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3418发布日期:2019-02-22 21:2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尾门大多数采用手动开关门,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车观念的更新,配备电动尾门系统可使消费者更加能体验到汽车的档次、舒适性和方便性。因此,汽车尾门由手动操作改为电动操作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电动尾门所配备的电吸锁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门锁锁体自带电吸功能,即尾门在关门过程中,到达半锁紧位置后,门锁锁体自行实现尾门由半锁紧位置到完全锁紧位置的移动及上锁;另一种是门锁锁体仅实现上锁功能,尾门由半锁紧位置到完全贴合位置则由拉耳处的门锁锁体部分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现有的门锁系统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导致其安装比较困难,其包装、运输不便,导致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其结构简单,以提高其安装、运输的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驱动器分别与电机及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机驱动驱动器工作,以使驱动器通过驱动拉线控制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通过复位拉线控制电吸锁开启。

其中,电吸锁主体包括:门锁主体,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一开口,凹槽沿第一方向设置,开口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滑块,限位于凹槽内,其一端与驱动拉线连接,其另一端与复位拉线连接;滑块设有一斜槽;拉耳,设置于门锁主体远离滑块的一侧,拉耳的一端通过开口嵌于斜槽内;滑块在凹槽内沿第一方向运动,斜槽带动拉耳沿第二方向运动。

其中,斜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驱动装置驱动拉动拉线拉动滑块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块带动拉耳,拉耳嵌于斜槽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结构中,以使电吸锁处于关闭状态;在复位装置驱动复位拉线拉动滑块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块带动拉耳,拉耳嵌于斜槽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二限位结构中,以使电吸锁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复位装置包括储能元件,储能元件与复位拉线连接;在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拉线时,驱动拉线带动复位拉线,以使储能元件储能;在储能元件释放储能时,储能元件驱动复位拉线,以控制电吸锁主体开启。

其中,在储能元件驱动复位拉线时,复位拉线将储能传递给滑块,使滑块带动拉耳。

其中,储能元件包括:腔体;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均设置于腔体内,第一磁性件固定于腔体靠近滑块的一端,第二磁性件与复位拉线连接。

其中,储能元件包括:腔体;弹性固体件,设置于腔体内,弹性固体件的一端固定于腔体靠近滑块的一侧,弹性固体件的另一端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储能元件为密闭气缸或液压缸,密闭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端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安装于汽车的尾门,用于控制汽车的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

其中,复位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后踏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驱动器分别与电机及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机驱动驱动器工作,以使驱动器通过驱动拉线控制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通过复位拉线控制电吸锁开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驱动装置能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驱动拉线及复位拉线,而不会严重弯折驱动拉线及复位拉线,且复位装置的尺寸较小,它可以隐藏放置于尾门的后踏盖内部,因此,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其安装、运输等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图1实施例的电吸锁主体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C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D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E是图3B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F是图3C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图1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图4A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D是图4B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图5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是图6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7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101包括:电吸锁主体102、驱动拉线103、驱动装置104、复位拉线105及复位装置106,其中,驱动拉线103的一端与电吸锁主体102连接,驱动装置104与驱动拉线103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104通过驱动拉线103控制电吸锁201(如图2所示)关闭,复位拉线105的一端与电吸锁主体102连接,复位装置106与复位拉线105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106通过复位拉线105控制电吸锁201开启。

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应用于汽车等设备,如图2所示,电吸锁201设置于汽车202的尾门,用于控制汽车202的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吸锁主体102及上门锁203。当汽车202的尾门关闭到半锁紧位置时,上门锁203扣紧到电吸锁主体102,实现电吸锁201的预锁;当驱动装置104接收到预锁完成的信号后,驱动装置104驱动驱动拉线103控制电吸锁201关闭,当驱动装置104接收电吸锁201开启信号后,停止对驱动拉线103的驱动,即放松驱动拉线103,此时,复位装置106驱动复位拉线105控制电吸锁201开启。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201的传动机构101的驱动装置104与电吸锁主体102只通过一条传动拉线,即一条驱动拉线103及一条复位拉线105连接,因此,驱动装置104能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驱动拉线103及复位拉线105,而不会严重弯折驱动拉线103及复位拉线105,且复位装置106的尺寸比较小巧,它可以隐藏放置于尾门的后踏盖内部,因此,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201的传动机构101结构简单,可以提高车载尾门电吸锁201的传动机构101的安装、运输等的便捷性。

其中,如图3A至图3F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吸锁主体102包括:门锁主体301、滑块302及拉耳303,其中,门锁主体301设置有一凹槽304,凹槽304内设置有一开口305,凹槽304沿第一方向设置,开口305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滑块302限位于凹槽304内,其一端与驱动拉线103连接(如图4A所示),其另一端与复位拉线105连接,且滑块302设有一斜槽306;拉耳303设置于门锁主体301远离滑块302的一侧,拉耳303的一端通过开口305嵌于斜槽306内;滑块302在凹槽304内沿第一方向运动,斜槽306带动拉耳303沿第二方向运动。

具体地,当驱动拉线103拉动滑块302运动至凹槽304内的第一位置A1(如图3A所示)时,滑块302带动拉耳303运动至位置B1(如图3B所示);当复位拉线105拉动滑块302运动至凹槽304内的第二位置A2(如图3D所示)时,滑块302带动拉耳303运动至位置B2(如图3E所示)。

其中,本实施例的斜槽30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307,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308;在驱动装置104驱动拉动拉线103拉动滑块302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A1运动至第二位置A2时,滑块302带动拉耳303,拉耳303嵌于斜槽306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结构307中,以使电吸锁201处于关闭状态;在复位装置106驱动复位拉线105拉动滑块302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A2运动至第一位置A1时,滑块302带动拉耳303,拉耳303嵌于斜槽306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二限位结构308中,以使电吸锁201处于开启状态。

其中,如图4A-4D所示,本实施例的复位装置106包括储能元件401,储能元件401与复位拉线105连接;在驱动装置104驱动驱动拉线103时,滑块302带动复位拉线105,以使储能元件401储能(如图4C及图4D所示),具体地,当驱动装置104驱动驱动拉线103时,驱动拉线103会带动滑块302朝下运动,滑块302推动复位拉线105,以压缩储能元件401,使储能元件401储能;在复位装置106驱动复位拉线105时,复位拉线105释放储能(如图4A及图4B所示),并将储能传递给滑块302,使滑块302带动拉耳303。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A及图5B所示,储能元件401包括腔体501、第一磁性件502及第二磁性件503,第一磁性件502及第二磁性件503均设置于腔体501内,第一磁性件502固定于腔体501靠近滑块302的一端,第二磁性件503与复位拉线105连接。

当储能元件401进行储能时,第二磁性件503在驱动拉线103的拉动下,靠近第一磁性件502,使第一磁性件502及第二磁性件503间的排斥力增加,存储复位能量。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件502与第二磁性件503相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用相吸的两磁性件代替本实施例的第一磁性件502及第二磁性件503。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A及图6B所示,储能元件401包括腔体601、弹性固体件602,设置于腔体601内,弹性固体件602的一端固定于腔体601靠近滑块302的一端,弹性固体件602的另一端与复位拉线的105另一端连接。弹性固体件602可以是弹簧。

当储能元件401进行储能时,弹性固体件602的一端在驱动拉线103的拉动下,向其另一端压缩,使弹性固体件602的预斥力增加,存储复位能量。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7A及图7B所示,本实施例的储能元件401为密闭气缸701或液压缸701,密闭气缸701或液压缸701的活塞端702与复位拉线105的另一端连接。

当储能元件401进行储能时,密闭气缸701或液压缸701的活塞端702压缩气缸,存储复位能量。

其中,如图4A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04包括:驱动器403及电机404,驱动器403与驱动拉线103及电机404连接,电机404驱动驱动器403,以使驱动器403拉动驱动拉线103,当然,电机404与驱动器403间可以通过弹簧402弹性设置,在一种工作方式中,可以通过电机404驱动弹簧402收缩,弹簧402带动驱动器403,以使驱动器403拉动驱动拉线103。在另一种工作方式中,电机404直接驱动驱动器403工作,弹簧402用于将驱动器403弹性固定于固定部(图未标)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04还可以是其它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汽车,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汽车202包括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图未标),安装于汽车202的尾门,用于控制汽车202的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中,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在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这里不赘述。

其中,汽车202的电吸锁201包括上述电吸锁主体102及上门锁203。

其中,本实施例的复位装置设置于汽车202的后踏盖。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安装在汽车202尾门下方的钣金上。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还可以设置于汽车202的其它位置。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及汽车尾门开关控制原理。下面描述的滑块302向上运动对应于滑块302沿第一方向由位置A2向位置A1运动,滑块302向下运动对应于滑块302沿第一方向由位置A1向位置A2运动;拉耳303向左运动对应于拉耳303沿第二方向由位置B2向位置B1运动,拉耳303向右运动对应于拉耳303沿第二方向由位置B1向位置B2运动。具体地:

当汽车202的尾门关闭到半锁紧位置时,上门锁203扣紧到电吸锁主体102,实现电吸锁201的预锁,此时尾门尚未压缩到周边的胶条,尾门无需克服胶条的反力,能够减小关门速度,达到减噪、减震效果;

当驱动装置104接收到预锁完成信号后,驱动装置104将扭矩转化为直线拉力,通过驱动拉线103拉动滑块302向上运动(如图4C所示),滑块302的向上运动会带动拉耳303向左运动(如图4D所示),拉耳303限位于斜槽306的第二限位结构308中(如图3A所示),使拉耳303处于关紧位置,保证汽车202在行驶过程中,尾门对电吸锁201的反力由滑块303及门锁主体301承担,并不传递到驱动拉线103及复位拉线105;同时,滑块302向上运动时会带动复位拉线105向上运动,复位拉线105压缩储能元件401,使其储能;

在尾门关门状态下,驱动装置104会持续拉紧驱动拉线103,使滑块302始终处于第二限位结构308中,从而使拉耳303始终处于关紧位置;

当驱动装置104接收电吸锁201开启信号后,停止对驱动拉线103的驱动,即放松驱动拉线103,此时,储能元件401释放储能,带动复位拉线105向下运动,复位拉线105向下运动时,带动滑块302向下运动(如图4A所示),滑块302的向下运动会带动拉耳303向右运动(如图4B所示),同时,拉耳303限位于斜槽306的第一限位结构307中(如图3D所示),使拉耳303处于打开位置,保证关门过程中拉耳303所受关门的冲击力由滑块302及门锁主体301承担,并不传递到驱动拉线103及复位拉线105,拉耳303不会后退;

在拉耳303从关紧位置往打开位置方向移动过程中,也带动尾门从关紧位置往预锁位置移动;尾门到达预紧位置后,此时已经释放了尾门周边橡胶条对尾门的反力,上门锁203才会从拉耳中打开,从而实现开门的静音。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车载尾门电吸锁201的传动机构101结构简单,可以提高车载尾门电吸锁201的传动机构101的安装、运输等的便捷性;能够实现拉耳303在打开位置的自锁、尾门关门的减速、关门过程的静音;能够实现拉耳303在关闭位置的自锁,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