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体定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55112发布日期:2018-07-31 19:1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体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挂锁作为传统锁具,其结构是:锁体上装有可以扣接的环状或“一”字形状的金属梗,即“锁梁”,使挂锁通过锁梁直接与锁体扣接成为封闭形锁具。锁梁安装是挂锁装配的最后一道工序;目前锁梁装配均是通过人工装配实现,效率较低。基于该现象,急需得到一种适用于挂锁锁梁安装的装配机。在设计之中,参见现有其它类别的锁具装配机,装配机安装前需要先对锁体上的锁孔进行定位对准,但现有锁具装配机中的锁体定位机构效率较低,其定位效率低于其它装配机构,大大牵制了装配机的工作效率,故对现有锁体定位机构进行改进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定位机构,该锁体定位机构采用装配和定位两工序同步进行方式,大大提升了锁体定位效率,将锁体定位时间缩短了一半。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锁体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横向移动副和两组定位组件,以及设置在横向移动副上的两组锁体夹具组件;所述横向移动副沿线性路径往复移动,两组定位组件设置在线性路径的两端部同侧并构成定位工位,两个定位工位之间的线性路径中心处对应设有装配工位;定位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的距离和两组锁体夹具组件上的夹装工位之间距离相等。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架,以及固定在定位架上的定位气缸,以及设置在定位气缸输出端上的定位杆。

作为优选,所述锁体夹具组件包括固定在横向移动副上的固定架和夹具气缸,以及设置在夹具气缸输出端上的活动块;夹具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固定架,活动块与固定架之间构成夹装口。该技术方案中,夹具气缸驱使活动块相对于固定架移动,锁体夹具被固定在夹装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架为L形支架,固定架包括固定在横向移动副上的纵向架杆,以及固定在纵向架杆上端部的横向架杆;所述夹具气缸的输出端竖直朝上,活动块与横向架杆之间构成夹装口,活动块上设有定位工件下端部的定位槽。该技术方案中,定位槽有利于控制锁具的夹装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横向移动副包括线性滑轨,以及滑动设置在线性滑轨上的移动板,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板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可以是驱动气缸或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锁体定位机构,该锁体定位机构中包括两组定位组件和两组锁体夹具组件,两组定位组件分别构成两个定位工位,两个定位工位之间的线性路径中心处对应设有装配工位;而且定位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的距离和两组锁体夹具组件上的夹装工位之间距离相等。如此,横向移动副驱动锁体夹具组件及其上的锁体往返移动,当一组锁体夹具组件上的锁体处于装配工位时,另一组锁体夹具组件上的锁体处于定位工位,两组锁体夹具组件上锁体分别进行装配和定位,两工序同步进行。因此,该锁体定位机构相比于传统锁体定位机构,大大提升了锁体定位效率,将锁体定位时间缩短了一半。

附图说明

图1为挂锁锁梁装配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挂锁锁梁装配机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锁锁梁装配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锁体定位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锁体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锁梁装配机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锁梁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的一种挂锁锁梁装配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锁体定位机构2、锁梁装配机构3、弹簧上料组件和锁梁销装配机构4。

所述锁体定位机构2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横向移动副21和定位组件22,以及设置在横向移动副21上的锁体夹具组件23。其中,所述定位组件22和锁体夹具组件23均为两组。所述定位组件22包括定位架221,以及固定在定位架221上的定位气缸222,以及设置在定位气缸222输出端上的定位杆223。所述锁体夹具组件23包括固定在横向移动副21上的固定架231和夹具气缸232,以及设置在夹具气缸232输出端上的活动块233;夹具气缸232的输出端朝向固定架231,活动块233与固定架231之间构成夹装口。具体地,所述固定架231为L形支架,固定架231包括固定在横向移动副21上的纵向架杆,以及固定在纵向架杆上端部的横向架杆。所述夹具气缸232的输出端竖直朝上,活动块233与横向架杆之间构成夹装口,活动块233上设有定位工件下端部的定位槽。该技术方案中,夹具气缸232驱使活动块233相对于固定架231移动,锁体被固定在夹装口内,定位槽有利于控制锁体的夹装角度。

所述横向移动副21沿线性路径往复移动,所述横向移动副21包括线性滑轨211,以及滑动设置在线性滑轨211上的移动板212,以及驱动所述移动板212的驱动部件。两组定位组件22设置在横向移动副21的线性路径两端部同侧并构成定位工位,两个定位工位之间的线性路径中心处对应设有装配工位。横向移动副21驱动锁体夹具组件23在定位组件22与装配工位之间往返移动,定位工位与装配工位之间的距离和两组锁体夹具组件23上的夹装工位之间距离相等。上述技术方案中,横向移动副21驱动锁体夹具组件23及其上的锁体往返移动,当一组锁体夹具组件23上的锁体处于装配工位时,另一组锁体夹具组件23上的锁体处于定位工位,两组锁体夹具组件23上锁体a分别进行装配和定位,两工序同步进行。因此,该锁体定位机构2相比于传统锁体定位机构,大大提升了锁体定位效率,将锁体定位时间缩短了一半。

所述锁梁装配机构3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锁梁上料组件、装配组件和校正检测装置。所述锁梁上料组件包括料板31,以及设置在料板31上方的导料杆32。所述料板31上开设有供锁梁b通过的U形通孔311,锁梁送料板31设置在所述料板31下端。所述装配组件包括锁梁送料板31,以及驱动锁梁送料板31轴向移动的装配气缸33,锁梁送料板31上设有将水平放置锁梁b的锁梁送料槽。装配气缸33驱动锁梁送料板31在锁梁上料组件输出端和装配工位之间往返移动,弹簧上料组件的输出端处于锁梁送料板31的移动路径中。所述校正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将锁梁沿其定位端摆动一定角度的校正组件,以及用于驱动摆正角度后的锁梁自由端移动的检测组件。该技术方案中,锁梁上料组件用于将锁梁引导输送至装配组件中,装配组件中的锁梁送料板31用于承接锁梁,装配气缸33用于驱动锁梁送料板31及其上的锁梁移动,并将锁梁的定位端装入锁体的锁孔内。校正检测装置中的校正组件驱动锁梁沿其定位端摆动一定角度,使锁梁的自由端与锁体的另一锁孔在理论上处于同一轴线上,检测组件则带动锁梁自由端移动以沿着锁梁的自由端是否能够伸入锁体的另一锁孔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锁梁装配机能够机械化装配锁梁和校正锁梁工位,从而提升装配效率。

具体来说,所述校正组件包括倾斜设置在装配工位上方的校正气缸34,以及设置在校正气缸34输出端上的校正块35。所述校正块35上设有用于定位锁梁自由臂的定位槽。所述校正气缸34驱动校正块35移动,并使锁梁沿其定位端摆动90°。装配气缸33驱动锁梁轴向移动时,锁梁b的定位臂端部(定位端)装入锁体的一锁孔内,锁梁的自由臂则伸入校正块35的定位槽内,此时校正气缸34输出可带动锁梁沿其定位端摆动一定角度。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检查气缸36,以及设置在检测气缸输出端上的锁梁检测块37。所述检查气缸36的输出方向与装配气缸33的输出方向相平行,检查气缸36驱动锁梁检测块37带动锁梁自由端移动。当锁梁摆正角度后,锁梁检测块37与锁梁的自由臂之间形成联动关系(如可卡扣),检查气缸36驱动锁梁检测块37移动,锁梁检测块37同步带动锁梁移动,检测锁梁的自由端(自由臂端部)能否伸入锁体的另一锁孔内,该检测结果可采用对锁梁检测块37的行程数据进行反馈。

所述锁梁销装配机构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锁梁销上料组件和压制组件。所述压制组件包括压制气缸41,以及设置在压制气缸41输出端上的冲针。所述压制气缸41的输出端竖直朝下并朝向装配工位。所述锁梁销上料组件包括上料管43,以及将上料管43内的工件推送至冲针下方的上料推杆44,以及驱动所述上料推杆44的上料气缸45。所述上料气缸45的输出端竖直朝下,上料推杆44水平移动,上料气缸45的输出端通过摆杆部件连接上料推杆44。所述摆杆部件包括线性摆臂46和三叉摆臂47,线性摆臂46的第一端部铰接在上料气缸45的输出端上,三叉摆臂47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第三端部分别与机架1、上料推杆44端部和线性摆臂46的第二端部相铰接。该技术方案中,上料气缸45驱动线性摆臂46,线性摆臂46进一步驱动三叉摆臂47,三叉摆臂47以其第一端部轴心,其第三端部作为力输入端部,其第二端部作为力输出端部。采用如此结构的摆杆部件可将上料推杆44的竖直方向输出力转化为水平驱动力,从而驱使上料推杆44水平移动。

上述锁梁销装配机构4中,锁梁销上料组件中的上料管43用于向机构输送锁梁销,上料气缸45驱动上料推杆44移动将上料管43下方的锁梁销输送至压制组件的输出端上,压制组件压制气缸41驱动冲针将锁梁销压入锁体内部,从而完成压制。通过该技术方案,锁梁销装配机构4可实现锁梁销的机械化装配,相比于传统人工装配方式,大大提升装配效率、减少供人的工作量。另外,由于压制气缸41的输出方向是竖直的,而上料推杆44所需动力是横向的,本方案将上料气缸45的输出方向设置为竖直,并通过摆杆部件将其输出力转化为横向,如此则可避免将上料气缸45设置成横向而导致机构庞大,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减小所占空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