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及车辆门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2733发布日期:2018-08-29 01:0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一种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及车辆门锁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开关触发是指汽车侧门和背门的锁合状态会触发相应开关,进而将各个车门的锁合状态信息传递给驾驶员,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

根据法规gb15086的要求,汽车的门锁系统至少要有两个锁止位,即部分锁止和完全锁止。在传统的非电动吸合的门锁系统中,车门从完全开启到部分锁止,触发开关会被触发一次,从部分锁止到完全锁止,触发开关会再次被触发一次。由此可知,当车门在部分锁止的状态下,触发开关仍然会指示门锁已经完全锁止,带给用户错误信号,从而导致行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目前高档车使用的电动吸合门锁系统是指当车门处于部分锁止状态时,电机会自动驱动车门进行完全锁止,这种锁合系统虽然避免了安全隐患,但是在锁合和解锁过程中仍然需要多次触发/断开开关,尤其是对于多个锁合档位的车辆,从而容易引起开关信号异常的问题,会给车主带来很差的驾驶体验,同时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及车辆门锁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包括锁舌、棘爪、触发件和触发开关,锁舌上设置有锁止位;

棘爪通过与锁止位咬合或分离来控制门锁的锁止或解锁;

通过触发件与锁舌和棘爪的配合,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或分离;以及触发开关通过与触发件的接触和分离,来用于提供门锁的锁合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触发件朝向棘爪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或凹槽,在棘爪朝向触发件的一侧相应设置有凹槽或凸起,通过凸起与凹槽的配合,棘爪为触发件的转动提供路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凹槽具有限位部,限位部带动凸起移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位设置在与棘爪对向的锁舌的缘部,锁止位包括完全锁止位;

在邻近缘部的位置处,在锁舌的一侧上设置有弧状的凸台,凸台包括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第二凸台位于与完全锁止位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处,并且与第一凸台相比,第二凸台朝向远离触发件的方向弯折,

与凸台对应的触发件的一侧上设置有凸出部,当棘爪与完全锁止位咬合时,凸出部位于第二凸台的位置中,以使得触发件与触发开关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锁止位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锁止位,当棘爪与部分锁止位咬合时,触发件的凸出部抵靠在第一凸台的壁面上,使得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触发件包括弧形面,通过弧形面,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时,提供锁合状态为解锁;当触发件与触发开关分离时,提供锁合状态为锁止。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门锁从解锁到完全锁止的过程中,锁舌朝向锁止方向旋转时,

凸出部抵靠第一凸台,以使得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当棘爪与部分锁止位咬合时,凸出部仍然抵靠第一凸台以使得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当直至棘爪与完全锁止位咬合时,凸出部位于第二凸台的位置中,使得触发件与触发开关分离。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门锁从完全锁止到解锁的过程中,其中,在完全锁止的状态下,触发件的凸出部位于锁舌的凸台的第二凸台的位置中,触发件与触发开关分离,

棘爪与锁舌完全分离,并且通过凹槽的限位部与凸起的配合,触发件随棘爪一起移动,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当锁舌朝向解锁方向旋转时,触发件的凸出部抵靠第一凸台,触发件与触发开关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的门锁开关触发装置。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传统门锁开关触发装置的锁止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棘爪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锁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触发件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门锁开关触发装置锁止工作原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门锁开关触发装置解锁工作原理图。

图中:1是锁舌;101是第二凸台;102是部分锁止位;103是完全锁止位;104是第一凸台;2是棘爪;201是凹槽;202是咬合台阶;203是限位部;3是触发开关;4是触发件;401是凸出部;402是凸起;403是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至7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可以用于车辆门锁的锁体组件中,其用于将车辆侧门或背门的锁合状态信息传递给车内用户。图1中示出了传统门锁中开关触发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如图1(a)所示,解锁状态下,棘爪2与锁舌1分离,棘爪2上部与触发开关3接触,此时指示信息为“未锁止”;在图1(b)中,棘爪2与锁舌1上的部分锁止位102咬合,且棘爪2与触发开关3断开,此时指示信息为“完全锁止”,从而带给用户错误的指示信息;如图1(c)所示,从部分锁止到完全锁止的过程中,棘爪2与触发开关3再次接触,指示信息为“未锁止”;图1(d)中,棘爪2与锁舌1完全锁止,棘爪2与触发开关3再次断开,指示信息为“完全锁止”。

如上所述,在锁体完全开启到完全锁止的过程中,棘爪2与触发开关3多次接触/断开,且会产生错误的信息指示。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可能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门锁开关触发装置,包括锁舌1、棘爪2、触发件4及触发开关3。

触发开关3与车身控制器(bcm)连接,bcm可以将触发开关3的通断状态显示于车内仪表盘,进而告知驾驶员车辆各车门的锁止和解锁状态。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触发开关3可以是例如台湾元迪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轻触开关等,车身控制器(bcm)可以是例如恩智浦公司生产的bcm控制器等。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硬件选择仅用于对本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锁舌1例如通过铆接等固定连接在锁体组件上,锁体可以通过手动或电动来带动锁舌1转动,锁舌1外缘上依次设置有锁止位,锁体通过锁止位与棘爪2咬合进行锁定。

棘爪2可以例如通过铆接等固定连接在锁体组件上,如图3所示,棘爪2的一侧设置有咬合台阶202,锁体通过锁止位与咬合台阶202咬合进行锁定。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4与棘爪2设置为同心转动。如图2所示,触发件4与棘爪2通过铆钉等方式铰接且可相对转动,触发件4通过一侧与锁舌1配合来控制与触发开关3的接触或分离,进而提供锁合状态信息。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止位沿锁舌1的外缘依次设置。由于gb15086的要求,应用于汽车的门锁系统至少要有两个锁止位,在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锁止位可以包括一个部分锁止位102和一个完全锁止位103。

部分锁止位102用于车门半锁状态,半锁状态是指车门关闭力不足时,棘爪2依然与锁舌1咬合,此时车门虽然不能完全打开,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活动空间,并且咬合力小。在一些电动吸合门锁系统中,部分锁止位102可以根据吸合距离设置为一个或多个,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设置部分锁止位102为一个。

如图4、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锁舌1一侧在靠近锁止位的缘部上设置有圆弧形的凸台101、104,凸台外壁具有光滑的工作面,触发件4的侧面设置有凸台配合的凸出部401。凸出部401与凸台接触并且可在凸台的工作面上滑动。

如图4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台包括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1,第二凸台101位于与完全锁止位103对应的位置处,第二凸台101具有朝向远离触发件4的方向的弯折。凸出部401在工作过程中,当凸出部401滑动至第二凸台101的位置处时,触发件4的上端的侧面与触发开关3分离,其他位置时均保持接触。

即:当棘爪2与部分锁止位102进行咬合或分离时,触发开关3提供的锁合信息均为“未锁止”;直至棘爪2与完全锁止位103咬合时,触发开关3提供的锁合信息为“完全锁止”。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4朝向棘爪的一侧端面上还设置有凸起402,棘爪2上与之对应的设置有凹槽201,凸起402与凹槽201配合且可在凹槽201内滑动。

凹槽201具有限位部203,限位部203用于带动凸起402移动。凹槽201的限位部203可根据触发件4的实际运动路径的长短设置,即当触发件4在与凸台配合滑动的过程中,触发件4相对棘爪2的转动弧长。

在本公开的示例中,虽然描述了在棘爪上设置凹槽并且在触发件上设置凸起,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二者的设置也可以互换或者采用其他合适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锁止过程中,棘爪2上的咬合台阶202与锁舌1上的锁止位配合,触发件4上的凸出部401与锁舌1上的凸台滑动配合,触发件4上部的侧面与触发开关3接触/分离,此时,触发件4上的凸起402与棘爪2上的凹槽201滑动配合。

在解锁过程中,外力(通过解锁机构)带动棘爪2转动,咬合台阶202与锁止位分离,此时限位部203同时带动触发件4转动,进而使触发件4与触发开关3接触。

如上所述,触发件4的运动状态和位置由锁舌1与棘爪2共同控制,既减小用户开锁时的解锁力,又减小工件磨损,延长工件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触发件4包括弧形面403,触发件4通过弧形面403与触发开关3接触,弧形面403使得触发件4与触发开关3接触更加灵敏。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些实施方式的锁止原理图,其中示出了门锁从全开到完全锁止的过程。

如图7(a)所示,解锁状态下,棘爪2与锁舌1分离(全开位置),触发件4的上部的弧形面403与触发开关3接触,此时指示门锁未关。

随着锁舌1朝向锁止方向旋转,在图7(b)中,棘爪2与锁舌1上的部分锁止位102咬合,此时触发件4的凸出部401抵靠住锁舌1的第一凸台104,触发件4的弧形面403仍然与触发开关3接触,此时指示门锁未关。

随着锁舌1朝向锁止方向旋转,如图7(c)所示,从部分锁止到完全锁止的过程中,棘爪2被推开,由于触发件4的凸出部401与锁舌1的第一凸台104始终保持抵靠,因此触发件4的弧形面403仍与触发开关3保持接触,指示门锁未关。

在图7(d)中,棘爪2与锁舌1上的完全锁止位103咬合,此时凸出部401沿着第一凸台104滑入第二凸台101的位置中(开关触发位),触发件4与触发开关3分离,指示门锁完全锁止。

图8示出了对应的解锁原理,其中示出了门锁从完全锁止到全开的过程。

如图8(a)所示,在完全锁止状态下,棘爪2与完全锁止部103咬合,触发件4的凸出部401位于第二凸台101处,此时触发件4的弧形面403与触发开关3分离,指示门锁完全锁止。

在图8(b)中,外力(通过解锁机构)推动棘爪2朝向远离锁舌1的方向转动,棘爪2被解锁机构推到完全释放的位置(例如,不会对锁舌1的转动产生阻碍的位置),凹槽201的限位部203带动凸起402进而带动触发件4同时转动,从而触发杆4运动到完全释放位,此时,触发件4的弧形面403与触发开关3接触,指示门锁未关。

因为锁舌1与棘爪2分离,锁舌1向解锁方向转动。如图8(c)所示,棘爪2被解锁机构释放,此时,触发件4的凸出部401则抵靠在锁舌1的第一凸台104上,从而保证触发件4的弧形面403与触发开关3接触,指示门锁未关。

图8(d)为完全解锁状态,凸出部401一直抵靠在第一凸台104上,触发杆4一直与触发开关3接触,指示门锁未关。

由上述可知,本公开的门锁开关触发装置,车门锁合信息指示准确,触发开关通断过程少,同时适用于传统门锁和多锁止档位电动吸合门锁使用,并且结构设置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

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使得触发杆在锁舌的凸台与棘爪的凹槽的共同作用下,能够准确地在门锁完全锁止位置对触发开关进行触发,从而通过开关向整车控制系统准确地提供门锁锁止和解锁的状态,极大地提高了门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车辆门锁系统,该系统可使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开关触发装置。该系统减少电控信号通断,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且信息指示准确,避免用户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用户的用车体验。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