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打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3360发布日期:2019-01-25 16:34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旋转打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螺纹紧固作业中所使用的螺纹紧固工具,具体涉及具有向螺纹紧固方向施加打击力的旋转打击机构的旋转打击工具。



背景技术:

这种旋转打击工具也称冲击起子、或冲击扳手,其包括:电动机;主轴,其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锤体,其从主轴接受绕轴转矩而进行旋转;砧座,其设置成从锤体接受锤体旋转方向的打击;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砧座和锤体。在螺纹紧固的初始阶段和锤体呈一体旋转的砧座当在螺纹紧固的最终阶段受到较大的螺纹紧固阻力时,会从锤体产生出旋转方向的打击动作而对砧座施加螺纹紧固方向的旋转打击力。近年来,需要考虑:由于旋转打击工具的高功率化,砧座的旋转速度提高,砧座在砧座轴承所产生的滑动摩擦较大的状态下使用旋转打击工具的问题。因此,在能够实现高功率的旋转打击工具中,考虑采用滑动面积小的滚动轴承作为砧座轴承。专利文献1中就记载了一种利用球轴承来支承砧座的旋转打击工具。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24812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那种用1个球轴承来支承砧座的旋转打击工具中,容易发生砧座的轴振摆。砧座的轴振摆可以通过缩短其轴长来降低。但是,若缩短砧座的轴长,则无法确保起子头(bit)等前端工具的安装孔的长度。此外,为了缩短砧座的轴长,还可考虑减小受击臂的臂厚,但这种情况下砧座的耐久性会有所下降。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不损害砧座耐久性的情况下,借助球轴承而将该砧座支承于锤体壳体。

上述课题能通过以下各技术方案得到解决。

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打击工具,其包括:电动机;主轴,其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锤体,其从主轴接受绕轴转矩而进行旋转;砧座,其设置成从锤体接受锤体旋转方向的打击;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有锤体。在第1技术方案中,砧座包括:位于和主轴同轴的位置上的轴部、以及从轴部朝向放射方向伸出并承受锤体的打击的受击臂。在第1技术方案中,砧座利用设置于轴部和锤体壳体的轴承保持孔之间的球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锤体壳体。在第1技术方案中,在受击臂和锤体壳体之间配置有垫片,该垫片具有比球轴承的外径还大的内径。

根据第1技术方案,通过将用于能够降低砧座受击臂的磨损的垫片配置成位于球轴承的外径的外侧位置,能够将垫片配置于更靠近轴承侧(前侧),不会有损于机身长度方向上的紧凑性,能够在确保砧座耐久性的同时使砧座的受击臂靠近轴承侧(输出侧),从而能够进一步缩短该砧座的轴长。由于能够在确保砧座耐久性的同时缩短其轴长,从而抑制轴振摆,因此,能够作成利用球轴承将该砧座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的结构。通过利用球轴承将砧座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与以往的使用滚针轴承、套筒来进行旋转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该旋转打击工具的输出部的机身长度方向上的紧凑化,从而提高其作业性。

第2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砧座包括对受击臂进行局部加厚的加厚部。

根据第2技术方案,能够利用加厚部提高受击臂的耐久性。此外,根据第2技术方案,通过仅在砧座的容易破损的部分设置加厚部,既能确保砧座的受击臂的强度,又能减小受击臂的臂厚。

第3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2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

根据第3技术方案,通过使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能够缩短旋转打击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机身长度。此外,根据第3技术方案,通过使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能够使该受击臂细小并将其配置于更靠近轴承侧,由此能够减小该砧座的轴长,从而抑制其轴振摆。

第4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1~第3任意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垫片利用其内径而被定位于锤体壳体。

根据第4技术方案,能够容易进行垫片的组装。

第5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打击工具,其包括:电动机;主轴,其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锤体,其从主轴接受绕轴转矩而进行旋转;砧座,其设置成从锤体接受锤体旋转方向的打击;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有锤体。在第5技术方案中,砧座包括位于和主轴同轴的位置上的轴部以及从轴部朝向放射方向伸出并承受锤体的打击的受击臂。在第5技术方案中,砧座利用设置于轴部和锤体壳体的轴承保持孔之间的球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锤体壳体。在第5技术方案中,砧座包括对受击臂进行局部加厚的加厚部。

根据第5技术方案,既能利用加厚部来维持砧座的耐久性,又能减小砧座的轴长,从而抑制其轴振摆。由此,能够作成利用球轴承将砧座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的结构。

第6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5方案的基础之上,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

根据第6技术方案,通过使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能够缩短旋转打击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机身长度。此外,根据第6技术方案,通过使加厚部进入到轴承保持孔内,能够使该受击臂细小并将其配置于更靠近轴承侧,由此能够减小该砧座的轴长,从而抑制其轴振摆。

第7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2~第6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锤体壳体在垫片的内径侧具有向后方突出的突出部。在第7技术方案中,加厚部的前端配置成:位于比突出部的后端还靠前方,且比球轴承靠后方的位置上。

根据第7技术方案,主要在前后方向上能够将球轴承、垫片紧凑地集中在砧座的加厚部的周围。

第8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打击工具,其包括:电动机;主轴,其输出电动机的旋转驱动;锤体,其从主轴接受绕轴转矩而进行旋转;砧座,其设置成从锤体接受锤体旋转方向的打击;以及锤体壳体,其收纳有锤体。在第8技术方案中,砧座利用球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锤体壳体。在第8技术方案中,砧座以凹凸方式被支承于主轴。在第8技术方案中,砧座包括位于和主轴同轴的位置上的轴部以及从轴部朝向放射方向伸出并承受锤体的打击的受击臂。在第8技术方案中,砧座利用设置于轴部和锤体壳体的轴承保持孔之间的球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锤体壳体。在第8技术方案中,砧座通过将设置于砧座的凸部插入到设置于主轴的凹部中而被支承为和主轴同轴、且能和主轴进行相对旋转。

根据第8技术方案,通过将砧座以稳定的状态凹凸支承于主轴,能够抑制砧座的轴振摆。此外,根据第8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砧座侧为凸的凹凸支承,不会损害具有较深的起子头插入孔的砧座的耐久性。

第9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1~第8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球轴承并排配置有2个。

根据第9技术方案,通过用球轴承在2个部位进行旋转支承,能够抑制砧座的轴振摆。此外,根据第9技术方案,通过使2个球轴承靠近地排列,能够将旋转打击工具的轴长抑制得较小。

第10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1~第9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在球轴承的内圈和砧座的轴部之间具有O型密封圈。

根据第10技术方案,通过让O型密封圈作为球轴承的内圈和砧座之间的防滑件来发挥作用,能够提高球轴承的耐久性。

第11技术方案的旋转打击工具是在第1~第10任意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旋转打击工具具备蓄电池。

根据第11技术方案,不用电源线等连接至外部电源即可使用旋转打击工具,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右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II部分的放大图,是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的整体右视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的整体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旋转打击工具;2:工具主体部;3:把手部;3a:弹性体层;4:蓄电池安装部;4a:显示部;4b:按钮开关;5:机壳;5a:主体机壳;5b:把手部机壳;5c:蓄电池安装部机壳;5d:进气孔;5e:排气孔;6:主开关;7:触发开关;8:蓄电池;9:后部壳体;9a:弹性体层;10:电动机;11:定子;12:转子;13:锤体壳体罩;14:检测基板;15:电动机轴;16:轴承;16a:前侧轴承;16b:后侧轴承;17:永磁体;18:冷却扇;19:锤体壳体;19a:前端筒部;19b:轴承保持孔;19ba:前侧轴承保持孔;19bb:后侧轴承保持孔;19c:突出部;20:行星齿轮机构;21:小齿轮;22:内齿轮;23:行星齿轮;24:枢轴;25:行星架;26:轴承;30:旋转打击机构;31:主轴;31a:凸轮槽;31b:前方凹部;32:锤体;32a:卡合槽;32b:打击部;33:压缩弹簧;34:钢球;35:砧座;35a:轴部;35b:加厚部;35c:受击臂;35d:收纳凹部;35e:后方凸部;36:夹头部;36a:钢球;36b:操作套;36c:压缩弹簧;37:球轴承;37a:前侧球轴承;37b:后侧球轴承;38:垫片;39:O型密封圈;39a:前侧O型密封圈;39b:后侧O型密封圈;41:切换杆;42:切换开关;43:缓冲件;44:照明器;45:挡圈;50:旋转打击工具;51: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旋转打击工具的一个例子,例示了:能够一边沿着旋转方向施加打击,一边进行螺纹紧固的冲击起子。在以下说明中,上下前后左右方向是以使用者为基准来定义的。如图1所示,旋转打击工具1包括:工具主体部2、从工具主体部2的下部向下方延伸的把手部3以及设置于把手部3的下部的蓄电池安装部4。构成旋转打击工具1的外饰的树脂制的机壳5由形成工具主体部2的外周部分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机壳5a、形成把手部3的外壳的把手部机壳5b以及形成蓄电池安装部4的外壳的蓄电池安装部机壳5c构成。机壳5采用能够左右分割的双重分割构造。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把手部3的表面设置有:作为使用者把持时的防滑件而发挥作用的弹性体层3a。在把手部3的上部收纳有主开关6。在主开关6的前方设置有触发开关7。触发开关7设置成:使用者在把持把手部3的状态下能够用指尖对其进行拉动操作。在触发开关7上被作用有朝向拉动操作方向的反方向的弹性作用力。拉动操作触发开关7时,主开关6变成ON状态,解除拉动操作时,主开关6成为OFF状态。主开关6成为ON状态时,后述的电动机10进行旋转驱动。主开关6成为OFF状态时,电动机10停止驱动。

如图1所示,蓄电池安装部4以从把手部3的下部向前方和左右方向伸出的形态来设置。蓄电池安装部4的下表面设置成能够安装作为电源的电蓄池8。蓄电池8通过从前方朝向后方水平滑动而被安装于蓄电池安装部4。此外,蓄电池8通过从后方向前方水平滑动能够自蓄电池安装部4拆下。拆下的蓄电池8用另外配备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后可以反复使用。

在蓄电池安装部4的上表面设置有显示部4a。显示部4a上显示有:蓄电池8的剩余电量、电动机10的动作状态、后面描述的照明器44的ON/OFF状态等信息。此外,在显示部4a上设置有通过按压操作来切换照明器44的可用状态(ON状态)和不可用状态(OFF状态)的按钮开关4b。

如图3所示,在主体机壳5a的后部能够安装有后部壳体9。在后部壳体9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弹性体层9a,弹性体层9a作为缓冲材料(cushion)、把持时的防滑件而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由主体机壳5a和后部壳体9所包围出来的工具主体部2的后侧部分中收纳有电动机10。电动机10为内转子型的DC无刷电动机,其包括定子11、转子12、检测基板14和电动机轴15。电动机10以使电动机轴15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11沿着主体机壳5a的内周面来进行固定。在定子11的内周侧设置有转子12,转子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对转子12进行旋转支承的电动机轴15利用前后2个轴承16(前侧轴承16a和后侧轴承16b)被支承为能够绕轴旋转。在转子12的前侧设置有永磁体17,永磁体17被固定于电动机轴15。即,转子12和永磁体17设置成能够与电动机轴15一体旋转。在永磁体17的更前方设置有用来检测永磁体17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基板14。通过利用检测基板14检测永磁体17的旋转位置,能够掌握电动机轴15的动作状态。

如图3所示,在转子12的后侧,在电动机轴15上设置有冷却扇18。冷却扇18设置成能够与电动机轴15一体旋转。通过冷却扇18的旋转,从图1所示的进气孔5d朝向主体机壳5a内导入外界气体。导入的外界气体一边冷却电动机10,一边从图1所示的排气孔5e排出。

在主体机壳5a的内周前侧部分设置有金属制的大致圆筒形状的锤体壳体19。锤体壳体19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前端细小形状的前端筒部19a。在锤体壳体19的外表面,亦即在从主体机壳5a的前部伸出的范围内,安装有树脂制的锤体壳体罩13。锤体壳体罩13的前部的、锤体壳体19的前端筒部19a的外周面被保护用橡胶制的缓冲件(bumper)43所覆盖。在锤体壳体19内设置有行星齿轮机构20和旋转打击机构30。

如图3所示,在电动机轴15和作为动力输出轴的主轴31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机构20。行星齿轮机构20如以下这样构成。在电动机轴15的前端安装有小齿轮21。在前后方向位置和上小齿轮21的齿轮部分的前后方向位置一致之处,沿着锤体壳体19的内周面固定设置有内齿轮22。在内齿轮22和小齿轮21之间有多个行星齿轮23进行啮合,多个行星齿轮23在小齿轮21的周围进行公转。各行星齿轮23借助枢轴2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行星架25。在行星架25的前部一体地设置有主轴31,主轴31与电动机轴15同轴设置。主轴31通过轴承26而被支承为能够和电动机轴15绕着相同轴线旋转。在该行星齿轮机构20的作用下,电动机轴15的旋转驱动被减速,然后再传递给主轴31。

如图3所示,在主轴31的前侧部分设置有旋转打击机构30。旋转打击机构30如以下这样构成。在锤体壳体19内侧的、主轴31的外周设置有锤体32,锤体32被支承为:和主轴31同轴、并能够相对旋转且能沿轴向位移。锤体32通过压缩弹簧33而朝向轴向前侧(砧座35侧)被施加力。在主轴31的外周面设置有凸轮槽31a,凸轮槽31a沿着主轴31的轴线以一定角度倾斜。凸轮槽31a在周向上二等分的位置上设置有2处。在锤体32的内周面设置有沿着其轴线延伸的卡合槽32a。卡合槽32a也在周向上二等分的位置上设置有2处。在1组的凸轮槽31a和卡合槽32a之间夹入有钢球34。由此,锤体32被支承为:能够与主轴31一体旋转,且能够一边相对旋转,一边沿轴向位移。在锤体32的前表面设置有2个打击部32b。2个打击部32b以向前方伸出的状态分别配置于在径向上相对的位置。

在锤体32的前方设置有砧座35。砧座35包括圆筒形状的轴部35a、从轴部35a的后端部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突出的两个受击臂35c、以及呈阶梯状地设置于轴部35a和受击臂35c之间的加厚部35b。利用加厚部35b,加厚了受击臂35c的根部侧(轴部35a侧)的厚度。2个受击臂35c设置成:从周向上二等分的位置朝向放射方向伸出的状态,并形成为:和打击部32b的旋转方向前表面卡合。受击臂35c以被收在锤体壳体19内的方式配置。此外,轴部35a的前部以从锤体壳体19的前侧朝向前方突出的方式配置。在轴部35a的前端部设置有:用于安装起子头、套筒起子头等前端工具(图中省略)的收纳凹部35d。收纳凹部35d形成为六方孔形状,以禁止前端工具的基部绕轴旋转方向旋转的状态来收纳前端工具的基部。在轴部35a的前侧设置有夹头部36。夹头部3包括:钢球36a、操作套36b和压缩弹簧36c。通过使操作套36b克服压缩弹簧36c而向前方移动,能够使钢球36a向径向外侧位移,从而能够向收纳凹部35d内插入或从收纳凹部35d拔出前端工具。当使操作套36b在压缩弹簧36c的作用力下向后侧返回时,钢球36a被锁定在露出到收纳凹部35d内的位置。露出的钢球36a与前端工具卡合,由此防止前端工具脱出。

轴部35a利用2个球轴承37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锤体壳体19的前端筒部19a。2个球轴承37中的前侧球轴承37a和后侧球轴承37b以前后并排相连的状态被保持在:设置于前头筒部19a内侧的轴承保持孔19b的前侧部分(前侧轴承保持孔19ba)内。在2个球轴承37的内周面和砧座35的轴部35a之间分别设置有2个O型密封圈39(前侧O型密封圈39a和后侧O型密封圈39b)。在锤体壳体19的和受击臂35c的前表面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具有圆环形状的垫片38。垫片38以其内径大于球轴承37的外径的方式设置。垫片38以尼龙树脂为原料来成型。

在锤体壳体19的轴承保持孔19b的后侧部分(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设置有球轴承37的防脱用的挡圈45,挡圈45与后侧球轴承37b的后端抵接。砧座35的加厚部35b以进入到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中的形态设置。进入到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中的加厚部35b的前端位于比挡圈45靠后方的位置。在加厚部35b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垫片38。在径向上的、加厚部35b和垫片38之间,设置有:和锤体壳体19呈一体的突出部19c。突出部19c具有以轴部35a的轴线为中心的圆环形状,并向后方突出。突出部19c的内周面成为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的侧面。突出部19c的外周面与垫片38的内周面抵接,由此利用该内周面对垫片38进行定位。突出部19c的后端设置成比加厚部35b的前端靠向后方。在砧座35的后端轴中心处设置有后方凸部35e。后方凸部35e利用插入到设置于主轴31的前端轴中心处的前方凹部31b中的印笼构造,来进行凹凸支承。

当通过触发开关7的拉动操作而使主开关6呈ON状态来启动电动机10时,电动机10的旋转输出经由行星齿轮机构20减速后输出到主轴31。主轴31的旋转输出经由锤体32传递到砧座35。通过在轴部35a安装有前端工具的砧座35进行旋转,螺纹逐渐紧固。螺纹逐渐紧固而导致螺纹紧固阻力增大时,砧座35所受到的和螺纹紧固方向反向的外部转矩增大。由此,锤体32克服压缩弹簧33的作用力而一边沿轴向后退一边进行相对旋转。当锤体32相对于砧座35后退到一定距离时,打击部32b和受击臂35c之间的卡合解除,锤体32从外部转矩中解放出来。由于钢球34的滚动方向受到凸轮槽31a的限制,因此,锤体32的轴向移动、以及和主轴31间的相对旋转动作是在一定的轨道下进行的。即,从外部转矩中解放出来的锤体32在压缩弹簧33的作用力下一边沿轴向前进一边沿着螺纹紧固方向旋转,在该过程中,打击部32b向螺纹紧固方向打击受击臂35c。由此,对砧座35施加螺纹紧固方向的打击。当变为锤体32再度受到外部转矩作用的状态时,锤体32又克服压缩弹簧33的作用力而沿轴向后退。通过反复进行对砧座35施加螺纹紧固方向的打击的这种打击循环,能以较大的转矩进行螺纹紧固。

如图3所示,在锤体壳体19的后端部下侧设置有切换杆41,切换杆41能沿左右方向(图3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滑动。通过将切换杆41切换到左方位置或右方位置,能够将电动机轴15的旋转方向切换为螺纹紧固方向或螺纹松卸方向。

在主体机壳5a的前端部下侧设置有切换开关42。在利用所述按钮开关4b将照明器44切换为可用的ON状态的状态下按压切换开关42,由此能够使照明器44点亮或熄灭。在利用所述按钮开关4b将照明器44切换为不可用的OFF状态的状态下,即使操作切换开关42,照明器44也不会点亮。照明器44配置于主体机壳5a的左右,并分别配置成能够照射到前端工具的作业部位。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垫片38设置于:在前后方向上,受击臂35c和锤体壳体19的内表面相对并接触的位置。利用该垫片38,能够减轻受击臂35c接触时的磨损,进而能够确保砧座35的耐久性。此外,垫片38配置在比球轴承37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因此,在机身长度方向(前后方向)上能够将受击臂35c设置得更靠近球轴承37。由此,能够在不损害锤体壳体19的前部的机身长度方向上的紧凑性的情况下组装垫片38。由于这些原因,能够在不损害砧座35的耐久性的情况下缩短其轴长,从而抑制其轴振摆,能够采用利用球轴承37将砧座35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19的结构。通过利用球轴承37将砧座35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19,与以往的使用滚针轴承、套筒进行旋转支承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旋转打击工具1的输出部的机身长度方向上的紧凑化,从而提高旋转打击工具1的作业性。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通过在砧座35上设置加厚部35b,能够提高受击臂35c的根部侧(轴部35a侧)的耐久性。此外,通过仅在容易破损的受击臂35c的根部部分设置加厚部35b,既能维持受击臂35c的强度,又能减小受击臂35c的厚度。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通过使加厚部35b进入到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内,与不使加厚部35b进入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旋转打击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机身长度。此外,通过使加厚部35b进入到后侧轴承保持孔19bb内,既能使受击臂35c变薄,又能将受击臂35c配置得更加靠近球轴承37侧(前侧)。由于这些原因,能够在不损害砧座35的耐久性的情况下减小其轴长从而抑制其轴振摆,因此能够采用利用球轴承37将砧座35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19的结构。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垫片38以其内周面为基准定位于锤体壳体19的突出部19c。由此,垫片38能够容易地组装于锤体壳体19。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加厚部35b的前端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球轴承37的后方,且位于比突出部19c的后端靠前侧的位置。此外,加厚部35b在径向上位于比垫片38靠内侧的位置,且位于比突出部19c靠内侧的位置。由于这些原因,能够使球轴承37、垫片38紧凑地集中在加厚部35b的周围,从而能够缩短旋转打击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机身长度。此外,通过使加厚部35b靠近球轴承37,能够在不损害砧座35的耐久性的情况下抑制其轴振摆,能够采用利用球轴承37将砧座35旋转支承于锤体壳体19的结构。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利用将后方凸部35e插入到前方凹部31b中的印笼构造,将砧座35的后部以稳定的状态旋转支承于主轴31的前部,由此能够抑制砧座35的轴振摆。通过在砧座35侧形成后方凸部35e,在主轴31侧形成前方凹部31b,因此,能够在不损害具有较深的孔形状的收纳凹部35d的砧座35的耐久性的情况下进行凹凸支承。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通过在前侧球轴承37a和后侧球轴承37b这2处来对轴部35a进行旋转支承,能够抑制砧座35的轴振摆。此外,通过使前侧球轴承37a和后侧球轴承37b靠近地排列,能够将旋转打击工具1的轴长抑制得较小。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O型密封圈39作为球轴承37的内圈和轴部35a之间的防滑件而发挥作用,由此提高了球轴承37的耐久性。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由于能够安装作为电源的蓄电池8来进行使用,因此无需用电源线等连接至外部电源。由此,不存在不在外部电源附近就无法作业、电源线干扰作业等问题,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使用便利性。

接着,基于图4~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50具有除了外饰部分以外都和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一样的结构。因此,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50,仅详细说明和第1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不同的部分。

在旋转打击工具50的构成其外饰的树脂制的主体机壳5a、把手部机壳5b和蓄电池安装部机壳5c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弹性体。例如,在图4~图5中,表示主体机壳5a、把手部机壳5b和蓄电池安装部机壳5c的附图标记所指的部位相当于设置有弹性体的部位。此外,在旋转打击工具50上的位于触发开关7的上方、切换杆41的前方且位于切换开关42的后方的部位的、主体机壳5a的左右两侧,也设置有弹性体51。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50,当使用者在把持旋转打击工具50的状态下对切换开关42进行按压操作时,例如为了进行按压操作而能够使伸开的食指和弹性体51紧密接触。由此,能够维持使用者所把持的旋转打击工具50的稳定性,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切换开关42的按压操作。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50,由于机壳5被弹性体所覆盖,因此能够提高使用者把持时的握感。此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50,由于弹性体在放置旋转打击工具50时具有作为缓冲材料、防滑件的功能,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感。

以上说明的第1~第2实施方式的旋转打击工具1、50可以加以各种变更。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用于实现在抑制砧座35的轴振摆的情况下利用球轴承37进行旋转支承的结构。第1,采用了:“利用形状较大的垫片38避免了受击臂部35c因接触而导致耐久性下降、并实现了砧座35周边的紧凑化”的结构。第2,采用了:“在砧座35的受击臂35c的基部设置有加厚部35b,使该加厚部35b进入轴承保持孔19b,从而既确保了该受击臂35c的强度,又减小了其前后宽度从而实现了机身长度方向上的紧凑化”的结构。第3,采用了:“利用印笼构造,将砧座35后部旋转支承于主轴31的前部来抑制砧座35的轴振摆”的结构。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上述三点全都具备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用到其中任意一点或两点的结构来抑制砧座35的轴振摆并实现利用球轴承37进行的旋转支承的结构。

此外,例如,作为电源例示了充电式的蓄电池8,但也可以采用商用的AC电源等。电动机10例示了DC无刷电动机,但也可以变更为有刷电动机、与电源结合的AC电动机等。锤体32的打击部32b和砧座35的受击臂35c分别采用了各设置2个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各设置3个以上的结构。此外,只要是在使用者的把持位置具有切换开关42那样的用来切换配置模式的开关,也可以例如将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应用于(振动)起子电钻(driver drill)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