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或家电领域,机械锁,作为一个不受电子控制的锁扣机构,可在任何情况下通过钥匙进行开关操作,避免在缺少电力的情况下而无法正常工作的缺陷,并且因其制作成本低,无电力消耗,从而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在机械锁中,锁芯机构是整个机械锁的核心控制组件,其内部结构的灵活性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锁的工作效率。现有的锁芯机构都是通过两条锁杆各自工作,直接通过两个控制端子分别控制两条锁杆工作;这种锁杆各自工作的锁芯机构一方面会增加内部结构的复杂性,降低锁芯机构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会增加用户的操作复杂性,降低产品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两条锁杆只能独自伸缩且无法自由舒展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效果而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包括有第一锁芯以及第二锁芯,所述第一锁芯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二锁芯上;所述第一锁芯包括有第一锁杆、第一锁壳、第一弧轮以及第一扭簧;所述第一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内,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弧轮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上;所述第一锁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内且与所述第一弧轮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锁杆在所述第一弧轮的转动下收缩复位;所述第二锁芯包括有第二锁杆、第二锁壳、第二弧轮以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二锁壳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上;所述第二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内,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弧轮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上;所述第二锁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上且与所述第二弧轮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杆在所述第二弧轮的转动下收缩复位;所述第一弧轮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一双齿牙,所述第二弧轮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二双齿牙,所述第一锁壳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壳上使得所述第一双齿牙与所述第二双齿牙啮合。
优先地,该第一锁壳上开设有卡扣孔,所述第二锁壳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孔相配合的卡扣块,所述卡扣块卡紧于所述卡扣孔内使得所述第二锁壳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上。
优先地,该第一锁壳内开设有第一弧轮槽,所述第一弧轮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轮槽内使得所述第一弧轮绕着所述第一定位柱在所述第一弧轮槽内自由转动。
优先地,该第一弧轮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卡簧槽,所述第一锁壳的侧面于所述第一弧轮槽处开设有第一弹簧孔,所述第一扭簧固定在所述第一弹簧孔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簧槽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弹簧孔上。
优先地,该第一锁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柱,所述第一弧轮的底部向外延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相配合的第一夹柱槽,所述第一锁柱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柱槽内使得所述第一锁杆与所述第一弧轮枢式连接。
优先地,该第二锁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锁柱,所述第二弧轮的底部向外延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相配合的第二夹柱槽,所述第二锁柱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柱槽内使得所述第二锁杆与所述第二弧轮枢式连接。
优先地,该第二锁壳内开设有第二弧轮槽,所述第二弧轮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固定在所述第二弧轮槽内使得所述第二弧轮绕着所述第二定位柱在所述第二弧轮槽内自由转动。
优先地,该第二弧轮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卡簧槽,所述第二锁壳的侧面于所述第二弧轮槽处开设有第二弹簧孔,所述第二扭簧固定在所述第二弹簧孔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卡簧槽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弹簧孔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第一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内,所述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弧轮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上;所述第一锁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内且与所述第一弧轮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锁杆在所述第一弧轮的转动下收缩复位;因此,第一锁杆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一锁壳的内腔压缩,然后推动第一弧轮顺时针转动压缩第一扭簧,卸掉外力后,在第一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弧轮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锁杆往外伸展复位,起到第一锁杆自动复位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二锁芯包括有第二锁杆、第二锁壳、第二弧轮以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二锁壳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上;所述第二弧轮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内,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弧轮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上;所述第二锁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上且与所述第二弧轮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杆在所述第二弧轮的转动下收缩复位;因此,第二锁杆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二锁壳的内腔压缩,然后推动第二弧轮逆时针转动压缩第二扭簧,卸掉外力后,在第二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二弧轮顺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二锁杆往外伸展复位,起到第二锁杆自动复位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一弧轮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一双齿牙,所述第二弧轮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二双齿牙,所述第一锁壳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壳上使得所述第一双齿牙与所述第二双齿牙啮合;因此,当第一锁杆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一锁壳的内腔压缩时,第一锁杆推动第一弧轮顺时针转动并压缩第一扭簧,在第一双齿牙与第二双齿牙相互啮合作用下,第二弧轮也随之逆时针转动并压缩第二扭簧,并带动第二锁杆朝着第一锁壳的内腔压缩,当卸掉外力后,在第一扭簧以及第二扭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弧轮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锁杆往外伸展复位,第二弧轮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二锁杆往外伸展复位,从而起到联动控制第一锁杆与第二锁杆的收缩,并联动控制第一锁杆与第二锁杆反弹复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两条锁杆只能独自伸缩且无法自由舒展的缺陷,简化了产品的内部构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做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去掉第一锁壳与第二锁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壳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壳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弧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弧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锁杆结构示意图。
标识说明:
10-第一锁芯;20-第二锁芯;11-第一锁杆;12-第一锁壳;13-第一弧轮;14-第一扭簧; 21-第二锁杆;22-第二锁壳;23-第二弧轮;24-第二扭簧;111-第一锁柱;121-第一活动槽; 122-卡扣孔;123-第一弧轮槽;124-第一弹簧孔;131-第一夹柱槽;132-第一定位柱;133- 第一扭簧槽;134-第一双齿牙;135-第一卡簧槽;211-第二锁柱;221-第二活动槽;222-卡扣块;223-第二弧轮槽;224-第二弹簧孔;231-第二夹柱槽;232-第二定位柱;233-第二扭簧槽;234-第二双齿牙;235-第二卡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他目的,现结合所附较佳实施例附以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联动功能的啮合式锁芯,包括有第一锁芯10以及第二锁芯20,所述第一锁芯10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二锁芯20上;所述第一锁芯10包括有第一锁杆11、第一锁壳12、第一弧轮13以及第一扭簧14;所述第一弧轮1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12内,所述第一扭簧1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弧轮1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12上;所述第一锁杆1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12内且与所述第一弧轮13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锁杆11在所述第一弧轮13的转动下收缩复位;所述第二锁芯20包括有第二锁杆21、第二锁壳22、第二弧轮23以及第二扭簧24;所述第二锁壳22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12 上;所述第二弧轮2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内,所述第二扭簧24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弧轮23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上;所述第二锁杆2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上且与所述第二弧轮23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杆21在所述第二弧轮 23的转动下收缩复位;所述第一弧轮13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一双齿牙134,所述第二弧轮23 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二双齿牙234,所述第一锁壳12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壳22上使得所述第一双齿牙134与所述第二双齿牙234啮合。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第一弧轮1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12内,所述第一扭簧14固定在第一扭簧槽133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弧轮13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12上;所述第一锁杆1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锁壳12内且与所述第一弧轮13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锁杆11在所述第一弧轮13的转动下收缩复位;因此,第一锁杆11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一锁壳12的内腔压缩,然后推动第一弧轮13顺时针转动压缩第一扭簧14,卸掉外力后,在第一扭簧14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弧轮13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锁杆11往外伸展复位,起到第一锁杆11自动复位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二锁芯20包括有第二锁杆21、第二锁壳22、第二弧轮23以及第二扭簧 24;所述第二锁壳22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12上;所述第二弧轮23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内,所述第二扭簧24固定在第二扭簧槽233内,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弧轮23 上,其另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上;所述第二锁杆21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 上且与所述第二弧轮23的底部枢式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锁杆21在所述第二弧轮23的转动下收缩复位;因此,第二锁杆21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二锁壳22的内腔压缩,然后推动第二弧轮 23逆时针转动压缩第二扭簧24,卸掉外力后,在第二扭簧24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二弧轮23 顺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二锁杆21往外伸展复位,起到第二锁杆21自动复位的目的;由于所述第一弧轮13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一双齿牙134,所述第二弧轮23的外弧面设置有第二双齿牙234,所述第一锁壳12固定在所述第二锁壳22上使得所述第一双齿牙134与所述第二双齿牙234啮合;因此,当第一锁杆11在外力推动下朝着第一锁壳12的内腔压缩时,第一锁杆11推动第一弧轮13顺时针转动并压缩第一扭簧14,在第一双齿牙134与第二双齿牙234相互啮合作用下,第二弧轮23也随之逆时针转动并压缩第二扭簧24,并带动第二锁杆21朝着第一锁壳12的内腔压缩,当卸掉外力后,在第一扭簧14以及第二扭簧24的回弹力作用下,第一弧轮13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锁杆11往外伸展复位,第二弧轮23 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二锁杆21往外伸展复位,从而起到联动控制第一锁杆11与第二锁杆21的收缩,并联动控制第一锁杆11与第二锁杆21反弹复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两条锁杆只能独自伸缩且无法自由舒展的缺陷,简化了产品的内部构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具体地,为了方便将第一锁壳12组装到第二锁壳22上,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优选地,该第一锁壳12上开设有卡扣孔122,所述第二锁壳22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孔 122相配合的卡扣块222,所述卡扣块222卡紧于所述卡扣孔122内使得所述第二锁壳22固定在所述第一锁壳12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壳12的右端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孔122,所述第二锁壳22的左端侧面设置有若干个卡扣块222;所述卡扣孔122与所述卡扣块222相互配合,使得第一锁壳12固定在第二锁壳22上,且使得第一锁壳12的内腔与第二锁壳22的内腔连通,第一弧轮13上的第一双齿牙134与第二弧轮23上的第二双齿牙 234啮合,从而实现第一弧轮13与第二弧轮23相互传动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锁壳12内开设有第一弧轮槽123,所述第一弧轮13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32,所述第一定位柱13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弧轮槽123内使得所述第一弧轮13沿着所述第一定位柱132在所述第一弧轮槽123内自由转动;该第一锁杆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柱111,所述第一弧轮13的底部向外延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锁柱111相配合的第一夹柱槽131,所述第一锁柱111枢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柱槽131内使得所述第一锁杆 11与所述第一弧轮13枢式连接;该第一弧轮13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卡簧槽135,所述第一锁壳12的侧面于所述第一弧轮槽123处开设有第一弹簧孔124,所述第一扭簧14固定在所述第一弹簧孔124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卡簧槽135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弹簧孔 124上。所述第一弧轮槽123开设于所述第一锁壳12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定位柱132套设于所述第一锁壳12于第一弧轮槽123的中间处,通过套设在第一弧轮槽123上的第一定位柱 132,第一弧轮13可绕着第一定位柱132在第一弧轮槽123内自由转动;所述第一锁壳1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第一活动槽121,所述第一锁杆11滑动设置在第一活动槽121内,由于所述第一锁杆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锁柱111,该第一锁柱111的四周为空心部分,当第一弧轮13 上的第一夹柱槽131枢式连接到第一锁柱111上后,可使得第一弧轮13与第一锁杆11相互枢式连接;实际上,为了实现第一弧轮13与第一锁杆11的相互转动连接,还可以采用第一夹柱槽131与第一锁柱111相互转动连接的方式,即将第一锁柱111的一端穿过并转动时设置在第一夹柱槽131上;当第一锁杆11带动第一弧轮13转动时,一端固定在第一弧轮13上的第一扭簧14会因第一弧轮13的转动而被压缩蓄力,当外力卸掉后,在第一扭簧14的回弹力作用下,也会通过第一弧轮13带动第一锁杆11进行自动伸展复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锁杆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锁柱211,所述第二弧轮23的底部向外延长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锁柱211相配合的第二夹柱槽231,所述第二锁柱211 枢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柱槽231内使得所述第二锁杆21与所述第二弧轮23枢式连接;该第二锁壳22内开设有第二弧轮槽223,所述第二弧轮23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232,所述第二定位柱232固定在所述第二弧轮槽223内使得所述第二弧轮23沿着所述第二定位柱232在所述第二弧轮槽223内自由转动;该第二弧轮23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卡簧槽235,所述第二锁壳22 的侧面于所述第二弧轮槽223处开设有第二弹簧孔224,所述第二扭簧24固定在所述第二弹簧孔224内,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卡簧槽235上,其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弹簧孔224上。也就是说,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弧轮槽223开设于所述第二锁壳22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定位柱232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锁壳22于第二弧轮槽223的中间处,通过固定在第二弧轮槽 223上的第二定位柱232,第二弧轮23可绕着第二定位柱232在第二弧轮槽223内自由转动;所述第二锁壳2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第二活动槽221,所述第二锁杆21滑动设置在第二活动槽221内,由于所述第二锁杆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锁柱211,该第二锁柱211的四周为空心部分,当第二弧轮23上的第二夹柱槽231枢式连接到第二锁柱211上后,可使得第二弧轮 23与第二锁杆21相互枢式连接;实际上,为了实现第二弧轮23与第二锁杆21的相互转动连接,还可以采用第二夹柱槽231与第二锁柱211相互转动连接的方式,即将第二锁柱211 的一端穿过并转动时设置在第二夹柱槽231上;当第二锁杆21带动第二弧轮23转动时,一端固定在第二弧轮23上的第二扭簧24会因第二弧轮23的转动而被压缩蓄力,当外力卸掉后,在第二扭簧24的回弹力作用下,也会通过第二弧轮23带动第二锁杆21进行自动伸展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所述第一锁杆11在外力作用下朝着第一锁壳12的内腔方向向内伸缩滑动,通过第一锁柱111与第一夹柱槽131的枢式连接相互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弧轮13在第一锁杆11的推动下顺时针旋转并将第一扭簧14压缩蓄力;然后通过第一双齿牙134与第二双齿牙234的的啮合,使得第二弧轮23在第一弧轮13的传动下逆时针旋转并将第二扭簧24压缩,通过第二锁柱211与第二夹柱槽231的枢式连接相互配合,使得第二锁杆21朝着第一锁壳12的内腔方向向内伸缩滑动;当卸掉第一锁杆11的外力后,第一扭簧 14与第二扭簧24同时伸展复位,在第一扭簧14与第二扭簧24的回弹力后,第一弧轮13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一锁杆11往外伸展复位,第二弧轮23逆时针转动复位,然后推动第二锁杆21往外伸展复位,从而起到联动控制第一锁杆11与第二锁杆21的收缩,并联动控制第一锁杆11与第二锁杆21反弹复位,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两条锁杆只能独自伸缩且无法自由舒展的缺陷,简化了产品的内部构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以上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阐述,应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说明书附图中公开的具体结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其他实施例,任何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新理念的简单变形或等同替换,均涵盖于本实用新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