸出或缩进壳体,传动杆与推杆的另一端相连,推杆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锁舌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相连。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弹力将锁舌推出壳体进行锁门;开锁时,一方面,锁舌受到第一锁片的力,能够沿推杆运动缩回壳体内,另一方面,传动杆受到手柄转轮的力进行转动时,带动推杆沿反方向进行运动,亦可带动锁舌缩回壳体内,从而,通过两种方式均可将锁打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扭簧,扭簧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扭簧的另一端与手柄转轮相抵接。其有益效果是,手柄转轮转动后,带动扭簧发生弹性形变,松开手柄,扭簧带动手柄转轮复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垫板,垫板为两个,两个垫板紧贴壳体内侧。其有益效果是,垫板能够更好适应内部结构,使整个装置易于匹配安装,且结构稳定,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字型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一字型锁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一字型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一字型锁的另一种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一字型锁的第二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字型锁。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壳体1和壳体1内部的锁舌3、锁胆5、传动机构4和手柄转轮6。

其中,壳体1的本体上及一端均设有螺栓孔11,通过螺栓安装在门上。壳体1内部还设有两个垫板2,两个垫板2紧贴壳体1内侧。垫板2能够更好适应内部结构,使整个装置易于匹配安装,且结构稳定,不易损坏。壳体1的一端还设有锁舌孔,锁舌3能够运动伸出或缩进壳体1从而将门打开或锁住。

壳体1内还设有扭簧7,扭簧7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上,扭簧7的另一端与手柄转轮6相抵接,手柄转轮6转动后,带动扭簧7发生弹性形变,松开手柄,扭簧7带动手柄转轮6复位。

传动机构4包括第一锁片41、第二锁片42和传动杆43。第一锁片41为h形,设有两个,对称分布设置与两块垫板2的内侧,包括第一连接部411、第二连接部412和第三连接部413,第一锁片41通过第一连接部411与锁舌3相连,第一锁片41通过第三连接部413与手柄转轮6相抵接,锁舌3设于第一锁片41和第二锁片42围成的腔室416中。传动杆43与第一锁片41通过第三连接部413上的支点B进行固定相连,传动杆43的一端与锁舌3相连,传动杆43的另一端与手柄转轮6相抵接,传动杆43能够绕支点B相对第一锁片41进行转动。

锁胆5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部411向正方向运动一段距离,范围大概为10-15m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2mm左右,使第一连接部411的端部与锁舌3的前端相抵,阻止锁舌3缩进壳体1内,第三连接部413和传动杆43的端部同时远离手柄转轮6,从而手柄可以自由转动,防止门被锁死时手柄被拉坏。当门没有锁死时,即传动机构4处于正常位置,第一连接部411没有紧紧抵住锁舌3的前端,此时,顺时针转动手柄,手柄转轮6一端带动传动杆43的一端,是传动杆43能够绕支点B逆时针转动,传动杆43的另一端则带动锁舌3缩进壳体1,将门打开。

锁胆5上设有拨头51,第一锁片41上设有第一凸起414和第二凸起415,拨头51伸进第一凸起414第二凸起415围成的腔体内。闲置时,锁胆5处于空挡,通过转动手柄转轮6,带动传动杆转动,带动锁舌3向反方向进行运动即可将锁打开,当锁胆5沿逆时针进行转动时,拨头51拨动第一凸起414向正方向运动一个档位,从而第一锁片41向前运动一个档位,约12mm;随后当锁胆5顺时针转动一个档位,拨头51拨动第二凸起415沿反方向进行运动,带动第一锁片41回到空挡位置;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拨动锁胆5,拨头51继续拨动第二凸起415,使第一锁片41继续沿反方向运动一个档位,第一锁片41带动传动杆43向反向运动一个档位,从而传动杆43的另一端带动锁舌3沿逆时针方向运动,锁舌3缩回壳体1。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钥匙拨动锁胆5即可完成门锁的锁死、解锁和开门动作,在手柄或手柄转轮6出现故障时依然能够将门打开。

锁舌3的一端设有推杆8,推杆8的一端伸进锁舌3内,锁舌3能够沿推杆8进行滑动伸出或缩进壳体1,传动杆43与推杆8的另一端相连,推杆8外部套设有弹簧9,弹簧9的一端与锁舌3相连,弹簧9的另一端与传动杆43相连。通过弹簧9弹力将锁舌3推出壳体1进行锁门;开锁时,一方面,锁舌3受到第一锁片41的力,能够沿推杆8运动缩回壳体1内,另一方面,传动杆43受到手柄转轮6的力进行转动时,带动推杆8沿反方向进行运动,亦可带动锁舌3缩回壳体1内,从而,通过两种方式均可将锁打开。

锁舌3上设有凹槽31,凹槽31内设有条状的第一滑槽32。第一连接部411上设有限制块4111,限制块4111卡在凹槽31内,限制块4111与凹槽31的侧面相配合,限制块4111能够沿凹槽31能行运动。限制块4111上设有安装孔4112,安装孔4112与第一滑槽32相配合。设有限制块4111能够对锁舌3进行控制,限制块4111向正方向运动抵在锁舌3的前端将锁舌3锁死,防止门锁被撬开,向反方向运动可将锁舌3打开,从而,将锁舌3锁死或松开。安装孔4112和第一滑槽32之间可以安装滑块或螺栓柱,从而使限制块4111沿第一滑槽32方向进行滑动。

为了进一步使开锁和锁紧过程更加稳定,第三连接部413上还设有条状的第二滑槽4131,壳体1上设有凸柱12,凸柱12能够沿第二滑槽4131进行运动,通过凸柱12与第二滑槽的配合对第一锁片41的运动进行定位。

传动机构4还包括第二锁片42,第二锁片42与第一锁片41平行叠放固定设置,第二锁片42的一端与第一锁片41的第二连接部412在支点A处相连,第一锁片41能够带动第二锁片42沿正/反方向进行运动。第二锁片42的另一端设有卡块421,卡块421包括凸面422和凹面423,凸柱与凸面422相连接,当第一锁片41和第二锁片42沿正方向进行运动时,凸柱由第二锁片42的凸面422滑到第二锁片42的凹面423。从而,第二锁片42与第一锁片41能够同步进行正反方向的运动,当二者同时向正方向运动一个档位时,凸柱卡在卡块421的凹面423处,即使在锁胆5中插入金属片等也难以将锁撬开,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钥匙插进锁胆5,转动钥匙使锁胆5逆时针转动一个档位,带动传动机构4沿正方向进行运动,传动机构4脱离手柄转轮6,传动机构4通过限制块4111抵住伸出壳体1的锁舌3的前端,从而限制锁舌3缩回壳体1,将门锁死,另一方面,手柄转轮6与传动机构4脱离,手柄依旧可以自由灵活转动,防止手柄被拉坏。门被锁死后,将钥匙插进锁胆5顺时针进行转动,锁胆5顺时针转动一个档位,带动传动机构4沿反方向进行运动一个档位,传动机构4沿反方向进行运动松开对锁舌3的限制。此时,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手柄,手柄转轮6通过传动机构4带动锁舌3缩回壳体1,即可将门打开,或者,继续顺时针转动钥匙,锁胆5带动传动机构4沿反方向继续运动一个档位,带动锁舌3缩回壳体1进行开锁。

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锁,仅含有一个锁舌3,结构简单,不管门锁是否被锁死,手柄转轮6均可自由转动,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手柄被拉坏,大大延长了该锁的使用寿命,通过传动机构4的限制,能够有效将门锁死,防止被人恶意打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