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485发布日期:2018-08-21 16:41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机械工程中工业生产的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力机械手。



背景技术:

传统的搬运方式,如果遇到了比较难以搬运的工件,这个时候就需要几个人同时来搬运,如果距离比较远的时候还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上的浪费,最终就会更多的增加成本。机械手作为工业生产中的搬运工具已经广为应用。大部分机械手为专用的工具,基本上只为完成某一项或者几项功能的工作装置,它按照固定程式工作。通用的机械手大都是具有相当智能的装置,一般需要相当高级别的智能软件和控制系统才能工作,其缺点是成本过高,可靠性较低。即使是再高的智能也无法达到人的程度。工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较大质量工件的装卸,也会遇到安放位置比较特殊,如过高、过低、过深、过远等情况。假如都采用专业机械手,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极大浪费;假如都采用通用智能机械手,无法满足特定的需要。

助力机械手是一种新颖的、用于物料搬运及安装时省力操作的助力工具。操作者用手操作手柄,就可以把重物正确地放到空间中的任何位置。由于具有简单直观、操作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助力机械手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中的物料移载、高频率搬运、定位、部件装配等场合。从接受原材料和物料开始,一直到加工、生产、保管及配送等物料流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助力机械手所发挥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正确使用相应的物料移载方法和手段,对于各行业中,重物的移载、搬运现场的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进而其作业的合理性、劳动力的节省、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品质的保障等多方面都有极大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助力机械手,手臂包括铰接连接的大关节臂、小关节臂和夹持组件,平面移动的手臂通过运动连接机构连接升降驱动机构,手臂上安装力感应手柄感应其上施加的z向力,并通过控制升降驱动机构移动,达到举重若轻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助力机械手,斜梁结构的大关节臂具有空洞部位,空洞部位能够收纳小关节臂和夹持组件,减小机械手占用空间,便于收纳。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助力机械手,包括:

手臂,包括大关节臂、小关节臂和夹持组件,所述小关节臂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与所述夹持组件、大关节臂的一端铰接:其中,所述大关节臂上设有第一锁紧件;

转接件,其与大关节臂另一端通过x向铰接轴进行铰接,使大关节臂绕x向铰接轴转动;

锁紧机构,其固定在所述转接件上;当所述大关节臂绕x向铰接轴转动至贴紧转接件,所述锁紧机构与第一锁紧件锁合,使大关节臂与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

连接件,其与所述转接件通过z向铰接轴进行铰接,使固定连接的转接件和手臂同时绕z向铰接轴转动;

升降驱动机构,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用于驱动连接件、转接件和手臂沿z向移动;

力感应手柄,其固定在所述手臂上,用于检测其上施加的z向力的大小、方向;

控制系统,其电连接所述力感应手柄和升降驱动机构;

当对力感应手柄施加z向力,所述力感应手柄检测到所述z向力的大小、方向,所述控制系统接收力感应手柄的信号,并控制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移动,所述移动的方向与z向力相同,所述移动的速度与所述z向力的大小正相关。

优选的是,所述大关节臂为一斜梁构件,其上设有用于收纳小关节臂和夹持组件的空洞部位;

其中,小关节臂上设有第一插销孔,所述大关节臂上设有第二插销孔;当所述小关节臂和夹持组件收纳入所述空洞部位时,所述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同轴心;以及

插销,其插入所述同轴心的第一插销孔和第二插销孔内,用于锁定所述大关节臂和小关节臂。

优选的是,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螺柱,其与所述转接件螺纹连接;

凸轮,其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绕所述螺柱旋转;

其中,所述凸轮的径向设有螺旋曲面,所述第一锁紧件为槽孔;

当所述手臂绕x向铰接轴转动至贴紧转接件,所述凸轮位于槽孔的正上方,凸轮绕所述螺柱旋转,所述螺旋曲面锁合所述槽孔;

当所述螺旋曲面从所述槽孔中滑出,所述大关节臂连同小关节臂、夹持组件绕x向铰接轴转动,直至平行于z向。

优选的是,所述螺旋曲面的螺旋升角不大于3度。

优选的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壳体,其为轴对称结构并通过铰链铰接于所述小关节臂;

一对夹瓣,其沿所述壳体的对称轴对称并通过第一铰链铰接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夹瓣绕第一铰链相对于壳体做回转运动;

一对直线导轨,其沿所述对称轴对称的固定在所述夹瓣上;

一对第一滑块,其沿所述对称轴对称并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直线导轨滑动;

滑块连接块,其上开设中心通孔并沿所述对称轴对称;其中,一对第一滑块分别通过第二铰链铰接在所述滑块连接块的两侧;

第一丝杠,其与所述对称轴重合并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内;

第一螺母,其旋转连接所述第一丝杠并固定在所述中心通孔内,用于将第一丝杠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连接块的直线运动;

伺服电机,其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第一同步带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旋转运动;

其中,两个第二铰链的中心距大于两个第一铰链的中心距,两个第二铰链的连线与两个第一铰链的连线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内表面上固定有槽,所述力感应手柄远离手柄的一端固定在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

丝杠螺母副,其螺母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用于将丝杠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接件的直线运动;

导轨滑块机构,其滑块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用于引导连接件沿导轨直线运动;

其中,所述导轨和丝杠平行于z向;

伺服电动机,其与所述丝杠通过同步带机构进行传动,用于驱动所述丝杠旋转;

支撑架,其平行于所述z向;其中,所述支撑架的横断面为u型,周围加设筋板;

其中,所述导轨通过垫条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丝杠通过轴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的底面固定在地面上或通过滑轮支撑在地面上。

优选的是,所述夹瓣上设置定位止口,用于安装和更换不同的工具。

优选的是,所述夹瓣的内侧镶装摩擦阻力构件。

优选的是,所述小关节臂上开设贯通的槽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只相当于拓展人手的施力能力,对状态、位置的控制仍然依靠人的智力实现,无需极端复杂的人工智能。2、特别适宜于在工件的大小、形状、重量、安装位置、姿态纷繁变化的场合,使得工件在机器设备上的工作位置的改变,包括装卸过程,简单方便,省时省力。3、自动感应人手施力大小,据此自动增减工件运动速度。4、根据需要,机械手的支架可以在三维空间内移动位置,以扩大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的整体结构图。

图3本发明的夹持组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4本发明的夹持组件的主视剖视图。

图5本发明的夹持组件的侧视剖视图。

图6本发明的小关节臂的整体结构图。

图7本发明的小关节臂的主视图。

图8本发明的大关节臂的整体结构图。

图9本发明的大关节臂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本发明的运动连接机构中转接件、连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本发明的运动连接机构中转接件、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12本发明的运动连接机构中锁紧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13本发明的运动连接机构中锁紧机构的剖视图。

图14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图。

图15本发明的升降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6本发明的力感应手柄的剖视图。

图17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的小关节臂的收藏状态图。

图20本发明的助力机械手的手臂的垂放状态图。

图21本发明的力感应手柄的槽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17和18示出了一种助力机械手,位于x-y-z三维坐标系中(z代表重力方向,xy面模拟水平面),包括手臂100、运动连接机构200、升降驱动机构300、力感应手柄400和控制系统,所述运动连接机构200分别连接手臂100和升降驱动机构300,升降驱动机构300通过运动连接机构200带动手臂100沿z向上下移动,感应手柄400固定在所述手臂100上,当对手柄4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手臂100自动跟随向上移动,反之向下移动,从而达到克服重力作用的效果。

手臂100上设有第一锁紧件;如图2所示,所述手臂100包括夹持组件110、小关节臂120、大关节臂130、小关节铰链140和大关节铰链150。如图3所示,夹持组件110用于夹持工件,其上开设连接孔117。如图6-7所示,小关节臂120为扁平梁类构件,扁平梁类构件两端开设分别开设第一圆孔121、第二圆孔122。如图8-9所示,大关节臂130为斜梁构件,斜梁构件一端开设第三圆孔131,所述第三圆孔的中心轴平行于z向,其另一端上开设第四圆孔132,所述第四圆孔132的中心轴垂直于z向,矩形槽孔133开设在所述第四圆孔132的上部。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孔117、小关节铰链140和第一圆孔121组成铰接安装副,使夹持组件110绕小关节铰链140转动,所述小关节铰链140平行于所述z向。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二圆孔122、大关节铰链150和第二圆孔122组成铰链安装副,使小关节臂120、夹持组件110同步绕大关节铰链150转动,绕大关节铰链150平行于所述z向。手臂100绕小关节铰链140、大关节铰链150和铰链230的自由转动,可以在xy平面内作三自由度的运动,使手臂100的活动范围更大。

见图10、17和18,运动连接机构200包括:横向铰链210、转接件220、铰链230、连接件240和锁紧机构250。见图11,转接件220包括:铰链内安装孔221、螺纹孔222、铰链安装座223。连接件240包括:通孔241、滑块连接块242、铰链外安装孔243。

转接件220为长方体结构,其长边平行于z向,所述两个铰链内安装孔221对称开设在垂直于z向的两端面上,所述螺纹孔222开设在转接件220朝向手臂110的端面上部,所述铰链安装座223开设在转接件220朝向手臂110的端面底部。其中,所述横向铰链210、铰链安装座223和手臂110上的第四圆孔132组成铰接安装副,使手臂100绕横向铰链210转动,手臂100的转动范围是:所述手臂100绕x向铰接轴转动至贴紧转接件220,手臂100垂直于z轴(见图19);所述手臂100绕x向铰接轴转动至平行于z轴(见图20)。其中,所述横向铰链210平行于x向,实现手臂绕x向旋转。

锁紧机构250螺纹固定在所述转接件220的螺纹孔222上;当所述手臂绕x向铰接轴转动至贴紧转接件220,所述锁紧机构250与第一锁紧件锁定,使手臂100与所述转接件220固定连接;

连接件240的滑块连接块242由竖板242a和两块横板242b组成,竖板242a平行于z向,横板242b垂直于z向,两块横板242b的一端固定在竖板242a上,两横板242b的距离稍大于转接件220的长度,所述转接件220放置于所述两横板242b之间,两横板242b对应铰链内安装孔221的位置开设铰链外安装孔243,所述铰链内安装孔221、铰链外安装孔243和铰链230组成铰接安装副,使转接件220绕铰链230转动,手臂100也随转接件220同步转动。其中,所述铰链230平行于z向,实现手臂100绕z向的旋转。进一步的是,所述转接件220与竖板242a之间有防护板,防护板与转接件220之间有间隔,防止转接件220转动时发生干涉。优选的是,所述转接件220朝向防护板的一端为光滑弧面结构,进一步避免转接件220转动时发生干涉。

升降驱动机构300与所述连接件240的通孔241连接,驱动连接件240沿z向上下移动,转接件220和手臂100随连接件240同步移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采用电动驱动或气动驱动等多种方式带动连接件240沿z向移动,能够带动连接件240移动的装置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力所述力感应手柄400包括:手柄410、弹性元件420、应变元件430、哑铃型通孔440,所述弹性元件420、应变元件430和哑铃型通孔440构成力检测传感器,所述弹性元件420的一端螺纹紧固在所述手臂100上,另一端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手柄410。弹性元件420为一个长方体构件,其中间开设如16图示的哑铃型通孔440,两个应变元件430粘贴在长方体构件上,进一步的是,其粘贴在哑铃型通孔440两端上方的长方体构件外表面处。要点是,力检测感应器件感应作用于手柄410上的力在z向方向的力。当对手柄410施加z向力时,与手柄410通过螺纹固定连接的力检测传感器会感知力的大小及方向,从而将感应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最终控制系统控制升降驱动机构300的升降速度和方向。控制系统连接所述力感应手柄400的力检测传感器和升降驱动机构300,当对手柄410施加作用力时,力检测感应器件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的信息采集卡,将信号于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并用控制系统的驱动器驱动升降驱动机构的移动速度,移动的速度与施加的力紧密相关,基本上符合牛顿第二定律。

本实施例的助力机械手的手臂100能够实现三种运动,即沿z向上下移动、绕x向旋转和绕z向旋转,手臂100在xy平面内的活动范围大,便于手臂100夹持xy平面内工件,并夹持工件沿z向上下移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大关节臂130的斜梁构件内部开设空洞部位134,所述空洞部位134的体积能够满足收纳小关节臂120和夹持组件110的要求。进一步的是,所述小关节臂120靠近第二圆孔122的一端开设槽口123,以保证小关节臂120合拢在空洞部位134内部时不产生干涉。图19和20为小关节臂120和夹持组件110收纳入空洞部位134的示意图;进一步的是,所述小关节臂120设有第一插销孔124,所述大关节臂130设有第二插销孔135,当所述小关节臂120收纳入所述空洞部位134时,所述第一插销孔124和第二插销孔135同轴心;以及插销136,所述插销136插入第一插销孔124和第二插销孔135内,用于将小关节臂120锁定在空洞部位134内,防止滑出。本实施例的收纳设计能够节省助力机械臂存放的空间,便于助力机械臂的存放。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2-13所示,所述锁紧机构250包括凸轮251、套筒252、螺柱253、手柄254和螺旋曲面255,所述凸轮251开设中心通孔,所述套筒252布设在所述中心通孔内并且同轴心;所述螺柱253套设在套筒252内,使凸轮251能够绕螺柱253旋转。进一步的是,所述螺柱253的一端开设外螺纹,另一端的螺帽直径大于所述中心通孔,螺柱253的外螺纹端穿过套筒252后,与转接件220上的螺纹孔222螺纹连接,旋转螺柱253直至凸轮251贴在转接件220,进一步的是,凸轮251和转接件220间有间隙,防止凸轮251和转接件220之间产生摩擦力,减小凸轮251旋转的阻力;进一步的是,所述凸轮251的径向设有螺旋曲面255和手柄254,螺旋曲面255和手柄254之间的圆心角为90度,所述手柄254为圆柱体结构,便于人手抓握圆柱体结构,施加外力与手柄254上,手柄254带动凸轮251绕螺柱253旋转。进一步的是,见图18,第一锁紧件为矩形凹槽133,其开设在手臂100上。当所述手臂100绕横向铰链210转动至贴紧转接件220,所述锁紧机构250位于矩形凹槽133的正上方,施加外力与手柄254,凸轮251绕所述螺柱253旋转,所述螺旋曲面255滑入所述矩形凹槽133中,将手臂100锁定使其不能绕横向铰链210转动,所述手臂100的锁定状态详见图18。

在另一实施例中,螺旋曲面255的螺旋升角不大于3°角,保证自锁。优选的是,所述螺旋升角为3度。本实施例的锁紧机构250的作用为:当所述手臂100绕横向铰链210转动至贴紧转接件220,施加外力与手柄254,凸轮251绕螺柱253旋转,直至凸轮251的螺旋曲面255滑入矩形凹槽133中,将手臂100锁定使其不能绕横向铰链210转动,所述手臂100的锁定状态详见图18,使手臂100、运动连接机构200锁定成一体,升降驱动机构300带动锁定成一体的手臂100和运动连接机构200沿z向上下移动,保证传动稳定,这是锁紧机构的锁紧工作状态。通过操纵手柄254,当锁紧机构的螺旋曲面255处在所述矩形凹槽133中的部分渐渐减少时,所述横向铰链210绕x向铰接轴转动,直至螺旋曲面255与所述矩形凹槽133彻底分离,大关节臂130连同小关节臂120、夹持组件110可以向下折叠,以减小存放时的体积,这是锁紧机构的松开工作状态(见图20)。这两个工作状态,除非人为干预,否则不会改变工作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图3-4示出了所述夹持组件的一种实现形式,夹持组件110包括:壳体111、夹瓣112、夹瓣驱动单元113和第一铰链114。

所述壳体111为沿对称轴对称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孔117开设在所述壳体111的一端上。一对夹瓣112沿所述对称轴对称布设,夹瓣112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111后,通过第一铰链114铰接在壳体111内,两个夹瓣112的另一端用于夹持工件;

夹瓣驱动单元113包括:伺服电机113a、同步带机构113b、第一丝杠螺母副113c、第一滑块113d、滑块连接块113e、直线导轨副113f、第二铰链113g。一对直线导轨113f对称布设在所述对称轴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夹瓣112伸入壳体111内的部分上;其中,一对第一滑块113d布设在所述对称轴两侧,所述第一滑块113d朝向直线导轨113f的侧面上开设滑槽,所述直线导轨113f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使第一滑块113d沿直线导轨113f滑动。滑块连接块113e沿所述对称轴对称,其沿对称轴对称的一端通过第二铰链113g铰接所述第一滑块113d的另一端,滑块连接块113e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113g铰接第二个第一滑块113d的另一端。其中,所述滑块连接块113e上开设中心通孔;第一丝杠螺母副113c包括第一螺母、与第一螺母旋转连接的第一丝杠。进一步的是,第一丝杠与所述对称轴重合,其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111内;第一螺母固定在所述中心通孔内,用于将第一丝杠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滑块连接块的直线运动;伺服电机113a与所述第一丝杠通过同步带机构113b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丝杆旋转运动。

本实施例的夹持组件110的工作过程为:伺服电机113a旋转,通过同步带机构113b传动至所述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在轴承的支撑下旋转,带动第一螺母沿第一丝杠直线运动,同时,滑块连接块113e与所述第一螺母同步移动,带动第一滑块113d沿直线导轨副113f的滑槽移动,从而驱动夹瓣112开合,进行夹持或放开工件的动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力感应手柄400固定在所述手臂100的夹持组件110上。如图21所示,壳体111上有一个中空的槽118和通孔,槽118宽度与所述弹性元件420的宽度相等,当所述弹性元件420置于槽118内,用螺栓将弹性元件420固定在槽118的端壁上,使弹性元件420可靠的固定在壳体111内;进一步的是,手柄410穿过所述通孔后与弹性元件42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在夹持组件110上的力感应手柄400,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方便工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见图14-1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升降驱动机构300的一种实现形式,其包括支撑架310、驱动单元320。所述支撑架310包括:大圆盘311、地脚螺栓孔312、支撑板313、垫条314。驱动单元320包括:伺服电动机321、同步带机构322、丝杠螺母副323、导轨滑块机构324。

如图15所示,所述大圆盘311上开设多个地脚螺栓孔312,螺栓穿过地脚螺栓孔312后固定在水平面上,用于支撑大圆盘311保持水平。所述支撑板313是一个断面为u型的结构件,所述结构件垂直固定在大圆盘311上,使所述结构件的长度方向与z向平行,进一步的是,所述u型的结构件内部具有容纳所述丝杠螺母副323、导轨滑块机构324的空间。所述垫条314固定在支撑板313的内壁上。支撑板的u型结构内部有三角形筋板,稳固支撑板;另外本发明还具有防护装置,它包括防护构件、地面适应部件等。防护构件包括可伸缩性防护板、不可伸缩性防护板、防护板滑槽、粘胶扣、电机和皮带外罩等等。

如图15所示,驱动单元320包括伺服电动机321、同步带机构322、丝杠螺母副323和导轨滑块机构324。伺服电动机321的壳体固定在支撑板313上,其输出的转矩和转速通过同步带机构322传输至丝杠螺母副323。

如图18所示,丝杠螺母副323包括丝杠323a、套设在丝杠323a上的螺母323b,丝杠323a上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支撑板313内,下端悬空;进一步的是,丝杠323a穿出轴承的端头与同步带机构322连接,同步带机构322与伺服电动机321的输出轴连接,保证丝杠323a在伺服电动机321的驱动下旋转运动;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接件240通过通孔241套设在所述丝杠323a上,并将螺母323b连接紧固在通孔241内,连接件240可沿丝杠323a上下移动和转动;进一步的是,为限定连接件240沿丝杠323a转动,连接件240的滑块连接块424与导轨滑块机构324固定连接,所述导轨滑块机构324引导连接件240上下移动,并限定连接件240不能沿丝杠323a转动。具体的实现形式见图18:导轨滑块机构324包括与z向平行的导轨324a、滑块324b,滑块324b设有与z向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径稍大于所述导轨324a的外径,滑块324b套设在所述导轨324a上并可沿导轨324a上下移动;进一步的是,所述导轨324a通过垫条314固定在支撑板313上,使导轨滑块机构324稳固的连接在支撑架310上;进一步的是,滑块324b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块连接块424,通过滑块324b限定连接件240不能沿丝杠323a转动,只能沿滑槽上下移动。重要的是,所述丝杠323a和螺母323b螺纹连接,当所述丝杠323a旋转运动,被限定转动的螺母323b将旋转运动转化为沿丝杠323a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与螺母323b固定的连接件240做上下直线运动。

本实施例的传动过程为:伺服电动机321输出转速和转矩,通过同步带机构322传动至丝杠螺母副323a,所述丝杠螺母副323a起到将伺服电动机32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作用,所述导轨滑块机构324引导丝杠螺母副323a沿导轨324a平行于z向移动,带动与螺母323b连接的连接件240沿z向移动,通过转接件220而起到带动手臂110沿z向移动的作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夹瓣112夹持工件的一侧上设有摩擦材料构件115和内孔型槽116,摩擦材料构件115橡胶材质的,用机械方法和粘结方法相结合再紧固,增大夹瓣112与工件间的摩擦力。内孔型槽116的用于安装和更换不同的工具。如需要平面托举时,这个工具就是一个可以牢靠定位的平面件;如需要中心起吊,则这个工具就是个可以安装起吊工具的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小关节臂120上开设贯通的槽孔125,减轻小关节臂120重量,减轻升降驱动机构300带动手臂向上移动的阻力。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滑轮替代上一实施例中的地脚螺栓,滑轮固定在大圆盘的底部,使助力机械臂在需要的时候做平面运动。

本发明的助力机械臂的功能为:

1、第一功能,手臂通过小关节铰链140、大关节铰链150、铰链230自由转动,使得手臂可以在平面内作三自由度的运动。以铰链230回转中心为圆心,以夹持组件110、小关节臂120、大关节臂130构成的组合体的最大长度为半径,手形夹持组件110可以到达平面内不小于180°的扇形面积上的任意位置。2、第二个功能是,手形夹持组件110、小关节臂120、大关节臂130构成的组合体绕横向铰链210的回转中心转动。转动方向向下,转动最大角度90°,转动条件是松开锁紧机构250,当锁紧机构250处于锁紧状态,能保证手形夹持组件110、小关节臂120、大关节臂130构成的组合体绕横向铰链210转动,进一步的是,升降驱动机构300可以带动这个组合体做上下移动运动。当锁紧机构250松开,允许组合体向下转动;以上可见,本发明的助力机械臂可以实现在空间内的x、y、z、c(所述c向定义为绕横向铰链230、铰链140和铰链150转动)四个自由度运动。3、在xy平面内,在忽略惯性力的情况下,手形夹持组件110可以随人手作平面内任意自由运动,而不需要施加作用力,其运动状态完全由人手感知。但在z向(也就是重力方向),为了达到与平面运动同样的效果,在力感应手柄400和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当对手柄410施加向上的作用力时,升降驱动机构300带动组合体自动跟随向上移动,反之向下移动。移动的速度与施加的力紧密相关,基本上符合牛顿第二定律,从而达到克服重力作用的效果。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