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烤箱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3713发布日期:2019-08-06 22:48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烤箱开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烤箱开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嵌入式烤箱开门机构一般都由烤箱门的下边缘与烤箱箱体做铰链连接,由手拉面板上的把手开门,开门时,烤箱门会水平放置,且与箱体成90度角。

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4622312的中国专利《烤箱》(申请号:cn201310557738.3)公开了类似的结构,其包括箱体、门体及内胆组件,箱体内具有烤制腔室,烤制腔室的前面具有开口,门体可枢转地安装在箱体的下边缘上以打开和关闭开口,内胆组件可拆卸地配合在烤制腔室内。授权公告号为cn206118943u的中国专利《一种烤盘能自动移出的烤箱》(申请号:cn201621021347.5)也公开了类似的开门结构。

上述开门结构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由于门体打开之后垂直布置于箱体的前侧开口边缘,即整个门体位于使用者与烤箱之间,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挡用户拿取烤箱中的食物,极为不便;另外,烤箱开门后,箱体内部的热气流会直接扑向用户脸部,影响使用体验,甚至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因此,对于目前的烤箱开门结构,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门体上下对开而为用户拿取食物提供便利、提高安全性能及用户体验感的烤箱开门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烤箱开门结构,包括

箱体,前侧具有开口;

门体,位于所述箱体开口的前侧,并能关闭或打开该箱体开口;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门体,包括上门体及下门体;

还包括有:

前后驱动机构,能使门体相对于所述箱体开口前后移动;

开合驱动机构,能使上门体与下门体在前移的同时或前移到位之后上下对开、并且使上门体与下门体在后移的同时或后移到位之后上下对合。

为了便于安装及装配,所述箱体的前侧边缘设置有支撑架,所述上门体及下门体均能上下移动地设于支撑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合驱动机构为锥齿轮、丝杆、丝块及第一驱动件的配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一锥齿轮、第二丝杆、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丝杆竖向设于上门体的两侧并下端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二丝杆竖向设于下门体的两侧并上端与第二锥齿轮相连接,所述第三锥齿轮设于前后驱动机构上并分别与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三锥齿轮相连接;所述上门体上设置有能与第一丝杆相匹配并在第一丝杆带动下上下移动的第一丝块,所述下门体上设置有能与第二丝杆相匹配并在第二丝杆带动下上下移动的第二丝块。

作为优选,所述开合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支撑架上端的能使上门体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及设于支撑架下端的能使下门体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结构相同且均为齿轮、齿条与第一驱动件的配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均包括有齿条、齿轮及第一驱动件,所述齿条竖向设于上门体/下门体的后侧壁上,所述齿轮设于支撑架上并与相应的齿条相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齿轮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开合驱动机构为滑轨与推杆电机的配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开合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滑轨、第二滑轨及推杆电机,所述支撑架的两侧边缘分别开设有竖向布置的滑槽,所述第一滑轨与上门体相连接并能上下滑动地设于滑槽上部,所述第二滑轨与下门体相连接并能上下滑动地设于滑槽下部,所述推杆电机设于支撑架中部并具有能驱动第一滑轨沿滑槽复移动的第一推杆及驱动第二滑轨沿滑槽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

作为优选,所述的前后驱动机构包括滑轨组件及驱动件,所述滑轨组件分别与箱体/内胆组件及支撑架相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滑轨组件相对滑移从而使门体相对于开口前后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在使用时,先通过前后驱动机构使处于对合状态下的门体向前移动,使门体与箱体开口具有一定的间隙,箱体不会对上下门体的开合动作产生干涉;然后通过开合驱动机构使上门体向上移动、下门体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上下门体对开,将烤箱门打开;使用完毕后,先通过开合驱动机构使上下门体对合,再通过前后驱动机构使门体后移将开口关闭。本发明门体的上下对开方式没有朝向用户伸出的部分,便于用户拿取食物,且在门体相对于开口向前移动后,外泄的蒸汽被门体阻挡,不会直接扑向用户,提高了安全性能及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关闭状态);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打开状态);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部分分解图;

图6为图5中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烤箱的结构示意图(隐藏箱体);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烤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烤箱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烤箱开门结构包括箱体1、门体2及内胆组件3,箱体1内部中空从而形成用于安装内胆组件3的安装腔11,内胆组件3的前侧具有开口31,箱体1的前侧开有供开口31露出的开口12,门体2设于箱体1上并能使开口31打开或关闭。本实施例的门体2包括上门体21及下门体22,箱体1中设置有前后驱动机构4及开合驱动机构5,前后驱动机构4能使门体2相对于开口12、开口31前后移动,开合驱动机构5能使上门体21与下门体22在前移的同时或前移到位之后上下对开、并且使上门体21与下门体22在后移的同时或后移到位之后上下对合。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前后驱动机构4包括滑轨组件41及第二驱动件42,箱体1前侧设置有用于安装门体2的支撑架20,滑轨组件41分别与内胆组件3的外壁及支撑架20相连接,第二驱动件42用于驱动滑轨组件41相对滑移从而使门体2相对于开口31前后移动。由于本实施例的门体2是上下对开的,当需要使门体2相对于开口31打开时,需要消除门体2本身与箱体1之间的摩擦,采用该结构,可使支撑架20带动门体2相对于开口31向前移动从而离开箱体1一定距离,消除箱体1对门板2开合过程可能存在的干涉,完成开门的第一个动作。本实施例的滑轨组件41包括外轨411及内轨412,外轨411横向设于内胆组件3的外壁上,装配完成状态下,箱体1内壁与内胆组件3的外壁之间具有供滑轨组件41活动的空间。内轨412与外轨411导向配合,内轨412的前端与支撑架20相连接,内轨412的后端通过传动组件43与第二驱动件42相连接。第二驱动件42可通过传动组件43带动内轨412前后移动,这样与内轨412前端相连接的支撑架20就可以在内轨412的推动下相对于开口31前后移动,进而带动门体2向后移动。传动组件43包括第一连杆431、第二连杆432,第一连杆431的第一端与内轨412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43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43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2为设于内胆组件3的外壁上并与第二连杆43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的第一电机。为了使开门过程稳定进行,第一电机通过安装架433设于内胆组件3的外壁上,安装架433与外轨411之间设置有能对第一连杆431、第二连杆432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片434,以对内轨412与外轨411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置进行暂时定位。

本实施例的开合驱动机构5包括第一丝杆51、第一锥齿轮52、第二丝杆53、第二锥齿轮54、第三锥齿轮55及第一驱动件56,第一丝杆51竖向设于上门体21的两侧并下端与第一锥齿轮54相连接,第二丝杆53竖向设于下门体22的两侧并上端与第二锥齿轮54相连接,第三锥齿轮55设于前后驱动机构4的内轨412前端并分别与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4相啮合传动,第一驱动件56与第三锥齿轮55相连接。上门体21上设置有能与第一丝杆51相匹配并在第一丝杆51带动下上下移动的第一丝块57,下门体22上设置有能与第二丝杆53相匹配并在第二丝杆53带动下上下移动的第二丝块58。

具体的,支撑架20包括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第一竖杆201靠近箱体1的第一侧壁布置,第二竖杆202靠近箱体1的第二侧壁布置,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分别与相应的滑轨组件41相连接。第一丝杆51为两根并分别设于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的后侧。上门体21的后壁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竖杆201相对应的第一丝块57,第一竖杆201上部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导向口2011,上述第一丝块57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口2011与上门体21连接,上述第一丝块57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一丝杆51配合连接。上门体21后壁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二竖杆202相对应的第一丝块57,第二竖杆202上部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导向口2021,上述第一丝块57的一端穿过第二导向口2021与上门体21连接,上述第一丝块57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一丝杆51配合连接。下门体22的后壁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竖杆201相对应的第二丝块58,第一竖杆201下部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三导向口2012,上述第二丝块58的一端穿过第三导向口2012与下门体22连接,第二丝块58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二丝杆53配合连接。下门体22后壁的另一侧设置有与第二竖杆202相对应的第二丝块58,第二竖杆202下部开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第四导向口2022,上述第二丝块58的一端穿过第四导向口2022与下门体22连接,上述第二丝块58的另一端与相应的第二丝杆53配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内轨412前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安装盒59,该安装盒59的前端连接于相应的第一竖杆201或第二竖杆202的后侧壁上。安装盒59具有用于安装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4、第三锥齿轮55的第一容置腔591,第一丝杆51设于安装盒59的上方,且安装盒59的顶部开有供第一丝杆51的下端穿过与第一锥齿轮52相连接的第一通孔。第二丝杆53设于安装盒59的下方,且安装盒59的底部开有供第二丝杆53的上端穿过与第二锥齿轮54相连接的第二通孔。第三锥齿轮55设于第一锥齿轮52、第二锥齿轮54后侧,且第一容置腔591的后侧开有供第一驱动件56的输出轴穿过与第三锥齿轮55相连接的第三通孔。本实施例的第一驱动件56为第二电机,安装盒59中具有用于安装第二电机的第二容置腔595,该第二容置腔595位于第一容置腔591的后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开合驱动机构5的结构不同。

如图9~11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合驱动机构5包括设于支撑架20上端的能使上门体21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机构5a及设于支撑架20下端的能使下门体22上下移动的第二移动机构5b,第一移动机构5a、第二移动机构5b结构相同且均包括有齿条51’、齿轮52’及第一驱动件53’,齿条51’竖向设于上门体21/下门体22的后侧壁上,齿轮52’设于支撑架20上并与相应的齿条51’相啮合传动,第一驱动件53’为电机且该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52’相连接。

具体的,第一竖杆201与第二竖杆202的顶部及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齿轮52’及第一驱动件53’的安装盒54’。为了使开门状态下运行顺畅,上门体21后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竖杆201上部、第二竖杆202上部导向配合的第一导向槽211’,下门体22后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竖杆201下部、第二竖杆202下部导向配合的第二导向槽221’。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的前侧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布置的导轨203’,对应的,第一导向槽211’/第二导向槽221’中设置有能与相应导轨203’导向配合的橡胶滑块204’。上门体21/下门体22的后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齿条51’的安装槽23’,装配完成状态下,齿条51’的齿部位于安装槽23’中。采用该结构,一方面可提高结构紧凑性,另一方面可对齿条进行保护。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开合驱动机构5的结构不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开合驱动机构5包括包括第一滑轨51”、第二滑轨52”及推杆电机53”,支撑架20的两侧边缘分别开设有竖向布置的滑槽541”,第一滑轨51”与上门体21相连接并能上下滑动地设于滑槽541”上部,第二滑轨52”与下门体22相连接并能上下滑动地设于滑槽541”下部,推杆电机53”设于支撑架20中部并具有能驱动第一滑轨52”沿滑槽541”往复移动的第一推杆531”及驱动第二滑轨52”沿滑槽541”往复移动的第二推杆532”。本实施例的开合驱动机构5为两组并分别设于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上。第一竖杆201/第二竖杆20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沿相应竖杆的长度方向布置的滑块54”,滑槽541”开设于该滑块54”的前侧面上。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传动组件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传动组件43’包括第三连杆435、第四连杆436,第三连杆435的第一端与内轨412’的后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435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436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436的第二端转动连接于内胆组件3’的外壁上。第二驱动件42’为推杆电机并推杆端部与第三连杆435、第四连杆436的连接处转动连接。内胆组件3’的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滑轨组件41’及相应的传动组件43’,两传动组件43’的第四连杆436之间转动连接有横向布置于内胆组件3’后侧的横杆437,该横杆437的两端分别通过一定位板438能转动地定位在箱体内壁上。定位板438与滑轨组件41’内端之间设置有能对第三连杆435、第四连杆436的转动位置进行限位的限位片439,以对内轨与外轨之间的相对滑动位置进行暂时定位。该结构不仅有利于支撑架20’两侧同步性好,还可以简化电机数量,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