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47306发布日期:2019-01-18 19:0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摆振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扁平马达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摆振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的移动终端市场占有量在不断扩大,其扁平马达市场占有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在加工时,需要对每一个扁平马达下机壳上安装振子;目前,是人工一个一个对扁平马达安装振子,其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另外,由于人工夹取振子容易造成脏污,影响扁平马达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摆振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构造一种摆振子装置,包括振子放置板、固定板和吸附装置;所述振子放置板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组,所述第一凹槽组包括多个放置振子的第一凹槽;所述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组一一对应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放置加工件的第二凹槽;所述吸附装置包括真空泵、真空管和吸件板,所述吸件板一侧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真空管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孔连接;所述吸件板背离所述第一连通孔的一侧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凹槽组一一对应的吸嘴,所述吸嘴均与所述真空管连通;所述吸嘴的吸取端设有橡胶套头,所述橡胶套头包括套于吸嘴上的第一端部、用于吸取所述振子的第二端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吸件板两端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真空管的第二连通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真空管背离所述真空泵一端设有管道分流器,所述管道分流器包括至少两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上设有分支吸气管,所述分支吸气管与所述第一连通孔或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板两端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吸件板两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组由8个第一凹槽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振子放置板周缘设有凸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摆振子装置,其中,所述吸件板上还设有开启或关闭所述真空泵的真空泵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真空泵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摆振子装置,通过吸件板可以一次性吸起多个振子,再通过人工对准固定板上的工件进行安装,安装好后,关闭真空泵,可以一次性安装多个振子,并且通过橡胶套头,对振子的吸附和安装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通过简单的结构,既省时省力,也提高了效率,而且人工不会弄脏振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摆振子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定位柱的吸附装置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橡胶套头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管道分流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带有第二连通孔的吸附装置主视图;

其中,11-振子放置板,12-第一凹槽,13-工件,14-凸边,21-固定板,22- 凸块,23-第二凹槽,24-安装块,25-定位孔,31-吸附装置,32-吸嘴,33-橡胶套头,331-第一端部,332-第二端部,333-连接部,34-第一连通孔,35-真空泵开关,36-定位柱,41-真空管,42-管道分流器,43-分支吸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摆振子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振子放置板11、固定板21和吸附装置31;所述振子放置板11上设有若干第一凹槽12 组,所述第一凹槽12组包括多个放置振子的第一凹槽12,每一行的多个第一凹槽12组成一个第一凹槽12组;所述固定板21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2组一一对应的凸块22,所述凸块22上设有放置加工件13的第二凹槽23;所述吸附装置31包括真空泵、真空管41和吸件板,所述吸件板一侧设有第一连通孔34,所述真空管41一端与所述真空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通孔34 连接;所述吸件板背离所述第一连通孔34的一侧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一凹槽12组一一对应的吸嘴32,所述吸嘴32均与所述真空管41连通;所述吸嘴 32的吸取端设有橡胶套头33,所述橡胶套头33包括套于吸嘴32上的第一端部331、用于吸取所述振子的第二端部332和连接部333;所述第一端部331 和所述第二端部332均呈圆柱形,所述第一端部331和所述第二端部332通过所述连接部333连通;人工对准一行振子,因为吸附端有橡胶套头33,可适当向下挤压一点,开启真空泵,非常快捷的就可以将振子吸附起来,并且吸附力很强,再通过人工将吸取好的振子对准固定板21上的扁平马达下机壳进行安装,其橡胶套头33为透明材质,便于观察是否需安装好了,确认所有振子都准确安装好后,关闭真空泵,一次性就安装了多个振子;通过简单的结构,既省时省力,也提高了效率,而且人工不会弄脏振子。

如图5所示,所述吸件板两端还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真空管41的第二连通孔,其第二通孔内壁设有螺纹,所述第二通孔在没有使用时,可以通过螺栓和密封圈将其堵住,防止漏气,在需要使用时,只需将其拧开即可;从而,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真空管41的数量进行改变,便于通过第二连接孔插入多个真空管41,其吸附力更好,而且吸附力更均匀。

如图4所示,所述真空管41背离所述真空泵一端设有管道分流器42,所述管道分流器42包括至少两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上设有分支吸气管43,所述分支吸气管43与所述第一连通孔34或所述第二连通孔连通;便于将一根真空管41分支出多根分支吸气管43,也便于将分支吸气管43分别和第一连通孔 34或第二连通孔连通,使其吸附力更均匀。

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21两端设有安装块24,所述安装块24上设有定位孔25,所述吸件板两端设有与所述定位孔25对应的定位柱36;可通过定位孔25和定位柱36的配合,快捷准确的对振子进行安装。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凹槽12组由8个第一凹槽12组成;吸件板上也是 8个对应吸嘴32,固定板21上也是8个对应的工件13,便于人工通过吸件板对振子进行吸附和安装;但数量过多,设备就会过长,导致安装常常会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时间精力的浪费;但数量过少,效率又会太低;其一次性安装8个振子,便于用户的精确吸附和安装,不但省时省力,而且效率也较高,为最为合适的数量。

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端部33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端部332的直径;便于使第二端部332气压差更大,使吸嘴32吸附力更强,并且第二端部332 可以更精准的对准海绵和对工件13进行安装振子。

如图1所示,所述振子放置板11周缘设有凸边14;因为为了防止空间的浪费,振子放置板11会多个重叠在一起,通过在振子放置板11周缘设有凸边 14,便于防止在重叠时对振子进行挤压,从而导致的振子损坏。

如图1、图2、图5所示,所述吸件板上还设有开启或关闭所述真空泵的真空泵开关35,所述开关与所述真空泵电连接;因为在此步骤时,用户需要频繁的开启和关闭真空泵,便于用户方便快捷的对真空泵进行开启和关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