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87258发布日期:2018-08-29 00:1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IN针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扭断机构。



背景技术:

电子元器件,尤其是各种电子连接器,通常是通过将绝缘基座和多个金属PIN针组装来实现成型。PIN针与绝缘基座的组装方式一般为插装或注塑成型。所述插装,是指将PIN针插入到绝缘基座的预设孔中;所述注塑成型,是指将PIN针放入模具中直接注塑成型出与PIN针无缝固接的绝缘基座。

现有PIN针在加工时是先将PIN针料带129截断后在进行导耳等后续操作,其加工时各流程独立、且设备间独立进行加工,无法实现PIN针加工的全自动化,为了实现PIN针加工的全自动化,如图6所示,需要将PIN针料带129进行压痕130,然后进行扭断,为了实现自动化扭断,提供了一种扭断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实现PIN针加工的全自动化,提供了一种扭断机构,PIN针料带进入此机构后,通过设置用于将PIN针料带固定第二压持装置,并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设置用于将PIN针料带最下端的PIN针从压痕处扭断的旋转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扭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扭断机构,包括

第二压持装置,用于将PIN针料带固定;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压持装置对PIN针料带进行固定;

旋转装置,用于将PIN针料带从压痕处扭断形成PIN针;和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装置旋转将PIN针料带从压痕处扭断,

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六凸轮、第四从动件、第三连杆、转轴、驱动板和第一压持轴,所述驱动板包括板体和两个侧翼,两个所述侧翼固定连接在所述板体上形成Y型,所述侧翼上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压持轴;所述第六凸轮驱动第四从动件,所述第四从动件与第三连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杆与转轴铰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第三连杆铰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支架和板体,所述转轴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与板体固定连接,当第六凸轮转动驱动转轴转动压持驱动板使得侧翼上的第一压持轴上下运动;

所述第二压持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二压持轴、外轴套、轴承、内轴套、第一压持本体、第二压持本体、滚珠和压持杆,

所述第一压持本体包括第一套杆和第一支撑帽,所述第一套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帽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所述第一压持本体沿第一套杆的轴向设有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的下端设有锥形部;

所述第二压持本体包括第二套杆和第二支撑帽,所述第二套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帽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所述第二压持本体沿第二套杆的轴向设有第七通孔;

所述压持杆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帽和压持套,所述压持套固定连接在定位帽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所述压持杆沿压持套的轴向设有与PIN针料带匹配的第八通孔,所述压持套的下端分割为若干个互相配合用于将PIN针料带夹持的夹持体,相邻两所述夹持体之间设有间隙使得当压持夹持体向压持套的轴线方向靠近时对PIN针料带进行夹持;

所述第二套杆滑动连接在第六通孔内并与滚珠接触连接,所述压持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七通孔内,所述压持套的下端通过滚珠与锥形部接触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帽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帽的直径,所述第一套杆上套设内轴套并与内轴套转动连接,所述内轴套外套设轴承,所述轴承外套设外轴套,所述第二压持轴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支撑帽和外轴套并与第二支撑帽和外轴套固定连接;当压持杆向下运动时,第二套杆压持滚珠向下运动,运动到锥形部对夹持体进行压持使得PIN针料带被夹持

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七凸轮、第五从动件和齿条,所述第七凸轮驱动第五从动件带动齿条做往复运动;

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圆形的齿盘、第一压持块和与第一压持块配合的第二压持块,所述齿盘的四周设有与齿条啮合的齿,所述齿盘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部,所述齿盘的内环设有两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的连线在同一直径上,所述第二凸起部向齿盘的上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压持块和第二压持块上的上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凸起部匹配的驱动槽,所述第一凸起部分别扣在所述驱动槽内,所述第一压持块通过第三拉伸弹簧与第二压持块连接使第一压持块和第二压持块配合对PIN针料带进行夹持;

所述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使得PIN针料带进入旋转装置的中部,所述第一压持轴的上端设置在齿盘的下表面使得当第一压持轴向上运动时顶起齿盘的边缘通过第一凸起部将第一压持块和第二压持块分离,同时所述第二压持轴的下端与齿盘的上表面接触连接使得当第一压持轴向上运动时顶起齿盘,通过齿盘顶起第二压持轴,通过第二压持轴顶起第二压持本体,通过第二压持本体将压持杆顶起将PIN针料带松开;所述齿条与齿盘啮合使得旋转部旋转大于90度,所述第二凸起部扣在内轴套的下表面使得齿盘与内轴套同步转动。

具体地,还包括第五压缩弹簧,所述齿盘的上表面通过第五压缩弹簧与内轴套的下表面连接,通过设置第五压缩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设备间的磨损。

为了减缓压持杆的运动,还包括缓冲盖和第六压缩弹簧,所述缓冲盖通过第六压缩弹簧连接在第二支撑帽的上方,所述压持杆穿过缓冲盖并通过缓冲盖将压持杆顶起。

为了保证PIN针料带固定稳固,所述压持套的下端均分为若干个夹持体。

为了保证各个压持套的承受的压力相同,所述压持套的下端沿压持套的直径方向进行分割。

具体地,所述夹持体为3个、4个或者5个。

为了限制滚珠的滚动距,所述压持套的下端外表面设有限位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二压持装置将最下端的PIN针之上的PIN针料带固定,并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设置用于将PIN针料带最下端的PIN针从压痕处扭断的旋转装置,从而实现自动扭断;

为了保证各个压持套的承受的压力相同,将压持套的下端均分为若干个夹持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扭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压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H-H图;

图7是带有压痕和PIN针耳朵的PIN针料带。

图中:1、支架;74、第六凸轮;75、第四从动件;76、第三连杆;77、转轴;78、驱动板;79、第一压持轴;80、板体;81、侧翼;82、第二压持轴;83、外轴套;84、轴承;85、内轴套;86、滚珠;87、压持杆;88、第一套杆;89、第一支撑帽;90、第六通孔;91、锥形部;92、第二套杆;93、第二支撑帽;94、定位帽;95、压持套;96、夹持体;97、第七凸轮;98、第五从动件;99、齿条;100、齿盘;101、第一压持块;102、第二压持块;103、第一凸起部;104、第二凸起部;105、第五压缩弹簧;106、缓冲盖;107、第六压缩弹簧;108、限位口;129、PIN针料带;130、压痕。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扭断机构,包括

第二压持装置,用于将PIN针料带固定;

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压持装置对PIN针料带进行固定;

旋转装置,用于将PIN针料带上最下端的PIN针从压痕130处扭断形成PIN针;和

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装置旋转将PIN针料带从压痕130处扭断;

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六凸轮74、第四从动件75、第三连杆76、转轴77、驱动板78和第一压持轴79,驱动板78包括板体80和两个侧翼81,两个侧翼81固定连接在板体80上形成Y型,侧翼81上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压持轴79;第六凸轮74驱动第四从动件75,第四从动件75与第三连杆76铰接,第三连杆76与转轴77铰接,转轴77的一端与第三连杆76铰接,另一端分别穿过支架1和板体80,转轴77与支架1转动连接,支架1与板体80固定连接,当第六凸轮74转动驱动转轴77转动压持驱动板78使得侧翼81上的第一压持轴79向上或向下运动;如图3和4所示,第二压持装置包括若干个第二压持轴82、外轴套83、轴承84、内轴套85、第一压持本体、第二压持本体、滚珠86和压持杆87,第一压持本体包括第一套杆88和第一支撑帽89,第一套杆88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帽89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第一压持本体沿第一套杆88的轴向设有第六通孔90,第六通孔90的下端设有锥形部91;第二压持本体包括第二套杆92和第二支撑帽93,第二套杆92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帽93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第二压持本体沿第二套杆92的轴向设有第七通孔;如图5和6所示,压持杆87包括一体成型的定位帽94和压持套95,压持套95固定连接在定位帽94的中部形成的截面为T字型,压持杆87沿压持套95的轴向设有与PIN针料带匹配的第八通孔,压持套95的下端分割为若干个互相配合用于将PIN针料带夹持的夹持体96,相邻两夹持体96之间设有间隙使得当压持夹持体96向压持套95的轴线方向靠近时对PIN针料带进行夹持;第二套杆92滑动连接在第六通孔90内并与滚珠86接触连接,压持套95滑动连接在第七通孔内,压持套95的下端通过滚珠86与锥形部91接触连接,第二支撑帽93的直径大于第一支撑帽89的直径,第一套杆88上套设内轴套85并与内轴套85转动连接,内轴套85外套设轴承84,轴承84外套设外轴套83,第二压持轴82的下端分别穿过第二支撑帽93和外轴套83并与第二支撑帽93和外轴套83固定连接;当压持杆87向下运动时,第二套杆92压持滚珠86向下运动,运动到锥形部91对夹持体96进行压持使得PIN针料带被夹持;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七凸轮97、第五从动件98和齿条99,第七凸轮97驱动第五从动件98带动齿条99做往复运动;旋转装置包括圆形的齿盘100、第一压持块101和与第一压持块101配合的第二压持块102,齿盘100的四周设有与齿条99啮合的齿,齿盘100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凸起部103,齿盘100的内环设有两个第二凸起部104,第一凸起部103与第二凸起部104的连线在同一直径上,第二凸起部104向齿盘100的上表面延伸,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上的上表面分别设有与第一凸起部103匹配的驱动槽,第一凸起部103分别扣在驱动槽内,第一压持块101通过第三拉伸弹簧与第二压持块102连接使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配合对PIN针料带进行夹持;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二压持装置的下方使得PIN针料带进入旋转装置的中部,第一压持轴79的上端设置在齿盘100的下表面使得当第一压持轴79向上运动时顶起齿盘100的边缘通过第一凸起部103将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分离,同时第二压持轴82的下端与齿盘100的上表面接触连接使得当第一压持轴79向上运动时顶起齿盘100,通过齿盘100顶起第二压持轴82,通过第二压持轴82顶起第二压持本体,通过第二压持本体将压持杆87顶起将PIN针料带松开;齿条99与齿盘100啮合使得旋转部34旋转大于90度,第二凸起部104扣在内轴套85的下表面使得齿盘100与内轴套85同步转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个,还包括第五压缩弹簧105,齿盘100的上表面通过第五压缩弹簧105与内轴套85的下表面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个,还包括缓冲盖106和第六压缩弹簧107,缓冲盖106通过第六压缩弹簧107连接在第二支撑帽93的上方,压持杆87穿过缓冲盖106并通过缓冲盖106将压持杆87顶起。

优选地,压持套95的下端均分为若干个夹持体96。

优选地,压持套95的下端沿压持套95的直径方向进行分割。

优选地,夹持体96为3个、4个或者5个。

优选地,压持套95的下端外表面设有限位口108。

工作时,第六凸轮74驱动驱动板78,驱动板78驱动第一压持轴79向上顶起齿盘100的边缘,齿盘100下表面上的第一凸起部103运动将互相配合夹持PIN针料带的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分开,同时通过第二压持轴82驱动缓冲盖106将压持杆87顶起,滚珠86与压持杆87一起提升而离开锥形部91,滚珠86对压持杆87的夹持体96对PIN针料带没有压持力,PIN针料带就会向下运动;如图6所示,当运动到恰当的距离此距离使得与PIN针料带连接的最下端的PIN针的压痕130在夹持体96与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的间隙之间时,第一压持轴79向下运动恢复原状,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102配合将PIN针料带上最下端的PIN针固定,压持杆87和滚珠86运动到锥形部91再次将PIN针料带固定此处固定为最下端的PIN针上方的PIN针料带,通过第七凸轮97驱动齿条99带动齿盘100转动,通过第一压持块101和第二压持块将最下端的PIN针扭断。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