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窗及其工作方法、安防系统和车厢与流程

文档序号:14985532发布日期:2018-07-20 21:1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逃生窗及其工作方法、安防系统和车厢。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带有空调的公共交通,如客车、地铁、公交车等,车身玻璃窗窗大多封闭无法开启,遇到车门打不开或发生紧急情况时,就必须用救生锤击碎玻璃窗形成逃生通道,不仅操作时间长,而且碎玻璃容易划伤逃生乘客,同时击碎的玻璃窗无法使用,需要更换,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逃生窗及其工作方法、安防系统和车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逃生窗,包括:母窗框和位于该母窗框内的子窗框,以及锁止机构和解锁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子窗框至少一侧的边框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所述母窗框内;以及通过所述解锁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子窗框。

进一步,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子窗框边框的窗框槽口内,且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复位弹簧、滑条、绳索,并在滑条上设有锁扣;其中子窗框关闭时,所述锁扣适于抵于位于母窗框边框处的一挡片内;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所述解锁驱动机构适于通过绳索拉动所述滑条带动锁扣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与挡片分离,即解锁。

进一步,所述解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绳索相连;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适于向上移动,以通过绳索拉动所述滑条带动锁扣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与挡片分离。

进一步,所述逃生窗还包括适于对锁止机构进行手动解锁的把手;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子窗框边框的窗框槽口内,且从下至上连接的复位弹簧、滑条,并在滑条上设有锁扣;其中子窗框关闭时,所述锁扣适于抵于位于母窗框边框处的一挡片内;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扳动把手以撬动滑条带动锁扣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与挡片分离。

进一步,所述把手包括安装部和竖直设置的握持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在连接握持部的一端设有圆通孔,该圆通孔内设有转轴,以将所述把手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母窗框上;所述安装部的自由端依次从母窗框边框上的一通孔、子窗框边框上的一通孔、滑条上的一长圆通孔穿过;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向子窗框中心方向旋转扳动握持部,使所述自由端向上旋转以撬动所述滑条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与挡片分离。

进一步,所述母窗框与子窗框之间设有一开窗报警器。

进一步,所述逃生窗还设有至少一个弹射机构;所述弹射机构的一端位于母窗框上,另一端适于向外推动子窗框。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逃生窗的工作方法,包括:母窗框和位于该母窗框内的子窗框,以及锁止机构和解锁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子窗框的至少一侧的边框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所述母窗框内;以及通过所述解锁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子窗框。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防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逃生窗。

第四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如前所述的逃生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逃生窗通过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母窗框上,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要解锁锁止机构即能打开逃生窗,且解锁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不仅能快速形成逃生通道,而且不损坏窗玻璃;本发明的逃生窗为手自一体逃生窗,即两种解锁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逃生通道的形成,提高逃生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逃生窗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逃生窗中子窗框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逃生窗的部分主视图及局部放大图(不含保护罩);

图4是本发明的逃生窗关闭时的锁扣与挡片的配合图。

其中:

复位弹簧1、滑条2、长圆通孔21、绳索3、锁扣4、挡片5、驱动气缸6、活塞杆61、把手7、握持部71、安装部72、转轴8、开窗报警器9、触发开关91、弹射机构10、保护罩11。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的逃生窗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逃生窗的部分主视图及局部放大图(不含保护罩)。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逃生窗,包括:母窗框和位于该母窗框内的子窗框,以及锁止机构和解锁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子窗框至少一侧的边框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所述母窗框内;以及通过所述解锁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子窗框。

具体的,所述母窗框适于安装在公交交通,如客车、地铁或公交车上;所述子窗框适于安装窗玻璃;所述子窗框的上侧与母窗框的上侧例如但不限于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子窗框左右两侧的边框上均设有所述锁止机构。

图2是本发明的逃生窗中子窗框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逃生窗关闭时的锁扣与挡片的配合图。

如图2所示,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子窗框边框的窗框槽口内,且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复位弹簧1、滑条2、绳索3,并在滑条2上设有锁扣4;其中子窗框关闭时,所述锁扣4适于抵于位于母窗框边框处的一挡片5内,如图4所示;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所述解锁驱动机构适于通过绳索3拉动所述滑条2带动锁扣4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4与挡片5分离,即解锁。

具体的,所述复位弹簧1的下端通过一螺母固定在所述窗框槽口的下端;所述滑条2的两端均设有小圆孔,分别用于连接复位弹簧1和绳索3;所述锁扣4例如但不限于采用钢片锁扣,强度高,在子窗框关闭时,有效确保子窗框紧锁在母窗框内。

所述解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气缸6;所述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61与所述绳索3相连;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所述驱动气缸6的活塞杆61适于向上移动,以通过绳索3拉动所述滑条2带动锁扣4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4与挡片5分离。

具体的,所述驱动气缸6由一控制模块控制,相应的控制按钮可以设在司机总控台,当发生紧急情况,由司机按下控制按钮打开逃生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例如但不限于采用plc控制模块。

具体的,逃生窗打开后,即关闭驱动气缸6,此时在复位弹簧1的作用下,滑条2带动锁扣4复位;当逃生救援结束,可以从车外关闭子窗框,使锁扣4嵌入挡片5内,以重新锁紧子窗框。

本实施例的逃生窗还可以通过手动模式打开,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所述逃生窗还包括适于对锁止机构进行手动解锁的把手7;所述锁止机构包括:位于子窗框边框的窗框槽口内,且从下至上连接的复位弹簧1、滑条2,并在滑条2上设有锁扣4;其中子窗框关闭时,所述锁扣4适于抵于位于母窗框边框处的一挡片5内;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扳动把手7以撬动滑条2带动锁扣4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4与挡片5分离。

具体的,当驱动气缸6无法使用或发生其他致使驱动气缸6无法使用的情况时,可采用手动方法解锁锁止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把手7设有两个,分别对应子窗框两侧的锁止机构。

所述把手包括安装部72和竖直设置的握持部71;其中所述安装部72在连接握持部71的一端设有圆通孔,该圆通孔内设有转轴8,以将所述把手7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母窗框上;所述安装部72的自由端720依次从母窗框边框上的一通孔、子窗框边框上的一通孔、滑条2上的一长圆通孔21穿过;以及需打开子窗框时,向子窗框中心方向旋转扳动握持部71,使所述自由端720向上旋转以撬动所述滑条2沿所述窗框槽口向上移动,使锁扣4与挡片5分离。

具体的所述把手外设有一保护罩11,以防止乘客误扳动把手而解锁锁止机构。

具体的,逃生窗打开后,扳动把手7复位,此时在复位弹簧1的作用下,滑条2带动锁扣4复位;当逃生救援结束,可以从车外关闭子窗框,使锁扣4嵌入挡片5内,以重新锁紧子窗框。

所述母窗框与子窗框之间设有一开窗报警器9。

具体的,当逃生窗打开后,所述开窗报警器9发出报警,以提醒乘客注意;当逃生窗重新关闭后,所述开窗报警器9停止报警;当子窗框关闭时,通过位于子窗框上的限位片将所述开窗报警器9的触发开关91压住,此时开窗报警器9未触发,当子窗框向外打开后,所述限位片跟随子窗框向外,从而松开所述触发开关91,以触发开窗报警器9发出报警。

所述逃生窗还设有至少一个弹射机构10;所述弹射机构10的一端位于母窗框上,另一端适于向外推动子窗框。

具体的,当锁止机构解锁后,所述弹射机构10适于向外推动子窗框,以打开子窗框;所述弹射机构10例如但不限于采用气弹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射机构10设有两个,以分别从子窗框的左右两侧向外推动子窗框,从而快速打开子窗框。

本实施例的逃生窗既设有自动打开模式,还设有手动打开模式,为形成逃生通道提供双重保险,在自动打开模式失效的情况下,可通过手动打开模式打开逃生窗,以在紧急情况下,确保逃生通道的畅通,最大程度地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本实施例的逃生窗通过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母窗框上,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只要解锁锁止机构即能打开逃生窗,且本实施例的解锁驱动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速,不仅能快速形成逃生通道,而且不损坏窗玻璃,逃生救援结束后,本逃生窗还可以继续使用,节约成本。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逃生窗的工作方法,包括:母窗框和位于该母窗框内的子窗框,以及锁止机构和解锁驱动机构;其中所述子窗框的至少一侧的边框上设有所述锁止机构;通过所述锁止机构将子窗框锁紧在所述母窗框内;以及通过所述解锁驱动机构控制所述锁止机构解锁子窗框。

关于所述逃生窗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安防系统,包括:如前所述的逃生窗。

关于所述逃生窗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车厢,包括如前所述的逃生窗。

关于所述逃生窗的具体结构,请参见实施例1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