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8626发布日期:2019-01-02 22:2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锁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与配电柜配套的锁具。



背景技术:

中国锁具诞生已绵延数千年,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到了东汉已普遍生产、使用金属锁,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古锁退出历史舞台。现有技术中,尤其在电气设备领域,配电柜等柜体的柜门需要通过锁具来锁住,以保障安全性,而目前多采用传统的金属锁,需要用钥匙去开启,存在钥匙易丢失、具有多个柜门的配电柜需要多个不同的钥匙、锁具拆卸后无处安放容易丢失等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急需要一种结构灵活、不易丢失、应用范围广的锁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具,以解决现有技术结构独立易丢失、使用不够灵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锁具,包括锁孔,与锁孔相对应位置固定有长方体形的锁具本体,所述锁具本体一侧壁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连接有万向轴承,所述万向轴承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贯穿设有若干固定孔;所述锁具本体端部滑动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内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有设于所述护板上的控制盘,所述控制盘电连接有设于所述锁具本体底部的密码锁。

优选的,所述工作腔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腔侧壁上的气缸以及与所述气缸连接的伸缩杆,所述气缸电连接所述控制盘,便于在打开密码锁后移开护板,通过控制盘控制气缸解开伸缩杆,进而实现开锁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锁孔和所述锁具本体之间设有辅助锁止装置,所述辅助锁止装置包括滑轨以及与滑轨活动连接的第一挡门和第二挡门,所述第一挡门朝向所述第二挡门连接有第一扣环,所述第二挡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扣环配合的第二扣环。

优选的,所述第一扣环和所述第二扣环与所述伸缩杆尺寸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盘下方设有一手槽,便于提拉护板。

优选的,所述锁具本体表面还设有磁铁片包裹层,便于锁具本体应用在配电柜等场合时,当其打开后可附着在柜体上,避免丢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与锁孔相配合的锁具本体,该锁具本体通过转轴、连杆、万向轴承连接固定于配电柜上,有利于提升锁具使用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操作者打开锁具后将锁具附着在柜体上即可;

2、采用密码锁以及气缸、伸缩杆、第一扣环、第二扣环、第一挡门、第二挡门,实现对锁孔的多重防护,一方面提升整体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剥离锁孔,上述结构独立设于锁具本体内,也便于维护,避免锁具发生故障时给打开配电柜等带来麻烦;

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灵活而安全性强,可配合使用在多种电气领域的配电柜上,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锁具本体工作腔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锁具本体,2.转轴,3.连杆,4.万向轴承,5.固定座,6.固定孔,7.护板,8.控制盘,9.手槽,10.密码锁,11.气缸,12.伸缩杆,13.工作腔,14.第一挡门,15.第一扣环,16.第二扣环,17.第二挡门,18.滑轨,19.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锁具,包括锁孔19,与锁孔19相对应位置固定有长方体形的锁具本体1,锁具本体1一侧壁连接有转轴2,转轴2连接有连杆3,连杆3连接有万向轴承4,万向轴承4固定连接有固定座5,固定座5贯穿设有若干固定孔6;锁具本体1端部滑动连接有护板7,护板7内置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电连接有设于护板7上的控制盘8,控制盘8电连接有设于锁具本体1底部的密码锁10。控制盘8下方设有一手槽9,便于提拉护板7。

如图2至图3所示,工作腔13的两侧壁对称连接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工作腔13侧壁上的气缸11以及与气缸11连接的伸缩杆12,气缸11电连接控制盘8,便于在打开密码锁10后移开护板7,通过控制盘8时控制气缸11解开伸缩杆12,进而实现开锁的功能。锁孔19和锁具本体1之间设有辅助锁止装置,辅助锁止装置包括滑轨18以及与滑轨18活动连接的第一挡门14和第二挡门17,第一挡门14朝向第二挡门17连接有第一扣环15,第二挡门17连接有与第一扣环15配合的第二扣环16。

具体的,第一扣环15和第二扣环16与伸缩杆12尺寸相配合。锁具本体1表面还设有磁铁片包裹层,便于锁具本体1应用在配电柜等场合时,当其打开后可附着在柜体上,避免丢失。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灵活而安全性强,可配合使用在多种电气领域的配电柜上,易于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