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源记录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091发布日期:2018-09-07 22:54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锁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自带电源的记录锁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目前的锁芯主要分为机械锁芯和电子锁芯两大类。机械锁芯,装配工艺难,锁点比较少,很容易实现技术开启且无法记录锁具的开启与闭合状态,无法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现有的电子锁,几乎都为有外接电源设计,无法满足各种恶劣环境,且单价成本高,需要定期更换电池或保证外接电源不间断供电,初始安装需要布线,定期专项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源记录锁芯。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源记录锁芯,包括锁芯前盖和锁芯后盖,锁芯后盖为一端设有转轴的筒体,锁芯后盖内在靠近转轴一侧设有凸轮,凸轮上设有若干凹槽ⅰ,锁芯后盖上设有与凹槽ⅰ相匹配的径向通孔ⅰ,凸轮上还设有凹槽ⅱ,凸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凸轮与电机间设有凸轮定位片,凸轮定位片固定在电机的侧壁上,凸轮定位片的挡块位于凸轮的凹槽ⅱ内且与凹槽ⅱ其中一个侧壁相接触,凸轮定位片与凸轮间设有扭簧;电机的另一端与锁芯控制板电路连接;所述的锁芯前盖固定在锁芯后盖的开口端,锁芯控制板与锁芯前盖间设有电极,电极一端焊接在锁芯控制板上,另一端与锁芯前盖的外接铜片相接触,电极与锁芯前盖间套装有绝缘套ⅰ;锁芯后盖上还设有通向锁芯控制板的径向通孔ⅱ,径向通孔ⅱ内设有与锁芯控制板相连接的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套装有传感器钢珠,弹簧与径向通孔ⅱ的孔壁间设有绝缘套ⅱ;径向通孔ⅰ所在的锁芯后盖圆周上套装有离合器,未开锁前,离合器与锁芯后盖相啮合,离合器固定在锁体上,离合器的内环为多边形结构,离合器在远离锁芯前盖一侧设有豁口,锁芯后盖的转轴上套装有锁芯定位片,且锁芯定位片的凸板位于豁口内且与豁口的其中一个侧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芯定位片的凸板能在离合器的豁口内转动的角度为90°。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芯前盖通过铆钉固定在锁芯后盖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锁芯后盖开口端设有导向槽,锁芯前盖上设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轴的截面为多边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锁芯内部设置有由弹簧和传感器钢珠等组成的传感器,可以明确记录锁具的开启与锁合状况;锁芯无内部电源或外接电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适用各种恶劣环境,免除布线的麻烦,实现智能化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钥匙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凸轮定位片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凸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未开锁时,离合器与锁芯后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开锁后,离合器与锁芯后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8a为本发明供电开关电路;

图8b为本发明通信、开锁电路图;

图9为本发明锁芯的密码验证模块;

图10为电子钥匙的密码模块

1、锁芯前盖,1-1、导向部,2、绝缘套ⅰ,3、电极,4、锁芯控制板,5、电机,6、凸轮定位片,6-1、挡块,7、扭簧,8、凸轮,8-1、凹槽ⅰ,8-2、凹槽ⅱ,9、绝缘套ⅱ,10、弹簧,11、传感器钢珠,12、电机定位柱,13、钢珠,14、锁芯后盖,14-1、转轴,14-2、径向通孔ⅰ,14-3、径向通孔ⅱ,14-4、导向槽,15、离合器,15-1、豁口,16、锁芯定位片,16-1、凸板,17、锁体,18、绝缘柱,19、电子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无源记录锁芯,包括锁芯前盖1和锁芯后盖14,锁芯后盖14为一端设有转轴14-1的筒体,锁芯后盖14内在靠近转轴14-1一侧设有凸轮8,如图5所示,凸轮8上设有若干凹槽ⅰ8-1,锁芯后盖14上设有与凹槽ⅰ8-1相匹配的径向通孔ⅰ14-2,凸轮8上还设有凹槽ⅱ8-2,径向通孔ⅰ14-2所在的锁芯后盖14圆周上套装有离合器15,离合器15固定在锁体17上,离合器15的内环为多边形结构,每个径向通孔ⅰ14-2内均放置有钢珠13。如图6所示,未开锁前,钢珠13被凸轮8挤出使得锁芯后盖14与离合器15相啮合;当锁芯接收到正确的开锁信号时,在执行机构的作用下,凸轮8发生转动,最终如图7所示,钢珠13与凸轮8上相对应的凹槽ⅰ8-1相接触,离合器15与锁芯后盖14脱离啮合状态。凸轮8与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接;凸轮8与电机5间设有凸轮定位片6,凸轮定位片6固定在电机5的侧壁上,如图4所示,凸轮定位片6的其中一侧设有两个接触脚,电机5在输出轴一侧的侧壁上设有与凸轮定位片6的两个接触脚相匹配的脚孔,凸轮定位片6通过两个插入电机5脚孔的接触脚而固定在电机5的侧壁上;凸轮定位片6在另一侧设有挡块6-1,装配时,挡块6-1位于凸轮8的凹槽ⅱ8-2内且与凹槽ⅱ8-2其中一个侧壁相接触,凸轮定位片6与凸轮8间设有扭簧7,扭簧7套装在电机的输出轴上,扭簧7其中一个引脚与凸轮定位片6的挡块6-1相接触,另一个引脚则与凹槽ⅱ8-2的另一个侧壁相接触,即凹槽ⅱ8-2的一个侧壁与凸轮定位片6的挡块6-1相接触,另一个侧壁与扭簧7的其中一个引脚相接触;在扭簧7的作用下,使得凸轮8在无其他外力的作用下始终挤压钢珠13,进而使得离合器15和锁芯后盖14相啮合;电机5的另一端与锁芯控制板4电路连接,电机5由电机定位柱12进行定位防止电机5发生自转;所述的锁芯前盖1固定在锁芯后盖14的开口端,锁芯控制板4与锁芯前盖1间设有电极3,电极3一端焊接在锁芯控制板4上,另一端与锁芯前盖1的外接铜片相接触,电极3与锁芯前盖1的径向位置处套装有绝缘套ⅰ2;锁芯后盖14上还设有通向锁芯控制板4的径向通孔ⅱ14-3,径向通孔ⅱ14-3内设有与锁芯控制板4相连接的弹簧10,弹簧10的另一端套装有传感器钢珠11,弹簧10与径向通孔ⅱ14-3的孔壁间设有绝缘套ⅱ9;离合器15在远离锁芯前盖1一侧设有豁口15-1,锁芯后盖14的转轴14-1上套装有锁芯定位片16,且锁芯定位片16的凸板16-1位于豁口15-1内且与豁口15-1的其中一个侧壁相接触。锁芯控制板4上集成有验证密码模块和开闭锁记录模块。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锁芯定位片16的凸板16-1能在离合器15的豁口15-1内转动的角度为90°。现有的锁具的锁芯旋转多为90°,满足大部分锁具的使用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锁芯前盖1通过铆钉固定在锁芯后盖14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的锁芯后盖14开口端设有导向槽14-4,锁芯前盖1上设有与导向槽14-4相匹配的导向部1-1,导向部1-1一体化设置在锁芯前盖1上。在将锁芯前盖1铆接到锁芯后盖14前,先将锁芯前盖1的导向部1-1插到锁芯后盖14的导向槽14-4内,起到预先固定的作用,然后再进行铆接将锁芯前盖1固定在锁芯后盖14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的转轴14-1的截面为多边形,多边形的转轴14-1方便锁芯定位片16的固定。

图8a和图8b是本发明的开闭锁记录功能的电气原理图,其中图8a是供电开关电路,图8b是通信、开锁电路图。正常工作过程:按下开关按键,电路开始工作,电子钥匙插入锁芯后,开始与锁芯供电、通信以及密码比对过程,最后记录开关锁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的锁芯内部的密码验证模块,本模块主要是由mcu内部的存储器单元存储与开锁对应的秘钥,当电子钥匙与锁芯通信成功后,获取存储器单元内部的秘钥,之后传输回电子钥匙,完成秘钥的读取过程,为开锁验证秘钥做好前期准备。

图10是本发明的电子钥匙的密码模块,本模块主要是由mcu内部的存储器单元存储与锁芯对应的开锁秘钥,在电子钥匙与锁芯通信成功后,采集的锁芯内部的秘钥后,由本mcu执行秘密比对过程,在秘密比对吻合后,才可以执行开锁动作,即实现了密钥模块的安全保护功能。

如图1至图7所示,将电子钥匙19插入锁芯前盖1内,电子钥匙19内的电路与锁芯接通,电子钥匙19的密码模块在得到锁芯内部的密码验证模块的成功验证之后;锁芯内的锁芯控制板4与电机5间通电,电机5的输出轴转动,进而带动凸轮8转动,凸轮8克服扭簧7的阻力转动,直到凸轮8的凹槽ⅱ8-2与扭簧7引脚相接触的侧壁与凸轮定位片6的挡块6-1相接触时,凸轮8不再转动,此时,凸轮8的凹槽ⅰ与锁芯后盖14的径向通孔ⅰ14-2相对,钢珠13不再受挤压与离合器15脱离,使得离合器15和锁芯后盖14脱离啮合,此时,通过旋转电子钥匙19带动锁芯转动,安装在锁芯后盖14的转轴14-1上的锁舌即可转动,完成开锁,离合器15的豁口15-1对位于转轴14-1上的锁芯定位片16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进而限制锁舌的旋转角度。反向旋转电子钥匙19进行上锁,电子钥匙19拔出后,在扭簧7的作用下,凸轮8再次挤压钢珠13,使得离合器15与锁芯后盖14啮合,此时锁芯无法转动。锁体17为金属结构,未开锁时,传感器钢珠11与设在锁体17上的绝缘柱18相接触;当锁打开时,锁芯相对锁体17发生转动,传感器钢珠11将与锁体17的金属壁相接触,传感器钢珠11通过接触的材质不同来记录锁的开闭状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