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1142发布日期:2018-09-07 22:54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



背景技术:

抽屉柜,指的是用在书桌或床头等位置处的柜体,其一般包含若干个可以推拉收放的抽屉。另一方面,智能家具是在现代时尚家具的基础上,将组合智能、电子智能、机械智能以及物联智能巧妙地融入家具产品当中,使家具智能化、国际化、时尚化,使家居生活更加便捷、舒适,其中智能抽屉柜就是要解决现有普通抽屉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诸多不便。已有的抽屉柜,大多存在抽屉推入后容易意外滑出的问题,所以市场上急需一款结构智能,以方便抽屉推拉,以及推入后稳定放置的抽屉柜。

专利公告号为cn206836638u,公告日为2018.01.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能控制抽屉柜,通过设置限位机构限制抽屉的拉出位置,用户根据不同的授权指令可由前至后依次打开抽屉内的隔间,拉出抽屉至特定位置,由前至后依次取出抽屉内的物料。

但是该实用新型专利中的抽屉柜存在抽屉推入后容易意外滑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其能通过在柜体上设置永磁铁片、电磁铁单元、触发单元以及驱动单元的方式,达到抽屉有效推拉使用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磁力固定结构简单有效,抽屉推入后固定效果好,以及抽屉推拉使用方便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包括柜体,设置在所述柜体内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抽屉,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内侧面上的吸引用开槽,设置在所述抽屉内侧面上的永磁铁片,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并通过磁力吸引所述永磁铁片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抽屉的电磁铁单元,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并通过接触导电方式以用于连通所述电磁铁单元的触发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并通过所述抽屉推挤后伸缩变形方式以用于推动接触所述触发单元的驱动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的伸缩横管,以及粘接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并与所述伸缩横管连通的伸缩竖管,所述伸缩竖管位于所述触发单元下方位置处。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伸缩横管以及伸缩竖管封闭设置,均包括用于伸缩变形的折叠管段。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触发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伸缩竖管上表面上的推挤斜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挤斜块两侧位置处的两个滑动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板上并用于在所述滑动板被推挤分开后进行接触导电的导电板,所述导电板与所述电磁铁单元进行导线连接,所述滑动板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推挤斜块推挤作用的斜面。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电板相对侧面上设有通过所述滑动板滑动分离方式以用于接触导电的凸出球头。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触发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并用于限位固定所述滑动板的限位槽板。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动板之间设有通过靠近拉动两个所述滑动板方式以用于向下推开所述推挤斜块的拉簧,所述推挤斜块上设有用于所述拉簧穿过的斜块孔道。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动板内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拉簧的弯折孔道,所述拉簧穿过所述弯折孔道后端头设置在所述限位槽板内侧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磁铁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的直流干电池,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上的电磁铁芯体,以及绕制在所述磁铁芯体上的螺线管,所述直流干电池与若干个所述螺线管之间串联,并与两个所述导电板分别进行导线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电磁铁芯体外环面上设有用于绕制并固定所述螺线管的螺旋槽。

本发明通过在柜体上设置永磁铁片、电磁铁单元、触发单元以及驱动单元的方式,达到抽屉有效推拉使用的目的。本发明具有磁力固定结构简单有效,抽屉推入后固定效果好,以及抽屉推拉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驱动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触发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推挤斜块的使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弯折孔道的使用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电磁铁芯体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4、5以及附图6所示,一种智能控制的抽屉柜,包括柜体1,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的支撑架2,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上的抽屉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柜体1内侧面上的吸引用开槽4,设置在所述抽屉3内侧面上的永磁铁片5,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并通过磁力吸引所述永磁铁片5方式以用于固定所述抽屉3的电磁铁单元6,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并通过接触导电方式以用于连通所述电磁铁单元6的触发单元7,以及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并通过所述抽屉3推挤后伸缩变形方式以用于推动接触所述触发单元7的驱动单元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3在所述支撑架2上进行推入固定和拉出使用,其中所述抽屉3推入后首先碰触所述驱动单元8,使得所述驱动单元8推动所述触发单元7,使得所述触发单元7将所述电磁铁单元6电路上的唯一断路位置接触导电,保证所述电磁铁单元6能够顺利电生磁,用于吸引固定所述永磁铁片5,保证所述抽屉3具有推入后固定稳定的优点,避免意外滑出问题。另一方面,所述抽屉3在克服与所述电磁铁单元6之间的磁力吸引后,方便拉出使用,此时所述驱动单元8在所述触发单元7结构的重力下压下回复至原位,以待所述抽屉3的下一次碰触使用,进一步保证了所述电磁铁单元6具有吸引有效,响应灵敏的优点。

所述驱动单元8包括粘接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的伸缩横管801,以及粘接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并与所述伸缩横管801连通的伸缩竖管802,所述伸缩竖管802位于所述触发单元7下方位置处。所述伸缩横管801以及伸缩竖管802封闭设置,均包括用于伸缩变形的折叠管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横管801以及伸缩竖管802均有现有的折叠塑料管段,即内压增大折叠段撑开,受压后折叠段收缩,其中所述伸缩竖管802上承压所述触发单元7,使得所述伸缩横管801具有:所述抽屉3碰触推挤后压缩,所述伸缩竖管802被所述触发单元7重力下压并压缩后撑开的特点,即所述伸缩横管801以及伸缩竖管802交替撑开,所述伸缩横管801撑开时所述触发单元7断开,所述伸缩竖管802撑开时所述触发单元7接触,进一步保证所述触发单元7具有接触导电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所述触发单元7包括设置在所述伸缩竖管802上表面上的推挤斜块701,分别设置在所述推挤斜块701两侧位置处的两个滑动板702,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板702上并用于在所述滑动板702被推挤分开后进行接触导电的导电板703,所述导电板703与所述电磁铁单元6进行导线连接,所述滑动板702上设有用于接收所述推挤斜块701推挤作用的斜面。所述导电板703相对侧面上设有通过所述滑动板702滑动分离方式以用于接触导电的凸出球头708。所述触发单元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并用于限位固定所述滑动板702的限位槽板704。所述滑动板702之间设有通过靠近拉动两个所述滑动板702方式以用于向下推开所述推挤斜块701的拉簧705,所述推挤斜块701上设有用于所述拉簧705穿过的斜块孔道70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单元7的使用方法和优点如下:

第一,初始状态,所述拉簧705相互拉近两个所述滑动板702,所述滑动板702通过斜面分力向下推挤所述推挤斜块701,使得所述推挤斜块701压缩所述伸缩竖管802,保证所述凸出球头708之间的分开状态,其中所述滑动板702的斜面上涂有润滑油,以保证有效推挤所述推挤斜块701;

第二,所述伸缩横管801被推入的所述抽屉3排出推挤进而压缩,所述伸缩竖管802就被密闭空气顶起,所述推挤斜块701克服所述拉簧705的拉力而向两边推开所述滑动板702,最终使得两个所述凸出球头708有效碰触导电,所述电磁铁单元6有效通电;

第三,所述抽屉3需要来处时,克服与所述电磁铁单元6之间的磁力吸引,所述伸缩横管801失去推挤压力后回复撑开,所述伸缩竖管802回复压缩,所述推挤斜块701下落,所述滑动板702相互靠近,最终两个所述凸出球头708分离,保证所述触发单元7回复分离的初始位置,保证所述触发单元7具有触发有效,以及建立、解除连接动作相应灵敏的优点。

所述滑动板702内设有用于设置所述拉簧705的弯折孔道707,所述拉簧705穿过所述弯折孔道707后端头设置在所述限位槽板704内侧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弯折孔道707赋予了所述拉簧705两个作用:第一,用于安装固定所述拉簧705,使得所述拉簧705能够从两个所述滑动板702之间进行弹力拉动;第二,所述拉簧705两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槽板704上,使得所述滑动板702不仅具有竖直向限位效果,还具有水平向固定作用,其中所述弯折孔道707的开孔尺寸大于所述拉簧705的粗细尺寸,用于保证所述滑动板702能够进行一定长度的水平移动,保证所述滑动板702具有安装稳定,以及水平往复滑动的有效性。

所述电磁铁单元6包括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的直流干电池601,设置在所述吸引用开槽4上的电磁铁芯体602,以及绕制在所述磁铁芯体602上的螺线管603,所述直流干电池601与若干个所述螺线管603之间串联,并与两个所述导电板703分别进行导线连接。所述电磁铁芯体602外环面上设有用于绕制并固定所述螺线管603的螺旋槽60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芯体602为非导磁材料,包括塑料、木头等,所述直流干电池601用于向所述螺线管603稳定供电,使得所述螺线管603生成稳定磁力吸引所述永磁铁片5的磁场,保证所述电磁铁单元6对所述抽屉3的稳定吸引固定。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