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2053发布日期:2018-09-25 21:44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软包锂子电芯指的是液态锂离子电池套上一层聚合物外壳。在结构上通常采用铝塑膜包装,在发生安全隐患的情况下软包电池最多只会鼓气裂开,不像钢壳铝壳等硬壳包装电芯那样会发生爆炸。安全性比较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软包装锂离子电芯使用铝塑膜作为外壳,其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密封牢固、易于加工成型等特点。通常的做法是将整卷的铝塑膜上料至铝塑膜成型机上,机器放卷后送料至冲坑模具中,冲坑模具带有凸模和凹模,伺服电机驱动凸模和凹模压紧后,将铝塑膜冲压成型为带有凹坑的形状,以实现可以包裹电芯的结构。

为了保持铝塑膜的平整,必须使其处于绷紧的状态,因此当对铝塑膜施加压力时,铝塑膜容易受到拉伸而发生形变。并且,在铝塑膜冲压成型时,铝塑膜受到凸模和凹模互相挤压的力而拉伸,会导致被拉伸部位的外围由于拉伸应力的传导出现变形,影响铝塑膜冲坑成型的质量。虽然对成型模具的压紧结构有所改进,但铝塑膜冲坑成型附近区域变形仍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现有的避免铝塑膜冲坑成型附近区域变形对成品质量的影响的方法是增加相邻两个成型铝塑膜之间的距离,在前一个成型铝塑膜形变传导的范围之外再进行下一个成型铝塑膜的加工,然后再在后续工序中裁除冲坑成型铝塑膜之间多余的铝塑膜。但是该方法中多余的铝塑膜被直接裁剪掉,造成较大的材料浪费,增加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铝塑膜冲坑成型中应力变形导致的材料浪费问题,并提升铝塑膜冲坑成型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具有基板、支撑杆、顶板、冲压组件和切刀组件;

所述基板和顶板之间设有支撑杆;

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伺服电机、导杆、凹模和凸模,所述伺服电机连接导杆,所述导杆连接凹模,所述凸模设置在基板上,所述凸模与凹模相配合;

所述顶板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顶板靠近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切刀组件上设置有切刀,与顶板靠近进料口的侧边平行,所述切刀能够在待加工的薄膜上切出切口,缓解凸模和凹模挤压对薄膜施加的力。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能够用于铝塑膜的加工,所述切刀向下运动在待加工铝塑膜上切出切口,所述切口与冲坑形成的凹坑侧边平行,所述切口的长度比凹坑侧边长。

在原有铝塑膜成型设备上,在冲坑模具前段增加横向切刀,切刀内置在基板、支撑杆和顶板组成的框架里,能够使得切口的位置靠近铝塑膜冲坑,节省材料。在铝塑膜冲坑成型前,预先将铝塑膜切出横向切口,切口的宽度比铝塑膜冲坑成型宽度每端长一些,使原本处于绷紧状态的铝塑膜在小范围内处于松弛状态。在铝塑膜冲坑成型时,由于铝塑膜拉伸变形,应力传导至切口处,但由于切口将连续的铝塑膜切开,变形应力无法继续传导至切口另一侧铝塑膜,形成了半弧形缺口。当机器将铝塑膜向前运动指定长度,模具下压冲下一个坑时,被切开的缺口处也无法将变形应力传导至上一个已冲好坑的铝塑膜壳体,形成一个窄椭圆形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切刀座、气缸、连接杆和切刀,所述切刀座固定在顶板上,所述切刀座与气缸相连,所述气缸与连接杆相连,所述切刀设置在连接杆端部,所述气缸带动切刀上下运动。

所述薄膜冲压成型装置还具有气动电磁阀、气管、磁性感应开关、继电器和导线,所述气动电磁阀控制气缸的运动。

所述切刀下切的时机由PLC控制,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更改PLC的编程,可以对切刀下切的时机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凹槽,所述切刀与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为可拆卸的。切刀可以是由螺丝固定的,当切刀变钝了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更换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具有通孔,所述导杆穿过通孔和凹模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有滑槽,所述切刀座与滑槽匹配,能够沿着滑槽运动,调整切刀位置。可以调整切刀位置,使得切刀切出的切口,大小和位置都合适。

一种铝塑膜冲压成型机,所述铝塑膜冲压成型机具有上述所说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预先在铝塑膜上开设了切口,消除了相邻两个成型凹坑之间的变形应力,使两个成型凹坑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至很小,从而节省了铝塑膜材料。

2)本实用新型在铝塑膜中间增加切口后,消除了前后相邻的两个成型凹坑之间互相拉扯形变的应力的互相影响,从而提高了成品的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上传送的铝塑膜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上的一种可拆卸的切刀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顶板,2-气缸,3-连接杆,4-切刀,5-基板,6-凸模,7-支撑杆,8-凹模,9-导杆,10-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具有基板5、支撑杆7、顶板1、冲压组件和切刀组件。

所述基板5和顶板1之间设有支撑杆7。

所述冲压组件包括伺服电机10、导杆9、凹模8和凸模6,所述伺服电机10连接导杆9,所述导杆9连接凹模8,所述凸模6设置在基板5上,所述凸模6与凹模8相配合。

所述顶板1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切刀组件设置在顶板1靠近进料口的一端,所述切刀组件上设置有切刀4,所述切刀4横向设置,与顶板1靠近进料口的侧边平行,所述切刀4能够在待加工的薄膜上切出切口,缓解凸模6和凹模8挤压对薄膜施加的力。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能够用于铝塑膜的加工,所述切刀4向下运动在待加工铝塑膜上切出切口,所述切口与冲坑形成的凹坑侧边平行,所述切口的长度比凹坑侧边的端点各长出1cm。留出1cm的距离是为了保证在对铝塑膜进行冲压时,切口处不会因为冲压的力而撕裂。如果切口的长度和铝塑膜冲压的凹坑一样长的话,在铝塑膜受到凹模8的冲压时,切口端点受到的是平行于端点与凹坑侧边端点连线的力。当留出一部分缓冲的距离时,切口端点受到的是向中心的力,是一个斜向的力,因此作用同样的力的情况下,斜向的力会分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所以不容易发生撕裂,能够保证铝塑膜的完整。

在原有铝塑膜成型设备上,在冲坑模具前段增加横向切刀4,切刀4内置在基板5、支撑杆7和顶板1组成的框架里,能够使得切口的位置靠近铝塑膜冲坑,节省材料。在铝塑膜冲坑成型前,预先将铝塑膜切出横向切口,切口的宽度比铝塑膜冲坑成型的宽度两端每端各长1cm,也就是说切口宽度比铝塑膜冲坑与切口平行的侧边的宽度要长,使原本处于绷紧状态的铝塑膜在小范围内处于松弛状态。在铝塑膜冲坑成型时,由于铝塑膜拉伸变形,应力传导至切口处,但由于切口将连续的铝塑膜切开,变形应力无法继续传导至切口另一侧铝塑膜,形成了半弧形缺口。当机器将铝塑膜向前运动指定长度,模具下压冲下一个坑时,被切开的缺口处也无法将变形应力传导至上一个已冲好坑的铝塑膜壳体,最终被切开的缺口形成一个窄椭圆形缺口。如附图2所示,即为经过切刀4切出切口以及经过凸模6和凹模8冲坑之后的铝塑膜。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组件包括切刀座、气缸2、连接杆3和切刀4,所述切刀座固定在顶板1上,所述切刀座与气缸2相连,所述气缸2与连接杆3相连,所述切刀4设置在连接杆3端部,所述气缸2带动切刀4上下运动。

所述薄膜冲压成型装置还具有气动电磁阀、气管、磁性感应开关、继电器和导线,所述气动电磁阀控制气缸2的运动。

所述切刀4下切的时机由PLC控制,PLC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更改PLC的编程,可以对切刀4下切的时机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3上设有凹槽,所述切刀4与凹槽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切刀4为可拆卸的。切刀4可以是由螺丝固定在凹槽内的,当切刀4变钝了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更换刀片。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1上具有通孔,所述导杆9穿过通孔和凹模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顶板装有滑槽的薄膜冲压成型装置,可以根据薄膜的宽窄和冲压模具的大小调节切刀4的位置。所述顶板1设有滑槽,所述切刀座与滑槽匹配,能够沿着滑槽运动,调整切刀4位置。可以调整切刀4位置,使得切刀4切出的切口,大小和位置都合适。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铝塑膜冲压成型机,所述铝塑膜冲压成型机具有上述所说的一种薄膜冲压成型装置。

所述铝塑膜冲压成型机具有放卷装置和冲坑装置,所述冲坑装置为上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薄膜冲压成型装置,所述铝塑膜成型机放卷后送料进入冲坑装置进行冲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