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5172发布日期:2018-10-12 23:4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家用电器之一。

换热器是空调器中的重要部件,在实际制作中,换热器是通过边板固定在空调器中的,因此将边板安装到换热器上是空调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将边板安装到换热器上,均是由人工手动来完成的,致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无法保证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的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其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用以将边板安装到换热器上,包括驱动装置;

所述换热器具有一端处于自由状态的换热管,所述边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边板运动,使所述边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上。

较优地,包括:换热器盛放平台和边板盛放平台;

所述换热器放置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上,所述边板放置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边板盛放平台连接,并能够相对于所述边板盛放平台运动。

较优地,还包括第一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和第一驱动部件;

所述第一定位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上,所述第二定位块可活动连接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上,所述换热器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定位块做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块的运动,使所述第一定位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块能够将所述换热器夹持固定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上。

较优地,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的靠近所述边板盛放平台的边沿上设置有挡板,用以对所述换热器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上的放置位置进行限制。

较优地,还包括料针;

所述料针固定连接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并且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边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料针上;

当所述换热器放置在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时,所述自由端能够伸出所述边板盛放平台并插入所述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中,以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边板沿所述料针运动,并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装在所述换热管上。

较优地,所述自由端为朝向所述换热器渐缩的锥形。

较优地,所述换热器上的所述换热管的数量以及所述边板上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均为N个,并一一对应;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

所述料针的数量为n个,其中N≥n≥2,n个所述料针分别与n个所述换热管和n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

较优地,还包括架体、承托板和第二驱动部件;

所述换热器盛放平台和所述边板盛放平台均连接在所述架体上,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

所述承托板位于所述缝隙之中并滑动设置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承托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承托板从所述缝隙中伸出或缩回,当所述承托板从所述缝隙中伸出时,所述承托板能够承托所述料针伸出所述板盛放平台之外的部分。

较优地,所述承托板上设置有用以承托所述料针的承托凹槽,和/或,当所述料针的数量大于两个时,所述承托凹槽的数量与所述料针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较优地,还包括推板和第三驱动部件;

所述推板滑动设置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件能够通过所述推板将放置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的所述边板推动至与所述驱动装置对应的位置。

较优地,还包括光电感应装置;

所述光电感应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并且与所述第三驱动部件电连接,所述光电感应装置能够采集所述边板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所述第三驱动部件工作。

较优地,还包括料针;

所述料针固定连接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并且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边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料针上;

所述推板上设置有导向孔,并且所述推板通过所述导向孔套设在所述料针上。

较优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四驱动部件和驱动架;

所述驱动架上设置有能够抵接在所述边板上的插板,所述驱动架可活动连接在所述边板盛放平台上,所述第四驱动部件与所述驱动架连接,用以通过所述驱动架驱动所述插板运动,使所述插板能够带动所述边板运动,以将所述边板安装到所述换热器上。

较优地,所述边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两个以上所述边板沿远离所述换热器的方向依次叠放,其中距离所述换热器最近的所述边板为第一边板,与所述第一边板相邻的为第二边板;

所述插板上设置有拨叉,所述插板能够在所述驱动架上运动,使所述拨叉伸入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之间,用以在所述驱动架的带动下通过所述拨叉驱动所述第一边板运动。

较优地,还包括第五驱动部件;

所述第五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驱动架上,并与所述插板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插板运动,以将所述拨叉伸入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采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边板运动,使所述边板通过所述安装孔套设在所述换热器的所述换热管上的技术方案,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换热器和边板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的承托板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的推板板安装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主视图;

图7是图2中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换热器;11、换热管;2、边板;21、安装孔;22、第一边板;23、第二边板;3、换热器盛放平台;31、第一定位块;32、第二定位块;33、第一驱动部件;34、挡板;4、边板盛放平台;41、料针;411、自由端;42、推板;43、第三驱动部件;44、光电感应装置;5、驱动装置;51、第四驱动部件;52、驱动架;53、插板;54、拨叉;55、第五驱动部件;6、架体;61、承托板;62、承托凹槽;63、第二驱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了便于了解首先对换热器边板安装结构作一介绍,如图1所示,换热器1具有一端处于自由状态的换热管11,边板2上具有安装孔21。

如图2、3所示,一种换热器边板的安装装置,用以将边板2安装到换热器1上,其包括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能够驱动边板2运动,使边板2通过安装孔套设在换热器1的换热管1上。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安装质量。

具体地,如图2、3所示,包括:换热器盛放平台3和边板盛放平台4。换热器1放置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边板2放置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驱动装置5与边板盛放平台4连接,并能够驱相对于边板盛放平台4运动,用以驱动边板2运动并将其安装到换热器1上。

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还包括第一定位块31、第二定位块32和第一驱动部件33。第一定位块31固定连接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第二定位块32可活动连接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换热器1放置在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之间。第一驱动部件33与第二定位块32连接,并能够驱动第二定位块32做靠近或远离第一定位块31的运动,使第一定位块31和第二定位块32能够将换热器1夹持固定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这样能够使换热器1固定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换热器1在安装时出现位移,进而保证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部件33可以是气缸或其他能够进行直线驱动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换热器盛放平台3的靠近边板盛放平台4的边沿上设置有挡板34,用以对换热器1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上的放置位置进行限制。通过挡板34对换热器1位置的限制,能够使换热器1与放置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的、待安装的边板2之间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二者过近而影响安装的现象发生。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还包括料针41,料针41固定连接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并且一端为自由端411,边板2通过安装孔21套设在料针41上。当换热器1放置在换热器盛放平台3时,自由端411能够伸出边板盛放平台4并插入换热器1的换热管11中,以使驱动装置5驱动边板2沿料针41运动,并通过安装孔21套装在换热管11上。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保证边板2在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具有精确的运动轨迹,进而使边板2能够准确地安装到换热器1上。其中,自由端411为朝向换热器1渐缩的锥形,以利于将其插入换热器1的换热管11中。

在实际制作中,换热器1上的换热管11的数量以及边板2上的安装孔21的数量均为N个,并一一对应;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料针41的数量为n个,其中N≥n≥2,n个料针41分别与n个换热管11和n个安装孔21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n=3,即料针41的数量为三个,这样能够保证边板2运动的平稳性,进而保证安装质量。

进一步地,如图2、3、4所示,还包括架体6、承托板61和第二驱动部件63;换热器盛放平台3和边板盛放平台4均连接在架体6上,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缝隙。承托板61位于缝隙之中并滑动设置在架体6上,第二驱动部件63与承托板61连接用以驱动承托板61从缝隙中伸出或缩回,当承托板61从缝隙中伸出时,承托板61能够承托料针41伸出板盛放平台之外的部分。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没有进行安装工作时,料针41伸出板盛放平台之外的部分处于悬空状态,此时,第二驱动部件63驱动承托板61从缝隙中伸出,并承托料针41伸出板盛放平台之外的部分,以防止料针41因重力作用出现变形。当在安装工作进行中时,第二驱动部件63驱动承托板61缩回到缝隙中,以避免承托板61对边板2的运动产生阻碍。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部件63可以是气缸或其他能够进行直线驱动的设备。

具体地,承托板61上设置有用以承托料针41的承托凹槽62,当料针41的数量大于两个时,承托凹槽62的数量与料针41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2、3、5、6所示,还包括推板42和第三驱动部件43。推板42滑动设置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第三驱动部件43安装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并与推板42连接,第三驱动部件43能够通过推板42将放置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的边板2推动至与驱动装置5对应的位置。这样可通过第三驱动部件43驱动推板42自动将边板2推动至与驱动装置5准确对应的位置,使驱动装置5能够准确地驱动边板2运动,以实现将边板2安装到换热器上,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驱动部件43可以是气缸或其他能够进行直线驱动的设备。

进一步地,如图2、3中所示,还包括光电感应装置44,光电感应装置44固定安装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并且与第三驱动部件43电连接,光电感应装置44能够采集边板2的位置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控制第三驱动部件43工作。当包括架体6,并且边板盛放平台4固定连接在架体6上时,光电感应装置44可固定设置在架体6上,只要位置能够实现采集边板2的位置信息的目的即可。使用时,如果光电感应装置44采集到与驱动装置5对应的位置没有边板2,此时光电感应装置44向第三驱动部件43发出控制信号,使第三驱动部件43驱动推板42将边板2推动至与驱动装置5准确对应的位置,当光电感应装置44采集到与驱动装置5对应的位置有边板2,则向第三驱动部件43发出控制信号使第三驱动部件43停止工作,此时边板2停在与驱动装置5准确对应的位置,然后再在驱动装置5的驱动下运动,以实现安装。

当包括料针41,并且料针41固定连接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并且边板2通过安装孔21套设在料针41上时,推板42上设置有导向孔(图未示出),并且推板42通过导向孔套设在料针41上。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驱动装置5包括第四驱动部件51和驱动架52。驱动架52上设置有能够抵接在边板2上的插板53,驱动架52可活动连接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第四驱动部件51与驱动架52连接,用以通过驱动架52驱动插板53运动,使插板53能够带动边板2运动,以将边板2安装到换热器1上。这样能够在第四驱动部件51的驱动作用下,使驱动架52带动插板53自动将边板2安装到换热器1上。当包括架体6,并且边板盛放平台4固定连接在架体6上时,驱动架52可以可活动连接在架体6上以实现与边板盛放平台4的相对运动。其中第四驱动部件51可以采用气缸或其他能够实现直线驱动的设备。

在实际工作中,如图3所示,放置在边板盛放平台4上的边板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并且两个以上边板2沿远离换热器1的方向依次叠放,其中距离换热器1最近的边板2为第一边板22,与第一边板22相邻的为第二边板23。需要说明的是但通过推板42推动边板2运动时,推板42能够同时对依次叠放的多个边板2进行推动。如图7所示,插板53上设置有拨叉54,插板53能够在驱动架52上运动,使拨叉54伸入第一边板22和第二边板23之间,用以在驱动架52的带动下通过拨叉54驱动第一边板22运动。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还包括第五驱动部件55。第五驱动部件55安装在驱动架52上,并与插板53连接,用于驱动插板53运动,以将拨叉54伸入第一边板22和第二边板23之间。使用时,首先通过推板42将依次叠放的多个边板2推动至与插板53对应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五驱动部件55驱动插板53带动拨叉54运动,使拨叉54伸入第一边板22和第二边板23之间,最后第四驱动部件51驱动驱动架52运动,使驱动架52带动插板53通过拨叉54,将第一边板22安装到换热器1上。

以上实施例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而且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