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液棒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2880发布日期:2019-01-04 23:36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抽液棒放置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置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抽液棒放置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液体清洗剂如沐浴露的生产以及再加工过程中,会先将生产出沐浴露装至料筒中,然后通过将抽液棒插入料筒中,将料筒中的沐浴露抽离出来进行二次加工。

现有技术中,当抽液棒对单种沐浴露进行抽离之后,工作人员会对抽液棒进行清洗,然后将其放置起来,便于抽液棒的下次使用;但是每次使用完抽液棒都需要对抽液棒进行清洗放置,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液棒放置架,其优点在于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抽液棒放置架,包括底板、平行设置于底板上方的上框架以及竖直连接于底板与上框架之间的若干立杆,所述上框架与底板之间存在供抽液棒放置的间隔,所述上框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卡接杆,两根所述卡接杆之间存在供抽液棒卡接的间隔,所述底板上设置有U型的储液仓,且储液仓的开口朝向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抽液棒放置架,使抽液棒无论是使用前还是使用后均能卡接于上框架上,若是将使用过的抽液棒卡接于上框架上,在下次抽离同一种沐浴露时便可取下使用;若是存在抽液棒数量不足的情况,可以在需要进行其他种类的沐浴露进行抽离时再去清洗抽液棒,而不是每次使用完后都必须先进行清洗才能便于抽液棒的放置,如此的话便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由于当使用过的抽液棒卡接于上框架上时,残留在抽液棒上的沐浴露液体会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滑落;储液仓的设置可以对从抽液棒上滑落下来的液体进行储存,然后统一清理,而不是任其滴落在底板或者地上,所以可以工作人员清理的时间,从而进一步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板的侧壁沿垂直侧壁方向向外延伸有支撑杆,所述立杆与支撑杆之间倾斜设置有加强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的设置可以增大抽液棒放置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抽液棒放置架放置的更加稳定,而加强肋的设置可以使底板与立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从而加强底板对立杆的支撑作用,使抽液棒放置起来更加的稳定,不易发生倾倒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框架还包括水平连接于两卡接杆一端的限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于没有设置限位杆来说,限位杆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避免抽液棒在滑移过程中滑移过甚而导致的抽液棒脱落;而相对于两端均设置限位杆来说,由于限位杆只有一根且设置于两卡接杆之间的一端,故相当于抽液棒可以从两卡接杆之间的另一端直接放入,而不是从上方插入,故相对这两种方式来说,直接从侧面滑移进入比从上方插入更加方便抽液棒的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卡接杆之间卡接有防撞胶垫,所述防撞胶垫靠近限位杆一侧的侧壁与限位杆的内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时候在从侧面将抽液棒滑移至抽液棒滑移架内时,由于惯性,抽液棒可以会与限位杆发生碰撞,如此的话容易对抽液棒造成损坏;而防撞胶垫的设置可以将抽液棒滑移产生的惯性力进行吸收,避免抽液棒由于碰撞发生损坏;而且卡接的方式可以便于防撞胶垫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卡接杆上均开设有若干弧形的定位槽,且若干所述定位槽两两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定位槽的开设可以有效的对抽液棒的水平位移进行限定,使抽液棒能稳定的放置于抽液棒放置架上,尤其是放置于卡接杆远离限位杆一侧的抽液棒,定位槽的设置可以使该处的抽液棒不易脱离抽液棒放置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立杆间隔设置于底板的上端面,所述储液仓卡接于相邻两根立杆之间且与上框架平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根立杆可以较为稳定对支撑整个上框架以及放置于上框架上的抽液棒进行支撑;由于储液仓是通过立杆实现卡接的,即相当于可以将其从两立杆之间抽出;相比于将储液仓固定连接,将储液仓抽出再对储液仓内的液体进行清理可以减少工作人员清理储液仓内液体的难度;相比于与上框架水平方向倾斜设置的储液仓,与上框架平行设置可以最有效的对抽液棒上滴落的液体进行收集;相比于与上框架竖直方向倾斜设置的储液仓,与上框架平行设置由于储液仓水平放置,故储液仓内能容纳的液体最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液仓包括仓体、开设于仓体一端的通口、开设于储液仓内壁上且靠近通口一侧的滑槽以及滑移连接于滑槽内的滑移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以及与滑槽配合的滑移板的设置,使工作人员在对储液仓内液体进行清理时,可以将滑移板滑移至储液仓外部,使储液仓内部通过通口与外部连通,便于储液仓内部的液体的排放以及在对储液仓内部进行冲洗时的水流的排放;且当储液仓清洗完以后,可再将滑移板插入,使储液仓内的液体不会流至储液仓外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移板的上端设置有手持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移板内壁与沐浴露液体接触以后会变得光滑,故当人手夹紧滑移板的内、外壁对滑移板进行抽离时,由于沐浴露液体降低了人手与滑移板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了人手与滑移板内壁的摩擦力,如此的话便不利于滑移板的抽离;手持块的设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滑移板的抽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框架上设置有标识板,所述标识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框架上可放置多个抽液棒,故当多个抽取不同类型沐浴露的抽液棒放置在一起时就容易发生混淆,而标识板内可以放置纸条或者纸板等一些起到标识作用的物品,对卡接于上框架上的抽液棒进行区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件包括与上框架固定连接的后板以及与后板对应且间隔设置的前板,所述前板上开设有便于标识物品取放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纸条或者纸板等起标识作用的物品是卡接于前板与后板之间的,若是标识物品的尺寸大于前板与后板的尺寸,即标识物品存在暴露在标识板外部的部分,就容易发生折损的现象,故将标识物品尺寸设置为与前板以及后板的尺寸一致可以有效的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而让位槽的开设可以便于卡接于前板与后板之间的标识物品的取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便于抽液棒的放置;

2、对从抽液棒上滑落的液体进行收集,且便于清理;

3、具有标识作用,可以对放置架进行标识或者对放置架上的抽液棒进行标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储液仓以及滑移板滑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立杆;3、储液仓;4、上框架;5、防撞胶垫;6、定位槽;7、支撑杆;8、加强肋;9、卡接杆;10、限位杆;11、通口;12、滑槽;13、滑移板;14、手持块;15、标识板;16、后板;17、前板;18、让位槽;19、仓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抽液棒放置架,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固定连接于底板1边角上且与底板1垂直的四根立杆2、可拆卸连接于底板1上的储液仓3以及固定连接于立杆2上端且与底板1平行的上框架4;上框架4与底板1之间存在供抽液棒放置的间隔。

如图1所示,底板1为长方体;底板1前后两侧侧壁分别向外延伸有两根支撑杆7,且两根支撑杆7分别位于底板1侧壁的两端;支撑杆7的上端面与立杆2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肋8,由于本实施例中支撑杆7与立杆2的数量均为四根,故加强肋8的数量也为四根;储液仓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相邻且最近的两根立杆2之间。

如图1所示,上框架4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卡接杆9,且两根卡接杆9的两端分别与立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两根卡接杆9之间水平连接有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数量为一根且位于两卡接杆9的上端;进一步的,两根卡接杆9之间水平卡接有防撞胶垫5,且防撞胶垫5靠近限位杆10一侧的侧壁与限位杆10的内壁相抵接;两根卡接杆9靠内一侧的上边沿上共开设了六个弧形的定位槽6,且六个弧形的定位槽6两两对称设置。

如图2所示,卡接杆9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用于放置标识物品的标识板15,且标识板15的侧壁上开设有放置槽;本实施例中标识板15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标识板15间隔设置;标识板15包括与卡接杆9外壁固定连接的后板16以及与后板16对应且间隔设置的前板17,且前板17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前板17沿水平方向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让位槽18且让位槽18的形状为半圆形。

如图2、3所示,储液仓3整体呈U型,且储液仓3的开口朝向上方;储液仓3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相邻最近的两根立杆2之间;储液仓3包括仓体19、开设于仓体19一端的通口11、开设于储液仓3内壁上且靠近通口11一侧的滑槽12以及滑移连接于滑槽12内的滑移板13;滑移板1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便于将滑移板13抽离至储液仓3外部的手持块14;手持块14为矩形,且手持块14的下端面与滑移板13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抽液棒放置架的使用过程:如图1、2所示,将使用后的抽液棒卡接至抽液棒放置架上,而残留在抽液棒上的沐浴露液体由于重力的缘故会沿着抽液棒的内壁滑落至储液仓3内;当储液仓3内的液体达到一定的储存量以后可以将卡接于相邻立杆2之间的储液仓3抽离出抽液棒放置架;然后通过手持块14将滑移板13向上滑移,将储液仓3的内部与外部导通,使储液仓3内的液体能通过通口11导至外部,当储液仓3内部的液体均导至储液仓3外部以后,再将滑移板13向下滑移,直至将通口11堵住为止,然后再将储液仓3重新卡接于相邻两立杆2之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