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2294发布日期:2018-08-04 13: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拆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



背景技术:

在油田的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柱塞泵具有排出压力高(25~35兆帕)、泵效好的特点,采用柱塞泵对油田进行注水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通过柱塞泵对油田进行注水时,柱塞泵的液缸和阀座总成是柱塞泵在往复运动时实现吸入和排出的主要部件,其中,阀座总成包括阀座本体、吸液弹簧座和固定螺栓。由于在对油田注水时所注水的温度可能较高,导致柱塞泵的液缸内出现气化现象,或者由于柱塞泵的进液口供液不足导致的打空泵现象,这两种现象均可能造成柱塞泵的阀座本体与吸液弹簧座的端面发生撞击,导致吸液弹簧座的端面受损,以及阀座本体与吸液弹簧座之间的加布密封圈损坏。为了保证柱塞泵的泵效,可以在拆除柱塞泵的阀座本体和固定螺栓后,将扁铲插入到柱塞泵的液缸内,用大锤对称敲击扁铲将吸液弹簧座顶出,从而实现对吸液弹簧座和加布密封圈的更换。然而,在通过大锤敲击扁铲时很容易划伤液缸内壁,导致液缸的密封性变差,严重的可能造成液缸报废,从而增加柱塞泵的维修成本。因此,亟需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避免在取出柱塞泵的弹簧座时对柱塞泵的液缸造成的损坏,增加柱塞泵的维修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所述弹簧座取出器包括:牵引杆、支撑架、牵引板、支撑板和楔铁;

所述支撑架设有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牵引杆穿过所述第一中心通孔,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架沿轴向移动,所述牵引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牵引板和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楔铁位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板之间的空隙内;

在取出所述柱塞泵的吸液弹簧座时,通过所述牵引杆穿过所述吸液弹簧座的中心孔,并将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柱塞泵的液缸侧壁固定连接,以使所述吸液弹簧座位于所述牵引板和所述支撑架之间,通过敲击所述楔铁以在所述支撑板带动所述牵引杆沿轴向移动时取出所述吸液弹簧座。

可选地,所述弹簧座取出器还包括螺杆和第一螺母;

所述支撑架上沿所述牵引杆的轴向设有多个第二中心通孔,每个第二中心通孔呈台阶状,且靠近所述支撑板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所述牵引板一端的内径,所述螺杆穿过所述第二中心通孔与所述第一螺母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上靠近所述牵引板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凸台。

可选地,所述弹簧座取出器还包括第二螺母;

所述支撑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牵引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螺母固定连接,以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牵引杆上。

可选地,所述牵引杆为台阶状结构,所述牵引杆上外径小的一端与所述牵引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簧座取出器还包括第三螺母;

所述牵引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牵引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螺母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牵引板固定在所述牵引杆上。

可选地,所述楔铁为拱形状结构,所述楔铁罩在所述牵引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取出该柱塞泵的吸液弹簧座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牵引杆依次穿过支撑架上的第一中心通孔和该吸液弹簧座的中心孔,将支撑架与该柱塞泵的液缸侧壁固定连接,并将支撑板与牵引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将牵引板与牵引杆的另一端连接,将楔铁置于支撑板和支撑架之间的缝隙处。通过敲击楔铁以使楔铁驱使支撑板相对于支撑架向远离支撑架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牵引杆发生同步移动,在牵引杆带动牵引板发生同步移动时,牵引板带动该吸液弹簧座向靠近支撑架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实现该吸液弹簧座的取出,提高了该吸液弹簧座和加布密封圈的更换效率,避免了因使用扁铲对该柱塞泵的液缸内壁造成的损坏而增加的维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楔铁的结构示意图。

1:牵引杆;2:支撑架;3:牵引板;4:支撑板;5:楔铁;6:螺杆;7:第一螺母;8:第二螺母;9:第三螺母;

21:第一中心通孔;22第二中心通孔;23:环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塞泵的弹簧座取出器。参见图1,该弹簧座取出器包括:牵引杆1、支撑架2、牵引板3、支撑板4和楔铁5;支撑架2设有第一中心通孔21,牵引杆1穿过第一中心通孔21,且能够相对于支撑架2沿轴向移动,牵引杆1的两端分别与牵引板3和支撑板4连接,楔铁5位于支撑架2和支撑板4之间的空隙内;

在取出该柱塞泵的吸液弹簧座时,通过牵引杆1穿过该吸液弹簧座的中心孔,并将支撑架2与该柱塞泵的液缸侧壁固定连接,以使该吸液弹簧座位于牵引板3和支撑架2之间,通过敲击楔铁5以在支撑板4带动牵引杆1沿轴向移动时取出该吸液弹簧座。

其中,在取出该吸液弹簧座时,可以从该弹簧座取出器上拆下牵引板3,然后将牵引杆1上未与支撑板4连接的一端穿过该吸液弹簧座的中心孔,将支撑架2与该柱塞泵的液缸侧壁固定连接,将牵引板3与牵引杆1上未与支撑板4 连接的一端固定连接,从而保证该吸液弹簧座位于牵引板3和支撑架2之间。敲击楔铁5,在楔铁5向靠近牵引杆1的方向移动的时驱使支撑板4向远离支撑架2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牵引杆1发生同步移动。由于牵引板3与牵引杆1 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且该吸液弹簧座位于牵引板3与支撑架2之间,在牵引杆1 带动牵引板3发生同步移动时,牵引板3带动该吸液弹簧座向靠近支撑架2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实现该吸液弹簧座的取出。

其中,第一中心通孔21的孔径略大于牵引杆的外径,避免牵引杆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斜,从而带动该吸液弹簧座发生偏斜造成该吸液弹簧座卡死。支撑架2和支撑板4均可以是圆盘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矩形状结构。牵引板3可以为圆盘状结构,牵引板3的外径大于该吸液弹簧座的内径,以便于通过牵引板3带动该吸液弹簧座移动。牵引板3上靠近支撑架2的一端的端面所在平面可以垂直于牵引杆1的轴向,以便于在牵引板3带动该吸液弹簧座移动时,可以保证该吸液弹簧座整体均匀移动,避免因该吸液弹簧座受力不均匀导致偏斜。

需要说明的是,在取出该吸液弹簧座时,可以通过上述所述方式组装该弹簧座取出器实现该吸液弹簧座的取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组装该弹簧座取出器。接下来,对该弹簧式取出器的一种可能的组装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对于牵引杆1和支撑架2的安装,将牵引杆1依次穿过支撑架2上的第一中心通孔21和该吸液弹簧座的中心孔,再将支撑架2固定在该液缸侧壁上。其中,可以通过螺栓将支撑架2固定在该液缸侧壁的螺纹孔内,实现支撑架2与该液缸侧壁的紧固。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对支撑架2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固定支撑架2时,为了能够顺利将该吸液弹簧座取出,参见图2,该弹簧座取出器还可以包括螺杆6和第一螺母7,支撑架2上沿牵引杆1的轴向设有多个第二中心通孔22,每个第二中心通孔22呈台阶状,且靠近支撑板4一端的内径大于靠近牵引板3一端的内径,螺杆6穿过第二中心通孔22与第一螺母7固定连接。其中,多个第二中心通孔22可以均匀分布在支撑架2上。

在该液缸侧壁上固定支撑架1时,可以沿支撑板4至牵引板3的方向将螺杆6依次穿过支撑架1和第一螺母7,通过螺杆6将支撑架1固定在该液缸侧壁上,之后旋紧第一螺母7,避免支撑架2发生晃动。此时,由于支撑架2与该液缸侧壁之间由第一螺母7隔离,因此,该吸液弹簧座可以整体随着牵引杆1的移动取出,避免因支撑架2阻挡无法全部取出。其中,第一螺母7的高度可以大于该吸液弹簧座的厚度。

当然,在固定支撑架2时,参见图3,支撑架2上靠近牵引板3的端面可以设置有环形凸台23,环形凸台23的内径大于该吸液弹簧座的最大外径,从而保证在取出该吸液弹簧座时,通过环形凸台23的隔离可以顺利取出该吸液弹簧座。其中,环形凸台23的高度可以大于该吸液弹簧座的厚度。

对于支撑板4的安装,由于在取出该吸液弹簧座时需要重力敲击支撑板4 与支撑架2之间的楔铁5,从而驱使支撑板4向远离支撑架2的方向移动。在通过楔铁5驱使支撑板4移动时,为了避免因楔铁5作用在支撑板4上的作用力较大,造成支撑板4与牵引杆1之间发生松动甚至脱落现象,参见图2,该弹簧座取出器还包括第二螺母8,支撑板4上设有第一通孔,牵引杆1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螺母8固定连接,以将支撑板4固定在牵引杆1上。此时,牵引杆1的一端可以与支撑板4固定连接,之后,旋紧第二螺母8以将支撑板4卡紧在牵引杆1上,避免支撑板4的松动或脱落。

进一步地,在敲击楔铁5时,为了避免因支撑板4的受力面积较小从而发生偏斜,可以在固定支撑板4时,在支撑板4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螺母8,以对支撑板4进行固定。

对于支牵引板3的安装,由于牵引杆1的另一端位于该柱塞泵的液缸内腔,且液缸内腔的空间较小,为了便于多牵引板3的安装,参见图2,牵引杆1可以为台阶状结构,牵引杆1上外径小的一端与牵引板3固定连接。由于牵引杆1 的另一端的外径较小,增大了液缸内的剩余空间,以便于操作人员对牵引板3 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由于需要通过牵引板3带动该吸液弹簧座移动,因此,为了避免在带动该吸液弹簧座移动移动时牵引板3发生脱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参见图2,该弹簧座取出器还包括第三螺母9,牵引板3上设有第二通孔,牵引杆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第三螺母9固定连接,以将牵引板固定在牵引杆上。此时,牵引杆1的另一端可以穿过牵引板3上的第二通孔与牵引板3固定连接,之后,旋紧第三螺母9以将牵引板卡紧在牵引杆1上,避免牵引板3发生脱落,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其中,牵引板式3上第一通孔的孔径小于牵引杆1上与支撑板4连接的一端的外径,小于与牵引板3连接的一端的外径。

在牵引杆1、支撑架2、支撑板4和牵引板3安装完成后,为了取出该吸液弹簧座,可以将楔铁5置于支撑板4与支撑架之间的间隙,进而通过敲击楔铁5 以在支撑板4带动牵引杆1沿轴向同步移动时,通过牵引杆1带动牵引板3进而带动该吸液弹簧座移动,实现该吸液弹簧座的取出。在敲击楔铁5时,为了避免支撑板4在一侧受力时发生偏斜,从而带动牵引杆发生偏斜,参见图4,楔铁5可以为拱形状结构,楔铁5罩在牵引杆上,进而可以通过在敲击楔铁5时,增大支撑板4的受力面积,避免支撑板4发生偏斜,当然,楔铁5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只要可以增大支撑板4的受力面积即可。

比如,楔铁5可以是直线型结构,在通过楔铁驱使支撑板4整体均匀移动时,可以将多个楔铁5均匀置于支撑板4和支撑架2之间的缝隙,从而增大支撑架4的受力面积,避免支撑板4发生偏斜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牵引杆穿过支撑架上的第一中心通孔和该吸液弹簧座上的中心孔,将螺杆穿过支撑架上的第二中心通孔和第一螺母,并通过螺杆将支撑架固定在该液缸侧壁上,之后旋紧第一螺母避免支撑架发生晃动,且便于该吸液弹簧座的整体取出。之后,通过第二螺母将支撑板固定在牵引杆的一端,通过第三螺母将牵引板固定在牵引杆的另一端,以使该吸液弹簧座位于支撑架与牵引板之间。将楔铁置于支撑板与支撑架之间的缝隙,通过敲击楔铁驱使支撑板向远离支撑架的方向移动,并带动牵引杆沿轴向发生同步移动,进而在牵引杆移动时通过牵引板带动该吸液弹簧座向靠近支撑架的方向整体均匀移动,实现该吸液弹簧座的取出,提高了该吸液弹簧座和加布密封圈的更换效率,避免了因使用扁铲对该柱塞泵的液缸内壁造成的损坏而增加的维修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